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过程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危机管理过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Abstract:TheconstructionindustryisoneofthepillarsofChina'snationaleconomicconstruction,andthusthequalityoftheprosandcons,andcloselyrelatedtopeople'slives.However,duetotheconstructionoftheenvironmentismorecomplex,anditslongproductioncycle,highcost,andthereforeitsconstructionriskisalsogreatercomparedwiththegeneralmerchandise.Therefore,theconstructionprocessoftheconstructionprojectshouldbecarriedoutrigorousriskmanagement,toensurethesmoothconstructioneffectivelycarriedout.Keywords:constructionproject;construction;crisis

建筑施工项目的危机管理主要分为对施工前期的成本预测误差管理,施工过程的成本、质量危机管理以及工程完工后的总核算核查危机三个部分。因此,如何有效的在项目上马之前就进行好项目可行性分析,在施工中及时发现隐藏的质量危机、管理危机,在施工完工后对其核算进行分析,是摆在建筑单位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本文主要从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危机的产生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危机的解决措施,以增强其管理能力,使得建筑企业能够更加切实有效的获得最大的利益。

一、建筑项目危机的内涵

二、建设项目存在的危机

1、管理不善

由于施工单位缺乏基本建设的专业管理人才,以至于对工期、工量、工款评估不足,而临时成立的管理机构对工程的了解不足,因而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科学管理,使得有关单位在项目评估、招投标、施工等重要阶段有了抬高造价的机会,最终导致了投资总额严重超过预算标准,从而造成施工单位的投资没法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不仅体现在前期可行性分析所做出的成本预测不够准确上,还体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诸多人为因素的干预上。

2、建设项目附加功能过多

3、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4、缺乏完备的危机管理制度和体系

即使大多数企业都比较重视危机控制管理,但他们都缺乏专门的部门或个人负责发现、监控、处理项目危机,也未建立完善的、规范的、可行性的危机管理体系,这导致绝大多数工程施工中都无法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到最新的动态隐藏危机的情况。

5、技术设备更新不够。

虽然危机控制的理念已经深入到了许多施工单位的文件中,可是其应用还处于初期,因为可以对危机控制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的配套的软件开发相对还是不足的,所以导致了许多危机控制信息,即使收集到位,也没法更加便捷的输出成决策者可使用的形式。

三、建设项目危机的产生原因

施工组织的管理对整个施工有直接的影响,危机的产生大多数情况是由于施工单位对潜在的危机因素的忽略,导致了错过、预防和控制危机的最佳时机,问题主要集中在:

1、外部事件对项目造成的危机

例如自然灾害、来自社会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公共卫生领域的社会灾难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尤其是自然灾害比较常见,施工项目受其影响也较大。微观上,还表现在由于企业采办材料的质量不合格等方面。事故对外部造成重大负面影响也会危及到项目本身如果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了重大事故在社会上造成了重大负面影响,同样也会反过来危机项目本身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不是很严重的事故,如果没有处理好,同样也会转变成大的事故。如人员伤亡、拖欠民工工资、对周围居民生活产生影响等。

2、企业自身的问题

如企业资金链断裂,投资超出预算导致后期资金不足,或者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决策者的决策错误,招标工程中的不正之风与不正当行为,对地质环境勘测的失误以及施工过程的技术手段不足等都会导致危机的产生。

1、在工程建设中调整可行性研究报告

2、科学设置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

设立专门的管理和监督机构,对于不同的部门,分层建立平行监督机制,各部门彼此监督,定期公布工程的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以求降低管理费用等软化费用的使用,创建廉洁、高效和优质工程。其次,要求工程管理、财务、审计等部门各司其职,从而能够使单位领导对建设的全过程进行宏观管理和监督。

3、抓好设计环节,做好危机控制。

4、实行全过程控制

施工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的整个周期。因此,要从项目上马前就对项目成本进行合理规划做好成本预测,制定好成本计划和成本目标;在投标开始至中标后的实施及竣工验交过程中,实行全过程危机控制,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采取技术和组织管理相结合的手段,控制好事中成本;在竣工验收阶段,要及时办理工程结算及追加的合同价款,做好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并在竣工结算包括中对项目成本如实进行反应。

5、建立危机管理预案

五、结束语

工程建设项目危机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不同于简单、独立的施工管理,它是对一个或多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投资、中期建设、后期使用功能以及资金、工程进度、质量等多种因素所可能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所进行的综合的、宏观的协调和监控的过程。只有更好的面对危机,找出其产生原因,才能从根源上杜绝问题工程的产生。

关键词:生活垃圾城市管理

城市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固体废物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处理不当可直接污染土壤、空气和水源,并最终对各种生物包括人类自身造成危害。

一、我国垃圾处理的现状

垃圾问题本质上是环境承载力有限和垃圾产生量巨大且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近30年来,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特别是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垃圾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口增加的速度。多数城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低于垃圾产生量和清运量。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由于缺乏资金而无力修建垃圾处理设施的小城镇(全国4万个乡镇、近60万个行政村大部分没有环保基础设施,每年产生生活垃圾2.8亿吨),甚至在经济实力相对发达的地区也是如此(2011年,全国657个设市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率为91.1%,以当年城市垃圾清运量计算,当年已堆积未处理的垃圾就接近5000万吨)。

2011年,全国共有无害化处理厂677座,全年生活垃圾清运量16395.3万吨,比2001年多了2925万吨。日无害化处理能力是409119吨,其中卫生填埋300195吨,焚烧94114吨。可见生活垃圾处理仍未告别“填埋”的历史。住建部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围。世界上通行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和综合利用(再生循环利用)三种。最好的处理办法是先焚烧然后再填埋,这样会大大减少填埋量,减少对土地的占用。但现实的困境是很多地方担心垃圾焚烧带来大气污染,焚烧场周边的居民抵触情绪很大。

垃圾焚烧的前提是要做好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工作。长期以来,我国的垃圾收集方法为混合式收集,几乎没有垃圾的分类收集,即便存在废品回收站对部分资源垃圾进行分类回收,但对城市垃圾分类收集的贡献是极其微弱的。不同性质、成分的垃圾混合在一起,增大了垃圾的运输和处理量,而且增加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费用和难度,造成有用组分的资源损失,并且未经过分类的生活垃圾在被混合填埋或焚烧后更是加剧了环境污染。

二、国外垃圾处理模式及经验

德国的垃圾处理体系以其设计的周密性和高效性领先世界。联邦德国于1972年就通过了首部《废物避免产生和废物管理法》,开始对垃圾进行有效的环保处理。德国将废物处理的管理理念确立为“减量、循环与再利用”。德国目前有68个垃圾焚烧厂,每年可焚烧垃圾近1800万吨。生活垃圾大约有30%在回收后实行焚烧,并由此获得能源用于发电和供热;大约60%被填埋处理,填埋场的底部铺设了管道,以便收集垃圾降解生成的可燃气体,并进一步回收利用;大约10%易腐有机垃圾经堆放、高温发酵生产成堆肥,用于农田。全国普遍实行垃圾分类制度,在法兰克福,每户家庭户外都有3个符合规格的垃圾桶,分别以绿、蓝、黑色来标志其容纳纸类、玻璃、一般垃圾的不同公用,桶底装有轮子,方便搬运。

