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什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充分整合社区资源,用好社区资金,大力培育、引导、激励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将政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一步激发“社区集体经济”新活力,走好“共富共享”发展路。
在康新街道有一个“共富孵化基地”,专门为招工就业、电商直播、订单手工等各类“共富工坊”提供组织孵化、规划建设、供需对接、技能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它依托辖区现有研发机构、众创空间和街道社区阵地资源,精心打造的“共富空间”,提供“再就业人员服务+就业创业培训孵化+就业赋能+实体入驻”的全流程保障。
除“共富孵化基地”外,康新街道还构筑“街社经济共同体”,打造“创富实践共同体”,并注册成立社区集体经济公司-幸福康新社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收益用于反哺社区民生服务。集体经济公司运营以来,预计营收738.7万元,2024年预计利润达120万元,打破“社区集体经济”的零起点。设立“幸福+”公益基金,公司收益除预留必要发展资金外,其余全部用于发放转移农牧民普惠性补贴、实施公益性项目,重点向“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倾斜,确保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将“街社经济共同体”的理念做成实事,落到实处。
在滨河街道,同样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通过成立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挖掘区域优势、整合社会资源等措施,滨河街道成功实现了社区经济的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展。
今年年初,滨河街道成立了专门负责社区“以工代赈”项目分配、决策议事等的“红色共富议事会”,并不定时开展“红色共富话党恩”活动,居民代表、社区工作人员和“以工代赈”劳务队围绕转移农牧民增收致富、承接政府“以工代赈”项目等,共同参与讨论和决策,为增收致富出谋划策。
成立玲花手工编织工作室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打造幸福“食”光餐厅、安装充电桩项目……滨河街道各社区着力发挥区域优势,充分挖掘居民群众需求热点和盲区,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拓宽公司业务,培育发展壮大社区新型集体经济。
滨河街道积极拓宽就业新渠道,根据项目和企业用工需要,开展转移农牧民务工专项对接,组织丽日家园农牧民自发成立企业、施工队、劳务队等经济组织,直接或间接承接区属国有企业的部分业务。
在康巴什区,各街道积极探索社区集体经济反哺社区“共富共享”的新举措,努力盘活社区资源,建立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条“共富共享”的发展道路,正在康巴什的大地上徐徐展开,引领着人们走向繁荣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