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人、机、环境、管理、信息;B.人、物、能量、信息、设备
C.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
D.监察、监管、教育、培训、工程。
2、我国现行工伤事故统计中,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将工伤事故分为(B)。
A.17类B.20类C.21类D.142类
3、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C)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A.经过评估B.存在
C.可导致事故发生D.不容忽视
4、根据《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标志上盾牌中间采用字母“LA”,其表示的含意是:“(B)”之意。
A.生产安全B.劳动安全C.人身安全D.劳保安全
A.300B.250
C.200D.350
6、不属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的是(A)。
A.工伤保险的政策、法律、法规B.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和方法
C.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等D.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A.48,24B.48,16
C.32,16D.36,18
8、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的内容包括(D)。
A.安全技术理论和事故案例B.有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操作
C.事故案例和实际操作D.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
9、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三证”,不属于“三证”的是(C)。
A.安全鉴定证B.生产许可证
C.检验合格证D.产品合格证
10、以下不属于安全教育培训方法的是(C)。
A.实际操作演练法B.讲授法
C.自学提高法D.读书指导法
11、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评价工作,属于安全评价类型的(A)。
A.安全验收评价B.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C.专项安全评价D.安全预评价
12、以下属于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工作内容的是(A)。
A.确定危险因素的种类和存在的部位
B.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
C.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建议
13、《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了分类,分为(C)。
A.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加工场所重大危险源
B.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贮存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加工场所重大危险源
C.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场所重大危险源
D.贮存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加工场所重大危险源
14、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04年1月9日)的规定,我国的重大危险源监控分为(D)级。
A.1B.2
C.3D.4
32、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条的规定,重大危险源为(A)。
A.指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B.指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C.指生产、加工、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D.指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小于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35、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一般分为(C)、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A.计划B.演练
C.预防D.布置
37、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还应确保预案的批准、(B)和维护。
A.更新B.实施C.培训D.演练
38、“保护人员安全优先”是应急预案六要素中(D)要素的内容。
A.应急响应B.目的与意义
C.应急策划D.方针与原则
41、安全生产管理是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有关(B)等活动。
A.计划、组织、控制和反馈B.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
C.决策、计划、实施和改进D.计划、实施、评价和改进
42、重大危险源(A)是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
A.控制的目的B.划分的意义
C.评价的依据D.管理的作用
43、我国最新发布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中列出了多少类特种劳动防护用品?(C)
A.8B.7C.6D.5
44、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监控(D),对危险源对象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A.信息网络系统B.管理系统
C.网络系统D.预警系统
47、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白血病的因素是(B)。
A.激光B.电离辐射
C.红外线D.射频辐射
48、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职业健康监护基本范围的内容是(A)。
A.职业病的治疗B.定期体检
C.建立健康监护档案D.就业前体检
49、关于桌面演练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C)。
A.应急人员主要来自于非本地应急组织
B.仅限于有限的应积极响应和外部协调活动
C.事后一般提交一份简短的书面报告,总结演练活动和提出有关改进相应工作的建议
D.一般为笔头演练,在会议室就能进行
53、生产经营单位在进行初始评审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策划工作时,应注意的是(D)。
A.行业主管部门应定期对策划、实施过程进行评审
B.应在承接新的工程活动、引入新的建筑作业程序后系统地展开
C.对所评价的风险应按同样重要度对待,不应有所忽视
D.策划工作应定期或者及时开展
59、以下不属于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一般要求是(A)。
A.防护用品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B.使用前应首先做一次外观检查
C.劳动用品的使用必须在其性能范围内,不得超极限使用
D.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63、根据终身教育的观念,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在岗的从业人员进行(C)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A、全面B、长期C、经常性D、临时性
64、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者,每(B)年进行一次复审。
A、1B、2C、3D、4
69、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工程项目的(C)阶段进行。
A、设计阶段B、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C、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D、正式投产后
70、(C)是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现状进行的全面评价。
A、安全预评价B、安全验收评价C、安全现状综合评价D、专项安全评价
72、下列属于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的是(B).
A、传染病媒介物B、有毒物质C、粉尘与气溶胶D、致病微生物
73、下列属于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的是(D).
