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公共理论核心考点和核心考题
第一章政策法规第一节卫生法基本理论1.卫生法(卫生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医药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我国制定卫生基本法律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卫生法的基本原则:保护公民健康权原则:国家卫生监督的原则:预防为主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原则:中西医协调发展的原则;动员全社会参与的原则。4.卫生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和颁布的有关卫生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如《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5.地方性卫生法规,是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法定权限内制定、颁布的有关卫生方面的规范性文件。6.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7.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E.人格利益4.卫生行政许可的受理,首先需要()A.政府的批准B.监督员的申请C.卫生监督机构的批准
E.卫生法律9.我国制定颁布卫生基本法律的立法机关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法制局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E.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10.《XX省药品管理条例》属于什么性质的法规()A.卫生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卫生管理条例E.自治条例11.下列选项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A.宪法B.法律C.地方性法规D.地方政府规章E.行政法规
12.卫生行政执法主体是A.卫生行政部门B.卫生监督机构C.人民政府D.疾病预防控制机构E.最高人民法院
答案解析
8.[答案]D[解析]①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是由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②卫生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卫生方面的专门法律,其效力低于宪法。③卫生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的有关卫生方面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其法律效力低于卫生法律,是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各种卫生行政管理规章的依据。④卫生行政规章:指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法律效力的卫生行政管理规章。9.[答案]C[解析]我国制定卫生基本法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0.[答案]C[解析]《XX省药品管理条例》是由Xx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属于地方性卫生法规。11.[答案]A[解析]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是由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12.[答案]A
[解析]卫生行政执法主体是卫生行政部门。
A.销毁.B.回收利用C.丢弃D.消毒E.灭蘭3.有关医疗废物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使用后的注射器针头,无论有没有被病入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均属于医疗废物B.使用后的头皮针,剪除针头后,如果没有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不属于医疗废物C.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医疗用品的外包装纸也属于医疗废物D.使用后的注射器针头,如果没有被病入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不属于医疗废物E.使用后的一次性塑料输液瓶,即使没有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也属于医疗废物
4.医疗机构设置时应当遵循()A.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B.便民原则C.经济发展需要D.城市建设需要E.人口发展需要
5.某人经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合格并进行注册后,开办了一家牙科诊所,同时因为其对妇产科知识和操作较为熟悉,所以平时也会诊治--些妇科和产科的患者。其进行的妇产科诊疗活动属于A.只要不发生差错,法律即允许B.超出执业范围的违法行为C.法律允许的行为D.医师执业规定所允许的行为E.只要是患者自服,就是法律允许的行为6.《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的医疗机构执业规则是()A.符合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B.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C.符合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D.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E.可进行执业登记7.医疗机构保存住院病历的最低期限是()A.30年B.15年C.20年D.50年E.10年8.下列情况属于非法行医的是()A.无执业医师证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在指导老师的带教下行诊疗活动B.普外科医师在列车上帮助孕妇接生C.卫生院里的内科医师为患者行阑尾手术D.临床医生在进修学习B超技术后在B超室上班E.卫生院聘用无执业医师证的医学毕业生
[解析]医疗机构设置时应当遵循医疗机构设置规划。5.[答案]B[解析]《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挑。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该医生执业医师注腔学方向,其进行的妇产科诊疗活动属于超出执业范围的违法行为。6.[答案]B[解析]任何单位和个人开办医疗机构必须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任何个人开展动,必须依法取得《医师执业资格证书》,经注册后取得《医师执业证书》。7.[答案]A15年住院病历的保存期不得少于30年。[解析]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五十三条:医疗机构的门诊病历的保存期不得少学8.[答案]C[解折]卫生院里的内科医师为患者行阑尾手术属于有证但超范围执业,属于非法行医。