新加坡推行垃圾收集执照制度,规定垃圾收集公司须拥有执照,垃圾收集执照分为A、B、C三类,分别对应不同的垃圾收集范围。垃圾收运按一般垃圾、特定垃圾、大件垃圾等分类收运。新加坡的城市垃圾分别以“红、黄、绿、蓝”等颜色的分类收集容器进行标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塑料、铝铁、玻璃、纸张等资源的回收率,减少最终需要处理的垃圾量。鉴于新加坡垃圾处理以焚烧为主,在对垃圾进行回收资源化后,新加坡环境健康部要求垃圾收运公司将收集到的垃圾分选为可燃和不可燃两类,以便分别进行焚烧和填埋处置。

三、对我国城市管理中对垃圾处理的启示

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公众参与是垃圾管理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应加大政府对公众的宣传力度。第一,从孩子抓起,增加学校的环境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公民的环境意识,增强公民配合垃圾分类收集的自觉性,并由此对家庭行为产生影响。第二,开展居民环境意识教育活动,通过街头宣传、网络、广播电视等手段让居民认识到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减量化的重要性,认识到这是关系其切身利益的,从而配合垃圾管理工作。第三,定期组织居民、学生参观学习城市管理部门对于垃圾处理的程序,增强他们对环境卫生工作的理解,促进尊重环卫工人劳动、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同时引导人们改变不合理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减少垃圾的产生。良好的生活环境,需要城市管理者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红樱,张诗雨.国外城市治理变革与经验[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2.

关键词:成本管理价值链后金融危机

一、传统会计与价值链会计

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表现的内容是产品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其竞争的实质是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竞争。综合竞争实力物化作用集中在产品的成本上,竞争的形式是产品的价格。企业成本管理指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成本优势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传统的成本管理是要实现成本的降低,是一种注重短期效益的成本管理方法。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企业不能再将眼光放在短期利益的增加之上,而是要着重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

国外对价值链管理理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上还在进行概念的研究和价值链管理在企业某个方面的认识,没有达到系统化的地步。但是对价值链管理的实质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界定,认为价值链管理首先要认识价值链间的联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价值链分析,进而发现其中的问题,从整体上优化价值链。

价值链会计通过以价值管理为中心,进入价值链条上的各作业环节,提供它们的价值增值情况,为成本管理提供支持。而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注重企业内部成本的减少而没有深入到价值链活动、作业及成本动因层次的管理,使管理者很难发现成本发生的真正原因,难以实施有效控制。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成本管理方法不再是盲目的降低成本,而是通过对企业内部价值链、行业价值链、竞争对手价值链进行详细分析,对企业发展进行长期的谋划,创建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所以只有转变了成本管理的传统观念,才能使价值链会计理论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得以顺利应用。

二、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的成本管理方法

我国先后运用了完全成本法、制造成本法,但是与企业管理的结合不是特别紧密,是站在一个就成本论成本的角度来进行成本的计算的。

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但是其对经济造成的创伤仍然存在,我国企业需要积极调整自身发展战略,以适应国际形式的发展。因此,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的需要,无法与成本竞争优势战略相协调。笔者认为,将作业成本法与价值链相结合,进行成本管理,将会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

(一)企业内部价值链

首先,找到企业价值产生的主要作业活动,进行作业分析,分辨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对此进行作业管理,剔除低效、无效的非增值作业环节,组织、协调各种有效的增值作业,使其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形成符合企业需求的作业链,以便高效完成每项作业,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对每项主要的作业活动进行成本动因分析。企业应该对每个主要的作业活动进行分析,记录其成本和收入,并对成本动因加以分析,及时地获得成本控制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为管理者提供信息的同时也有助于增强管理者的成本意识。

最后,进行竞争优势分析。竞争优势分析是为了寻找各种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以达成竞争优势。其一,我们可以通过作业成本分析,分析出本企业的基于作业分析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发扬优势,规避劣势,以行业的领先企业为标杆,不断提高自身的成本管理能力。其二,对企业进行SWOT分析,识别来自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企业外部面临的机遇和威胁,以采取相应的战略决策和措施来巩固企业的地位,使企业在与对手的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

(二)行业价值链

进行行业价值链成本分析,首先要确定行业价值链缓解,找到行业价值点;其次,分析各作业之间的联系,尽可能解决企业合作之间的问题。帮助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简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得企业价值链合理对接,从而形成一条稳定的供销渠道。

(三)竞争对手价值链

对竞争对手的价值链进行分析,首先,要识别竞争者的价值链,并对该价值链具体价值活动进行分析;其次,企业通过了解竞争对手在生产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上的成本情况及完成任务情况,将结果同本企业的价值链作业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了解本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所处于的地位,挖掘出可降低成本的有价值的信息和方法。从而进一步采取作业管理的方法,消除成本劣势,创造成本优势。

[1]陈素云.作业成本管理在价值链会计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08(2)

[2]陈晶晶,徐伟峰.我国价值链会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08(21)

[3]王磊.基于价值链会计的战略性作业成本管理[D].天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2005

关键词:盈余管理;大小非减持;股权分置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

一、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说

在股权分置时代,大股东的股份不能够市价转让,而只能以净资产为标准进行交易,资本市场上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不一致,大股东占款、转移资产及利润,掏空上市公司等等恶劣情形屡见不鲜,这极大地打击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信心。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关联交易从公司内部转移收益,盈余管理倾向于负向的盈余管理,以隐藏利润,方便掏空上市公司。Johnson、Shleifer等(2000)对控股股东利用金字塔式股权结构侵占小股东利益的行为进行了研究。他们将这些使底层公司小股东利益受到侵害的行为称为“隧道行为(Tunneling)”,即:把通过内部交易转移资源的链条比喻为一个隧道(Tunnel),源源不断地把处于企业底部的资源输送到处于金字塔顶端的最终所有者。唐清泉等(2005)发现控股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隧道挖掘行为极其普遍,第二大股东能起到抑制第一大股东隧道挖掘的作用,但第二大股东为机构投资者时,这种作用将会降低。此外,刘峰等(2004)通过五粮液的案例分析表明,由于缺乏对小股东利益加以保护的法律机制,加之相应约束大股东的市场机制尚未建立,大股东控制更多地导致了侵害小股东利益的利益输送现象。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的研究假设是:(1)股份全流通使大股东从股改之前的负盈余管理倾向转变为股改后的正盈余管理倾向;(2)大股东减持之前,上市公司进行正向的盈余管理,以推高股价,达到高位减持的目的;(3)在与中小股东进行股改兑价谈判的2005年,上市公司倾向于进行负向盈余管理,以降低股改兑价成本。

二、样本选择与研究方法

2.盈余管理的计量

基于CollinaandHribar(2001)的研究,总应计利润(TA)的估计本文提出按以下方法来进行:

