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显而易见的就是过去购物需要自己去商店购买,而现今可以享受足不出户、送货上门的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很多事情都变得更加人性化、智能化、数字化。不仅仅是成年人,儿童也深受信息技术的影响,他们所生活的环境中遍布着各种各样的电子和高科技产品。他们的玩具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玩具,各种有趣的手机APP围绕在他们身边。
一、中国儿童教育类APP行业现状分析
1、儿童教育类APP接受内容情况分析
希望孩子使用哪类儿童教育APP
无论是从家长的角度还是从儿童的角度,视频和游戏都是他们在应用内容上的首要选择。
喜欢益智教育类app用何种形式与孩子互动
2、早教类软件竞品分析
宝宝巴士专注于移动智能早教产品研发,旗下有130多款app,早教产品覆盖语言、健康、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在全球范围内拥有2亿家庭用户。本次竞品分析选择宝宝巴士旗下的“宝宝学汉字”app,希望通过对该软件的分析得到一些有建设性的启发。在ios中国区教育类付费榜单中,宝宝巴士旗下有两款app跻身前十名。
1)、用户群体分析
性别方面,大多数中国家庭还是女性辅导孩子较多,因此下载此类软件的用户大多为女性。
年龄分布调查
年龄方面,用户主要为26-35岁的成年人,基本符合幼儿父母的年龄层。作为面向儿童的幼教类软件,用户群相对集中且比较年轻。
消费偏好调查
用户群体消费偏好偏向大众品牌,从消费能力来看,中低端消费水平用户占主导地位,可能会拉低产品的付费率。
2、竞品分析
交互页面以游戏为主,需要提前预设的内容在“家长中心”里。首页重点在交互体验上;家长页面重点在信息展示上。产品总体信息结构简单,层次感较为分明,重点突出。
游戏界面承担主要的交互功能,面对儿童辅助功能信息量更大,则面向监护人。
3、启发
二、儿童教育类APP排行情况分析
1、2017儿童教育类APP排行情况分析
儿童教育APP,主要针对0-12岁孩子的家庭,提供综合的亲子教育成长方案,让每一个父母对儿童的教育更加科学化,而不再“凭感觉”。
数据显示,2017年7月主要儿童教育APP月活跃用户数中,掌通家园位居第一,月活跃用户数为732.4万人。
掌通家园月活跃用户数为732.4万人,位居首位。
2017年7月主要儿童教育APP月活跃用户数情况
数据显示,2017年7月主要儿童教育APP月活跃用户数方面,掌通家园位居第一,活跃用户数为732.4万人;贝瓦儿歌排名第二,活跃用户数为632.7万人;儿歌多多以525.8万人的月活跃用户数排名第三。
儿歌点点用户粘性最强,用户平均单次运行时长达14.7分钟。
2017年7月主要儿童教育APP用户平均单次运行时长
据悉,儿童教育以丰富的产品内容在2017年12月教育类APPTOP50总榜中占据最多席位。
从榜单来看:小伴龙2017年12月活跃用户规模为620.03万,为儿童教育领域TOP10第一位。据悉,小伴龙专注于伙伴式早教,以故事形式带领孩子进行儿歌、跳舞、背唐诗等全方位的互动学习。其次,掌通家园12月活跃用户规模达607.07万人位列排行榜第二;智慧树则以537.57万人排名第三。
从增速来看,宝宝巴士则以20.35%较大增速表现抢眼。宝宝巴士专注于移动智能早教产品研发,旗下众多兴趣启蒙类产品在儿童教育类APP中均有非常突出的表现。据了解,包括宝宝巴士、小伴龙、米学家长、贝聊等一系列儿童游戏、歌舞、早教的APP月活跃用户均实现用户规模环比平稳增长。由于是非假期时段,因此部分APP出现小幅回落,也说明此类产品在功能的差异化和精细化程度上还需提升从而增强用户粘性。
2017年12月儿童教育类APP排行情况分析
2、2018年8月儿童教育类APP排行情况分析