4.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之日起不满二年的
A.不予医师执业注册
B.可以予以执业医师注册C.终身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D.仍可从事医师执业活动E.无需注销执业医师注册5.某医师经执业注册在某医疗机构执业,后辞职从事药品经销工作达2年,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其A.处以罚款3000元
B.给予警告C.令其在规定期限内回医院工作D.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E.吊销其执业证书
6.医师王某,2006年5月前在某县医院内科工作,后借调到县团委工作,2008年6月回县医院工作,.王某应当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机构或者组织考核合格,并依法申请办理()
A.准予注册手续B.终止注册手续C.注销注册手续D.变更注册手续E.重新注册手续7.《执业医师法》规定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暂停期限是3个月至()
A.5个月B.6个月C.7个月D.8个月E9个月
9.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令其暂停一定期限的执业活动,该期限是()A6个月以上1年以下B.1年以上1年半以下C.1年以上2年以下D.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E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9.具有麻醉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违反规定开具麻醉药品造成严重后果的,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其作出的处理是()A.暫停执业半年B.吊销执业证书C.取消麻醉药品的处方资格D.警告E.罚款10.对收受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或其他代理人财物且情节严重的医师,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作的处理是()A.注销执业证书B.暫停执业活动C.吊销执业证书D.记过E.警告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2.[答案]D[解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二)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资为悲者服务:(三)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四)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五)宜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代、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与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3.[符案]A[解析]《执业医师法》第十九条规定: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五年,并按照同家们关规定办理审批下续:卡经批准,不得行医。
4.[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十五条们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子性朋,①不具有完全民非行为能力的:②因受刑邓处罚,白刑罚执行宠伟之日起至申请柱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③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1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④有国务院卫生行改部门规定不官从事医邦、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的。受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注册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申请入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节医疗事故与损害法律制度1.医疗事故责任主体,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医疗事故核心:违规在前,出事在后。
A.限期整顿B.责令改正C.罚款D.吊销执业许可证E警告2.男,70岁。因黎主动脉瘤在某市级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发生大出血,经抢教无效死亡,期女要求复印要者在请院的全部病历贵料,面院方只同意复印其中一部分。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侧》规定,其子女有权复印的病历资料是()A.疑难病例讨论记录B..上级医师查房记录C.死亡病例讨论记录D.会诊意见E.手术及麻醉记录单3.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导致患者死亡的事故,医疗机构在多少小时内报告()
A.3小时B.6小时C.12小时D.24小时E.48小时4.《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属于()A.一级医疗事故B.二级医疗事故C.三级医疗事故D.四级医疗事故E.严重医疗差错5.女,36岁。因患子宫肌瘤在县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忠者因对手术效果不满意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认为医院存在《侵权责任法》规定的过错推定情形,判决医院败诉。该推定情形是()A.未尽到说明义务B.未尽到与当时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C.伪造病历资料D.泄露患者隐私E.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6.患者陈某因手术效果不佳与医院发生争执,要求复制病历资料。医院按照规定复制了病历资料,井告知陈某另有部分病历资料不予复制,只能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这部分病历资料是()
A.病程记录B.医学影像检验资料
C.手术及麻醉记录单
D.住院志
E.医嘱单
