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服务用户、不打扰用户、用完即走”的产品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
一.小程序和APP在设计上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大家在使用小程序和APP的时候,可能觉得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反正都是手机端,实际上有很多本质上的区别,主要有以下11个方面:
1.获取渠道
APP:必须通过应用商店(如AppStore)里下载
2.下载安装
APP:安装在手机内存中,就像自己买了辆车放在车库里随时开
小程序:不需要安装,就像免费用嘀嘀打车,召之即来用完拜拜
3.占用空间
APP:一直存在手机中会占用空间,太多的APP可能会导致内存不足,总是清理缓存
小程序:因为不需要安装,占用内存空间忽略不计
5.市场机会
APP:市场已接近饱和,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已经被覆盖
小程序:是一片蓝海,在新的使用场景下有很多瓜分蛋糕的好机会,尤其是线上+线下的模式
6.适配
APP:需要适配市场上很多款的主流手机,开发成本大
小程序:一次开发就可以自动适配所有手机
7.开发周期
APP:一款完善的双平台APP平均的开发周期约3个月
小程序:平均开发周期约2周,仅为APP的六分之一
8.发布
APP:需要向十几个应用商店提交审核,且每个应用商店要求的资料都不一样,非常繁琐
9.用户群
APP:面向所有智能手机用户,截止2018年,约13亿人次
10.功能
APP:可以实现完整功能
11.推广难度
APP:需要用户主动下载十几M的程序包,在没有Wi-Fi的情况下推广艰难
二.小程序的价值体现
轻量
社交
主动
小程序本身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必须对用户有切实的价值,能够让用户在有需要时主动进入,主动唤醒。所以很多小程序在设计的时候,都通过一些界面内的引导手段,抢占“我的小程序”的黄金位置,就是为了培养用户的主动;
引流
数据
生态
三.小程序有哪些玩法
1.小程序+公众号
随着公众号体系和小程序体系互通,更多场景可以直接触达小程序。如“豆芽作文公众号”关联了“豆芽作文小程序”,并在公众号内部的主入口强推,为其引流。
2.小程序+小程序
小程序轻量化的产品形态体现在灵活、快捷的使用中,因此当有功能桥接时,可选择关联其他小程序。
例如“豆芽作文”的“爱学习”模块就关联了其他3个功能入口,为同类产品提供不同服务的小程序给予跳转支持。
3.小程序+二维码(线上+线下)
四.小程序基础知识汇总
1.场景入口
2.有哪些开放接口?
除了扩大小程序的线上入口,小程序还提供了很多开放接口,帮助开发者更快速地实现一些功能。
3.模板消息
(1)需要用户行为来触发,不管用户在何种场景下触发,单次触发最多可带来一条消息,且最多可以连续七天发送;
4.小程序数据助手
5.小程序不可随意跳出
6.小程序有特定的开发框架
各大平台都有自己的小程序开发框架,技术可以学习这种新的框架,一般上手也较快;当然也有别的解决方案,技术可以使用一些转码框架,例如京东的taro和去哪儿的nanachi。
7.适配问题
小程序毕竟是一个新技术,因此适配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官方有提供标准的顶部导航和底部导航的方案,使用起来一般没什么问题,但如果希望根据自己的产品特性对顶部导航和底部导航进行一些个性化调整,就要小心适配问题了。
有些产品的做法就比较取巧,这里举个“知乎热榜”的例子:本身小程序顶部栏是不可以做个性化设计的,但“知乎热榜”为了给内容区更多曝光的空间(毕竟移动端寸土寸金嘛),将顶部栏的icon按钮做成了搜索框的样式,点击进入到搜索页面,这样做既避开了小程序的局限性,也不影响正常的搜索流程(本身搜索也需要跳到新页面),同时也符合用户的使用认知。
五.设计规则
虽然小程序为了让服务完善,正在逐步开放更多功能,但是现在小程序代码包要限制在2M以内,所以在设计小程序时,功能一定要尽量简单。
六.小程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1.对普通用户
(1)首先是卸载低频APP
2.对行业应用和服务提供者
(1)体验不佳的服务号会快速转移阵地
(2)给本地生活和电商的应用带来便利
先是给本地生活和电商的应用带来很大的便利,尤其是有战略合作关系的应用服务商,这些APP的核心功能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建立壁垒),对用户的触及面会很广,使用频率会提高,他们肯定会成为享有小程序的第一批红利者。
(3)商家入驻
七.小程序的未来
个人拙见:
其次,小程序的重点是提供更便捷和更优质的服务,而不是内容。小程序应该不会像公众号那样引爆一波自媒体,应该是引爆一波优秀的服务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