TAt=EBEIt-CFOt

EBEIt是在第t年非正常项目调整前的利润,CFOt则是在第t年的经营现金流量。

非操纵性应计部分(NDA)利用修正的琼斯模型来估计:

NDAt=α1(1/At-1)+α2[(ΔREVt-ΔRECt)/At-1]+α3(PPEt/At-1)

REVt是当期主营业务收入和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之差,RECt是当期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与上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之差,PPEt是当期固定资产价值,At-1是上期末总资产。

操控性应计利润―盈余管理的估计值(DA):

DAt/At-1=TAt/At-1-NDAt/At-1

3.独立样本T检验

本文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2007年度减持大小非的上市公司与没有进行减持的上市公司2003―2007年度盈余管理的均值进行差异性比较。结合两个组别在股改前后,以及减持股份之前盈余管理的数据,分析股份全流通之后,上市公司大小非减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在进行均值差异T检验之前,需要首先对样本进行方差齐次性检验,以确定统计样本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方差差异。

三、统计结果及分析

表12003―2007年度减持与非减持组别盈余管理均值描述性统计

第一,2003―2007年的连续5个财政年度中,减持组的盈余管理幅度都高于未减持组的盈余幅度,这种现象表明2007年度最先进行大小非减持的上市公司,在此之前的4个财政年度的盈余管理幅度都高于未进行股份减持的上市公司。这印证了上市公司在减持股份以前倾向于利用盈余管理的手段,虚假做高盈利,以达到推高股价减持的目的。另一种解释是,由于减持组上市公司过去的正向盈余管理行为,相对于盈余管理幅度较小的未减持组,减持组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透支了未来的业绩增长潜力,因此更容易诱使这类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进行大小非的减持。

第二,两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幅度在观察期2003―2007年间,以2005年为转折点,公司业绩的盈余管理幅度显著上升。而股份制改革的第二年,盈余管理幅度的变化都最为显著,减持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从2005年的-0.0155上升至2006年的+0.0729,即使是非减持组上市公司也从2005年的-0.0455,上升到2006年的+0.048。

第三,减持组上市公司在2005年度股改启动年份的盈余管理幅度出现了5个观察年度中的唯一负值(-0.0155),而非减持组的负向盈余管理幅度也大幅提高(由-0.0139上升至-0.0455,上升幅度超过3倍),这表明在股改年,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手段,人为做低盈利水平。上述现象的可能解释包括:在2005年度的熊市末期,进行财务上的洗大澡,以便公司在新的经济上升期有更好的财务表现;做低盈利水平,使公司大股东在支付股改兑价的谈判中处于有利位置,降低大股东兑价成本;做低股改基期盈利水平,以达到大股东股改承诺条款中的业绩增长保证;大股东做低股价后,通过债务重组和注资行为,低成本增持上市公司股权,为将来的上市流通争取更大的利益。

表2是减持组(297个样本)与未减持组(809个样本)上市公司2003―2007年度盈余管理均值差异的独立方差T检验的结果。

Levene'sTestforEqualityofVariancest-testforEqualityofMeans

FSig.tdfSig.(2-tailed)MeanDifferenceStd.ErrorDifference

95%ConfidenceIntervaloftheDifference

LowerUpper

DA03Equalvariancesassumed.274.601-1.5251104.128.01223.00802-.02797.00351

Equalvariancesnotassumed-1.673640.371.095-.01223.00731-.02659.00212

DA04Equalvariancesassumed2.050.152-2.7231104.007-.01763.00647-.03033-.00493

Equalvariancesnotassumed-3.024657.850.003-.017630.0583-.02908-.00618

DA05Equalvariancesassumed1.509.220-4.5421104.000-.03005.00662-.04303-.01707

Equalvariancesnotassumed-5.062663.587.000-.030050.0594-.04170-.01839

DA06Equalvariancesassumed2.076.150-1.9651104.050-.02484.01264-.04963-.00004

Equalvariancesnotassumed-2.561965.674.011-.02484.00970-.04387-.00580

DA07Equalvariancesassumed1.178.278-2.2281104.026-.01553.00697-.02920-.00185

Equalvariancesnotassumed-2.162498.527.031-.015530.0718-.02964-.00142

从表2可以看出,方差齐次性检验(Levene’sTestforEqualityofVariances)结果DA2003―DA2007五组数据的显著性概率(Sig)均大于0.1,显示减持组与未减持组2003―2007年各年度盈余管理的方差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方差齐次检验以后,对于两组数据的均值差异性检验应以每组数据的第一行(EqualVariancesAssumed)的统计值为准。数据显示减持组与非减持组的盈余管理均值差异性检验2003―2007年度的t值和显著性概率(Sig(2-tail))分别为(DA03,-1.525,0.128;DA04,-2.723,0.007;DA05,-4.542,0.000;DA06,-1.965,0.05;DA07,-2.228,0.026)。其中,2003年的均值差异不显著,2004、2005年的均值差异高度显著,2006、2007年的均值差异比较显著。通过独立方差T检验,我们可以确认前面得到的关于减持组与未减持组在2004―2007年度进行盈余管理的均值差异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在理论上具有比较意义。

四、实证结果的总结与讨论

本文通过考察A股市场1106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全流通时代大股东减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发现了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新特点。实证数据表明,2005年的国有法人股全流通改革之后,上市公司正向盈余管理行为显著增加;上市公司在大小非减持之前的4个财政年度,与没有进行大小非减持的上市公司相比,都存在差异显著的正向盈余管理;2005年进行股份全流通改革当年,上市公司负向盈余管理显著增加。

资本逐利性是大股东实现侵占的根本原因,无法完全消除。全流通后,大股东不仅拥有用手投票的权利,而且拥有用脚投票的权利。而权利是需要约束的,针对大股东权利的增大,就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制约,否则就会为其侵占行为创造机会。一方面要消除侵占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要改变侵占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让败露成本远高于预期收益。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关键在于公司治理和监管体制的完善与创新。

五、监管政策建议

中国证券市场的产权结构与国外市场有很大的不同,大股东持股相对比较集中,并且国企股占主导的特点,决定了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管理责任人不易认定;另一方面,国内针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包括财政部、税务局、国资委、银监会、证监会、交易所等多个独立的行政机构,各机构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相对独立。因此,针对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操纵利润,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监管与惩治的难度更大。

根据上述特点,我们对监管政策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进一步完善各项法规和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要根据大股东控制行为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及时进行补充和完善,监管政策应具有前瞻性,争取最大限度地避免非公允的盈余操纵的发生。在政策的执行方面,要考虑设立跨部门的统一执行机构,增加各个政策执行部门之间行动的协调性,避免推诿和扯皮,确保监督和执法的有效性。