A.3个月B.6个月C.1年D.2年E.20年10.青年李某,右下股疼痛难忍,到医院就诊。经医师检作、检验,当即诊断为急性阑居炎。逸对其实施阐尾切除术。手术情况正常,但排线时发现伤愈介欠佳,们淡黄色液体渗出。手术医师告知,此系缝合切口的羊肠线不为李某人体组织吸收所致,在临床中少见。经过近1个月的继续治疗,李某获得痊愈。依据《医疗非故处理条例》的规定,乍某被拖延近1个月后才得以痊愈这一客观后果。应当属于()A.二级医疗事故B.三级医疗事故C.四级医疗事故D.因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的医疗意外E.因不可抗力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第五节母婴保健法律制度1.婚前医学检查包括:①严重遗传性疾病。②指定传染病:艾滋病、淋病、梅毒、麻风病。③有关精神病:指精神分裂症等。经婚前医学检查,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2.终止妊娠:①胎儿患严重遗传性疾病的。②胎儿有严重缺陷的。③因患严重疾病,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孕妇健康的。3.技术鉴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省、市、县三级设立的医学技术鉴定组织。负责对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和产前诊断结果进行鉴定。4.违法做胎儿性别鉴定2次及以上或以盈利为目的的性别鉴定1次,立即直接吊销执业证书。
1.产妇于2016.8.17在医院自然分娩一名女婴,医务人员在产后一小时内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一下不属于母乳喂养指导内容的是()A.营养建议以使产妇有充足的乳计B.特殊情况如艾滋病、病需性肝炎等的时乳吸养小时挤次奶,每次挤奶持续40分钟,每天不少
B.呼菱分离的产好,分娩8小时后开始挤奶,能110次
C.产妇喂奶姿势和婴儿禽接姿势正确E.分娩后皮肤早接触、早吸吮
2.医师王朵从国外学成归来,拟从事遭传润诊断业务。根据《肝婴保健法》的规定,有权对其进行考核并颁发相应合格证书的单位是()
A.设区的市级妇幼保健机构B.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C.省级卫生行政部门D.省级妇幼保健机构E.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3.某女怀孕后,非常想知道胎儿的性别,邀请其好友某妇产科医师为其做胎儿性别测定。该医师实施了胎儿性别鉴定。根据《母婴保护法》的规定。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对该医生作出的处理是()A.处以罚款B.给予行政处分C.扣发年度奖金D.调离工作岗位E.离岗接受培训
答案及解析1.[答案]C.[解析]医务人员指导母乳喂养的内容包括:1.早吸吮,婴儿娩出后,及时让婴儿吸吮乳头。
4.需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是()
A.黑热病B.肺炭疽C.肺结核D.艾滋病E.淋病6.可发生水源性暴发流行的传染病是()
B.A.乙型肝炎、伤寒、霍乱B.甲型肝炎、伤寒、霍乱C.细菌性食物中毒、甲型肝炎、霍乱D.乙型肝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甲型肝炎E.细菌性食物中毒,伤寒、霍乱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对疑似病人采取的措施是()
A.隔离治疗B.自我隔离治疗C.强制刷离治非D.医学观察E.确诊收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护8.《中华人民共和团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那类传染病起指()A.鼠疫、霍乱、炭抗中的肺疽B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C.鼠疫、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D.鼠疫、雷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E.鼠疫、霍乱
9.某医疗机构接诊了一例鼠疫患者,该机构应在几小时内报告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A.24小时.B.12小时C.6小时D.48小时E.2小时10.某年冬季流感流行,某医院三人间病房同一天收治三名男性咳嗽患者(甲、乙丙),入院后患者甲、乙突发高热、全身痛,丙仍咳嗽但无发热。入院后查患者甲的甲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患者乙、丙的结果为阴性。对此三名患者就地隔离的措施应为
A甲、乙、丙各自住单间隔离B.安排甲乙住一间,丙住另外一间单间隔离C.安排甲、乙各住--间单间,丙可与其他患者住-间
安排甲乙丙仍住原房间,进行隔离E.安排甲住一间单间,乙、丙可住另外一间进行隔离11.患者男,33岁。经病原学检查确诊为HI7N9感染,医护人员进入其房间需穿隔离衣。穿隔离衣的正确顺序是A.取衣、穿衣袖、系衣领、扎袖口、系腰帶、戴手套、穿鞋套B.取衣、穿衣袖、扎袖口、系衣领、系腰带、戴手套、穿鞋套C.取衣、穿衣抽、系衣领、系腰带、扎袖口、戴手套、穿鞋套D.戴手套、穿鞋套、取衣、穿衣袖、系衣领、系腰带、扎袖门E戴手套、穿鞋套、取衣、穿衣袖、系衣领、扎袖门、系腰带12.对于肺发抗死亡的患者尸体,法定的处理方式是()A.将尸体就地深埋,并告诉家属B.将患着先移入太平间,征求家属同意后处理C.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D.将尸体解剖查验,然后就近火化E.将尸体进行卫生处理后深埋13.医行机构对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患者提供的措施是()A.医疗救护B.医学观察C.减免医疗费用D.强制医疗E.医疗补助14.对甲类传染病患者污染的物品,应当及时采取的措施为()
A.集中销毁
B.B.隔离C.必要的卫生处理D.报告上级卫生行政机关处理E.提请卫生防疫部门处理15.对医疗机构内的甲类传染病忠者的密切接触者,医疗机构应采取的措施是()A.对疫点进行卫生处理B.强制隔离治疗C.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D.在指定场所单独治疗E.划定疫点16.下列哪种是乙类传染病,但需按照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A.肺炭疽B.霍乱C.登革热D.疟疾.E.肺结核17.某县医院收治了数名高热伴头痛、鼻塞、流涕、全身酸痛等症状的患者,后被确诊为H7N9流感。为了防止疾病传播,该医院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立即对患者予以隔离和治疗,同时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进行了报告,该规定时限是()A.3小时B.5小时C.4小时D.1小时E.2小时
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其余选项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单位和个人必须要做到的,是法规的明确要求,不存在复议的情况。2.[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章疫情控制第三十九条(三)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3.[答案]C[解析]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胸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駘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INI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
