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重建“大家庭”温暖亲情

现实中,四世同堂、子孙绕膝、举家团聚的传统“大家庭”生活,越来越渐行渐远在我们的记忆中,独生子女、核心家庭带来家庭模式的改变,移民、移居带动的“移家”运动,随着社会转型的多元选择而风起云涌,亲情饱满的“大家庭”在嬗变、在分化、在游离……

当我们远离家人,拼于成功与财富的追逐,以为不再那么需要来自家庭与亲情的慰藉,于是,从什么时候起,家成为了一个空壳,一个怀旧的概念: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自家兄弟姐妹难得一见,常回家看看只是歌词里的愿望……

“家人都去哪儿了”,亲情像断了线的风筝?

文/李霞

永远的女主人

游家老太是我们对奶奶的尊称,九十多岁,耳聪目明,思维清晰,说得一口纯正的普通话,深受我们一家晚辈的爱戴和喜欢。奶奶生了七个儿子仨闺女,儿孙满堂。自从爷爷去世,我的公公婆婆就与奶奶一同生活了二十多年,直到2008年,公公婆婆来广州帮我们照顾小孩,七兄弟就开始轮流回家照顾大家庭的女主人——游家老太。

虚拟世界里一样狂欢

群中最活跃的是四叔,经常转发家乡新闻和养生教子秘籍。最潮的当数北京的大姑,爷爷的亲侄女,八十多岁了,多年的新华社记者生涯让她热爱新生事物。在儿子帮助下入圈。一下子熟识了几十号家庭成员,从头像开始,谁家的孩子、什么名字、在哪工作,弄得门儿清,真令我们年轻晚辈佩服有加。

想起当年每一次聚会,奶奶都会在大宅门前迎候一家家孩子的归来,再眼泪汪汪地目送一家家的离开,总一遍遍地说:“电影又开始谢幕了。”而现在,不用轻易话离别,时空不能阻碍我们随时随地亲情的维系,“家”的魅力就这样无边无际地散发,时时刻刻地凝聚……

编辑点评

虚拟的空间传递真实的温度

老少八口自驾游,“大家庭”浓情在路上

口述/李强整理/安琪

集体出游,重温大家庭的温暖

我家兄弟两个,我跟弟弟成人后各自成家,忙于照顾自己的小家庭而疏于对父母的照顾,只有父母两人相依相伴,我从来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孤独。直到那天目睹了妈妈流泪才明白,父母真的老了,像当年我们需要他们,是他们需要我们的时候了。于是,我把自己的想法跟弟弟做了沟通,弟弟很响应,说:“哥,想想当年在父母膝下承欢的日子多欢乐,我们能不能重温当年那种大家庭的快乐?”

就这样,老少八口自驾游成了我家这些年的传统节目。每年至少两次自驾游,最多的时候八个人齐刷刷,最少时也有四五个人。一般是冬天往南方走,如到海南、西双版纳、厦门过春节;夏天往东北或西部走,如2013年夏天登珠峰。这些年,我们两家带着父母去了两次西藏,两次云南,还有新疆、福建、海南、东北等地,行程近十万公里。

每次出门,我们的原则是老的小的都不能丢下,小侄女刚满两岁就加入了自驾游的队伍。这对我和爱人及我弟弟和弟媳来说是不小的挑战,除了照顾老人和小宝贝,还要顾全一家人的安危冷暖。但是亲情大过天,什么困难都难不倒我们。

父母找到了存在感

旅途中,我们一大家人明确分工:爸爸负责记账和看管物品;妈妈管吃喝拉撒等生活琐事;我跟弟弟轮流做总指挥,除了开车还要负责全家人路途中的健康;媳妇们则负责财务和照顾老人孩子;我女儿负责看地图指路、哄妹妹玩、组织大家路上玩游戏、找旅馆侃价以及景点的解说。

通过自驾游,父母重新找到了存在感,心情好了,身体也就越来越好。在我爸的小账本上,他工工整整地记录着每次自驾游每天的里程、加油费、房费、过路费、餐费、景点门票等各项支出,而我妈的小本子里记录着当地的风俗习惯、宾馆的价位、有什么好吃的、哪些景点值得去等。她说,“在家没事的时候翻翻本子,就好像又出去玩了一趟。”

