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复习4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②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体系。③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是因为:①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而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在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存在的,因而要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首先要研究物质资料生产。②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有生活资料,而生活资料是通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的,因而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的研究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作为出发点。③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类社会只有在物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艺术等等活动的存在和发展。物质产品生产是精神产品生产的基础。正因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1.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实现了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答:①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它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于某种特定性质的生产关系,各个阶级都从本阶级利益出发,采取拥护或者反对的态度,因而政治经济学必然具有阶级性。各个不同阶级,都有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性质不同的政治经济学。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又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代表的无产阶级利益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同社会发展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1.4如何正确看待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①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本质。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体系和总体内容来看,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经济理论。②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无论是重商主义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还是当代西方经济学,都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批判其中的糟粕,吸取并改造其中有价值的成分,为我所用。特别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其理论体系和根本内容是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但是,它在发展和管理社会化大生产,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实行政府调控,在经济增长与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在实行与发展股份制经济,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方面的思想和理论,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都具有借鉴意义。

1.5生产力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答:①生产力的涵义。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②构成生产力的因素。生产力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构成,还包括管理等其他因素。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它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要素,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它是生产中的客体要素,是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标志,也是划分经济时期的主要标志。

1.6科学技术为什么是生产力?

答: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涵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指当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时,便成为生产力。而且生产力越发展,科学技术这一因素的作用越重要。科学技术越是广泛地运用于生产,越是深刻地渗透到生产力的要素中,就越能提高生产力的水平。当代发达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推动的。在当代社会生产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学技术渗透在生产力各因素之中。生产力的各构成因素都同科学技术密切联系。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中,会引起它们的优化。如新的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技能;可革新、创造出新的生产工具,提高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可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并使劳动对象日益优化;可改进和变革工艺过程,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7什么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关系体系?

答:①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也称经济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②生产关系体系。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和人的关系,如企业中厂长、经理、工程技术人员、工人等之间的关系。但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不会停止于一次或几次过程之中,而是不断重复和更新的再生产过程,它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从而使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形成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的经济关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体系。广义的生产关系就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它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8怎样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

答:①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形成的关系,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从根本方面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是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②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总是要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方面关系得到实现,而且后者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反作用。这表现在当它们适应所有制的性质与要求时,会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起巩固和发展的作用;反之,就会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起削弱和瓦解的作用。

1.9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答: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①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着决定作用。这种决定作用表现为:一是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生产什么才能分配、交换、消费什么,生产多少才能分配、交换、消费多少;二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即生产关系决定着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②分配、交换和消费积极反作用于生产。所谓反作用,是指促进或阻碍生产的发展。如果分配、交换和消费适应于生产,就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分配、交换与消费对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也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决定作用。

1.10怎样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①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经常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社会生产的发展变化,总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开始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有生产关系相应的发展变化。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一是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过时的生产关系,迟早要被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二是新的生产关系也只有在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才能确立和巩固。三是超越生产力发展要求而人为地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长久保持下去。

1.11经济规律为什么具有客观性?

答:①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这是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有什么样的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所谓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只能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们虽然可以创造某一种新的经济条件,也可以改变甚至消灭一种原有的经济条件,但是,人们的这种行为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要求来进行。②人们应尊重经济规律。正因为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因而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它的要求办事。人们的行为如果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1.12如何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答: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只能听凭经济规律的摆布。相反,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②认识经济规律。认识经济规律就是认识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们对经济规律认识得越全面、越深刻,行动就越自由,就越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在深刻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对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做出科学的表述和概括,才能自觉地熟练地加以运用。③利用经济规律。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利用经济规律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客观规律的运动趋势和要求,制定经济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安排自己的经济活动,从而在实践中达到更好地实现经济利益的目的。

1.13经济规律的特点是什么?

答:经济规律与自然界规律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①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自然规律是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而经济规律主要是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离开了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经济规律。②多数经济规律具有历史性。自然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只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发生作用,因为经济规律只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一旦这种经济条件消失,这些经济规律就随之消失。③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都有阶级背景。这是因为,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总会直接涉及到某个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所以不同阶级对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的态度是不相同的。

2.1什么是商品经济?

答:①商品经济的内涵。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②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它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存在于整个原始社会历史时期,并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产品交换经济是直接通过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之间所生产的产品的交换而进行经济联系的经济形式,它存在于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是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之间,通过等价交换而相互交换劳动和进行经济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商品经济存在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它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是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

2.2商品有哪些特点?