其次,完善会计制度,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其一要更加详尽地规定会计信息的有关事项,压缩操纵利润的空间。对于可能改变不同期限利润的会计事项规定明确的处理方法,比如折旧、损失计提等;其二是保持会计工作的专业独立性。设计保护性条款使得会计工作人员避开大股东干扰,比如由中小股东组成遴选委员会聘用会计人员和会计人员任职期限与上市公司管理层错开。其三是进一步提高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和透明度。监管重点在于关联交易中资产价格公平性和交易的合理性。主要鉴别标准就是上市公司的发展战略和主营业务,核查与公司经营业务差异较大的关联交易。

再次,加大违规惩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企业产权状况与海外证券市场有较大差异,上市公司的管理和决策者有控制权而没有所有权,因此,关联交易的责任应尽量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而不是企业等法人单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对不法责任人的威慑。这些举措的目的在于提高违规成本,改变原来成本收益严重不对称的状况。

最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机构,进一步完善外部独立董事制度。增加外部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比例,减少大股东对外部独立董事任免的影响力。使独立董事可以在不受大股东和管理层干扰的情况下,切实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在公司重大投资、资产处置、关联交易、对外担保事项、利润分配、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等问题上牵制控股股东,使其不能为所欲为,任意侵害小股东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李增泉,余谦,王晓坤.掏空、支持与并购重组[J].经济研究,2005,(1).

[2]Dechow,P.M.,Sloan,R.G.,Sweeney,A.P.DetectingEarningsManagement[J].TheAccountingReview,1995,70(2):193-225.

[3]张雁翎,陈涛.盈余管理计量模型效力的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5).

[4]Bartov,E.,Gul,F.A.,Tsui,J.S.L.t,IsCretionaryAccrualsModelsandAuditorQualification[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01,(30):421-452.

[5]冯延超,阮梓坪.全流通时代的关联方交易新变化[J].财会月刊(理论),2007,(1).

[6]刘成彦,晾炜.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大股东交易行为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6,(10).

[7]赵洪军.我国上市公司资金占用现状、成因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6,(11).

[8]雷光勇,刘慧龙.大股东控制、融资规模与盈余操纵程度[J].管理世界,2006,(1).

[9]李增泉,孙铮,王志伟.“掏空”与所有权安排[J].会计研究,2004,(12).

[10]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J].会计研究,1999,(9).

[11]马曙光,黄志忠,薛云奎.股权分置、资金侵占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J].会计研究,2005,(9).

[12]薛爽,王鹏.影响上市公司业绩的内部因素分析[J].会计研究,2004,(3).

[13]Radshaw,M.T.,S.A.Richardson,R.G.Sloan.DoAnalystsandAuditorsUnderstandInformationinAccruals[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ah,2001,(39):45-74.

[14]McConnell,J.andH.Servaes,Additionalevidenceonequityownershipandcorporatevalue[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90,27.

[15]Pagano,Marco,andAlisaRoel,TheChoiceofStockOwnershipStructure:AgencyCosts,Mornitoring,andtheDecisiontoGoPublic[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98,(113):187-226.

[16]LaPorta,R.,F.Lopez-de-Silanes,A.Shleifer,andR.Vishny,1998,LawandFinance[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8,(106):1113-1155.

[17]LaPorta,R.,F.Lopez-de-SilanesandA.Shleifer,Corporateownershiparoundtheworld[J],TheJournalofFinance,1999,54.

【关键词】水利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外部监督监督机制

一、引言

水利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通过上级财政拨款来配置,在这些资产的使用过程中,机器设备的损毁、折旧情况严重,这也导致水利事业单位每年均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新资产的购置,而大部分国有资产的使用周期远没达到其应有的寿命,这就导致大量国有资产在无形中被浪费。并且水利事业单位由于性质的特殊性,其他单位或者个人难以真正明确单位的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性质,因此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很难有效。本文主要从外部监督机制来分析如何实现水利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透明化和科学化的管理。

二、水利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

水利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一般是指采购的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或者专用设备的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在使用过程中设备的属性不变。部分资产虽然单位价值未达到固定的要求,但是如果资产的使用周期较长也应该归入国有资产的范畴。水利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一般分为房屋建筑;一般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和其他固定资产六大类。各个水利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具体制定国有资产的详细目录,但是水利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的管理中产期存在重采购轻保养得问题,使得重复采购,乱采购现象严重。

三、水利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存在的问题

水利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浪费严重、使用效率低下、重复采购和乱采购现象突出主要是由于监管不到位。水利事业单位与上级部门或者同级别其他部门在信息共享方面渠道不畅通,相互之间并不能准确了解对方的工作任务和性质,这也使得上次在财政划拨过程中并不能认真考核水利事业单位真正的国有资产支持,真正需要更换采购的资产数目。总体而言,水利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具体表现在信息不对称、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三个方面。

(一)信息不对称,外部监管成本高

水利事业单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资产设备采购和使用方面,与其他教育、医疗等事业单位存在很大的差异,与普通群众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而导致普通群体对水利事业单位存在一定的模糊感,这也为水利事业单位隐藏个人真实需求提供理由。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均倾向于尽肯能隐藏个人信息,水利事业单位既有隐藏个人信息的动机,又具有隐藏个人信息的外部条件,使得社会水利事业单位的情况并不能充分掌握,因而也就较难实现监督。

(二)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水利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是存在的通病,从单位内部而言缺乏提高使用效率的内部激励机制,从外部监督而言,对资产使用效率也缺乏正确客观的了解,因此水利事业单位固有的使用效率,往往成为社会对其评价的一个标准,这也导致对水利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缺乏真正客观可行的依据,导致监管乏力。水利事业单位通过重复采购新的资产设备,争取更多的财政拨款,也能保证其单位能够更好地运行,从社会层面是降低了总体的效益,但就水利事业单位个体而言,收益较大。

(三)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

四、水利事业单位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外部监督机制的建议

(一)加强对国有资产的定期盘查,并进行信息公开

(二)构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

加强水利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由于监督的成本较高,传统的水利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统计依靠手工,所形成的报表不能为社会及时了解。通过构建国有资产的信息化平台,能够让更多的群体参与到水利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中来,通过社会的力量建立起对全范围的监管网络,迫使水利事业单位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成因

二、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不够恰当

我国预算会计主要是以现金制为基础,是为了更好的汇报支出,决算服务。因为它不进行成本的核算,由于忽略成本,无法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有些单位对于项目的支出不能严格分项目进行核算,都运用统一的科目核算,不利于资金的管理。现行的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在科目的核算和设置上与部门的预算编报口径不同。

(三)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四)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够健全

(五)事业单位经费不足,在资金的使用上不规范

我国的事业单位,国家一般只是给予政策上的保障。对于财政上的预算、部分业务项目经费等是严重不足的。从预算的角度上看,首先应该保证人员经费的支出,一些单位因为经费不足,收入不够,出现挤占挪用等不规范现象。

(六)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三、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成因