4.[答案]E[解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第四十二条规定: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5.[答案]B[解析]乙类传染病较多,其中肺炭疽、人感垫高致病性禽流感、非典型肺炎需要按照甲类传染病处理。6.[答案]B多经过水和食物传播,可发生水源[解折]霍乱、伤寒、甲蟹肝炎均以费口途径为主要传拥途径,性暴发流行。7.[答案]E
13.[答案]A
[解析]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敉援和接诊治疗,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14.[答案]A[解析]《传染病防冶法》规定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二十一第条规定: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卫生防疫入员的指导监督下,技照要求进行处理,其中对于被污染的物品的处理要求是必须进行严格消毒或者焚烧处理。15.[答案]C[解析]《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①对患者、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②对疑似患者,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③对医疗机构内的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16.[答案]A[解析]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虽属于乙类传染病,但应按照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17.[答案]E[解析]该县医院收治了多名确诊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的病人。根据卫生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责任报告单位(该县医院)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或不明疾病暴发时,应当于2小时内向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七节药品及处方管理法律制度1.处方: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空白划斜线以示处方完毕。2.开具处方要求:处方当日有效,有效期最长不超过3天。处方一般不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药不超过3日用量。3.处方保存:普通处方保存期限为1年;第二类精神药为2年;麻醉药品和第-类精神药品为3年。
A.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揎自代用B.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C.必须经过核对D.对有配伍禁忌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
A.4个月B.6个月C.5个月D.2个月E.3个月
A.3次以上B.5次以上C.7次以上.D.8次以上E.9次以上13.每张中成药处方可以开具的药品种类最多是()A.5种B.7种C.3种D.6种E.2种14.具有麻醉药品处方权的执业医师被追究法律贵任的情形是()A.未依照规定进行麻醉药品处方专册登记B.未依照规定保存麻醉药品专用处方C.未依照规定储存麻醉药物D.紧急借用麻醉药品后未备案E.未按照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麻醉药品15.所开具的处方须经所在执业地点执业医师签字或加盖专用签章后有效的是()A.执业医师B.执业助理医师C.实习医师D.见习医师E.进修医师
第八节血液管理法律制度一、献血法1.《献血法》规定:献血年龄18~55岁,自愿献血,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献血量:每次200~400ml,两次间隔不少于6个月。2.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必须设立输血科(血库)。3.血液的包装、储存、运输,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4.择期手术建议尽量自身储血。5.血站法律责任:包装、储存、运输不符合规定1万元以下罚款,责令改正,行政处罚,追究刑事责任。出售血液罚款10万元以下。
5.医疗机构法律责任:10万以下罚款。7.血站必须经国务院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条件:安全、卫生、便利。
二、临床用血管理办法1.输血治疗同意书--定要签字。
2.临床用血申请(1)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ml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1600ml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ml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3.输血前必须行交叉配血和不规则抗体检测。
A.患者姓名,血液制品名称,有效成分B.血站名称,患者姓名,血液制品名称C.血液制品名称,有效日期,血型D.患者姓名,储存条件,剂型E.血站名称,血液制品名称,血袋编码2.根据《血液制品管理策例》,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可以()
A.向有需要的患者单独出售血液制品B.积极开发新品种,提高血浆综合利用率C.向无《单采血浆许可证》的单采血浆站收集原料血浆D.与他人共用《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E.向其他任何单位供应原料血浆3.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医学文书不包括()A.献血员信息B.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C.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D.输血记录单E.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4.主治医师为一名抒期手术忠者提交了临床用血申请,经上级医师核准后予以签发,依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规定,申请的备血量应是()A.1000mlB.1200mlC.1600mlD.600ml.E.900ml5.我国公民每次献血量最多为()A.200毫升B.300毫升C.350毫升D.400毫升E.500毫升6.我国公民自愿献血的提倡年龄是()A.18~60周岁B.18~55周岁C.18~50周岁.D.18~45周岁E.18~40周岁.
7某边远医院收治一名宫外孕破裂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需紧急实行手术井输血。当时该医院库存血液不足,又无自体血液回输条件,血站送血需要3小时车程。在此情况下,医院的正确做法应当是()A.临时采集血液,并确保采血用血安全