我妈手术后,走路还是较困难,如果不是自驾游,可能她哪儿也去不了!她总说,通过自驾游,身体状况和心态完全改变了,一路感受到了一家人的温暖照顾,觉得老有所依,特别幸福。而我爸说,想不到77岁了,还停不下远游的脚步,发现“我们老年人,原来生活中也没有什么不能做的事。”

刚开始自驾游时,女儿李子宜还在上小学,现在已经高三了。这些年的出游,让她学会了孝敬照顾爷爷奶奶,爱护小妹妹,她跟小妹妹的感情像同胞姐妹一样深厚,生活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小学五年级的她将出游感受写成了14页纸的“天路行”,还获了大奖。

我们一家人用出游凝聚亲情,用车辙丈量世界,开阔了心怀,收获了见识,在路上同风雨共享乐,我们一家人创造的团聚时光,是值得一辈子回味和咀嚼的温暖和幸福。这也是我给这个大家庭的一份爱与责任。

流动的空间容载深厚的亲情

现代居室多适宜三口之家,大家庭团聚面临空间的局促,而且常常是高高兴兴团聚后,父母辛辛苦苦地“清理战场”。那么,一边旅游一边享受大家庭时光,既省却了空间的麻烦,也免去了劳动的代价,在有限的时光里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亲密和亲情。

常回家看看不如住同一社区

文/魏珍

我跟哥都在北京工作,老妈想念我们,常在北京和老家间来回穿梭,老爸却不愿离家出远门。终于有一天,妈说跑不动了。说这话的时候,本来并肩跟我同行的她已被我远远甩在了身后,不得不接受妈妈真的老了的事实。那一瞬间,我决定无论如何,不能再让年迈的妈妈当“旅客”。

投其所好,置业尽孝

不让妈妈当“旅客”,只有两个方案,一是我们常回家看看,可我们在外工作,身不由己,经常计划中的回家会因为突然的加班而泡汤。第二个方案是做通爸爸的工作,让他跟妈妈来北京跟我们一起长住。可我跟哥的房子都是蜗居,爸妈长期来居住,空间局促捉襟见肘。

左思右想,我跟哥决定各拿出一半积蓄,给爸妈在北京买套一居室。想法一提,就遭到了老爸坚决反对,他的理由一堆,不喜欢嘈杂的汽车声,这里的人一点不熟……其实我知道,他是不舍得我们花去这不菲的积蓄,这个计划暂且搁浅。直到有天,妈妈生病了,我跟哥都不在身边,七十岁的老爸一人在病房守护,别的病人都有家人问候、送饭,可妈妈的病床前只有同样风烛残年的老伴。当我赶回家,爸妈好像找到了依靠,竟像小孩子那样流下了委屈的眼泪。

于是买房一事又被我提上了议程。这次,我决定投爸爸所好,当了一辈子干部的爸爸内心深处有一个农民梦,我就把选房目光投向了离北京不远的廊坊,一是价钱不贵,二是可以有个小院种点花种点菜。果然,当我把房型图给父母看,讲我们规划的未来:“平时你们在家养花种菜,周末我跟哥带着家人回家吃饭,从北京开车到这里也就四十来分钟。”这时,爸妈终于笑了。

家人在“一碗汤的距离”成为邻居

还想养一窝小鸡,让最爱打电游的孩子们爱上这个“游戏”——去找母鸡下在草地里的鸡蛋,而父母会坐在阳光下的摇椅里,看着孩子们红苹果似的脸蛋在暖阳里放光,从未有过的幸福在洋溢……这样的幸福感已经太久远了,我要帮父母找回这样的快乐。

接连几个亲朋也在同一个小区跟风定房,爸爸一听高兴了,觉得虽然远在异乡,却也可以邻里邻外是亲戚啊。

我和哥还打算,等经济再宽裕一点,在这个小区也各买一套,离父母近点再近点是我们的梦想,哥说,退休了哪也不去,就守着咱爹妈过日子,把这一辈子欠父母的情都补上。

张弛有序的新三代同堂

“常回家看看,不如共住同一社区”,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着手实现大家庭共邻里的梦想。一碗汤的距离,既可以就近陪伴,弥补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孤寂空虚,也随时方便照料他们,又可保证各自生活的相对独立。