(一)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不足

虽然我国事业单位一般要求在预算编制中采用零基预算法,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基数法一直被沿用,这样严重的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部门预算编制在项目的支出定额制定、支出的细化程度制定上没有采用一些科学的方法,为一些单位铺张浪费、挪用资金埋下了隐患。同时预算编制也不够严谨细致,在安排项目的支出预算上有很大的人为因素,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极大的影响了预算编报的准确,导致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追加预算,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给项目的绩效考核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二)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近些年来,我国相继的推出了一些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对预算管理和事业单位财务活动产生了很多的影响。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没有因此而做出变革,已经不能够适应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要求,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四、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做出相应的修改以保证其的有效性,真正提高效益,防微杜渐。针对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特殊性,应设计出一整套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效进行,切实维护好国家资产的利益,更好的服务社会。

[1]任莉芬.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若干思考[J].宁夏党校学报,2006,(5)

[2]张洁.关于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探讨[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

[3]吴开宇: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2007(3)

[4]蔡建英:论事业单位资金投放活动中的财务控制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2009(7)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现状;改革;发展

前言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指的是,利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式、对工程造价加以确定及有效的掌控。50年代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逐渐形成,发展到80年代变得逐渐成熟起来。通过不断的进步与发展,逐渐发展成一套完善的概预算定额管理体制。但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社会化改革的深入,投资主体逐渐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概预算定额体制中也开始有矛盾的出现,明显的不能够适应当下建筑发展的需求。所以,对目前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是亟待解决的事情。

1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1.1工程造价脱离市场,具有显著的‘计划’特征。

譬如:国家制定的概预算定额太长、更新较慢、变化程度低,通常在经过三四年后才更新一次。导致各个省市也会以此为依据制定省市的定额,这样通常不能够很好的展现出一个地区真正的市场价格,但,建筑市场供求及价格随时发生着改变,特别是最近几年产生非常显著的变化,很难做出综合单价的估算,为此,定额具有显著的盲目性、滞后性,这样将会造成工程造价不能够灵敏的展现目前市场的现实情况。

1.2工程造价未反应竞争机制的具体要求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前提是自由竞争体系,建筑业相互间的竞争展现在建设工程招投标方面,竞争的核心是价格的竞争即工程招标报价。

1.3现行工程招投标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目前,我国各个地区先后创建了有形的建筑市场,建筑工程交易中心把政府投资和关乎国际民生的工程招投标活动都包括在内,开展统一化的管理及招投标活动,确定招投标形式,对工程评标、定标进行审定。然而每个地区的评定表方法不同,唯一的共同之处就是招标确定标底,报价需受到国家定额标准的约束,在进行各方面综合评价的前提下来确定最终的中标人。然而,具有显著优势、可操作性较强的低价中标方法一直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当中,并没有获得大范围的有效运用,所以在进行招投标的时候,施工企业投资成本较高,操作中人为因素多,暗箱操作是不可避免的。

1.4工程造价专业队伍素质良莠不齐

我国从事工程造价的人有上百万的数目,而大多数的工作是套定额,在当下的高等教育中,工程造价也主要是对定额的使用及怎样套单价进行学习,所以,大多数的工程造价人员对价格及实务方面的知识了解的非常少,为此,工程造价队伍总体素质急需进一步提高。

2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发展过程

20世纪5O~70年代,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政府的计划经济下的模式,建设产品价格是经过进行计划分配建设工程任务形成的计划价格,概预算定额基价是量价合一的计价。

直到90年代初期,虽然国家建设部门提出了“政府宏观指导、企业自主报价、竞争形成价格,加强动态管理”和“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改革思想,但是改革速度非常慢,没有收到任何成效。

直至2001年初期,伴随着我国颁布的国有建筑企业面向市场,国内大部分的省市定额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量价分离、单位报价开始逐渐提上日程,这便促使材料价格逐渐朝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3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未来发展及具体措施

目前,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即概预算定额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为此,只有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才能够适应目前的经济发展。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关乎着建筑市场很多方面的经济利益,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作用,所以,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在进行改革之前一定要具备与之配套的改革具体措施,稳中求胜。

3.1制定与之对应的法律规章制度

3.2明确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职能

3.3建设工程计价依据定要与实际相符

建设工程造价计价通常是依据工程估算标准、概算定额、预算定额、费用定额、施工设备费用定额和补充定额、国家规定的计价依据共同组成的。工程量计价的主要方法将变成工程量清单计价,目前,国有资金投资建设工程,一定要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同时定额计价的主要内容在于动态化管理,建设施工企业需要从自身的技术管理水平出发进行企业定额的编制,根据当前市场材料的价格进行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

3.4强化对造价咨询机构及造价专业人员的管理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业市场的现实状况要求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放弃之前固有的不能够与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相吻合的理念和做法,开展实时创新,努力探索一条与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相吻合的工程造价管理思路,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获得更好的发展。

[1]张翠勤.建筑工程各阶段造价管理方法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147-149.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风险管理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述

2012年《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出台变更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在固定资产确认、分类、折旧、绩效评价上细化了处理规则,为事业单位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确认上,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原来500元的基础标准上调至1000元,专用设备价值上调至1500元,缩小了固定资产管理范围。分类上,变更了“一般设备”、“图书”、“其他固定资产”,转为“通用设备”、“图书、档案”、“动植物及家具类”等。折旧上,引入“虚提”,新设了“累计折旧”等科目,规定了折旧年限,促使了固定资产价值化管理的实现。此外,新会计制度还增加了绩效评价任务,使得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领导层,强化了职能建设。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风险点

(一)管理工作风险

一是资产购置,缺乏市场调研及可行性分析,重复购置问题依旧存在,新制度规定,对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按照标准进行配备;对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从实际需要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备。财政部门对要求配置的资产,能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重新购置。二是日常管理流程建设不足,在管理职责划分上不明晰,不少单位未将固定资产管理统一化,未制定专人进行管理,容易导致资产闲置、流失。三是处置程序不规范,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高价值资产核销必须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开展,而当前处置过程中单位通常不开展鉴定评估程序,上报工作不规范,资产流失问题严重。

(二)会计工作风险

新制度明确要求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要实现账实相符,当前,事业单位账务处理还存在仅对单价满足入账标准的进行管理,大批同类物资管理不足,不做账面处理;违规构建资产发票原值与实质价格不一致,部分资产未计入资产账;损毁、报废资产未登记,导致价值虚增;部分事业单位由于编制人员限制,或思想疏忽,没有组织资产清查小组开展资产清查工作,数据准确性不高,部分固定资产虽然已过报废期,但无法在账上找到原值,资产报废及盘亏损失申报工作不全;账实不符问题依然严重。

(三)制度性风险

体现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重视程度不高。表现在:

一是意识问题,新制度虽然讲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指向了单位领导层,但实际工作中上级部门并不具备充分了解固定资产管理状况的能力,监督弱化,致使事业单位意识不足,日常管理上主观性、随意性较强。

二是制度建设问题,如固定资产明细账设立缺失;报废、领用台账设立不全;卡片、账目实际不匹配。管理制度建设不足直接弱化了管理工作的效能,是导致管理工作不到位的重要原因。

