营销技巧和营销方法,利用消费者心理的营销手段
想深度链接,告诉你一个秘密通道,我身高mayun体重0351,祝大家财源广进!
1、从众心理(羊群效应)
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营销运用:列出销量/用户量/好评量等数据,体现自己的领导地位,赢得信任,促进业绩。
2、权威心理(权威暗示效应)
用户更愿意相信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的人,相信其是“正确的楷模”,“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营销运用:名人背书/明星代言/KOL推荐
3、稀缺心理
在消费心理学中,人们把“物以稀为贵”而引起的购买行为提高的变化现象,称之为“稀缺效应”。
营销运用:清仓大特价、饥饿营销、限量/限定款、联名款
4、锚定效应
就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样制约着估测值,“先入为主”。
营销运用:商品打折(原价399价折扣价99元),星巴克卖水(巴黎水22元/瓶,咖啡30-40元,对比之下觉得咖啡没那么贵)
5、巴纳姆效应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简单地说,每个人都想看到与我有关,自己又喜欢的内容。
6、诱饵效应
就是指人们对两个不相上下的选项进行选择时,因为第三个新选项(诱饵)的加入,会使某个旧选项显得更有吸引力。被“诱饵”帮助的选项通常称为“目标”,而另一选项则被称为“竞争者”。
营销运用:卖场里的帽子和毛衣是摆放在一起的,标签上标出的价格分别是:帽子49元②毛衣299元③帽子+毛衣299元
毫无疑问,没人会选择②,它的存在是为了让更多人选择③
7、占便宜心理
人们占到便宜,就感觉到自己获得的东西所付出的代价比原来预想的降低了。在实际销售过程中,诸如优惠打折、免费送货、赠品、附加服务等“小便宜”都可以让消费者感到喜悦。
营销运用:双11618周年庆
8、心理账户
营销运用:消费者愿意花200块买支口红,不愿意付10元的运费,希望商家包邮。
9、禀赋效应
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
营销运用:星巴克将顾客名字写在杯子上,一开始是为了避免顾客拿错,后面发现这个做法可以让顾客产生好感,一旦杯子上被写上自己的名字,它就不叫杯子,而是叫某某某的杯子。
10、厌恶损失
人们在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心中会觉得相比于收获,损失更加难以让人接受。
比如你今天丢了1000元钱会觉得很郁闷。即使晚上又捡到1000元钱,你捡到1000元的快乐也不能抵消丢失1000元的郁闷。
营销运用:限时折扣、抢购,双十一/双十二/618等平台大促,烘托出一种不买吃亏的状态。
11、飞轮效应
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
如:平台“烧钱培养用户”,当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培养起来了,消费者就会像一个被转动的飞轮一样在平台上形成持续的消费。平台不仅后续投入会降低,投入的资金也会逐渐回流。
营销运用:瑞幸靠着“烧钱”,收获亿万用户,迅速成为值得星巴克正视的对手。
12、鸟笼效应
13、沉没成本
指的是已经投入到某个项目或决策中的成本,无论这些成本是否能够收回,都已经无法挽回。在其他选择可能更优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考虑已经投入的成本,而不是未来的收益,从而做出不理性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