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琴,汉阳区钟家村寄宿学校语文教师,从教22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武汉市高效课堂先进个人,汉阳区优秀青年教师,多次在区优质课评比、语文素养大赛中获一等奖,所著论文多次在省市区获奖
“挂花?挂哪能花?这是桂花!桂花!怎么还分不清楚呀!”家长辅导孩子作业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孩子识字量不断增大,错别字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想尽各种办法效果也不明显。今天,我就向家长们推荐一种新方法——运用思维导图巧记汉字。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凭借图形、线条、符号等方式的连接,将复杂的知识体系以结构图的方式清晰地表现出来。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类识字,能够很快地帮助孩子形成字族树,提高识字效率,发展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常见的图示有以下几种:
括号图——辨析同音字
括号图表示“整体—部分”的关系,运用十分广泛。汉字中的同音字是个庞大的群体,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辨析它们不是一件易事。借助括号图,将相同的音节看成是整体,画在左侧;形、义不同的字看成是部分,画在右侧;中间是大括号。
树形图——辨明多音字
树形图主要用于分类,汉字中的多音字可借助这种图示得以明晰。多音字是树根,不同的读音是树枝,各个读音所组的词是树叶。树形图直观地呈现了多音字的读音以及相应的词语,帮助孩子发现多音字的特点,即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意思,实现了多音字音与义的思维链接。
气泡图——归类形声字
气泡图能利用汉字中形声字的特点,帮助孩子进行归类识字。利用声旁归类是低年级孩子最常用的识字方法。用气泡图辅助识记,汉字的构件就能形象直观地呈现,同时形旁和字义的关系也能清晰地展现在孩子面前。例如,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一课,利用声旁“青”进行归类,认识了一大串字,如清、请、睛、蜻……这类带有同一种声旁的字往往读音相似,字形相近,容易混淆,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与综合画出了这样的思维导图,一朵花“青”是花心,由它而来的字是花瓣。通过画思维导图把新旧知识归类,并展示交流,能加深对同一类字的记忆。
双气泡图——辨析形近字
双气泡图是用来对比的图示,可以帮助学生将形近字进行比较和对照,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乌鸦喝水》一课中的“喝”和“渴”是孩子们极易混淆的两个字。在两个字之间的气泡中,写出它们的相同点,在两个字两侧的气泡中,用组词的方式区分其意思。通过绘制双气泡图,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进一步解析两个字的音、形、义,激发识字的主动性,提高识字的效率。
复流程图——理解多义字
复流程图本是表示因果关系的,我们可以通过图中的箭头方向,将汉字的多种意思及其词语一一对应起来。比如孩子们在给“张”字组词时,就发现这个字有很多种意思。于是通过查字典,先直观展现出“张”的几种意思,画在中心字的左侧,箭头方向指向中心字。然后再根据字不同的意思,启发学生分别写出与之相匹配的词语,写在中心字的右侧,箭头方向指向词语。将抽象的字义形象化,既帮助孩子了解生字的意思,又引导他们发现汉字据义定词的规律,正确地运用生字和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