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经济的发展特点及趋势理论前沿

【摘要】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经济的繁荣程度是一座城市经济便利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近年来,我国夜间经济蓬勃发展,其形式不再局限于购物和餐饮,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融合夜游、夜娱、文创、演出、科技等新兴消费业态的夜间经济逐步向专业化、产业化、品质化迈进,满足了人们对更丰富、更便利、更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夜间经济不断发展,要做好城市夜间经济综合治理工作,打造和谐美好、安全有序、舒适便捷的夜间消费休闲环境,加速释放消费需求,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

【关键词】夜间经济城市活力文旅消费【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新规范发展。”夜间消费不仅是经济现象,也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得益于政策环境的支持,夜间经济逐步向专业化、产业化、品质化迈进,呈现出富有新时代发展活力的特征,成为提振居民消费、保障基本民生、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

夜间经济的发展特征

青年群体成为消费主力,消费类型呈现多样化特征。青年群体是夜间经济消费较为活跃的主体,具有消费灵敏度高、参与意识强、热衷接触新鲜事物等特征,对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其不断增强的消费需求与消费热情也促成了夜间消费类型的多样化发展。例如,面对青年在生活休闲、社交、自我提升等方面的需求,夜间经济市场在产品及服务方面不断推陈出新,深夜食堂、剧本杀等主要面向年轻人群的个性化消费模式相继推出,夜间经济消费新热点层出不穷。总体来看,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消费理念是影响城市夜间经济发展走向的重要因素,促使城市夜间消费类型被细分为多种不同的板块,这也是城市夜间经济朝着年轻化、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

文化消费成为重要分支,消费体验呈现沉浸化特征。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消费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购物,而是加入了更多体验式、沉浸式的内容,文化互动性明显。因此,文化消费成为城市夜间经济的重要分支,经营主体与消费主体通过特定的场景、故事作为文化联结,创建具有交互性的沉浸式消费情境,从而转化为刺激消费、增进文化交流的直接渠道,使消费者从中感受到不同文化场景的魅力。相较传统消费模式,文化消费更侧重于对消费者情感需求、精神需求的回应,近年来各地兴起的网红书店、网红咖啡店等文化消费场景就是夜间文化消费的代表形式。

地域文化融入经济业态,消费模式呈现异质化特征。不同城市在区位条件、文旅资源、人文风貌等因素方面互有差异,因此在打造城市夜间经济格局时,往往会将地域文化融入当地经济业态中,形成城市独有的夜间经济形式,使得各地夜间消费模式呈现出异质化特征。例如,浙江省湖州市通过打造“夜品湖味”名片,用“夜间+美食”模式撬动“夜食经济”,将“湖州味道”与“网红餐饮”模式相结合,并推出“夜赏湖韵”夜游模式,多维度打造具有湖州特色的夜间经济模式,在地域文化特色的加持下,湖州夜间经济的品牌效应逐步形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传统消费场景转型升级,零售模式呈现智慧化特征。得益于5G、移动互联网、智能通讯、支付创新等技术在夜间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消费场景得以转型升级,夜间经济与即时零售、社区电商等多种新业态融合发展,新零售模式也开始不断涌现。一方面,夜间经济的发展搭上“互联网+”快车,积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为经营者和商户创新业务模式提供更好的平台,让夜间经济成为智慧经济,在降低人力成本开支的基础上,实现夜间盈利目标。另一方面,在城市夜间经济产业链条中,作为产业链和消费链的“毛细血管”和市场的“神经末梢”,个体工商户的稳定发展守住了街头巷尾的烟火气,小店经济发挥的驱动力量愈为关键,成为促进夜间消费的重要抓手。

夜间经济的发展现状

就短板而言,夜间经济发展要素平衡性相对欠缺。一是一些地方夜间经济产品缺乏创新,城市特色难以体现。有的地方在推出夜间经济产品时,还存在为追求短期收益而简单复制其他地区模式等问题,产业结构和空间规划不匹配,区位布局亟待优化。二是一些地区公共资源分布不均,配套服务供需失衡。城市夜间经济的运行与发展需要多部门配合,但不同地区的公共服务资源、水平存在客观差异,尤其是部分公共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其夜间可使用的公共配套服务更为有限。三是夜间经济的市场维护功能缺失。有的地区在发展夜间经济市场时,忽视了夜间市场的后期维护与推广,导致夜间商业运营的人流量不足、治安管理困难等问题。四是主体活力释放不足,经济链条构建不全。由于目前夜间经济模式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诸如占道经营、噪音超标等问题仍时有发生,造成夜间运营监管压力与成本的进一步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夜间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夜间经济发展的赋能升级路径

第一,强化规划顶层设计,优化提升城市空间布局。一方面,优化夜间经济空间布局,合理划分项目类型。围绕人的生活需求划分,可将城市夜间活动空间分为市民生活空间、夜间商业空间、夜间特色空间几类,并结合不同的空间类型,将适宜的夜间经济项目分布其中,用于发挥对应的功能。例如,社区、公园等市民生活空间,通常具有浓厚的人文与历史文化氛围,可结合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消费偏好,打造配套的商业服务与公共服务链条,推出符合社区消费水平与风格的夜间经济产品与服务;夜间商业空间作为城市主要商圈的延伸,可围绕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商业模式,开发集餐饮、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夜间专项型项目,满足消费者多样消费需求;夜间特色空间作为侧重展示城市文化的空间,可与日间活动项目做好主题衔接,共同打造城市品牌。