三是缺乏动态管理。集中于资产信息收集与传输上,资产发生变动时,并不按照实际情况登记资产信息,如购置、入库、领用等,容易导致管理脱节。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风险防控措施

(一)突出内部控制功能,强化工作执行效果

内部控制是单位风险管理的主要线条,与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众多契合点。事业单位应当强化内部控制职能,注重固定资产管理的岗位职责设置、人员分工、风险评估、流程强化等工作,在全单位范围内构建固定资产管理氛围,建议构建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助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主管固定资产的日常验收、保管、处置工作,分价值、实物两种形式管理固定资产。同时,要强化内部控制的反馈机制建设,绩效评价已经成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途径,事业单位应当借助这一契机,利用内部控制效能强化资产管理,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

(二)强化账务管理水平

一是要明确主管部门职责,负责重大资产管理、固定资产分类及归档、监督与配合、严肃财经纪律等;二是要完善领用与借用,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登记表编号,分长期借用、短期借用管理,使用出现问题时,需承担相应责任;三是要做好资产购置与验收,经主管部门、报批主任、综合办公室流程申请购置,由办公室验收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四是严肃调拨与转移,任何部门、人员都不能随意调拨资产,必须上报审批;五是强化资产盘点与清查,明确固定资产清查日期、责任人,查明资产盘盈、盘亏原因,由负责部门出具书面并上报处理;六是要强化资产报废流程,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处置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应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三)提高信息化水平,保障资产信息质量

制度建设及流程建设的基础上,保障固定资产安全的重要条件就是要提高信息质量。信息化已经是当前事业单位内部建设的重要方面,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切实将固定资产统一纳入管理范围内,强化财务部、上级财政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把控力度。此外,建议事业单位引入固定资产条码扫描设备,避免手工登记引发的错误,避免舞弊现象出现,保障固定资产的账、卡、物相符。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事业单位应当紧密依靠《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文件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严控会计质量,严防资产风险。

[1]柴伟.内部控制视角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J].当代会计,2015,02:43-45

摘要:微积分理论是人类伟大的智慧结晶,它从萌芽、创立到完善,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其中先后有阿基米德、牛顿、莱布尼兹、达朗贝尔、柯西、魏尔斯特拉斯等大数学家为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从数学方法论的角度来讨论了微积分理论的发展过程,从有限到无限、常量到变量、模糊到精确三个维度的转变对微积分理论从萌芽、创立到完善过程的成果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数学方法论;穷竭法;微积分;无限

微积分理论从萌芽、创立到完善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其思想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时代。古希腊人用“穷竭法”求出一些图形的面积和体积,其中,阿基米德求拱形抛物线面积就是“穷竭法”的典型代表,此时,近代微积分思想已经萌芽。而真正意义上的微积分理论是在十六世纪后半叶,由牛顿和莱布尼兹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各自独立创立的。但此时的微积分理论还缺乏严格性,颇受外界质疑。直到两百多年后,达朗贝尔、柯西、魏尔斯特拉斯等人的工作,使微积分理论获得了严格性。微积分理论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从数学方法论的角度看,微积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有限到无限、从常量到变量、从模糊到精确三个维度的转变。正是这些突破性的转变,才为微积分理论的最终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从“穷竭法”到定积分

1.阿基米德的“穷竭法”是微积分理论的雏形

(1)“穷竭法”是古希腊数学的重大成就之一,从本质上而言,“穷竭法”触及到了对“无穷”的认识和理解。

(2)“穷竭法”一般分为两个步骤:一是“穷竭”的逼近程序;二是“双重归谬法”。

作为举例,我们介绍阿基米德求拱形抛物线面积的方法。

如图1:AB为图中抛物线的一割线,点M为其中点,过点M作抛物线对称轴的平行线交物线于点C。证明:拱形抛物线ACB的面积S=43SΔACB。

图1图2

证:第一步,证明拱形ACB可以被一连串的三角形“穷竭”。

如图1,这一连串三角形的作法如下:从AC、BC的中点K、L作抛物线对称轴的平行线,分交物线于P、Q,三角形ΔAPC、ΔBQC位于拱形与ΔACB之间的空隙处。如此反复,就可以得到一连串的三角形。

如图2,过C点作切线平行于AB;过A、B作直线平行于CM,分交切线于D、E,则ADEB为平行四边形。因此,SΔABC=12SADEB>12S。同理可证,SΔAPC>12S拱形APC,SΔBQC>12S拱形BQC。如此反复,每次所作的三角形都能把剩下的空隙填掉一半以上,所以这一连串的三角形最终能把该拱形抛物线“穷竭”。

第二步,对这一连串三角形的面积求和。

阿基米德证明了SΔAPC=18SΔACB,SΔBQC=18SΔACB。如果SΔACB=A0,则A1=SΔAPC+SΔBQC=14A0。同理,第二次填空隙的四个三角形面积的和为A2=14A1=116A0。依此类推,第n次填空隙的三角形面积和为An=14nA0。所以,S=A0+A1+…+An+…=A0(1+14+…+14n+…)=43A0。

上面的计算用了无穷等比级数的和公式,但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只认可有限项等比级数的和。所以为了证明拱形面积S等于43SΔACB,阿基米德用了“双重归谬法”。由等比级数的求和公式:

A0+A1+…+An=A0(1+14+…+14n)=1-(14)n+11-14A0=43SΔACB-13An(1)

假如S>43SΔACB,则因这一系列三角形可以穷竭拱形ACB,所以当n足够大时,43SΔACB

但由(1)式,得43SΔACB-(A0+A1+…+An)=13An

由(2)和(3)式得A0+A1+…+An>S,与事实矛盾。所以,S=43SΔACB。

2.牛顿―莱布尼兹的微积分理论成为数学史上的重要转折

(1)十六世纪后半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对数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研究进入了从初等数学向高等数学的转变,而微积分理论则成为这个转变过程的一个分水岭。

(2)设f为闭区间n-1上的连续函数,且f(x)≥0。则由曲线y=f(x),直线x=a,x=b以及x轴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称为曲边梯形。关于该图形面积的求解,牛顿和莱布尼兹利用了定积分思想。

图3

如图3,在闭区间[a,b]上有n-1个分点,依次为a=x0

二、数学方法论的思考

1.从有限到无限的转变

(1)阿基米德的有限与“潜无穷”思想

“穷竭法”是在拱形内部作三角形,重复同样的步骤,直至作到有限的n次,阿基米德只讨论了这n次分割所得三角形面积的和,他巧妙地用“双重归谬法”得到了拱形面积,从而规避了讨论n为无穷大的情形。而微积分是先对曲边梯形作n次分割,再将这个过程无限加细,使得n趋向于无穷大时,n个小曲边梯形的面积以n个小矩形的面积替代,其和与分割及ξi的选取无关,即为定值。在“穷竭法”中,虽然隐含着分割过程可以无限进行下去的条件,但它并没有涉及“无限分割”的概念,因此也就规避了“无穷”这个备受争议的“陷阱”。亚里士多德曾说:“事实上,他们不需要无限(指实无限),他们只是假定有限的直线能随意地延长。因此,从证明的需要来说,只要有这种无限(指潜无限)也就够了。”

