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中共中央军委在武汉共有4处办公地点,武昌1处,汉口3处。如今,汉口余积里等3个地点随城市变迁,已不可寻。
近日,长江日报记者来到武昌黄鹤楼街乾福巷,探访中共中央军委办事处旧址。进入乾福巷,四栋砖木结构的两层欧式小楼连接成方形,斑驳墙壁上生出不少青苔杂草,厚重的木门沟壑纵横,难掩岁月沧桑。乾福巷6-13号为省级文保单位,旧址经修缮后将建成历史陈列室。
武汉革命博物馆原馆长赵晓琳介绍,当时在武汉的中央军委,并不直接领导军队。中央军委在武汉健全了部属机构,新成立秘书科、组织科、特务工作处,堪称“中央军委建立以来队伍最大、人员最多、机构最全的时期”。
值得一提的是,特务工作处就是后来著名的中央特科前身。党的情报组织机构诞生在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专家宋健认为,可以说,党的隐蔽战线工作从武汉起源。
为党员干部分配工作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昌城后,党在武昌乾福巷中和里设立中央军委办事处,接受中央军委领导。这里也是湖北省委和省军委办事处。
1927年5月,周恩来由上海迁到汉口余积里12号居住、办公。周恩来时任中央军委书记,聂荣臻任中央军委参谋长。余积里成为中央军委机关所在地,另两个办公地点在友益街尚德里及花楼街。武昌办事处仍行使职能。
中央军委派遣党员到国民革命军中,还要求在国民革命军中的共产党员每月至少发展一名党员,以壮大党在革命军中的力量。
1927年7月,中央军委调派大批党团员,充实到贺龙的第二十军,还将党领导的、全国农协主办的农政训练班学员等,编入叶挺和贺龙的部队。这些后来都成为南昌起义的主力。
根据聂荣臻的回忆,在武汉的时候,中央军委分配了朱德、林彪、刘伯承、陈毅等人工作。邓小平则是经军委介绍,在中共中央担任秘书工作。
7月25日,周恩来作为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向军委同志们传达中央决定。当晚,周恩来和陈赓离开武汉,前往九江。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
千里护送共产国际代表返回莫斯科
赵晓琳介绍,中央军委在武汉首次设立的特务工作处,就是后来中央特科的前身。
特务工作处下设若干股,如保卫股负责保卫中央机关和领导人的安全,情报股负责收集政治军事情报,特务股负责镇压叛徒特务等。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被武汉国民政府解除顾问职务,为保证鲍罗廷的安全,中央军委从保卫股抽调30人组成卫队,李剑如任卫队长,护送其回国。
为躲避国民党追捕,鲍罗廷的回国之旅,选择了一条险僻的路。从1927年7月27日出发,历时两个多月,从武汉、郑州、宁夏,穿越茫茫戈壁,由蒙古乌兰巴托进入苏联,直到9月底,卫队护送鲍罗廷安全抵达莫斯科,行程超过6000公里。
卫队完成任务后,留在莫斯科学习。
首创专职政治保卫和情报机构
宋健介绍,中央军委在汉建立特务工作处,是吸取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血的教训。这是党的历史上首次建立专职政治保卫和情报组织机构,对党保存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武汉“分共”,特务工作处及时拿到情报,使陈独秀及中央所有成员成功避开国民党的搜捕。随后,八七会议召开,国民党警探也一无所知。特务工作处秘密租船,中央机关由武汉迁回上海,途中也未出意外。
李强之子、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延明曾回忆,父亲当时在武汉的“特科”工作,就在汉口余积里12号的一座房子里。1927年11月,周恩来从广东到上海后组建中央特科,李强和同事都成为中央特科的骨干。
除了特务工作处的努力,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市第一任市长吴德峰,当时利用武汉市公安局局长的身份,在公安局内安排共产党员,经常以公私名义出入汪精卫公馆,把汪的动向及时报告给中央军委。(记者刘睿彻实习生胡小妹)
市党史专家披露:
李强曾回汉确认军委办事处地点
1927年,李强是中央军委特务工作处特务股的负责人,正是在武汉开启了他的特科生涯。当时其任务之一是锄除叛徒。
到上海后,李强成功为党研制了第一台无线电收发报机。后赴苏联学习,成为无线电专家之一,研究成果被命名为“李强公式”。从苏联回国到延安后,他白手起家,办起了一系列枪炮厂、制药厂、炼油厂。新中国成立后,李强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并担任过外贸部部长、国务院顾问等职。
1983年,李强专程回到武汉,寻找大革命时期的中央机关旧址。赵晓琳介绍,包括她在内,武汉文物部门和党史部门不少工作人员都陪同寻找,找过中央机关所在地、中央军委在汉口黄石路的所在地、花楼街、当年的苗家码头,也去看了武昌的24师师部旧址、军委办事处等。
由于城市变迁,中央军委在汉口的办公地点,当时并没有找到,能够明确的就是武昌乾福巷的军委办事处。最终确认这一地点,主要依据的是聂荣臻元帅回忆录,以及作为亲历者的李强的佐证,还有其他人的共同证明。
1988年,中共中央军委武昌办事处旧址被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列为省级文物单位。(记者刘睿彻实习生胡小妹)
武汉画家以军委办事处为背景写生
2014年3月,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市第二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师丁龙发,来到位于乾福巷的中央军委办事处旧址写生,并创作了油画《岁月》。这幅画将在今年武汉美术馆建党95周年作品展上展出。
丁龙发介绍,这幅创作完成于居民搬迁前。他是名老武汉,以江城的“老地方”为背景,创作过不少作品。
记者看到,《岁月》画中,中央军委办事处旧址作为历经百年风雨的老宅,与四周高耸的现代大楼,形成强烈反差,巷内依然呈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丁龙发介绍,正是感受到穿越历史的一种无声力量,让他产生了创作的冲动。(记者刘睿彻实习生胡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