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基层治理裉节难题破解能力,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延伸,进一步探索城市治理现代化路径,区委社会工作部会同区信访办开展了社区流浪猫治理工作,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着力通过自治、共治模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猫的平均寿命为12-15年,但繁衍能力极强。据专家预测,一公一母两只猫不加干预,7年后将繁衍42万只猫。许多市民反馈,当前社区内的流浪猫大多处于有人喂养但未绝育状态,后代数量持续增加,对居民的出行、休息、健康安全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居民对流浪猫习性、活动区域、喂养行为方面观点不一致。惧猫人士因流浪猫在社区中的乱穿行为、应激抓人行为感到恐慌,认为随意喂养导致流浪猫在社区内泛滥,过度喂养与投喂点不统一导致公共区域遗留食物残渣,影响社区环境卫生和居民生活质量,所以主张驱赶流浪猫。爱猫人士主张在社区内喂养安置流浪猫,为其提供食物和住所。
流浪猫在公共场所活动可能引发侵权纠纷和安全隐患,但当前暂无关于流浪宠物的专门法律规定,虐猫弃猫行为缺乏处罚标准,收容救助机制有待完善,具体治理中责任分工不明晰。
根据各方意见征询、专家建议、社区实践,以下建议对社区流浪猫治理工作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可采用TNR(抓捕、绝育、放归)模式控制流浪猫数量。由专业人士或经培训的志愿者通过人道方式捕捉流浪猫,由宠物诊疗机构对流浪猫进行绝育,同时做好卫生保障工作,防止疾病传播。待流浪猫痊愈后,将其送回原来社区放归。
02社区共同参与
举办社区议事会,邀请“爱猫人士”和“惧猫人士”展开会谈,增进不同人群达成共识,协商治理措施。组织社区内爱猫人士、志愿者成立流浪猫治理志愿服务队,参与维护投喂点、抓捕流浪猫、社区宣传教育等工作。
社区可链接基金会、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流浪猫治理工作,发挥各方优势,获取资金、物资、场地、技术等方面的支持。通过社区募集、自治金支持、基金会配捐等多种方式解决TNR手术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