答:①商品的涵义。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②商品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对人们有用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第二,有用物品要成为商品,一般是人们劳动的产品。第三,有用的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满足他人或社会消费需要的产品。第四,有用的劳动产品,只有通过市场交换去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才成为商品。

2.3商品所具有的二因素是什么?

答: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①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或者说是物品的有用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物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物品可以具有多种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本身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并不反映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②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商品中无差别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价值的实体就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按照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不同商品所包含的价值,只有量的差别,因而可以互相比较。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可以形成价值,但不意味着一般人类劳动本身就是价值。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人类劳动才形成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

2.4如何理解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相互关系?

答: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体,两者的相互关系是既相统一,又相矛盾。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二者的统一性,集中表现在二者统一于商品价值之中。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这中矛盾表现在: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排斥的。一切商品,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是为了获取其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为了获取其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为了占有商品的价值,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将它让渡给消费者。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的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商品二因素是互相排斥和矛盾的。③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解决。这个矛盾只有通过市场交换,使生产者实现了价值,消费者获得了使用价值,才能得到解决。

2.5怎样理解劳动二重性?

答: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①具体劳动是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具体劳动过程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物质,使之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②抽象劳动是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实际上就是抽象劳动的凝结,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2.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是怎样的?

2.8什么是货币的本质?

答:①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②货币与其他商品的区别。货币的本质表明,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它与一般商品同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货币同其他各种商品又有区别。一方面,其他商品的价值要通过与货币相交换才能表现出来,而货币则是作为价值的代表,可以表现其他各种商品的价值。另一方面,一般商品只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某种特殊的使用价值,而货币除了这种特殊使用价值外,还具有由于它作为一般等价物而产生的使用价值和特殊职能。

2.9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

答:①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数量的规律。②决定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因素。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即流通中待售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前两个因素的乘积就是商品价格总额。③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变化,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次数)成反比变化。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总量×商品价格)÷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④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2.10市场经济为什么不是资本主义经济?

答:①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区别。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与商品经济密切相联系的经济范畴,它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属性,不存在姓“资”还是姓“社”问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经济是出现于商品经济发展到普遍化的阶段,这时市场才能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到基础性作用,而进入这一阶段之时,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之日,这就有可能误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实际上,市场经济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本身并不等同于资本主义制度。②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结合。市场经济总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中存在和运行,与该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为该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市场经济,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结合,并为资本主义经济服务的。

2.1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①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商品经济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和进行经济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作为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相对应的。而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将社会资源配置到社会需要的部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现代社会的两种资料配置方式。②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但是,市场经济不能与商品经济及市场简单地相等同,因为市场经济的存在意味着市场对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起着基础作用,这要以商品经济发展为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为前提条件。概括地说,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2.12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①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市场的各种要素,包括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各自发挥功能,又共同发挥功能的有机联系。市场的各种要素,一般又称之为市场的各种机制,如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它们的联系和作用,构成统一的市场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②市场调节就是市场机制的调节。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它对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就意味着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而市场调节作用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所以,市场调节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机制的相互制约与相互联系,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从而最终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13如何理解供求机制的功能和起作用的条件?

3.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以及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什么?

答:①货币与资本的区别。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是有本质区别的。作为货币的货币,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不会发生价值的增殖。而作为资本的货币,在运动中能发生价值增殖,带来剩余价值,这时货币就转化为资本。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②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价值的增殖,货币向资本的转化,关键在于货币所有者必须在市场上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它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其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从而使价值得到增殖,货币才能转化成为资本。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为劳动力这个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通过对劳动力的使用不但能创造出新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大于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2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生产为什么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答:剩余价值的产生,货币到资本的转化,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之所以不在流通领域,是因为价值的增殖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即工人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的价值。之所以离不开流通领域,是因为价值的增殖以流通领域劳动力商品的购买为前提,而且还要通过流通领域出卖商品才能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必须在流通领域,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G-W-G‘矛盾的条件。

3.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什么?

答:①什么是劳动力。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的身体中并在进行生产时就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任何社会劳动力都是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②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有两个条件:第一,劳动者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第二,劳动者丧失了维持生存的一切物质条件,除劳动力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这两个基本条件不是任何时代都具有的,只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才形成的。

3.4绝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3.5怎样认识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3.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怎样的关系?

3.7怎样理解资本的本质?