另一方面,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以品牌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消费和旅游,将特色化的城市文化、夜间经济模式推向更大的受众面,促使夜间经济循环格局的形成。因此,可通过充分挖掘各城市的民俗民风、历史文化背景等资源,与现有的夜间经济链条相结合,以此提升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

第二,以特色空间赋能,打造城市新型夜间商圈。一方面,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城市规划环节,针对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的体量及消费需求,推进夜间经济街区建设,完善街区运营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共同探索适宜的夜间消费项目及形式。例如,在城市夜间经济街区内,鼓励增设“跳蚤市场”“后备箱经济”等投资体量与创业风险相对较小的项目,在丰富消费类型的同时,降低创业主体的投资风险;结合当地特点,打造与城市人文风貌相符的“24小时生活圈”,提高城市夜间经济品牌的吸引力;引入VR、AR等智能体验设备,增强消费者的沉浸式体验感。另一方面,创新多样经济业态。例如,结合夜间消费者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可通过引入脱口秀、沉浸式演艺等新业态,或与海洋馆、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建立合作关系,为消费者提供夜间文化主题展览空间,针对年轻人群所喜好的社交式、体验式产品,将创意与科技相结合,推出沉浸式剧本杀、暑期研学夜游活动等,探索文旅新玩法、创造消费新体验。

第三,以产业融合赋能,建设文旅消费集聚区域。一方面,打造城市文旅消费集聚区域。依托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与文旅产业特色,开发兼具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动能的夜景游览消费区域,如武汉市打造“夜江城”市级示范区,以武汉长江主轴滨水夜景为核心,依托长江大桥、黄鹤楼、龟山电视塔等著名地标建筑,及江滩城市阳台休闲夜景改造、汉口江滩百年历史建筑群亮化工程等,再加上灯光秀,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夜景,不仅美化了城市夜景,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此外,还可在区域内引入各类文艺演出、体育赛事、娱乐演唱等活动,综合优化消费体验,提升“夜江城”的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大力开发文旅周边产业。通过开发城市特色餐饮街区、完善城市景点创意周边产业等,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多彩夜间经济新体验,形成新型夜间消费集聚区域。

(作者分别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调控切换逻辑与协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7AJY00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刘兆德、王文棋、张寅、陈有川、郭树明:《基于多源数据的夜间经济聚集区空间体系构建方法探索与实践》,《城市发展研究》,2023年第30期。

②周成、张旭红、周霖、赵亚玲、任敏敏:《城市夜间经济影响要素体系建构、层次解构与发展路径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23年第42期。

③张文娟、明庆忠、刘宏芳:《夜间经济政策对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广西社会科学》,2023年第6期。

④杨懿、廉倩文、丁玲、李哲:《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经济地理》,2023年第43期。

⑤张志新、武传昊、牟国婷:《夜间经济发展赋能居民消费升级》,《消费经济》,2023年第39期。

THE END
1.市人大代表李浩维:搞活“夜间经济”拉动大消费“夜间经济”是城市繁荣的风向标,近几年,沈阳“夜间经济”加速发展,烟火气、市井气、文化气聚集。市人大代表、辽宁津享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浩维通过深入调研走访,形成了一份关于搞活“夜间经济”的建议,准备在即将召开的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交。 https://www.syrd.gov.cn/dbgz/dbfc/202301/t20230105_4361116.html
2.两会建言丨回应人民群众呼声,有序推进松江老城区发展夜间经济去年下半年,《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修订版”公布,其中关于设摊经营有序“松绑”的内容受到广泛关注。区人大代表、岳阳街道城管队员胡喜喜建议,虽然松江老城在近十年内全面禁止设摊行为,但人民群众呼声不断,相关部门不妨重新思考,适当发展地摊经济,搞活夜间经济,回应百姓期待。 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baijiahao/2023/01/07/936931.html
3.香港特首李家超:要求眷落实搞活夜市,希望下周公布细节香港特首李家超:要求尽快落实搞活夜市,希望下周公布细节:格隆汇9月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财政司司长和副司长正积极筹备推广夜间经济活动,他希望能够搞活、搞旺夜市,并已要求尽快落实相关措施,希望下星期公布细节。他又透露,今年国庆会复办国庆烟花汇演。李家超表示,财政司方面近期就促进夜间经济活动与不同...https://m.hexun.com/stock/2023-09-05/210036923.html
4.夜间经济升温增添消费活力提高劳动就业线下积极倡导开展“喀什人游喀什”、“品喀什味道尝特色美食”、“我和馕园有个约定”等形式多样的消费经济活动,释放消费潜力,加速市场回暖。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汽车惠民展、家居家装展等线下配套活动,搞活节日消费市场,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推动我市夜间经济全面繁荣活跃。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353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