张弛有序的新三代同堂,才是现代人内心真正向往的一种理想的家庭模式。

每年照一张唐装全家福

口述/张丽敏整理/阿敏

打开我们家的相册,一张张唐装全家福映入眼帘,似乎见证了我们这个家庭的孝悌和幸福。

尽孝需要“仪式”

每年春节,七子女都会携家带口一起到大哥大嫂家过年,公公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我们一家喜欢传统文化,很讲究孝道。春节最隆重的事就是全家几十口人身着唐装,给老公公行鞠躬礼,而老公公也给小辈们都准备红包,大家“磕”的开心,老人发红包发的开心。然后,大家围着老公公照上一张全家福。

这是我们家神圣的仪式,去年老公公满八十,全家也身着唐装,给他老人家行鞠躬礼,一跪三拜。

“百善孝为先”,孝顺源自点滴生活,我常跟孩子讲,孝是一个家庭的根,不管这个家如何开枝散叶,爷爷始终是中心,根在凝聚力就在。

家风是一个家的“魂”

学国学时,学过这么一个故事,学生问孔子:“老师,您的志向是什么?”孔子回答:“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希望所有的老人都能安身、安心,孩子都愿意投奔老人关怀老人。

老公公喜欢敲大鼓,多年来一直坚持,偶尔还爱扯起嗓子唱上两句,都说父慈子孝,家人大小都爱奔着他来。春节时,公公想着法儿地来点新花招,在儿孙面前小露一手,而儿孙们也毫不示弱,纷纷亮出自己的拿手好戏,欢歌笑语,年味十足,一年年下来,老公公命名“老李家的春节联欢晚会”。

我跟老公到北京来上国学课,把81岁的老公公也带来了,同学们不解,我笑着告诉他们,这既尽了孝心又学了知识,还能让大嫂趁机歇歇。老师讲“百善孝为先”时,我们一家便成了老师随手拈来的好素材,老公公笑得嘴都合不拢了,我和老公也无比幸福。

亲情也需要仪式

古人云:“明礼贤德”,很多时候,我们在外面很讲“礼”,可往往对最亲近的人就最“随便”。仪式感让一切变得神圣和隆重,虽然是有一点点刻意,但实际上,久而久之它会内化于心,让家拥有了可以传承的家风。

国际大家庭的甜蜜生活

文/陈小笨

直到今天我还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从中国小家庭出来的我,居然嫁到了一个瑞士大家庭,而且身处其中居然毫无违和感,总结我一年多的婚后生活,只能用“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来形容了。

“语言混杂”,吵不起架

2011年,一直渴望国际化就业的我经过多年努力,获得了到瑞士工作的机会。

瑞士真的是我的福地,在这里,我认识了爱人Andy,并于2014年和他喜结连理。婚后,我爱上了这个有趣的充满了温暖的大家庭。先说我和老公,相处三年多来,几乎没吵过架,虽然对某些问题有过争论,可从没有因此伤及感情。为此我曾试图总结成功经验,还向老公征求答案,在冥思苦想很久后,他说出一句:咱俩母语不同吵不起来。

其实不仅是我和老公语言不同,严格意义上来说,Andy家人的官方用语也属于两个派别。Andy父母住圣加伦,弟弟和未婚妻住在苏黎世,这四位都是瑞士德语派,Andy的姨妈住洛桑,伯父住在卢加诺,两人同属瑞士法语区。在瑞士,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区因为文化的微妙差异,往往互相之间看不顺眼,因此每年圣诞节一大家子聚在一起,相互吐槽也成了必不可少的话题。

可因为语言混杂,当大伙南腔北调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往往话题越尖锐就越是难以进行下去,语言的差异反倒产生了奇妙的润滑效果。最后大家只好都回到旅行、美食等容易沟通的话题上。

聚会——大家庭的凝聚力

在瑞士,只要是结了婚,人人都以家庭为重,聚会也是以家庭为单位。我在国内一个标准三口之家长大,对大家庭的生活并无太多经验,当得知Andy家常有大家庭聚会,届时不仅有公婆、小舅子在场,还有叔公、姨婆等家人光临时,实在内心忐忑,他们会不会对我这个中国媳妇品头评足,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指手画脚呢?很快,我的顾虑就在第一次家庭聚会上烟消云散了。

