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院教师王建兴承担的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策略研究(16CGLJ47)顺利结项。该项目为2016年度立项的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一般项目,为期2年,项目经费2万元。项目组成员还包括辅导员李兰晶、蒋育忻、高存福和研究生周晓雨。结项形式为2018年7月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高校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计24万字。
课题聚焦高校这一突发事件多发领域,详细地梳理了四类突发事件,并以案例的形式予以介绍,提供给管理者以参考和警示,有助于推动高校应对处置突发事件。通过本书可以使领导干部和学生工作人员熟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一般过程,学习应急管理工作方法,借鉴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特点和经验,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书中列举了大量高校突发事件的案例,既有处置过程,又有经验提炼,还有教训启示,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书的目的在于帮助高校各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工作者开拓视野,拓宽思路,学习借鉴他人经验,避免重复犯错,指导应急管理工作实践,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高校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主要内容
一、理清了突发事件与危机的区别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危机是一种不利情景的集合,是当人们面对重要生活目标的阻碍时产生的一种状态,是指一种稳定状态的破坏。危机与突发事件均会给社会、组织或个人带来一定程度损失、危害或负面影响;都需紧急处理,如不紧急处理,造成的损失、损害将更大;都具有不确定性。危机与突发事件不同之处:危机不一定是以造成严重损失的状态,而只是一种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状态;突发事件是实际已经发生并造成很大影响的状态。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是现实存在的,人们可以深刻感觉到的;危急的负面影响可以是显性的、现实的,也可以是隐形的、潜在的。
二、提出了应急管理与危机管理的范围危机的应对叫“危机管理”,突发事件的应对称为“应急管理”,从内涵来说,应急管理包含于危机管理之中。应急管理是指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以及后果的科学分析,利用各方面资源,运用各种手段与方法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应对、控制和处理的过程。应急管理面对的是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状态,是在事件已经发生或损失已经造成后进行的应急处置。我国的应急管理在经过几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之后,已初步建立起以“一案三制”为主要框架的应急管理体系。“一案”是指应急预案,就是“遇到突发事件按照什么方案去做”,“三制”是指应急管理中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应急管理体制”是为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避免、减少和减缓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而建立起来的以政府为核心,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有机体系,是“什么人来组织实施”;“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就是“怎样有效实施应急管理”;“应急法制”主要包括国家发布施行的与应急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各地政府和部门颁布的有关法规条例等,规定了应急管理中的法律遵循、违法处罚依据等。
三、高校常见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根据突发事件的分级与分类,对高校常见突发事件进行了分类分级分析,指出了高校应急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结合高校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突发事件,分析了不同的应急管理措施,提出了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几个原则,以案例的方式提出如何打造平安校园。高校应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师生应急意识薄弱,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轻视事件防范和事后处理,专业应急队伍缺乏,缺乏法律与制度保障,心理干预措施缺失,监督惩治不力等。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原则,一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二是确保有预案,平时多演练,三是科学规范,依法处置,四是新时期特别重视网络舆情、维护高校形象。结合平安校园建设,提出要加强校地联动,打造平安校园。高校与地方政府要联合开展好市民安全教育、共同维护交通安全、共同把好食品卫生安全关、联防做好校园消防安全。
四、高校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关于应急体制,项目组建议高校从行政责任与社会责任系统、快速反应与资源支持系统、工程防御与技术保障系统、紧急避难与救助救援系统四个方面开展对照,以应急手册的形式设计高校的应急管理体制。为了建立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项目组从监控与启动机制、处置与协调机制、运行与评价机制、终止与补偿机制、监督与问责机制共10个方面,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提出了详细的机制建设内容。高校应急预案是指高校为了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法制化,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而预先制定的有关的行动计划和方案,其主旨是以防范和避免突发事件的危害,保证能有序、迅速、积极有效地开展应急和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伤害。提出应急演练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的练习,是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措施。为了编制有效的应急预案,本著作还附录了陕西某高校的应急预案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