A、作业环境不良B、健康状况异常C、心理异常D、指挥错误
74、下列属于其他危险、有害因素的是(C).
A、防护缺陷B、标志缺陷C、标识不清D、其他错误
79、重大危险源评价以(D)作为评价对象。
A、危险厂房B、反应区C、一个工厂D、危险单元
83、我国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主要由(C)一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进行.
A、国家B、省C、区县D、行业
84、《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A)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A、县B、市C、省D、地区
85、在应急管理中,(C)阶段的目标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群,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
A、预防B、准备C、响应D、恢复
88、应急预案是整个应急管理体系的反映,它的内容可能包括:
①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应急响应和救援措施②事故发生前的各种应急准备③事故发生后的紧急恢复以及预案的管理与更新。以下那一个描述是正确的?(D).
A、只包含①B、包含①、②C、包含①、③D、包含①、②、③
93、(C)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A、分级响应B、统一指挥C、公众动员机制D、以人为本
97、(A)是人体摄入生产性毒物的最主要、最危险的途径。
A、呼吸道B、消化道C、皮肤D、眼睛
98、CO含量达到(C)以上,将会导致CO中毒。
A、10%B、20%C、30%D、40%
99、以下那种情形,可能会导致硫化氢中毒,甚至发生“闪电型”死亡。(D)
A、煤气制造B、制造合成氨C、炼铁D、清理阴沟
100、紫外线主要对人的眼睛造成伤害,可以引起职业病:(C).
A、白内障B、放射性肿瘤C、电光性眼炎D、近视眼
10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指的是。工作地点气温30℃以上或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夏季室外气温(B)以上,并有较强的辐射热作业。
A、1℃B、2℃C、3℃D、4℃
102、(C)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
A、密闭毒源B、通风
C、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高毒、剧毒物质D、个体防护
108、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并保持培训的程序,以便规范、持续的开展培训工作,确保员工具备必需的职业安全健康(C).
A、意识B、能力C、意识与能力D、知识与态度
109、生产经营单位评审和修订目标与管理方案的依据是(A).
A、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B、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生产状况C、客户的需求D、生产经营单位领导的要求
110、(D)的目的是确保生产经营单位主动评价其潜在事故与紧急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应急响应的需求。
A、培训、意识及能力B、运行控制C、事故事件与不符合的调查D、应急预案与响应
121、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通常由(C)决定。
A.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的类别
B.事故严重性和影响范围
C.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
D.事故的严重性和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能力
125、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就可避免事故的发生。根据这一原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应以(D)为中心。
A.形成注重安全的良好环境
B.使用无缺点的人
C.由机器代替人进行操作
D.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126、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做到预防为主。下列对安全生产预防原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安全生产的预防应以事故财产损失为衡量标准,对那些损失小的事故可投入较少资源
B.虽然存在诱发事故的因素,但并不一定会诱发事故,可不预防
C.可以通过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有效地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D.本质安全化主要应用于小型设备、设施上,对于大型项目,由于系统复杂,不可能得到应用
128、安全生产“五要素”是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五要素”包括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和(A)。
A.安全文化
B.安全教育
C.安全管理
D.安全评价
132、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应有必要的组织保障,一般包括(C)。
A.机构保障和资金保障
B.人员保障和殴备保障
C.机构保障和人员保障
D.制度保障和培训保障
135、特种作业风险较高,为保证作业人员和他人的安全,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复审每(B)年进行一次。
A.1
B.2
C.3
D.4
138、利用安全检查表对生产系统进行评价时,检查表应将系统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D)全部列出。
A.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概率
B.物的不安全状态的频率
C.管理缺陷的次数
D.不安全因素
139、安全生产检查常采用现场检查的方式进行,通过检查可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现场安全检查方法中,可直接、定量地获取准确信息的方法是(D)。
A.员工访谈
B.查阅记录
C.现场观察
D.仪器检查
141、正确选用劳动防护用品是保证企业员工劳动过程中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企业选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前提是(A)。
A.符合标准
B.穿戴舒适
C.外形美观
D.便于更新
142、某生产经营单位因生产规模较小和缺乏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委托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其进行安全生产方面的管理服务,合同期为三年。在合同期内,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由(C)负责。