小伴龙2018年8月活跃用户规模为845.02万,为儿童教育领域TOP10第一位。据悉,小伴龙专注于伙伴式早教,以故事形式带领孩子进行儿歌、跳舞、背唐诗等全方位的互动学习。其次,掌通家园8月活跃用户规模达597.6万人位列排行榜第二;儿童多多则以552.95万人排名第三。
2018年8月儿童教育类APP排行TOP10
2018年8月儿童教育类APP排行榜
三、儿童教育类APP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从市场现状来分析,儿童教育类APP要想真正迎来光明,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营销提高认知度
儿童教育类APP在平板电脑上的表现最好,但受制于平板电脑本身的销量和普及度,并未形成很强的认知度。对很多家长来说,移动互联网属于新鲜事物,移动APP对孩子有哪些帮助,并不了解。
线上的儿童教育类APP与传统儿童玩具的功能类似。主要有六大类:故事类、百科认知类、折纸动手类、数学思维类、字母语言类和音乐艺术类。
由此,对儿童教育类APP进行推广,不仅需要线上的吸引,最好还能结合线下的活动。
2、内容为王,线上和线下结合
如今,大多数儿童教育类APP还处在免费应用的阶段,究其根本是同质化严重,缺失内容的支撑。
据了解,如今国内从事教育APP的公司数量约在130家,其中绝大部分是拥有传统互联网背景或移动互联网经验的技术型公司,做法多是将传统内容照搬到移动终端上。
有家长对此反映,随便一搜就能找出几十个唐诗300首应用,几无差别,必然不会选择付费软件。而且,有些APP直接将一本汉语词典搬过来了,根本不适合小孩。
“没有找到教育APP真正意义所在,只能将其沦为阅读、应用形式的转变,很难产生爆发式盈利突破。”东方爱婴研发总监张晓清曾在过去的采访中如此讲道。“你是否更多用心专注于从用户角度来考虑和设计产品。因为能模仿的只是形,用心的部分模仿不来,那才是产品的灵魂所在”。
这款软件不仅很大程度调动了儿童做家务的积极性,还帮助家长让孩子们懂得工作和薪酬成正比的道理。
3、让孩子们乖乖测试
为孩子设计app的人并不是孩子,所以在游戏制作完成后,一定要找来孩子进行测试。
NoodleWorks的CEOMark曾这样说过,“孩子们有他们自己天生的玩法,而成年人意识不到。理解孩子们是怎么玩的能更好地改进。”他这句感慨的起因是,有一次他们在测试时,孩子们很喜欢一直戳界面的某个角落,而忽略正在进行的游戏,这使得开发人员明白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其实喜欢的是每个点都可以戳,能跟他们互动的,由此对游戏加以改进获得成功。
但是要怎样让他们乖乖测试呢?儿童APP的测试跟成人不一样,成人会直接演示给你看然后告诉你“为什么我会点这里”。但是对付孩子,要更多地观察他们与游戏的互动,因为你很难让孩子告诉你他们是怎么想的。而且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转移——所以让他们专心地做完测试也是个技术活。
另外,APP可以准确的匹配孩子的年龄层也很重要。比如屏幕上突然弹出的大块鲜艳颜料,很小的孩子可能会被吓到,但是大些的孩子反倒觉得好玩。
5、灵活定价实现清晰的盈利模式
如何盈利是横在儿童教育类应用从业者面前最大的一道坎。
由此,灵活的定价方式不失为一种好的盈利模式。当家长正为孩子寻找一个有趣的应用时,也许10元的花费可能会让他们望而却步。如果利润率能负担得起,
4、99元到可以吸引用户的注意。
而提供免费版本和限时折扣的做法也是一个好主意。当这些定价策略只有短暂的期限时,人们通常会很快作出决定。提供免费版本则是为了吸引用户并增强用户粘性。同时,随着免费版本使用量的增多,开发者可以适当推出内购工具、金币等环节,实现应用的变现。
当然,即便如此,儿童教育类的盈利模式还是相对单一,对于如何实现清晰的盈利模式,应用开发商还需在前进中继续探索。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