在我们的婚礼上,两家人终于有了第一次大聚会的机会,刚见面,我公公就送上了热情的欧式见面礼——吻面颊三次。公婆对我们小两口的体谅和尊重是最让我爸妈开心的事情。

在中国,我这个年纪绝对是晚婚,一般公婆很快会流露出想要尽快抱孙子的愿望。但在这边从来也没有人向我们打听何时要孩子。他们觉得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不会加以干涉。但是如果我们有计划要小孩,他们也会非常开心。多子多孙多热闹,想必这一点中外差异并不太大。我也希望在适当的时候为大家庭增口添丁,让家庭聚会更加热闹,有更多话题。

国际婚姻需要“入乡随俗”

国内婚姻还有地域差异,何况找一个在完全不一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外国人。所以,不要幻想去改造对方,而是要“入乡随俗”。外国人尊重各自的隐私,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中国传统大家庭的“密不可分”放之四海而皆准。

“大家庭”意识的回归和创新

微时代大家庭意识的回归和家庭联结方式的创新,算得上当代中国人为自己及后代们所做的最美好的事。

近些年以来,如果你静心聆听,会听见周遭都在合唱着“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合踏着纷乱而匆忙的步子、合演着中国式离别、合谋着一出又一出感情与心灵的危机。家在哪里?不确定。

高发的心理疾病,与家的不确定有很大的关系。一位来访者曾深陷在我面前的大沙发里,紧紧抱着靠枕,目光空洞地说:“我走到哪里都找不到根。我在A市出生、B市长大、C市读书、D市工作,我父母退休回到了E市,可那里没有关于我的一点印记。一路向前,是因为我不知道我可以‘回’哪里,所以,这颗心特别累。”

“可以回”,意味着无条件的安全和接纳,意味着无可替代的默契和亲密,也意味着亘古绵长的联结与归属——这世上有一个地方,如同心灵硬盘般,存着我以及与我有关之人的点点滴滴、喜怒哀惧,存着彼此共享的成长记忆、有关我的故事连贯而非断章取义……这样的感觉,令人安定,令人且行且清晰——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大家庭”模式,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从现实层面回答这三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虽然看起来肤浅,却能让人活得“接地气”。生命的来龙去脉、心灵的律动轨迹、关系的交错牵扯、选择的冲突回应……存在感确凿无疑。而存在感,可以增强一个人的心理弹性,缓解由于不确定性而带来的时代性恐慌与焦虑。

新时代的“大家庭”相处模式,亲密而有间,更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无论是共处一个社区、还是定期团聚,大家庭的共有人格和家庭成员的独立人格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滋养,当然,前提和心理咨询一样,需要彼此“无条件的接纳和尊重”,以及相对的“价值观中立”——尤其对于大家庭中的长辈来说,要记着纪伯伦《论孩子》中所说:“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人人自得其乐,又相互陪伴,同时还睁着彼此欣赏的慧眼。欣赏而不干涉打扰,大家庭的心理秩序便能井然不乱。

井然不乱的大家庭,就像如来佛的手掌心——无意掌控,却给到每个成员足够的安全感,让一辈又一辈的“悟空”们可以自由探索、上天入地、享受做最好的自己的“任性”。

建设理想大家庭5个关键词

1.敬老爱幼香港大学家庭研究院总监李维榕博士,在她的治疗和教学中强调:家庭的结构就是在一个家里人人各居其位,才是正常健康的。如果家庭成员的位置颠三倒四:孩子变成了家里最大的,爸爸的地位连宠物狗都不如,老人委曲求全……那么一定无法美满。对大多数家庭来说,“爱幼”已经蔚然成风,所以,敬老尤为重要。

2.仪式家庭需要一些仪式。中秋糍粑端午粽,冬至饺子年夜饭……尽量按照传统去过节,一家人在一起做的事,会成为联结关系和感情的红线线。省了这些“麻烦事”,就少了把家人串在一起的线索和依据。节庆仪式看似表面形式,却是盛放亲情内容不可或缺的筐。

3.界限出问题的家庭,常常是纠缠不清的——父母去操心干涉孩子的事,把自己的幸福快乐和满足寄托在孩子身上,要孩子为自己的心情和面子负责;而孩子依赖父母,无法独立处理自己的人生,离不开父母又抱怨父母……搅成一团的关系,只会制造麻烦痛苦。一个大家庭要和美,要给每个人独立的空间。