答:资本表现为货币、生产资料等物,但物自身并不天然就是资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只有它们被用做剥削雇佣工人的手段从而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成为资本。所以,资本本质上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马克思指出: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作为直接生产者的财产,不是资本,它们只有在同时还充当剥削和统治工人的手段的条件下,才成为资本。

3.8资本主义的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有何区别与联系?它们的变动趋势是怎样的?

答:①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区别。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实际买到的各类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②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联系。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有密切的联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者变动是一致的,即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也就越高,反之亦然。但两者的变动也经常不一致,即名义工资不变甚至提高,而实际工资却可能降低,这是因为,实际工资的水平不仅取决于货币工资的高低,还取决于物价的高低。如果名义工资不变,物价上涨,或者名义工资的提高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实际工资就会下降。③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变动趋势。资本主义工资的变动趋势是,名义工资一般呈上升趋势,实际工资有时提高有时降低,从长其看是提高趋势。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比实际工资提高得更快,因而在实际工资提高的同时,剥削程度仍会加重。

3.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条件是怎样通过资本原始积累形成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什么?

答:①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需具备的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社会经济条件:一是有大批的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二是大量货币财富在少数人手中的积累,他们有条件雇佣大批工人,进行规模较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这两个条件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历,是通过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形成的。②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资本原始积累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初期,资产阶级运用一系列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并使他们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对本国和殖民地的劳动人民进行十分残酷的剥夺过程,通过这种社会暴力,加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所需要的上述两个条件的形成,促进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它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3.10资本积累为什么具有客观必然性?

答:①资本积累的涵义。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不是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其中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②资本积累的必然性。这是由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决定的:1)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决定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为此,除提高剥削程度外,必须不断增加自己的资本总额,这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2)资本主义的竞争规律作为一种强制力量,也迫使资本家必须不断进行资本积累,以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强竞争能力。可见,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3.11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如何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

3.12资本积累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资本积累的速度与规模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包括:①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越高,同量可变资本获得的剩余价值越多,越能进行积累。②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商品的价值就会降低,便会从多方面影响资本积累的规模。③所使用的资本和所耗费的资本之间的差额的增大。所使用的资本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全部劳动资料的价值,所耗费的资本则是指每次生产过程中实际耗费的资本便形成一个差额。这个差额越大,意味着有更多的折旧基金可暂用于资本积累。④预付资本量的大小。在剩余价值率一定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不变时,预付资本量越大,可变资本也越大,取得的剩余价值就越多,积累规模因而也越大。

3.13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为何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答:①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构成应从两方面来考察。从物质形态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所构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看,资本又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有机联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价值构成,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动通常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动。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可用公式C:V来表示。②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原因。其原因一是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二是迫于竞争的外在压力。这两个原因使得资本家必然会不断改进技术装备,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并导致资本的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提高。所以,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3.14单个资本的增大有哪些形式?

答:单个资本的增大,有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种形式。①资本积聚。资本积聚是指由资本积累而引起的生产资料、社会劳动的增加,而更侧重于生产资料的扩大。所以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结果。②资本集中。资本集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它既可以采取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的形式,也可以采取股份公司的形式,这是借助于竞争和借用两个强有力的杠杆来实现的。

3.15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为什么揭露了资本积累过程的对抗性矛盾?

答: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一方面,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资产阶级手中;另一方面,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无产阶级却生活极不安定,工作和生活没有保障,许多人陷于失业和等待救济的贫困境地。②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积累过程的对抗性矛盾。这个规律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同无产阶级失业、贫困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它表明,由于资本积累的增长,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造成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有时甚至绝对地减少,由此形成相对过剩人口。所以,资本积累一般规律,尖锐地揭露了资本积累过程的对抗性矛盾。

3.16资本原始积累及资本积累有何历史作用?

答:①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作用。资本原始积累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初期,用暴力手段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并使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沦为雇佣工人的过程。经过资本原始积累,迅速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②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及期确立后的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列宁曾深刻指出:“资本主义的进步的历史作用,可以用两个简单的论点来概括: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的社会化。”

3.17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什么?

答: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随着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的进行,使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却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这样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矛盾。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相矛盾并日益深化,这表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反映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②变革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的形成。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不仅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准备了客观物质条件,即社会化大生产;而且还为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准备了社会力量,即无产阶级。③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解决,客观上要求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以,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要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这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4.1什么是产业资本?产业资本的功能是什么?