关键词:城市地铁机电管理维修模式

中图分类号:B834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二、XX地铁1号线机电设备维护管理现状

XX地铁1号线共设31个车站,配套大楼包括七堡车辆段、湘湖停车场、控制中心、综合维修楼以及档案楼,所有车站包括配套大楼的风水电设备及电扶梯、屏蔽门均由车站维修部门负责组织维保和检修。车站维修部门共配备175名员工,其中:维修经理1名,分段经理2名,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7名,工班长12名,技术员37名、维修116名工。

1、管理模式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以自修为主。首先,车站维修部以香港地铁的管理制度为基础建立了一整套内容完备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一线工班实行四班两运转,白班以巡检为主,晚班以预防性维修为主,工作内容和操作维修步骤均以工作指引为标准进行;其次,分工明确,团队协作。车站维修部根据单位工程和车站数量将1号线及其附属设施划分成6段,各段之间分工不分家,遇到重要情况可随时从邻近段落调入资源,另设置车站支援及策划中心,组织协调各段工作,其主要负责生产调度、物资需求保证及技术支持等工作;

目前,地铁1号线运行正常平稳,机电设备故障消除率在80%以上。

2、组织构架

1号线车站机电设备维修部门设维修经理1人,分段经理2人,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7人、工班长12人、技术员37人、维修工116人。

3、优缺点分析

因地铁1号线是XX市开通的首条地铁线,全线共设31个站。机电设备以自主维修为主,车站机电维修部门按标准人员数量配备,共设员工175名,其中管理岗11名,生产岗165名,其中车辆段和综合楼维修工班共19人,每站配备生产一线人员约4.7人。现将地铁1号线车站机电设备维修现状的优缺点分析如下:

1)运营成本较高

a、人力成本

自修配置人员成本情况如下表:(见表一)其中非工资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重大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由单位缴纳部分。

表一(单位:万元)

项目工资非工资平均支出配员支出专业总支出

生产岗5.527.514610951227

管理岗931211132

b、总成本

总成本情况如下表:(见表二)其中的材料费由于在质保期内总费用较低,产生的费用主要在易耗品及非质量原因损坏的配件购置费(如施工中的人为损坏、自然因素造成的损坏、渗漏水造成的损坏等)。

表二(单位:万元)

人力成本材料费工器具合计

122711461284

2)工作效率较低

地铁车站机电设备的特点:

a、设备分布范围广、数量大、品种多、接口多、复杂;

b、从1号线运行的经验来看,产生的设备故障仅有少数会直接影响地铁的正线列车开行,主要包括屏蔽门故障、区间消防水管爆管、区间水淹道床等故障。

c、设备的作用主要是为车站内的所有设备提供优良的工作运行环境,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由车站维修部构架可知,1号线共分四个区段,每个区段主要负责6~10个站,而分配的人员实行四班两运转模式,平均每班4~6人需要管6~10个站,每班维修人员工作量较大,而且经常交接班,有些需处理的故障、潜在的故障容易互相推诿,不重视预防性的检修,以致降低了维修效率,提高了故障的发生率。

根据车站机电设备的特点和人在一天不同时段的工作效率(白天时工作效率高,夜晚时工作效率低),1号线平均化了每班成员的工作人数,造成白班的工作人数不足,夜晚又有富余的状况,导致一些本可以在白班进行的工作放到夜晚来进行,极大的降低了劳动生产效率。

3)优点

1号线机电设备采用自主维保模式,运营的可控性和安全性较高,有利于人才培养和管理。

三、国内其他城市地铁机电设备维修模式现状及特点分析

(一)、A城市

A城市地铁目前已建成2条线,包括一号线一期、一号线南延线、二号线一期和二号线东延段,全长84.8km。机自中心包含五个专业,分别是通风空调、给排水、低压照明、门梯、综合监控;机自中心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书记1名以及各专业工程师各1名,主管工程师2名。下属的分中心(根据线路分)同样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书记1名以及各专业工程师各1名,主管工程师2名。

A城市地铁公司践行科学发展,创新管理模式,通过科学高效的制度设计、精细化的管理水平以及不折不扣的执行力,在国内率先实现了造价最省、用工最少、开通首先在轨道交通行业同口径统计下略有盈余的佳绩,备受同行瞩目,打造了具有A城市特色的经济节约型地铁。

1、A城市地铁效益型的车站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优势特点

1)、针对相对粗放的传统的计划预防修体制,创新性地提出在设备管理现场采用世界先进的全面生产维护(TMP)和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CM)方法。特别是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专注于防止故障,按重要性将设备故障进行降序排列,等级划分,对非常类似的设备采用“模板”方法维修模式,避免作用很小或没有作用的维护工作。从而更加有益于安全和环保;减少了不必要的维护带来的故障;提高了设备可靠性;降低维护费用等。

在维修管理模式方面,主要体现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设备维护管理策略。通过车站设备管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提升,为车站设备管理现场提供更安全、更规范、更简明和更人性的服务。一方面通过开展关键设备的RCM系统分析,提升车站设备维护管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通过开展TMP的规范化车站设备管理现场,提供更加规范的车站设备检维修流程与技术要求,提升设备维护质量,降低维修成本。

2)、在内部运作方面,一方面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模式创造提供后台支撑,主要包括安全管理、维修模式管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强化设备维修管理的规程管理、流程管理和应急管理;另一方面需要从企业的经济效益出发,在票价一定的情况下维修模式,需要不断的控制成本,从降低能耗、减少维修消耗、备件国产化、员工自主管理、实施精益维修以及委外管理等六个方面实施成本管理。

3)、在实施保障方面,主要是通过设备维修管理的组织保障(主要是组织结构设计与职责划分,如车站设备属地化管理、建立同心共保体系等)、人员保障(主要是人员的选聘、培训和考核激励)、信息保障(信息系统(PDA)的建立与应用、车站设备状态监控系统)的实施与控制,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持续改善运作流程。

4)、在提升乘客的满意度方面,主要是通过适时、适度、可靠的车站设备、行车设备的维修服务改善和管理模式策划,降低设备评价故障率和提供乘客能够明显感知到的便利的换乘条件和高效的设备现场管理来进行。

2、风水电设备维修基本模式

A城市地铁1号线开始运营已有8年,机电设备已出质保期,风水电设备以委外维保为主,自主维保为辅。

委外单位经公开招投标选定,以A城市地铁1号线为例,共16个站,其中11个地下站,5个地面站。委外单位拟派1名项目经理、2名专业工程师、4~5名保洁员、12~15名巡检员进驻现场,并纳入机自中心管理,年委外维保费用约130万元;委外工班运转模式为常白班,巡检、维修一般安排在白天进行,晚上安排两名人员值班。

自主维保1~2个站,主要为新员工提高业务能力提供培训基地。通过有实际维修经验的老员工传帮带,使新员工通过现场观摩教学和一些实际故障的处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3、风水电设备委外维保与自主维保模式对比(表三)