A.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
B.工程技术人员
C.本单位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143、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总体要求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是指(A)都有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
A.所有党政工团的职能部门
B.从主要负责人到岗位工人
C.从主要负责人到各级安全管理人员
D.所有行政职能部门
14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生产经营单位现场检查时,发现现场作业人员有未按照要求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情况,应当(D)。
A.责令立即排除
B.依法给予行政拘留
146、特种设备专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A)监察体制。
A.专项安全
B.定期
C.不定期
D.国家和地方分级
148、安全评价的程序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和(C)。
A.进行报告评审
B申请政府部门文件备案
C.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D.申请建设主管单位验收
155、根据有关规定,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由(C)承担。
A.建设项目设计单位
B.建设单位
C.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
156、《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B)临界量的单元。
A.种类等于
B.数量等于或超过
C.种类等于或超过
D.数量等于
157、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下列装置、设施或场所,可以判定为重大危险源的是(D)。
A.有煤尘爆炸的矿井
B.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
C.存储80吨松节油的贮罐
D.存储5吨天然气的贮罐
162、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属于电离辐射的是(B)。
A.红外线
B.x射线
C.激光
D.紫外线
18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将生产安全事故分为(B)四个等级。
A.特大事故、重大事故、一般事故和轻微事故
B.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C.重大事故、大事故、一般事故和小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特大伤亡事故、重大伤亡事故和死亡事故
187、事故责任分析是在事故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下列原因造成的事故,应负领导责任的是(D)。
A.违章作业
B.违反劳动纪律
C.违反操作规程
D.安全生产规章不健全
多选题
193、劳动防护用品选用的基本原则有(ABCD).
A、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选用
B、根据生产作业环境、劳动强度选用
C、根据生产岗位接触有害因素的存在形式、性质、浓度和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选用
D、穿戴舒适方便,不影响工作
E、美观大方、符合潮流
194、下列属于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的有(CDE).
A、信号缺陷B、心理异常C、指挥错误D、操作错误E、监护错误
207、劳动防护用品是保障从业人员劳动过程中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下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工作,正确的是(ABCE)。
A.及时更换过期的护品
B.按时报废过期的护品
C.及时报废失效的护品
D.使用自制的护品
E.护品使用前先行检查
209、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是(ABDE)。
A.政府统一领导
B.部门依法监督
C.国家垂直管理
D.企业全面负责
E.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
217、在应急过程中,人群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在进行人群疏散时,应充分考虑的问题有(ABCE)。
A.疏散人群的数量
C.风向等环境变化
D.财产损失的大小
E.疏散线路的风险
2、危险化学品存在的主要危险有(B)。
A.火灾,爆炸,中毒,窒息及污染环境
B.火灾,爆炸,中毒,腐蚀及污染环境
C.火灾,爆炸,感染,腐蚀及污染环境
D.火灾,失效,中毒,腐蚀及污染环境
9、《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将危险化学品分为(D)类
A、4B、5C、7D、8
10、下面哪项不是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征?(C)
A、燃烧性B、毒害性C、致癌性D、腐蚀性
A、2B、4C、5D、6
14、装运放射性物品,应用专用运输搬抬车和抬架搬运,装卸机械应按规定负荷降低(D)的装卸量。
A、10%B、15%C、20%D、25%
16、危险化学品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或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B),方可上岗作业。
A.教育B.考核合格C.评议D.批准
17、《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或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C)的单元。
A.安全量B.储存量C.临界量D.危险量
30、2003年非典期间,大量使用过乙酸(又称过氧乙酸、过醋酸,含量≤43%)为消毒剂,因使用或储存等不当,发生过爆炸、中毒等事故,过乙酸应该属于(D)物质。
A.爆炸品B.酸性腐蚀品C.有毒品D.有机过氧化物
31、乙炔气瓶与氧气瓶存放时不得少于(C)m,使用时两者的距离不得少于()m。
A.1;2B.1.5;3C.2;5D.3;10
32、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贮存、使用单位,应当在生产、储存和使用场所设置通讯、报警装置,并保证在(D)下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A.检测情况B.生产情况C.使用情况D.任何情况
36、对高压设备停车卸压说法正确的是(A)。
A.卸压要缓慢,压力卸至微弱正压B.卸压要快,压力卸至同大气压力
C.卸压要缓慢,压力卸至微弱负压D.卸压要快,边卸压边拆设备
41、经常使用剧毒化学品的生产、科研、医疗等单位应凭(B)购买剧毒化学品。
A.公安部门颁发的准购证B.公安部门颁发的购买凭证C.购买单位介绍信D.安全生产监督局的证明信
42、临时需要购买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凭(A)购买剧毒化学品。