答:①产业资本的内涵。在资本的循环运动中,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形式,接着又放弃这些形式,并在每一种形式中完成着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②产业资本的功能。产业资本的功能有两个,一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剩余价值,二是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剩余价值。所以,产业资本决定着生产的资本主义性质。

4.2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采取的各种职能形式的职能是什么?

答:①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②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职能。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分别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结合,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4.3怎样理解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又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答:①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过程中,经历了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可见产业资本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②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产业资本采取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产业资本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中,每一种职能形式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因而在产业资本连续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就同时存在着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三种循环形式。所以,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4.4什么是资本循环?

答:资本循环的内涵。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叫做资本循环。

4.5什么是资本周转?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是什么关系?

答:①资本周转的内涵。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就是资本周转。或者说,把资本循环作为一个连续不断地周期性的运动过程来考察,就是资本周转。②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关系。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是,它们都是资本流通运动的形式,都包含着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二者的区别是,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的一次循环运动,着重考察资本运动的连续性,说明剩余价值如何在资本的循环运动中生产出来,并揭示资本正常循环所需具备的条件。而资本周转是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过程,着重考察资本运动的速度,揭示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4.6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什么?

答: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①固定资本。固定资本是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它的价值是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随着产品出售而一部分一部分收回,并经过多次生产过程,其价值才全部周转回来。按照其价值周转方式的这种特点,把它称之为固定资本。②流动资本。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用于这些方面的资本价值,都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商品的销售,全部周转回来,按照其价值周转方式的这种特点,把它称之为流动资本。

4.7怎样考察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答:①考察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方法。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即预付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在计算预付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时,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一年中周转的价值总额,除以预付资本总额,就可计算出预付资本的年平均周转速度。②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次数=(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一年中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

4.8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答: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具有重要影响。①影响年剩余价值量。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一般来说其中的预付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也加快,也就是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而剩余价值是由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产生的,这样,以年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数量即年剩余价值量就会增加。②影响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则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

4.9年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率有什么区别?

答:年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率有两方面的区别:①二者所表示的含义不同。剩余价值率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它表示资本家对雇拥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总量同预付可变资本比率,它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殖程度。②二者的数量一般不相同。一般来说,年剩余价值率要高于剩余价值率,因为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周转次数通常要大于一次。只有当可变资本每年周转一次时,年剩余价值率才与剩余价值率相等。

4.10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为什么必须从社会总产品出发?

答:①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必须从社会总产品出发的原因。社会资本再生产即社会资本的运动。社会资本运动一方面包括生产性消费,即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生产资料;另一方面又包括个人生活消费,即资本家和工人对生活消费品的消费。与此相适应,社会资本运动既包括与生产消费相适应的资本流通,又包括与个人生活消费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正因为社会资本的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个人生活消费,因而考察社会资本运动必须从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因为只有社会总产品才既包括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又包括用于个人生活消费的生活资料。②社会总产品的内涵。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为单位)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4.11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①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第一、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及社会生产划分成两大部类。从实物形态来看,社会总产品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便分为两大部类,一是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又称第I部类,二是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又称第II部类。第二、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从价值形态来看,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可分为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②两个基本原理的重要意义。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它为考察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1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什么是周期性地爆发?

答:①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资本主义社会并非时刻都处在经济危机之中,经济危机是每隔若干年爆发一次,周期性地出现。②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当这一矛盾达到尖锐激化程度时,使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导致经济危机爆发。而经济危机的爆发,使生产大大下降,企业纷纷倒闭,从而使供大于求的矛盾得到缓解,同时消费并不会停止,积压商品会逐渐减少,这样,便会逐步渡过经济危机,社会生产又得以恢复和发展。但是,经济危机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因而随着经济的恢复和高涨,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时,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再一次爆发。

4.13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经历哪些阶段?

答:①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使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也具有了周期性。从一次危机爆发到下一次危机爆发,其间所经历的时期就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②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阶段。资本主义再生周期,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4.14为什么说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是有其物质基础的,这就是固定资本的周期更新。其原因有二:①固定资本更新促进摆脱危机。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一般是发生在复苏阶段,它增加了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并带动生活资料的恢复和发展,从而刺激了生产发展,为摆脱经济危机创造了物质条件。②固定资本更新为下一次危机准备了物质前提。固定资本更新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技术水平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其结果又加剧了生产迅速增长同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从而会导致新的经济危机的爆发。

4.15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有什么特点?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新的科技革命推动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加强,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①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的交替进程和每个阶段的特征不如战前明显。②危机的程度及引起的社会震荡不如战前严重。③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④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相结合,出现了“滞胀”局面。

5.1为什么资本家是以其耗费的资本作为生产成本?