B.外借自体血液回输设备
C.C.立即将患者转院D.动员社会人员互助献血
D.等待血站送血答案及解析1.[答案]C[解析]临床用血时医护人员必须要核对的是血液制品名称和成分、血型、有效日期、血袋编码,一定要记住血袋上没有患者的名字,核对患者配血单与血袋编码一致即可,血站名称是输血科核对的,临床医护不需要核对。2.[答案]B[解析]第二十二条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应当积极开发新品种,提高血浆综合利用率。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生产国内已经生产的品种,必须依法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申请产品批准文号:国内尚未生产的品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新药审批的程序和要求申报。
4.[答案]A[解析]根据《临床机构用血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确保临床用血信息客观真实、完整、可追溯。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等随病历保存。医疗机构用血是针对患者进行的,故其文书也是针对患者疾病的。4.[答案]D[解析1《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同一患者天申请备血量、申请人、审核和核准签发人总结如下:①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②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开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③同-患者--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5.[答案]D6.[答案]B[解析]《献血法》规定,国家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7.[答案]A
6.下列事件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是()A.突然发生的造成社会公众健康损害的食物中毒B.突然发生的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C.突然发生的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D.突然发生的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E.突然发生的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8.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后,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法定时限是()A.2小时内B.12小时内C.1小时内D.3小时内E.6小时内9.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牧布谣言、哄抬物价、欺骗消费者、扰乱社会市场秩序的,由哪个机关或部门给了行政处罚A.公安部门或工商部门B.食品药品监啓管理部门C.税收部门D.物价部门E.卫生行政部门10.不属于《实发公共生事件成的条例》规定的灾发事件应的报告的内容是
A.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B.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C.发生1例艾滋病输入病例D.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E.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
答案及解析1.[答案]A[解析]应急处理指挥部只有国家级和省级。地方政府不再成立应急处理指挥部。2.[答案]D2.答案D
8.[答案]C[解析]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或齐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发生传染病菌种、非种丢失: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9.[答案]A[解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在突发事件发生期间散布谣言、哄抬物价、欺骗消费者、扰乱社会秩序的,由公安机关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10.[答案]C[解析]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
第二章循证医学与临床科研设计
第一节循证医学中的医学统计学方法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骤一、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研究对象。同质:除了实验因素外,影响被研究指标的非实验因素相同。变异:同质的基础上个体间的差异。2.概率:描述随机事件(如发病)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常用P表示。P值0~1,P≤0.05或P≤0.01表示小概率事件。3.变量:观察对象的特征或指标称为变量。变量分为定性变量、定量变量和有序变量。4.定性变量:也称分类变量、计数资料,包括分类变量(如职业、性别)和有序变量(态度的好坏)。5.定址变量:也称计量资料,其特点是能够用数值大小衡量其水平的高低,一般有计量单位。如:血压、红细胞计数等。二、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1.实验设计一最关键,决定成败。2.搜集、整理、分析资料。
定量变量数据的统计描述一、集中趋势指标集中趋势指标是用于描述样本平均水平或集中位置的指标。1.算术平均数:简称均数,总体均数用μ表示,样本均数用x,计算方法:所用样本数值之和除以样本数。用于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2.几何均数:用G表示,用于有些呈偏态分布的资料经过对数转换后呈对称分布的资料,如医学中的抗体滴度、细菌计数、药物的平均效价等。
4.中位数:中位数是描述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将-组观察值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居中心位置的数值即为中位数,当样本量为奇数则中位数为中间那个数值,如为偶数则为中间两个平均值。二、离散趋势指标离散趋势指标是反映-组同质观察值的变异程度。1.全距(极差);用R表示,说明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特点是仅考虑两端数值变异,不稳定,易受极瑞值大小的影响。2.四分位数间距:用Q表示,Q值越大,说明资料离散程度越大,通常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离散程度。3.方差:用s表示,其值越大,说明变异程度越大。4.标准差:用S表示,反映一组观察值的离散程度,结合均数与正态分布的规律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5.变异系数:用CV表示,常用于比较度量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的两组(或多组)观察值的变异程度.三、正态分布的特点、面积分布规律1.正态分布的定义:是-种重要的连续分布的钟形曲线,以均数为中心。标准正态分布(z分布):N(O,1)一均数为0,标准差为1。