45、剧毒化学品的生产、贮存、使用单位,应当对剧毒化学品的产量、流向、贮存量和用途如实记录,并采取必要的保安措施,防止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误售、误用;发现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时,必须立即向当地(D)报告。
A.人民政府B.企业上级主管部门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D.公安部门
48、生产、贮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A)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A.一B.二C.三D.四
50、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专用储存室内,贮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C),并有专人管理。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必须进行核查登记。库存危险化学品应当定期检查。
A.企业或行业标准B.国际或行业标准C.国家标准D.企业标准
54、库存危险化学品应保持相应的垛距、墙距、柱距。垛与垛间距不小于(B)m。
A.0.5B.0.8C.1.0D.1.2
56、根据《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规定,下列贮存方式不属于危险化学品贮存方式的是(D)。
A.隔离贮存B.隔开贮存C.分离贮存D.混合贮存
58、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爆炸品应储于(A)耐火建筑内。
A.一级B.二级C.不低于二级D.三级
59、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低、中闪点液体、一级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类危险化学品应储存于(B)耐火建筑的库房内。
A.不得低于二级B.一级C.二级D.三级
60、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易燃易爆性商品应储存于(D)耐火建筑的库房内。
A.一级B.二级C.不得低于二级D.不得低于三级
61、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毒害品、腐蚀性危险化学品应储存于(C)耐火建筑的库房。
62、下列叙述中(B)说法是错的.
A.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必须由取得定点证书的专业生产企业定点生产
B.由生产技术监督管理机构审批发放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企业证书
C.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必须经国务院质检部门认可的专业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D.危险化学品包装的材质、形式、规格、方法和单件质量(重量),应当与所包装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用途相适应,便于装卸、运输和储存
63、重复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在使用前应当进行检查,并做出记录,检查记录应当至少保存(C)。
A.半年B.一年C.二年D.三年
70、作业场所氧含量低于(A)时,禁止入内以免造成窒息事故。
A.18%B.20%C.21%D.30%
71、氧含量高于(B)时,会造成氧中毒,长期吸入可发生眼损害甚至失明。
A.30%B.40%C.50%D.60%
73、对于现场液体泄漏应及时进行(A)、稀释、收容、处理。
A.覆盖B.填埋C.烧毁D.回收
75、下列关于特殊化学品火灾扑救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扑救爆炸物品火灾时,水流应采用吊射B.扑救爆炸物品堆垛火灾时,切忌用沙土盖压
C.扑救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类火灾时,应立即扑灭火焰D.扑救毒害品、腐蚀品的火灾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
76、危险化学品存在的主要危险是(B)。
A.火灾、爆炸、中毒、灼伤及污染环境B.火灾、爆炸、中毒、腐蚀及污染环境
C.火灾、爆炸、感染、腐蚀及污染环境D.火灾、失效、中毒、腐蚀及污染环境
A.扩散迅速B.经济损失C.人员伤亡多
95、制作干电池使用的二氧化锰具有什么危害(B)
A.刺激性B.有毒C.腐蚀性
101、下列哪种物质可经皮肤进入人体损害健康(A)
A.汞B.尘土C.碳
105、进行有关化学液体的操作时,应使用(B)保护面部。
A.太阳镜B.防护面罩C.毛巾
106、危险化学品单位是指从事生产、经营、(BCD)危险化学品或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
A.实验B.运输C.贮存D.使用E.检验
107、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贮存实行(ABD)。
A.统一规划B.合理布局C.严格管理D.严格控制E.严格审批
108、危险化学的从业人员,上岗前应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方可上岗。下列人员中,属于上述情况的有(ABCE)。
A.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司机B.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押运员C.化学品库管理员
D.化工厂财会人员E.化学品商店营业员
112、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主管部门对其(BE)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A.管理水平B.安全生产知识C.经营能力D.文化水平E.管理能力
117、下列单位中,(ABDE)是要进行危险化学品的登记的单位。
A.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单位B.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C.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单位
D.使用剧毒品的单位E.使用剧毒品以外的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
127、危险化学品库门应采用(BC)。
A.内开式B.外开式C.铁门或木质外包铁皮
D.木质门E.石门
128、对剧毒物品的管理应实行“五双”制度,“五双”制度是指:双人保管、双人发货、(ADE)
A.双人验收B.双人记录C.双层门窗
D.双把锁E.双本账
134、在(ABCD)情况下,必须检测易燃、有毒有害气体或氧气的含量
A.动火作业B.设备内作业C.聚合反应车间
D.进入设备内动火E.设备检修指挥部
135、化学性皮肤烧伤的现场处理方法是(ABDE)。
A.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化学物沾污的衣裤、鞋袜等
B.无论酸、碱或其他化学物烧伤,立即用大量流动自来水或清水冲洗创面15~30min
C.创面上涂上油膏或红药水,并用纱布包好,防止感染
D.黄磷烧伤时应用大量水冲洗,浸泡或用多层湿布覆盖包裹
E.烧伤病人应及时送医院
141、危险化学品是指什么?
