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二十三:成本法运中各个参数的计算方法
(一)重置成本估算
单项资产重置成本的估算一般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1.重置核算法
(1)概念
利用成本核算的原理,根据重新取得资产所需的费用项目,逐项计算然后累加得到资产的重置成本。
(2)分类
根据资产取得的方式可以分为:购买型和自建型
购买型以购买该项资产的模式来估计所需要的重置成本
自建型以自己建造该项资产的模式来估计所需要的重置成本
(3)资产的重置成本应包括开发者的合理收益
如果是建造,建造成本中当然应该包含建造商或者生产商的合理利润,不过该收益应该以开发者或者制造者现行行业或社会的平均资产收益水平为依据。
(4)重置核算法考虑了价格因素,费用项目的构成上可以考虑生产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因素,因而可以估算复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
(5)形成资产价值的耗费是合理的
耗费是形成资产价值的基础,但耗费包括有效耗费和无效耗费。
采用成本法评估资产,首先要确定这些耗费是必须的,而且应体现社会或行业平均水平。
【注释】也就是说,按照社会或行业平均水平来确定有效耗费和无效耗费,评估时,应该去掉无效耗费。
【例2-12】重置购建设备一台,现行市场价格每台5万元,运杂费1000元,直接安装成本800元,其中原材料300元,人工成本500元。根据统计分析,计算求得安装成本中的间接成本为每人成本0.8元。该机器设备重置成本为:
[答疑编号6150020701]
直接成本=50000+1000+800=51800(元)
其中:买价,50000
元运杂费,1000元
安装费用,800元
其中,原材料,300元人工,500元
间接成本(安装成本),400(=500*0.8)元
重置成本合计52200元。
2.价格指数法
原理和市场法中的直接比较法中的"价格指数法36页"一样,大家可以两边比较着看)。
【特点】利用与资产有关的价格变动指数,将资产历史成本(账面成本)调整为重置成本
注意
①资产历史成本要求真实、准确并符合社会平均的、合理成本的要求。
②资产评估时物价指数指的是评估基准日(或能够代表评估基准日)的物价指数,而且应是资产的类别或个别物价指数。(越是分类具体的物价指数越准确)。
③一项科学技术进步较快的资产,采用价格指数法的重置成本往往会偏高。
④物价指数法估算的重置成本,仅考虑了价格变动因素,因而确定的是复原重置成本。
(4)物价指数法与重置核算法的区别
①物价指数法估算的重置成本,仅考虑了价格变动因素,因而确定的是复原重置成本;而重置核算法既考虑了价格因素,也(可以)考虑生产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因素,因而可以估算复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
②物价指数法建立在不同时期的某一种或某类甚至全部资产的物价变动水平上;而重置核算法建立在现行价格水平与购建成本费用核算的基础上。
③一般情况下,价格指数法和重置核算法相比,核算的结果可能有误差,其准确度没有后者的高。
(5)物价指数法和重置核算法相同点
都是建立在利用历史资料基础上。因此,都需要注意判断、分析资产评估时重置成本口径与委托方提供历史资料(如财务资料)的口径差异。
3.功能价值类比法
与市场法中的直接比较法中的"功能价值类比法"完全一样。
上述三种方法均可用于确定在成本法运用中的重置成本。至于选用哪种方法,应根据具体的评估对象和可以搜集到的资料确定。
这些方法中,对某项资产可能同时都能用,有的则不然,应用时必须注意分析方法运用的前提条件,否则将得出错误的结论。
【注意】以上3类方法都是适用于单项资产的重置成本的计算
4.统计分析法确定某类资产重置成本
(二)实体性贬值估算1.观察法(1)特点(2)计算公式资产实体性贬值=重置成本×(1-实体性成新率)=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率2.使用年限法(1)原理认为资产的贬值和其实际使用年限成正比例(2)名义已使用年限与实际已使用年限
当资产利用率>1时,表示资产超负荷运转,资产实际已使用年限比名义已使用年限要长;当资产利用率=1时,表示资产满负荷运转,资产实际已使用年限等于名义已使用年限;当资产利用率<1时,表示开工不足,资产实际已使用年限小于名义已使用年限。【例2-16】某资产于1985年2月购进,1995年2月评估时,名义已使用年限是10年。根据该资产技术指标,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每天应工作8小时,该资产实际每天工作7.5小时。由此可以计算该资产利用率。
4.应用举例某待评估的生产控制装置正常运行需要6名技术操作员,而目前的新式同类控制装置仅需要4名操作员。假定待评估装置与新装置的运营成本在其他方面相同,操作人员的人均年工资福利费为12000元,待评估资产还可以使用3年,所得税税率为33%,适用折现率为10%。根据上述调查资料,待评估资产相对于同类新装置的功能性贬值测算过程如下。
『正确答案』
2.直接计算法(生产要素提价,产品售价没有提高引起的经济性贬值)计算方法和由于超额营运成本引起的功能性贬值的计算方法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