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业A股IPO第一股(股票代码003032)
全国咨询/投诉热线:400-618-4000
Tob和Toc产品的区别有哪些我们从面向对象、收集需求的方法、产品机构和设计的差异、产品端口差异、使用角色和客户端耐受性、盈利模式、产品经理能力模型、产品决策差异以及运营策略这九个方面分别介绍Tob产品与ToC产品的差异。
一、面向对象:
C端产品面对的用户通常是消费者、个人用户,产品所经手的用户量级通常很大,所以toC产品更注重用户体验,界面设计。C端产品的用户量级大而广,用户可具体到每一个“终端个体”,一般称之为“用户”。使用对象则更偏向于某一类人群,解决的多为生活场景,比如躺在床上或者外出游玩,轻松愉悦,约束很少,所以往往是APP、小程序形态比较多。如叮咚买菜、健康码、乘车码、亲子社区等。
B端产品面对的用户通常是企业、商家,产品的用户量级通常较小,但更注重业务逻辑,所以toB通常为了企业办事更高效来设计而B端产品的用户量级更小、相对也更垂直,用户类型通常是“组织群体”,包括决策者、管理者、普通员工,区别于一般“用户”,更多情况下是被称为“客户;B端产品的受众对象往往是组织单位,解决的场景多为工作问题,比如公司、学校、政府、特殊群体等,如超兔CRM,销帮帮进销存等。
二、收集需求的方法
B端:实地调研+线上问卷+售前/售后/客服/客户成功团队的反馈
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专属的特性,而且大都较为复杂、场景众多、流程环绕、影响因素众多。B端产品需求分析时必须要亲自到一线环境下去体验才能有更切身的体会。客户提供的需求,往往夹杂着各类因素的影响和其主观意志,客户描述的需求≠客户真正的需求,所以如何去伪存真,让需求还原本质,则是toB产品经理很重要的一项能力。比如:客户说了A需求,结果A做出来后实际要B;或者客户说了A需求,但是其实他并不着急用A,需求排期做了A却不用等等。
C端:问卷调研+用户访谈+数据分析+运营策略+场景化思维挖掘用户需求。
三、产品结构和设计的差异
在业务完备的基础上,还能够提高操作效率,降低操作成本和学习成本;产品层级多、逻辑复杂,开发周期也较长,少则半年多则数年。B端产品一般逐步打开市场,不会有爆发性的增长。
四、产品端口差异
C端产品:因其多在解决生活场景,通常以手机端(App/小程序/公众号等为主)。
B端产品因其多在解决工作场景,所以多以PC端为主,手机端为辅。
PC全展示全功能,App端展示一些跟经常移动办公的角色使用的功能。
五、使用角色和客户耐受性
六、盈利模式层面
B端产品往往是直接盈利,通过向企业客户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获得直接收益。不同级别的产品可能会收取不同的费用。根据用户不同级别的需求收取不同的费用。ToB产品销售盈利取决于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产品特性、功能、对客户需求场景的贴合程度,即产品本身做得好不好;二是市场销售关系,包括销售人员水平、与企业客户之间的关系。
七、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
C端产品:产品的差异会体现在对两者产品从业人员在能力上的不同要求,因C端产品面对海量的用户,因此如何把握住用户的真实需求,C端产品要求产品人员具备敏锐的用户嗅觉,精确地提炼用户真实的需求,精准地市场定位;产品经理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B端产品:要求产品人员具备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优秀的梳理需求、流程和推动能力,如何与竞品形成差异性的市场定位是产品存活乃至成功的关键;B端产品往往面向专业、复杂的业务,因此如何梳理复杂的业务需求、如何重构系统,如何高效地保证业务系统运行是B端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
八、产品决策的差异
C端产品的决策者一般很简单,使用者本身,决策周期也很快,如一个C端的用户可以很快决策出是否要在饿了吗上点餐、是否要选择用滴滴出行叫车、是否要在某个美妆社区里点击链接买一只口红等。
B端产品的决策者相对要复杂,往往不是某一个人,而是需要在应用中进行协作的一群人,如直接决定购买行为的关键人,话语权最高的老板或高管,话语权一般,有较强的否决权的企业IT管理者;还有话语权低,但集体行为会对决策有直接影响企业员工,这些员工可能还来自不同部门、有着不同职级,每个人的诉求都有差异。基于此产品体验不好或功能无法覆盖实际场景时,使用者集体的罢用对产品便是致命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