正态分布的面积分布规律:-1.96~+1.96,面积为95%;-2.58~+2.58,为99%。
定量变量数据的统计推断1.均数的抽样误差:不可避免。2.标准误:衡量抽样误差大小,估计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3.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1)建立检验假设:无效假设(符号为H)1F210备择假设(符号为H)μ≠po°假设检验主要是围绕Ho进行,当被拒绝时,则接受H。(2)设定检验水准:检验水准(符号为a),检验水准是预先规定的拒绝域的概率值,常取a=0.05或a=0.01.(3)选定检验方法,计算检验统计量:1、X2等值。(4)确定P值和判断结果:如统计量为1:①单侧1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率: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通常用百分率(%)、千分率(%)表示。2.构成比:是表示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1.总体率(π)95%可信区间:P士1.96SP总体率(π)99%可信区间:P士2.58sP2.u检验和X2检验:x检验:两个及两个以上率。统计表和统计图1.直条图(1)资料性质:适用于彼此独立的资料。(2)分析目的:直条图是用等宽直条的高度和长短来表示各统计量的大小,进行比较。2.圆形图(1)资料性质:构成比。(2)分析目的:用圆的扇形面积表达内部构成图。
5.为了解某地区铅污染的情况,抽样收集了130人的尿铅值,经分析发现数据为偏态分布。若要对数据进行描述,应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指标为()A.中位数和标准差B.中位数和极差c.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D.算术均数和标准差E.算术均数和四分位间距
B.不同地理环境间分布
c.不同城乡分布D.不同气候地区间分布E.不同洲间分布4.临床试验中的双盲法是指()A.治疗组服用研究药物,对照组服用安慰剂B.两组研究对象互不熟悉c.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均不知道分组情况和接受的治疗措施D.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均不知道安慰剂的性质E.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均不知道研究药物的性质5.某研究者拟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评价补肾活血颗粒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有效性,试验组使用的中药配方包括山茱萸、何首乌和当归等成分。对照组用药由淀粉、糊精和苦味剂等成分制成,其气味、口感与试验用药非常近似,但没有药理作用。该试验采用的对照属于()A交叉对照B.标准方法对照C.自身对照D.安慰剂对照E.空白对照6.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由因向果的研究为()A.病例对照研究B.筛选C.生态学研究D.队列研究E.现况研究
7.Meta分析中异质性检验的目的是检验各个独立研究结果的()A.可靠性B.同质性C.代表性D.真实性E.敏感性8.总体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多样本均数进行比较时,最合适的统计方法是A.卡方检验B.秩和检验C.t检验D.方差分析E.多元回归分析9.实验性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随机分组、重复、干预B.随机化、设立对照、重复C.随机化、重复、干预D.随机化、设立对照、同期干预E.随机抽样、随机分组、设立对照
第三章医学伦理学第一节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和规范体系医学伦理学(研究对象是道德现象)1.三个显著的特征:实践性(主要)、继承性、时代性。2.历史发展(1)晋代杨泉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十不可托也;非聪明答理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2)《希波克拉底宜言》一--西方医学道德规范:不伤害原则,为患者利益原则,保密原则(3)张仲景一《伤寒杂病论》,精研方术,知人爱人。孙思邈一《千金要方》,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记忆:张三的爱人,孙思生了千金。(4)毛泽东一《纪念白求恩》-救死扶伤,实现革命人道主义3.反映医学本质特征:道德。4.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0世纪70年代,反映着医学技术进步,而且标志着医学道德进步。
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黄帝内经》提出“济群生”的朴素人道主义思想。2.[答案]B[解析]评价医院履行社会伦理责任时采用的主要标准是社会效益标准。3.[答案]C[解析]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医学道德关系,包括医学实践中所有的医德现象,即以医患关系道德为核心的医疗、预防、科研、健康诸方面的医德活动、医德关系、医德意识等等。医学道德难题、医德基本理论、医德基本规范仅涉及医德的一方面。医德基本实践为医德修养的要求。4.[答案]E[解析]在实践中,医德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总括起来说主要有三种,即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对行为主体个人来说,前两种方式都是外在的客观评价,而通过内心信念来实现的医德是自我评价。
E.正确对待医疗伤害现象4.医师行使道德权利的特点之一是()A.强制性B.自主性,c.冲动性D.组织性E.集体性5.男,34岁。因不育症到某院诊治。该患者将自己曾有过不检点的性行为告诉了医生。其妻随后到诊窒了解病情,医生便告知真实情况。患者其妻子遂提出离婚,于是患者与诊治医生发生纠纷。该医患纠纷发生的最可能伦理原因是()A.患者过去不检点的性行为引起不育B.患者有过不检点的性行为c.患者将过去不检点的性行为告诉了医生D.患者未将过去不检点的性行为告诉妻子E.患者的隐私保护权利未得到医生的尊重6.对尊重患者自主权的正确理解是()A.必须听从有地位的患者的决定B.此要求适用于所有患者c.此要求适用于患者的所有自我决定D.医师的任何干预都是不道德的E.承认患者有权根据自身状况作出理性决定
7.患者女,19岁。因未婚先孕,为保密起见,私自实施药物流产,但因流产不全,腹痛、出血入院治疗。患者入院后隐瞒病因,导致医生不知所措。两天以后患者取得实习生为之保密的承诺(包括对主治医生保密),便将实情全盘托出。实习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A.反悔承诺表明要去告知医生.B.说服患者告知医生实情C.批评患者隐瞒欺骗的行为D.违背承诺将实情告知医生E遵守承诺为患者保密8.原告某患者于2006年4月26日至同年5月23日因混合痔、肛裂在被告北京某医院住院治疗.2012年5月,原告的家人在上网时发现,原告在被告处就医的部分病历信息被人制作成光盘在网上发布出售信息。原告和被告报案后,公安机关虽抓获了出售光盘人员,但未能查清病历泄露的原因。在多家网站的网页上“手术类视频目录”中还能显示“某患者、肛裂”的内容。此事造成该患者精神压力较大,失眠和记忆下降。本案中,该患者被侵害的权利属于A.荣誉权B.知情权C.名誉权D.财产权.E隐私权