4.真实试试在脸上24小时一直都挂着笑,你的脸肯定会抽筋的。油盐酱醋、喜怒哀乐……才是真实完满的。一个功能良好的大家庭,跟一个功能良好的个人一样,是需要真实面对困难和成长的。你无法在内心困扰混乱时假装还好。一个好的家庭,必须学会处理家庭成员背负的沉重能量;处理家庭的秘密;处理痛苦、丧失、灾难……

5.爱在一个幸福的大家庭里,一定是爱多过怨恨,信任多过恐惧和担心。美满的大家庭是:家庭里的每一员都会觉得轻松和惬意,彼此牵挂。

黄晓薇:营造欢乐祥和平安过大年的浓厚氛围

黄晓薇以视频方式出席香港妇女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

全国妇联为外国驻华女外交官和港澳台妇女举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专题宣介会黄晓薇作宣讲

沈跃跃出席“保障儿童享有健康环境的权利”国际论坛并发言

黄晓薇: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THE END
1.活体盲盒?!是惊喜还是惊吓?记者在某网购平台上搜索关键词“盲盒”“活体”,出现了不少“乌龟盲盒”“仓鼠盲盒”的商品链接。在另一网购平台上输入关键词“宠物”“活体”,不仅有常见的猫、狗、鸟等动物售卖,甚至有大白鼠、蝎子、蜘蛛、蜥蜴等。从消费者评价看,买来是当作宠物饲养。 https://m.gmw.cn/2021-01/29/content_1302078280.htm
1.“双十一”爆款解析:从“吃喝”到“玩乐”宠物“周边”蕴含大...新华社杭州11月9日电(记者张璇、黄筱)宠物沙发、围栏窝、智能喂食器、猫爬架……今年“双十一”,“家有萌宠”的消费者们,一边考虑着因季节变化给“毛孩子”添置新的暖窝,一边囤着需要复购的清洁产品、猫粮狗粮,宠物“周边”再次成为电商消费季里的爆款。 http://zj.news.cn/20241110/0a1e2c5d4be14bc2ad7fdcd378313874/c.html
2.又一猫宠物家居丨人宠和谐是永恒追求新闻频道猫的温柔与敏锐,正是我们在碌碌俗事中寻觅的情绪补剂。当爱猫、护猫成为一种本能习惯时,便会在人心中催生出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这种力量便是“又一猫”宠物家居——一个致力于探索人与宠物和谐共生的家居品牌——建立的初衷。 “又一猫”创始人们希望创建一个真正能诠释人宠情感交融之美的“桃花源”,让每一...https://news.hexun.com/2024-11-12/215486710.html
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研究报告界面新闻·JMedia传统宠物用品中,玩具品类是最能给宠物带来情感价值的品类。从今年1-9月的社媒声量来看,宠物玩具的声量几乎实现了翻倍增长,由此可见宠物玩具市场的增长潜力。另外,2024年9月小红书“宠物玩具”关键词笔记分类中狗类玩具占比接近50%,但随着宠物猫数量的增长,未来猫类玩具或将更多走进大众视野。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1967023.html
4.那些跨界到宠物赛道的巨头们,混的咋样了?澎湃号·湃客得益于人们对宠物价值的进一步认可和消费能力的提升,我国宠物市场经济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据艾媒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达5928亿元,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达11500亿元。 向好的市场趋势使得各大巨头纷纷跨界布局宠物赛道,试图在这个充满潜力的领域分得一杯羹。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30446
5.富养“毛孩子”双11带飞“它经济”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讯(记者 黄雅维)“每天下班回到家,自己吃没吃上饭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先喂我的猫!”1992年出生的“铲屎官”小佩表示,当代“打工人”养宠物比养自己更精细认真,这一现象似乎已经成为他们这代养宠人的共识。“养猫带给我的情绪价值以及我个人对猫的喜爱,都已远远超出自己最初的设想。”小佩告诉...https://www.gxylnews.com/xwk/yl/202411/t20241111_794950.html
6.每日英语:40句英文帮你打开交友话匣子2. Do you have any pets? 你养宠物吗? 人们都喜欢宠物,问起他们的宠物能让对话进行下去。即使对方没有宠物,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开场白。 3. What's your favorite book?你最喜欢的书是哪一本? 如果直接询问对方正在阅读的书,显得太过亲密。而问他们喜欢的书利于在彼此之间建立联系。 https://edu.cri.cn/20170401/b4f2491f-6dca-49f8-2ebe-9e4a9eb48279.html