答:①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商品所髦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资本家之所以不以实际耗费的劳动来计算生产成本,而以他耗费的资本来作为生产成本,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性质决定的。资本家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作为资本投入生产过程,进行商品生产,他只花费自己的资本,而不花费自己的劳动。工人在进入生产过程后,只是被当作资本的一个要素发挥作用,他们的劳动耗费中有一部分,即形成m的部分,是无酬劳动,无需资本家花费一文。所以,资本家就只按他耗费的资本,即c+v,来计算商品生产上的耗费。在他们眼里,商品的生产成本就是商品生产的实际耗费。②生产成本范畴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生产成本范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它表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性质。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的成本只能用资本的耗费来计算,而不能用劳动的实际耗费计算。

5.2生产成本范畴对资本主义生产有何影响?

答: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它对资本主义生产有重大影响,表现在:①它是资本家经营企业是赚钱还是亏本的一个标志。由于生产成本代表了商品中所包含的资本耗费,必须通过出卖商品收回这部分价值,才能重新购买生产要素,继续进行生产。因此,生产成本是资本家售卖商品的最低界限。低于它,就意味着亏本,而高于它,就意味着赚钱。②它的高低是资本家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生产成本既然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那么在商品价值与它的生产成本之间便有一个差额。生产同种商品的企业,生产成本是各不相同的,为了在竞争中取胜,生产成本低的企业就可以以高于生产成本而低于价值的价格出售商品,对其他生产成本高的企业形成威胁。正因为如此,每个资本家都会想方设法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

5.3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怎样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

5.4剩余价值为什么会转化为利润?

5.5剩余价值率是如何转化为利润率的?

答: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意味着剩余价值不再与可变资本相联系,而被看成了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这样,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之间便有一个比率,这个比率就是利润率。由此,剩余价值率便转化成了利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与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有密切联系。如果用P‘代表利润率,以C代表预付总资本,则利润率的公式可表示为:P’=m/C.

5.6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有什么区别?

5.7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主要有: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在预付资本一定的条件下,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②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按相反方向变化。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资本的有机构成高,同量资本中可变资本部分小,创造的剩余价值少,利润率就低,反之,则利润率高。③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快,则年剩余价值率高,年利润相应也高;反之,年利润率就低。④不变资本的节约。不变资本的节约不会增加利润量,但会减少同量利润所需的预付资本,因而可以提高利润率。

5.8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平均利润率的高低,主要取习决于两个因素:①各部门的利润水平,各部门的利润水平越高,平均利润率就越高。②社会总资本在不同部门中所占的比重大小。社会资本投入到有机构成低的部门比重越大,平均利润率越高,反之则越低。这表明,平均利润率不是各部门不同利润率的简单平均,而同社会总资本在不同部门中所占比重大小有关系。

5.9为什么平均利润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6.1商业利润是怎样形成的?

6.2商业店员怎样遭受资本家的剥削?

6.3商业流通费用如何得到补偿?

答:商业资本家支出的各种流通费用,是预付商业资本的组成部分,要通过商品的销售加以回收和得到补偿,同时要获得相应的平均利润。①生产性流通费用的补偿。生产性流通费用是与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有关的费用,它可以使商品的价值增加,因而通过商品的销售,可以使这部分流通费用得到补偿,并带来相应的利润。②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纯粹流通费用是同买卖有关的费用,属于非生产性开支,不能增加商品的价值。纯粹流通费用作为商业资本家的预付资本,需要得到补偿。纯粹流通费用从实物上补偿,是从社会总产品中每年都要拿出一部分物质资料供商业部门使用。纯粹流通费用从价值上补偿,就是从每年的剩余价值总额中扣除相应的部分。

6.5怎样确定利息率?

6.6为什么说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答: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利润,使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被进一步掩盖,似乎利息和企业利润都不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利息在现象上表现为资本所有权的收入,它似乎是由资本自身所产生的果实。企业利润在现象上表现为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收入,它似乎是监督劳动或指挥劳动所获得的报酬。这样一来,利息和企业利润本来都是剩余价值转化形态的这个共同的本质规定,就被掩盖了,从而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关系。

6.7怎样认识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的形成?