8.[答案]E[解析]《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患者的隐私侵害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泄露患者隐私,既包括将其在诊疗活动中掌握的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向外公布、披露的行为,导致患者隐私暴露,精神遭受巨大痛苦:也包括未经患者同意而将患者的身体暴露给子予诊疗活动无关人员的行为。二是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
第二节医患关系伦理一、医患关系道德1.医患关系的性质:法律上是医疗契约性关系,伦理上是医患关系是信托关系。2.病人的道德权利:生命健康权,医疗保障权,疾病的认知权,知情同意权,隐私保护权,医疗服务的选择权以及病历复印权,病案封存权。获得休息和免除社会责任权。3.病人的道德义务:提供信息、配合医生、遵守制度、支持学习。4.医患关系发展的三种趋势:民主化、法制化、物化(负面)。二、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的道德协调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①共同维护患者的利益和社会公益一医务人员的共同义务.和天职:②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医患关系的本质特征是()
A.具有互利性质的经济关系B.具有买卖性质的依附关系C.具有协作性质的买卖关系D.具有依附性质的非平等关系E.具有契约性质的信托关系答案及解析1.[答案]D[解析]提高医院声誉是医生的义务。2.[答案]D[解析]病人的道德权利有:基本的医疗权、知情同意权和知情选择权、保护隐私权、获得休息和免除社会责任的权利。选项A、B、C.E是病人的知情同意或知情选择权利的具体化,D选项是国家传染病规定,不属于保护隐私的范围,不是患者的道德权利,故D是符合要求的选项。
3.[答案]E[解析]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在发病期间一般无行为能力,签字无法律效用。4.[答案]B[解析]在对患者诊断、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遵守下列伦理原则:①患者至上原则:②最优化原则③知情同意原则:4保密守信原则。这题考查的都是知情同意原则,一般对于一些特殊检查、治疗和手术治疗时都应以患者(或家属)签字为据。5.[答案]E[解析]医患关系是信托关系。医师和病人在医学知识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诊疗中,基.于对医师的信任,病人将健康托付给医师。医师则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尽最大的能力医治疾病,减少痛苦。信任在先,托付在后。医患关系是契约关系。由于现实环境的复杂性,仅靠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医患信任关系很难长久维持,还需要--种机制和制度化。于是,病人在医院挂号就医后,基于医患双方法律地位的平等性和医师对专业职责的认可与承诺--病人利益至上,双方形成了明确和既定的医患契约关系,因此医患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具有契约性质的信托关系。
第三节临床诊疗中的伦理问题及死亡医学伦理一、临床诊疗的医学道德原则整体性原则,最优化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协调一致原则。二、临终关怀的医学道德1.临终关怀道德意义:人道主义在医学领域内的升华。2.临终关怀的根本目的: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3.临终关怀最先创立于英国,最先由英国护士桑德斯创建。三、人体死亡的医学道德1.脑死亡标准:①出现不可逆性昏迷、无反应性;②自主的肌肉运动和自主呼吸消失;③诱导反射消失;④脑电波平直。2.脑死亡标准的伦理意义:①更科学地判断人的死亡:②维护了患者的尊严:③有利于节约卫生资源和减轻家属负担:④有利于器官移植。(注:①、②条是执行脑死亡标准的动机和直接目的,③、④条是实施脑死亡的间接效果)3.第一个安乐死合法化国家是荷兰,第二个是比利时。
C.病人判定为心死亡c.病人判定为肺死亡D.医生摘取肾脏导致病人死亡
D.关闭呼吸机导致病人死亡3.性病诊治中的道德要求不包括()A.尊重病人,消除心理颐虑B.对患者配偶保守秘密c.明确诊断,积极治疗D.普及性病防治知识,预防传播E.及时报告疫情,防止传染4.下列选项中符合手术治疗伦理要求的是()A.手术方案应经患方知情同意B.患者坚决要求而无指征的手术也可实施C.手术对患者确实有益时,可无需患者知情同意D.手术方案必须经患者单位同意E.患者充分信任时,医生可自行决定手术方案5.对临床诊疗道德中最优化原则理解全面的是()A.采取没有风险的治疗手段B.选择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效果的治疗方案
C.选择让患者花费最少的治疗方案
D.尽可能使用保守治疗方案E.采取使患者没有痛苦的治疗手段
6.某医院内科病房,责任护士误将甲床患者的青霉索注射给乙.床患者进行严密观察,没有出现青撵素过敏反应。对此以下说法符合伦理的是()A.患者没出现过敏反应,为避免护士与患者发生矛盾,不应告诉患者B.打错针后护士已经进行了严密的观察,以免承担更大责任C.打错针后应及时情况及时上报主管的护士长,进行观察并采取进一步治疗D.患者未出现过敏反应,可以不告诉护士长以免受处分E.住院患者太多,护理任务紧张,出错在所难免7.下列国家中安乐死合法化的是()A.日本.B.比利时C.澳大利亚D.美国E.新加坡8.女,17岁,脑部重伤入院。3天后,患者进入脑部死亡状态。医生告知其父母,并建议撤掉呼吸机。但其父母看到女儿在呼吸机支持下仍在呼吸,并能触及女儿的脉搏,所以坚持不接受医生建议。在我国,此时医生正确的做法是()A.脑死亡等于人死亡,劝说患者父母捐献女儿的器官B.尊重其父母的意愿并不惜-切代价救治C.直接拔掉呼吸机并填写死亡报告D.请公证机关来公证患者已经死亡E向患者父母解释脑死亡,在征得其同意后撤掉呼吸机9.存在自杀危险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无权决定启动精神障碍诊断程序的人是()
A.患者关系人B.患者近亲属C.患者所在居委会D.患者所在单位E.患者户籍所在地公安部门
答案及解析1.[答案]C[解析]现代临终关怀首先由英国护士桑德斯创立,井成立机构建立体系。2.[答案]A[解析]脑死亡是全脑功能包括脑干功能不可逆终止。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如果脑干发生结构性破坏,会直接导致呼吸功能停止,无论采取何种医疗手段都无法挽救患者生命。因此,与心脏死亡相比,脑死亡显得更为科学,标准更加可靠、规范。3.[答案]B[解析]性病属于传染病,需要行传染病上报,需遵循传染病防治法规,性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播,必需要告知其配偶参与传染病防治,并且性病需要夫妻同治,夫妻双方共同参与治疗。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传染病上报原则不属于道德要求。4.[答案]A5.[答案]B[解析]最优化原则指在选择诊疗方案时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效果的决策。具体地说,医务人员在选择诊疗方案时,在当时的医学科学发展水平和允许的客观条件下,而采取的诊疗措施使惠者痛苦最小、耗费最少、安全度最高和效果最好。