A城市地铁1号线自主维保委外维保备注

长度(km)21.721.7

每km配备工班人数3.7包括工班长、工班人员

需配备工班人数814工班人员工资平均按7万/人年计

需配备管理岗人数1010管理岗人均工资按11万/人年计

委外费用(万/年)0230A城市地铁1号线委外费用为230万/年

管理费估算(万)677368

由上表可见,机电设备维修选择委外维保模式可以大量节约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维修效率。

(二)、B城市

B城市目前已建成一条线,全线共设24个站,全长26.1km。B城市轨道交通考虑到高压供电、弱电与风水电设备交叉点较多,设置了供电机电中心,供电机电中心下设机电一车间和机电二车间,机电一车间负责管理车站通风空调、给排水、低压供电、电扶梯、屏蔽门、FAS、BAS、综合监控、门禁等系统设施设备,其中屏蔽门、BAS、综合监控、门禁等系统设施设备实行自主维保,通风空调、给排水、低压供电、电扶梯、FAS实行委外维保,委外项目组纳入机电车间日常管理。

运营初期,B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机电车间对机电设备实行自主维保结合委外维保的管理模式。机电一车间负责一号线的机电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定员93人,其中管理岗22人,生产岗71人,另设有通风空调、给排水、低压供电、电扶梯、FAS共五个委外项目组。

机电设备出质保期后,B城市轨道交通成立物业公司,负责全线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实行完全自主维保模式,材料备品备件由运营公司提供,并对物业公司的维保、检修情况实行每月考核,目前运营状况良好。

从B城市轨道交通的组织架构可以看出如下的特点:

1、强化了中心、车间一级的技术力量。将车间的生产管理和职能管理进行划分,可以让生产科的工程师将全部的精力放在现场的维修、保养工作上,职能科全力为生产科做好服务。

2、将运营公司的安全部和技术部进行了合并,成立安全技术部,配置6名安全技术工程师,负责全线安全技术协调联系事宜,将专业性的问题放在中心、车间一级进行处理。

3、运营公司将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委托给集团公司自己成立的物业公司,提高了对委外工作的控制性、管理性、安全性、经济性。

四、结论

主管: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

级别:CSSCI南大期刊

影响因子:--

主管: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级别:省级期刊

主管: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THE END
1.湖北襄樊2010年公鸭试领导素质能力测试强化训练:突发事件应对...13、政府危机管理的最优化原则是(D) A、公众利益至上原则B、快速反映原则 C、协调性原则D、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原则 14、下列哪个不是“四不放过”原则?(C) A、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B、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 C、检查验收未通过不放过D、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https://www.wydbw.com/info/20/44709.html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危机管理计划的内容的是()。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危机管理计划的内容的是()。 A、表述危机管理理念 B、组织的危机管理目标 C、危机期间的新闻发布稿 D、组织的新闻发言人名单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单项选择题 爱德华·伯内斯的代表作是()...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6853575.html
3.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0第22期(总期22期)在线培训课程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现行许可程序类规章《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存在程序标准不统一问题。为规范并统一银行业和保险业行政许可实施行为,适应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管形势要求,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和科学化,银保监会印发了《程序规定》。https://www.zzqyj.net/?list_89/1226.html
1.公共关系学试题与参考答案本文介绍了公共关系学的内涵,包括其传播沟通属性、管理职能以及与广告的区别。公共关系关注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涉及形象塑造、危机管理等多个方面。同时,文章探讨了公关的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此外,还提到了公共关系活动的策划和评估,以及在不同领域如企业、政府公关中的应用。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26194550
2.2022年内江师范学院规范性文件汇编内江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规范性文件汇编(2022版)》是为完善梳理学校规范性文件体系,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而进行的。《内江师范学院规范性文件汇编(2022版)》作为《内江师范学院规章制度汇编(2022版)》的补充,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https://xxgk.njtc.edu.cn/info/1631/2501.htm
3.工作机制范文模板汇编工作机制范文推荐工作机制是指企业或组织内部为了实现工作任务而建立的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它包括了各种组织、管理、协调、沟通等方面的规定,是保证工作有序、高效、规范的重要依据。工作机制一般包括了工作目标的确定、工作流程的设计、工作责任的分配、工作成果的评估等方面的内容。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工作机制范文模板汇编,欢迎...https://www.puchedu.cn/ziyuan/36788.html
4.《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读书笔记与图表整理这里阐述一个核心观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能力。无论多么熟悉解决问题的步骤,要是缺乏分析力,你的课题设定、解决方案、实行计划始终只会流于表面,难以解决本质性的问题,达不到期望的解决或目的。 到底什么是“分析”?简单地说,就是区分状态与现象。分析的“析”字,意指拿斧头砍树,...https://www.douban.com/note/727873629/
5.CISSP:错题汇总5:下列哪一项不是有效的风险定义? B A、几率、可能和机会的评估 B 移除脆弱性或防止一个(或多个)特定攻击发生的任何事情 C 风险 = 威胁 * 脆弱性 D 每个暴露实例 解析: B属于风险实施过程 6、以下哪一项没有具体或直接关系到组织的安全功能管理? A ...https://www.jianshu.com/p/d216171e7d2e
6.医院危机管理通用12篇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院危机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关键词:医院危机公共关系管理研究 ...https://ddjysjyjxyj.xueshu.com/haowen/17.html
7.企业危机管理及危机沟通管理知识2、危机预警。许多危机在爆发之前都会出现某些征兆,危机管理关注的不仅是危机爆发后各种危害的处理,而且要建立危机警戒线。企业在危机到来之前,把一些可以避免的危机消灭在萌芽之中,对于另一些不可避免的危机通过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得到解决。这样,企业才能从容不迫地应对危机带来的挑战,把企业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https://www.yjbys.com/edu/weijiguanli/340253.html
8.公共关系论文(通用9篇)财务公关是“财务公关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而财务公关学是综合运用财务管理学和公共关系学、经济学、心理学、市场学等现代学科知识,研究企业与“财务界公众”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因此,财务公关属于财务学学科体系的范畴。 第四,职能。职能是事物本身所应有的职责和功能。会计公共关系和财务公共关系的基本目标都是实现...https://www.unjs.com/lunwen/f/20200617080918_2418033.html
9.危机管理的发展趋势同时,他指出危机意识的培养、危机管理能力的提 高无论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研究还是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他希望 同学们能够深入思考本次讲座的内容,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危机管理理论的发展 危机管理理论的发展已有几十年,也有了相对系统的理论体系。在这 本书中,我们无意于讨论理论层面的东西,只是想通过这本书引起...https://doc.mbalib.com/view/6c08c27eb45363e248f16919803d8042.html
10.2024新安全生产法考试题及答案12、新《安全生产法》关于安全生产方针的规定,增加了综合治理的内容。(√) 1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定期统计分析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并定期向内部发布。(√) 14、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没有办公场所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https://mip.oh100.com/kaoshi/peixun/254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