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概念:知—知识(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行—行为建立或改变,是目标(三者之间有因果联系,但没有必然性。即必要而不充分。)
2.态度是行为的前奏,转变行为必先转变态度,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信息的权威性;传播的效能;恐惧因素;行为效果和效益。
3.知而不行的原因分析: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需割舍个人的爱好。例:低盐无味但对高血压有利;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需付出艰苦的努力,例:控体重,节食+运动;担心改变行为会危害社会关系;担心意义不大,尤其是老人;侥幸心理。
二、健康信念模式:受到刺激反应理论和价值期望理论两个理论影响。
1.基本概念:基于信念可以改变行为的逻辑推理。
2.健康信念形成主要涉及的因素:(1)对疾病威胁的认知(严重性、易感性);(2)对采取健康行为后得益的认识和克服困难的决心;(3)提示因素;(4)社会人口学因素;自我效能。
3.自我效能: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执行某一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自信心。
三、行为转变阶段模式
1.基本概念:强调了根据个体或群体的需求来确实行为干预的策略,不同阶段所采取的转化策略也不尽相同。
2.行为转变的5个阶段:
(1)没有准备阶段:提高认识,唤起情感。
(2)犹豫不决阶段:帮助促进行为转变,协助制定行为转变计划,提供行为转变的技能。
(3)准备阶段: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采取逐步转变行为的步骤,寻求社会支持。
(4)行动阶段:争取支持,替代方法,家属同伴的支持。
(5)维持阶段:创造支持环境,巩固行为转变的成果。
到此本节理论要点已经梳理完毕,大家可以通过多多练习,进行理解记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