第四节生命科学发展中的伦理问题及健康伦理1.人体器官移植:必须自感。2.人体实验的道德原则主要依据:《纽伦堡法典》《赫尔辛基宜言》。
3.人体实验的道德原则:①医学目的的原则-科学发展的原则:②知情同意的原则:③维护受试者利益的原则(是首要原则):④随机对照的原则。4.人体试验:关爱受试者放在第一位。5.伦理委员会:看有没有尊重患者。6.伦理审查最早:1946年,纽伦堡一-《纽伦堡法典》芬兰一《赫尔辛基宣言》--完善的.7.医学伦理限制在体外培养人类胚胎不超过14天。8.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伦理及精子库的伦理原则(1)有利于患者的原则。(2)知情同意的原则。(3)保护后代的原则。(4)社会公益原则。(5)保密原则。(6)严防商业化原则。(7)伦理监督原则。9.1个供精者精子最多只能提供5名妇女受孕。
4.不符合我国人类精子库管理伦理原则要求的是()A.捐精者有权随时停止捐精B.捐精行为应完全自愿C.捐精者有权知道捐精的用途D.禁止同--捐精者的精子使5名以上妇女受孕E.捐精者应与精子库的医务人员保持互盲4.人体实验道德的首要原则是()A.医学目的原则B.随机对照原则C.信息公开原则D.知情同意原则E.维护受试者利益原则5.参加器官移植的医师不能参与()
A.征得申请器官移植忠者的知情同意B.运送摘取的扪赠器官C.摘取活体或尸体招赠的器官D.捐赠器育患界的抢救和死亡判定E.对捐赠的器官进行分配,6.器官捐献者男,35岁。准备为忠尿谁症的同卵双胎弟弟形献--个怀脏。在医生与捐献者的交流中,错误的信息是A.在实际完成扪献前,您随时可以撇销捐献意愿。B.我们将为您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保证招献后您的健康。C.您应当了解,我们可能会把您捐献的肾脏用于更需要它的人。D.我们需要明确,没有人,包括您的父母,强迫您捐献肾脏。E.您将面临捐献肾脏带来的一系列伤害和风险。
第五节医学道德的评价、监督和修养
一、医学道德评价的方式包括3种①社会舆论:是众人对医务人员的医学伦理行为发表的各种议论、意见和看法,表明的褒贬态度和情感。包括正式舆论和非正式舆论,前者是有领导的、有目的的通过舆论工具所传播:后者是人们自发产生、自然传播。②传统习俗:是人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和沿袭下来的习以为常的行为倾向、行为规范和道德风尚。传统习俗是评价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行为的医学道德价值最初、最起码的标准。③内心信念:是指医学道德信念,即医务人员发自内心的对医学道德义务的真诚信仰和强烈的责任感,是对自己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精神力量。
二、医学道德评价的标准:医学道德评价标准足判断医学道德行为善医以及行为者品德优劣的价值尺度。其具体评价标准主要有:①是否有利于患者疾病的缓解和康复:②是否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环境的保护与改善:③是否有利于优生和人群的健康长寿:④是否有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中,第①条是医学道德评价的首要的至上标准。三医学道德的境界址高境界:大公无私。第二个境界:先公后私一-绝大多数医务入员。第三个境界:先私后公。
5.2003年,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同志在抢救非典患者的斗争中于3月25日凌晨不幸牺牲,年仅46岁。在她27年的护士生涯中,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优秀护士长”,获得过国际南丁格尔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人民健康好护士、全国白求恩奖章、“三八”红旗手、革命烈士等一系列崇高荣誉。她用自己的短暂人生对“大医精诚”作了一个圆满的诠释。这一系列的崇高荣誉属于对叶欣的()A.医德评价B.他人评价C.自我评价D.内在评价E.社会评价6.病人好转出院后坚持送茶叶给主任,被主任婉拒后,偷偷放在办公室了,主任发现后要求同学立即追出去把茶叶还回去,同学不理解,说一盒茶叶没人知道的,主任回说“良心有知",是指()A.社会评价B.他人评价C.舆论评价D.内心信念E.同行评价
答案及解析1.[答案]E[解析]在实践中,医德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总括起来说主要有三种,即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对行为主体个人来说,前两种方式都是外在的客观评价,而通过内心信念来实现的医德是自我评价。2.[答案]A[解析]医学道德评价是以医学道德原则和相应的医学道德规范或准则的要求作为标准。-般来说,医学道德评价可参考以下标准:①是否有利于患者疾病的缓解和康复:②是否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环境的保护和改善:③是否有利于优生和人群的健康,长寿:④是否有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其中①是医学道德评价的首要标准。
3.[答案]C4.[答案]C5.[答案]A[解析]医德评价具有多种方式,其中包括3种: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自我反省)。医德评价要对医务人员的行为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判断哪些行为是善的,哪些行为是恶的,进而帮助医务人员认清医德选择的方向,明确自己承担的医德责任。(1)社会舆论的特点:①认知范围具有一定的群众性:②对人们的行为具有约束性:③传播的幅度具有广泛性。(2)传统习俗:即人们在漫长历史发展中逐步积累形成的行为规范倾向及价值评价。其特点为:①形成过程的悠久性:②支配人们行为的普遍性:③作为衡量人们行为标准的稳定性。(3)内心信念:即医务人员发自内心的对医学道德义务的真诚信仰和强烈的责任感。其特点为:①观念形成的理智性:②把握、校正行为的自尊性:③追崇所信赖的道德价值目标的自觉性。叶欣护土长获得的这一系列的崇高荣誉中革命烈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人民健康好护士、全国白求恩奖章、“三八”红旗手等既有社会舆论也有传统习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这些也有她个人不断的自我反省和强烈的责任感。6.[答案]D[解析]医学的道德评价方式包括3种: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
(1)社会舆论:指一定社会群体或:--定数量的群众,依据道德观念对人的行为和组织的活动施加精神影响的道德评价手段,是医德评价的主要方式。杜会舆论的特点:①认知范围具有一定的群众性:②对人们的行为具有约束性:③传播的幅度具有广泛性。
(2)传统习俗:即人们在漫长历史发展中逐步积累形成的行为规范倾向及价值评价。其特点为:①形成过程的悠久性:②支配人们行为的普遍性:③作为衡量人们行为标准的稳定性。
(3)内心信念:即医务人员发白内心的对医学道德义务的真诚信仰和强烈的货任感。其特点为:①观念形成的理智性:②把握、校正行为的自尊性:③追崇所信赖的道德价值日标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