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中国式现代化管网图景“看管网、进站场、亮品牌”媒体公众开放活动在南宁举行。参观者走进邕宁作业区,了解国家管网基层站场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
中国式现代化管网图景公众开放活动现场。
记者在工艺区看到,站场配备了智能摄像头、传感器网络、无人机巡检等现代智能化监测技术。
据介绍,操作人员可以在控制中心对千万里之外的管道系统进行精准调控,管道系统运行效率、安全性和应急响应能力显著提升。机器人技术和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不中断管道运行的情况下对管道进行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安全隐患,极大地降低了维护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管道的运行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可以预测管道潜在故障点,实施预测性维护,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同时,新型管道材料的使用可有效减少管道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应力,降低泄漏风险,显著提高管道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参加活动人员参观邕宁作业区。
据了解,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于3月19日起正式独立运营,全面整合国家管网在桂天然气、成品油、原油管道业务,运营管理油气管道5203.9公里、输油气站(库)60座、阀室206座、储油罐44.6万立方米,管理资产约232亿元。依托广西独特区位优势,构筑西南油气管网大枢纽大通道,拥有管道年输送能力天然气330亿立方米、成品油2300万吨、原油1000万吨。目前正在建设的桂林—阳朔、阳朔—荔浦、梧州—岑溪、南宁—崇左4个项目已累计完成线路安装274.3公里,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广西所有设区市“管道气”全覆盖。
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在油气管道智能化、智慧化发展方面的成功实践,为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投产以来,在广西地区累计输送油品超1亿吨、天然气近730亿立方米。预计到2030年末,年输气量将超200亿立方米,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800万吨、二氧化硫100万吨、粉尘140万吨,以清洁能源助力广西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