答: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
142、《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2000)将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分别是什么?
答: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
143、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是什么
答:燃烧性、爆炸性、毒害性、腐蚀性、放射性
148、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是什么?
答:使用文字、图形符号和编码的组合形式表示化学品所具有的危险性和安全注意事项。
157、个体防护用品有哪些?(至少回答3项)
答:头部防护器具;呼吸防护器具;眼防护器具;躯干防护器具;手足防护用品。
160、危险化学品储存方式有几种?
答:隔离储存;隔开储存;分离储存。
165、在危险化学品泄露物处理上有什么措施?
答:对泄露物及时覆盖、收容、稀释、妥善处理。
166、在扑救气体类火灾时,应注意什么内容?
答:切忌盲目扑灭火焰,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前,必须保持稳定燃烧。
172、在极高剂量的放射线作业下,能造成哪些放射伤害?
答:(1)对中枢神经和大脑系统的伤害;(2)对肠胃的伤害;(3)对造血系统的伤害。
185、防雷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多少欧姆?
答:10欧姆。
选择题
1、永久气体气瓶充装站生产装置、建筑和安全设施,必须符合(ABD)、()和()的规定。
A、防火B、防爆C、防盗D、环境保护
3、氧气充装站的实瓶区与空瓶区之间必须设置防爆墙,其厚度不应小于(C),高度不应低于(),材料应为钢筋混凝土或其他不燃的强度不低于钢筋混凝土的材料。
A、10mm;500mmB、50mm;1000mm
C、120mm;2000mmD、240mm;2500mm
6、贮存化学危险品建筑采暖的热媒温度不应过高,热水采暖不应超过(B),不得使用蒸气采暖和机械采暖。
A、60℃B、80℃C、90℃D、95℃
9、贮存化学危险品建筑物内应可根据仓库条件选择安装(BC)和()。
A、消防设备B、自动监测C、火灾报警系统D、水雾喷淋系统
27、隔离贮存是指?
答:在同一房间或同一区域内,不同的物料之间分开一定距离,非禁忌物料间用通道保持空间的贮存方式。
28、隔开贮存是指什么?
答:在同一建筑或同一区域内,用隔板或墙,将其与禁忌物料分离开的贮存方式。
29、分离贮存是指什么?
答:在不同的建筑物或远离所有建筑的外部区域内的贮存方式。
36、化工装置区、油库、罐区、化学危险品仓库等危险区应设置永久性什么标志?
答:应设置永久性“严禁烟火”标志。
40、安全电压的范围是什么?
答:12~42V
51、扑救带电火灾应选用哪几种类型的灭火器?
答:应选用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
52、劳动防护用品是指什么?
答: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的个人随身穿(佩)戴的用品,简称护品。
76、危险化学品单位包括那些?
答: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
77、对危险化学品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活动的人员有什么要求?
答:以上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8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危险化学品。禁止用剧毒化学品生产灭鼠药以及其他可能进入人民日常生活的化学产品和日用化学品。以上说法是正确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