6.8资本主义银行具有哪些职能?

答:①资本主义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的企业。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资本的借贷,主要是通过银行来进行的。②资本主义银行的主要职能有两个:第一,吸收存款。即把社会上大量闲置的货币资本集中到银行;第二,发放贷款。即把货币资本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总的来说,银行是充当货币资本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即贷款人和借款人的信用中介,同时银行也是资本家相互之间的支付中介。

6.9股份公司的股票有什么特征?

答:①股票是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②股票的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不返还性,即股票持有者不能向公司退股,不能从企业抽走投资。股东不能持股,只能出售股票。二是流通性,即股票可以买卖、抵押或转让。股票持有者通过股票价格的波动,可获取买卖股票的价差以谋利。股票的流通性还有利于资本向效益好的意味部门和企业转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三是风险性。股票的风险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公司企业的不良经营,二是来自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购买股票实际上是一种风险性投资。

6.10如何确定股票价格?

答:①股票有价格的原因。股票能够定期取得股息收入,所以它成为一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没有价值,但却有价格。股票的买卖实际上是买卖获取股息的权利。②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股票价格等于这样一笔货币资本,把这笔货币资本存入银行所获得的利息,与凭这张股票所取得的股息相等。③股票价格的决定。股票价格取决于股息和银行存款利息率两个因素。股票价格与股息成正比,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此外,股票价格还受其他一些因素影响,如市场上股票的供求状况、物价的水平、政府的财政税收和金融货币政策、经济周期的变动、以及政治、心理、投机等因素。

6.11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有什么特征?

答:①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特征有两个:①土地所有权同农业的经营权相分离。在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条件下,大土地所有者手中掌握和集中了大量土地,他们一般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而是把土地租给农业资本家,建立起以租赁土地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农场。②土地所有权同劳动者人身依附于土地的关系相分离。资本主义农业中的雇佣工人,对土地所有者没有人身依附关系,而是出卖劳动力的自由劳动者。农业资本家雇佣农业工人,采取雇佣劳动剥削方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然后把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即超额利润,以地租形式缴纳给土地所有者。

6.12什么是资本主义农业中的租金?

答:①资本主义农业租金是指农业资本家在一定时期内,向地主缴纳的全部货币额。②租金的内容。租金中除地租以外,还包括由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各项费用,这些费用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土地上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和利息。土地上经常可能有一些附设的固定资产,如灌溉设备、排水系统、农用建筑等,它连同土地一起出租给农业资本家。所以,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时,不但要缴纳地租,还要缴纳使用这些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和与这些固定资产价值相应的利息。二是租金还可能包括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以及农业工人的一部分工资。如果地主索要高额租金,而某些无力从事其他部门的经营活动的农业资本家,不得不将平均利润的一部分作为租金交给地主,同时,农业资本家往往还克扣农业工人的一部分工资作为租金交给地主。

6.13级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答:①级差地租I形成的条件。这个条件是不同地块的肥沃程度不同和地理位置不同。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土地所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以及由距离交通线和市场最远的土地所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的,这样,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就转化为级差地租I.②级差地租II形成的条件。这个条件是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在同一块土地上追加更多的投资,一般是在优等土地上进行的。只要在优等土地上追加投资所形成的劳动生产率(即单位面积土地所生产的农产品数量)比劣等土地高,则追加投资所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就会低于由劣等土地生产的农产品所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这二者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就转化为级差地租II.