7.它主义宠业课,为从业者量身定制的成功之道凤凰网河北如果你想在宠物行业中有所建树,那么就不要错过它主义宠业课。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你将能够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宠物行业专业人士,为宠物家庭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成就更广阔的职业生涯。https://i.ifeng.com/c/8eQoLDF6waO
8.珠海市领导龙年开工首日密集调研,有哪些关键词值得关注?关键词一: “红火” 丽珠医药锚定2024年经营指标两位数增长 位于金湾区联港工业园的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本次调研的第一站。2024年春节刚过,企业已呈现出红红火火的发展势头。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实现经营指标两位数增长;创新研发项目的获批上市、报产、临床批件获得、新项目立项都能有大的提升”,谈及202...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402/19/c8614161.html
9.宠物狗生小狗时难产主人带其做剖腹产手术新闻频道“在我们医院宠物狗剖腹产是常见手术,还有骨折的复位、固定手术及绝育手术等。”城区卧龙路宠康宠物医院的工作人员介绍,小型犬容易出现难产的情况,再加上现在的宠物比较娇贵,狗狗出现难产后很多主人选择做剖腹产。 另一家宠物医院工作人员说,像绝育手术,春秋季一个月能有十几个手术;而来给宠物治老年病的人也多了起...https://www.hnr.cn/news/snxw/201611/t20161104_2790542.html
10.麦富迪「萌动新锋味」,匠造宠食创新之旅“以食为天”也出现了对养宠理念的深度渗透:养宠过程中,宠物食品的首位度不断攀升。《2020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在宠物经济中,食品消费占比达到了54.7%。据调研,犬主人和猫主人对于宠食品牌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品质好”、“匠心造”成为人们对宠食品牌认知的关键词。https://china.qianlong.com/2022/0727/7460033.shtml
11.如何基于案情知识图谱进行类案检索?如果检索反馈的结果太少,也可以通过缩短关键词、减少关键词个数、替换同义词(例如“经济适用房”与“保障房”)、使用上位概念(例如“羊驼”与“宠物”)或减少检索条件等方式扩大检索口径。 ? 法条关联案件检索 从审判经验出发,判断待决案件应当适用的有关法律规定,以该法条进行检索,进而筛选出与待决案件类似的案...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981960
12.@电商平台和商家“宠物蚂蚁”真的可以随便买卖吗?生活谁会挖空心思将大蚂蚁运入国内呢?记者注意到有网友这样的评论:“二手交易平台有很多卖外来物种的!个人不是很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要把外来的蚂蚁当宠物养。” 记者在闲鱼、淘宝、拼多多等多家电商平台上尝试用“蚂蚁”“蚂蚁宠物”等关键词搜索,其呈现的结果令人大为惊讶:大量的活体蚂蚁在售,且品种各异、价格不菲。 https://www.ishaanxi.com/c/2021/0507/2053417.shtml
13.视频为赶时髦买只狐狸当宠物“狐骚臭”熏倒爸妈向警方求助另外,这些"个性"宠物大多没有经过免疫,很可能会对市民健康产生危害。有些动物还会攻击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建议市民不要饲养。 (来源:云南都市 实习编辑:黄丽文)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狐狸宠物狐狸 宠物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https://www.kankanews.com/detail/boy4ldaLoy1
14.中国法院网被告将原告的企业名称中的字号“史三八”作为关键词向百度司申请了竞价排名服务。导致用户在百度搜索栏中输入该关键词后出现的第一个结果就是被告的链接标题,点击该标题后进入被告的网站。原告主张被告和百度公司构成不正当竞争,诉至法院。一审法院认定新时代伊美尔公司构成不正当竞争,百度公司构成帮助侵权,判决二被告承担...https://www.chinacourt.org/chat/chat/2012/04/id/9277.shtml
15.身价飙升直逼奢侈品,聊聊2024冷门动物的“热经济”一张办公桌、一个小型浴缸,加上几条高颜值的热带鱼,就能为自己打造一个可以放松的“缓冲带”。在小红书搜索“工位养鱼”关键词,一大批“摸鱼选手”现身说法,有人推荐高颜值的玻璃缸,有人分享如何用瑞幸杯养鱼,还有人坚持不换水的古法养鱼,主打一个懒人、便利、松弛感。https://www.yicai.com/news/102160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