THE END
1.《资本论》解读(九):市场价值市场价格与供求关系关键概念: 市场价值——一个部门所生产的商品的平均价值;或者这个部门的平均条件下生产的并构成该部门的产品很大数量的那种商品的个别价值。 市场价格——在市场价值基础上的并围绕着...https://www.jianshu.com/p/2b9fe5b74419
2.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答案 【参考答案】 ACD 【参考解析】解析:只要清楚记得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搞清楚价格为何以及怎样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一上下波动能...https://m.shangxueba.com/ask/tk/AYN9CLPR.html
3.价值价格和供求关系三者的关系是A.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决定供求...价值、价格和供求关系三者的关系是 A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决定供求关系 B .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由供求关系决定 C .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并受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c955372d8f5bd37e32f2f126b4048e36.html
4.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马原...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https://so.kaoshibao.com/detail/318216445.html
5.价值价格供求关系三者之间关系供求平衡 价格=价值供大于求 价格〈价值供小于求 价格〉价值 2008-08-29 ying0724 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影响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供求关系。当供大于求时,商品价格下降,当供小于求时,商品价格上升。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2008-08-27 s...http://m.hujiang.com/q/p51763/
6.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公允价值与市场价值由于在供求关系上体现的是价格而不是价值,适应供求分析的需要,人们需要的是价格,而不需要探讨价格后面的决定力量--价值,因此人们将研究的视线从价值转向价格。这样原来服务于供给分析或需求分析的价值,在供求均衡分析面前便失去了意义,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价格。https://www.chinaacc.com/new/287/288/306/2006/1/ad63259163517160022204.htm
7....价格,价格波动影响供求②价格以价值为基础,供求关系和价格...24.下列关于价值、价格、供求三者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波动影响供求 ②价格以价值为基础,供求关系和价格相互影响 ③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波动,价格波动又决定价值 ④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http://www.1010jiajiao.com/paper/timu/4902946.html
1.关联交易价格确定原则是什么合理,必须遵循房地产价格形成运动的客观规律。这是房地产价格评估的基本原则,具体说,房地产价格评估必须遵循如下原则:1.价值决定价格原则房屋是商品,凝结着社会必要劳动,具有价值。商品房价格决定于它的价值。2.供求原则房地产价格与其他商品一样,受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进行房地产评估时,必须充分考虑房地产的供求状况...https://m.64365.com/zs/1462634.aspx
2.商品价格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基金频道商品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商品价格的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商品在市场中的价格表现。一、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影响商品https://funds.hexun.com/2024-11-11/215466268.html
3.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多种因素影响价格,其中价值决定价格,供求直接影响价格。前两者之外的因素是通过改变该商品供求关系来影响价格。 2、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3、商品的价值量由什么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时间决定。 https://www.oh100.com/zhengzhi/829903.html
4.政治经济学精选问答题12. 如何理解供求机制的功能和起作用的条件? 答:(1 )什么是供求机制。供求机制是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供求关系受价格和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而供求关系的变动,又能引起价格的变动和竞争的开展。(2 )供求机制的功能。供求机制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功能。供...https://www.unjs.com/zuixinxiaoxi/ziliao/20170720000008_1398719.html
5.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范文由于价值决定价格并且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使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当某一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就会上涨而当高于价值的时候,生产者生产这一商品就有利可图。商品的生产者为了追求利润,纷纷转向生产这一产品,这样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就会向这一部门集中。这样这一商品就会被大量生产出来,导致市场上这一商品供过于求,商品...https://www.gwyoo.com/haowen/235284.html
6.翡翠祖母绿色价格图片及价值全解,颜色等级对照图与详细介绍...除了品质因素外,市场因素也会对祖母绿翡翠玉吊坠价格产生影响。例如,供求关系、市场的需求和流行趋势都也许会造成价格的波动。 制作工艺和设计也是影响祖母绿翡翠玉吊坠价格的因素之一。精致的工艺和独到的设计一般会增加吊坠的收藏价值,并升级价格。 祖母绿翡翠玉吊坠价格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翡翠品质、市场...https://m.qqddc.com/qiye/fcyuanshi/1806343.html
7.吉林省价格鉴证与评估协会例如,在物资或财物(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按同一方向发生相同比例变动时,物资或财物(商品)价值的变动并不引起物资或财物(商品)价格的变动。 因此,物资或财物(商品)的价格虽然是表现价值的,但是,仍然存在着物资或财物(商品)价格和价值不相一致的情况。在简单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资或财物(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http://www.jlsjgjz.com/index/news/show/id/94.html
8.价值规律商品的价格因供求关系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引起价格高于价值,获利较多,就会扩大生产,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部门,反之退出这个部门,价值规律就是这样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的,使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大体上保持平衡的。 https://www.fwsir.com/jy/html/jy_20071014112001_40312.html
9.劳动相对价格理论与劳动价值论之争及边际革命以来转移话题1. 我同意马克思很注重社会关系,这也是马克思与庸俗经济学的区别; 2. 我的意思是马克思也是有 ... 旧学新知 马克思后期的《剩余价值学说史》完全排除技术关系的逻辑比《资本论》更彻底,正如《剩余价值学说史》中,就严厉批判斯密把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定义成生产性劳动,指出能够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就是生产...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52703182/?cid=921846878&_i=6500638wsQO1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