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康复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孤独症康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二、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目的及原则

广义上,康复是指医学诊断治疗后作用于很体技能、心理调适等康复性活动,属于医学诊断治疗。但我们所指的康复则是指更好的联系教育对其身体机能、神经系统的发展、心里年龄低化等因神经系统广性发育障碍所致缺陷的系列的改善。

教育与康复是密不可分的。教育包含着康复,康复又紧系着教育,只有将教育与康复紧密的结合才能更好的达到康复目的。

不少家长有这样的误区,看重康复中心治疗而忽略学校教育。现有的康复治疗中心大都是通过制式的感知觉统合训练不断地强化孩子在此方面的缺陷。单一的康复训练既不值得提倡的,也根本不能满足于孤独症儿童的全面性康复。

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他们社会性差的状况。使他们能够运用正确的表达方式与周围的人进行沟通,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三、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的一般原则

(一)早期教育原则

孤独症的早期教育是指从出生到入学前这个阶段性的教育。早期教育是教育康复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孩子最容易接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进而发展相应的智力和能力,错过了彼岸不容易获得这种发展。所以家长一定要抓住早期教育的关键期,治疗年龄越早,改善程度越明显,在早教过程中以下几方面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1、确保孩子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营养。

2、结合日常生活利用声音、玩具、触摸等刺激其感知的培养。

3、抓住孩子的求知欲,重视鼓励其正确行为,忽视其错误行为。

4、循序渐进,小步循环。不急躁,不消极。

5、因材施教,根据幼儿各时期的特点进行。

6、着重于智力开发和知识教育的结合。

(二)爱的教育原则

孤独症儿童的世界是需要我们关心、爱护的。对于孤独症群体的关爱不仅要依靠家庭、学校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爱护。

首先,我们要明白关爱并不等同于溺爱。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对于爱的拿捏度却不好掌握。很多孤独症家长都存在着放纵孩子的心理。在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怜悯,找各种理由为孩子开脱错误行为。久而久之孩子不但得不到更好的改善,反而愈演愈烈。不久前刚刚遇到一对患有孤独症的兄妹,这对兄妹均有肥胖的特征。据了解得知这种肥胖的原因多半源于父母的纵容。家长总认为孩子患有这种疾病本身已经非常可怜,所以便尽量满足孩子对吃的欲望。久而久之不但造成孩子肥胖的体质,还使这对兄妹眼中只看得到实物,经常乱串教室,抢食他人实物。显然对孩子一再迁就爱并不能是他们更好的成长。

(三)不断强化原则

四、均衡发展原则

孤独症儿童的发展与正常儿童发展的轨迹基本上是一致的。在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孤独症儿童的均衡发展。孤独症儿童的智能发展于动机、个性等非智力方面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所以要从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来进行教育康复。

五、提醒原则

六、个别化教育在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中的作用

个别化教育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以满足学生自身所需。用句最直白的话来解释就是更好的因材施教。

首先,孤独症儿童的个别化教育的确立要本着科学务实的教育康复指导思想,确立终极目标、突出他们沟通技能的培养、强化孤独症儿童认知特点的研究。

其次,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康复评估。在评估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孤独症儿童的整体特征,对孩子进行专业的鉴定,提出科学的教育康复建议,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整理综合性的评估意见。

个别化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它的针对性很强,同时要求着教育者一句个别教育计划长期性的创造开展教育康复工作,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

儿童孤独症的治疗采用特殊教育、行为矫正、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要早期、系统、个体化,要培养对患者终生教育的理念,在不同的关键生长发育期进行针对性引导培训。在治疗干预的过程中,需要患儿、家庭、专科医院、专业医生、特教人员、残联、社区、政府、慈善单位等共同参与。

药物治疗

孤独症的药物治疗基本采取对症处理的原则,注意避免不良反应,目前仍没有患者期望的特效药。临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或者阿立哌唑用于治疗孤独症患儿的刻板重复行为、自伤攻击行为等。针对共患多动、注意障碍、癫痫、智能落后、抽动、情绪障碍等可采用药物对症处理。

康复训练内容

言语训练①言语表达:训练发音器官、练习发音,从单词、简单句向复杂句过渡。②言语理解:本能的、常用词语的理解,抽象、复杂语句的理解和应用,并结合场景训练。③言语沟通:在社交过程中用言语来交流,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意图,回答别人的问题。谈论维持一个完整的话题。注意言语节奏、语速、语调等。

行为矫正采用正性强化法、负性消退法。强化好的行为,使不良行为退化,消除刻板重复行为,纠正兴趣范围狭窄,改善攻击、自伤、发脾气、偏食等。

生活自理培养饮食、洗漱、睡眠、穿衣、外出、购物等生活技能。根据实际能力和年龄水平设计不同的训练内容,循序渐进。

感觉统合针对交往被动、言语落后、敏感胆小、怕大声、易紧张、幼时走路不稳、左利手等情况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大动作运动和精细动作运动。大动作运动:滑板、跳绳、平衡木、吊缆、袋鼠跳、羊角球、大笼球等。精细动作运动:穿珠子、插棍、折纸、搭积木、画画、练习系鞋带、扣扣子、用筷子等。每周3~4次,每次40~60分钟。

智力开发左脑开发:计算、领悟、抽象性、逻辑性的训练。右脑开发:操作能力、空间结构能力的训练。

情绪控制采取挫折教育,让患儿自我放松、自我宣泄。情绪认知可让患儿了解自己情绪的变化、原因、影响、后果,并分析比较。

心理支持做好心理保护,培养患儿自信心,接纳自己,避免频繁的负性情绪刺激。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培养良好的情商。

特长培养根据喜好和优势选择特长培养。如记忆力好,心算力好,歌唱能力好,绘画能力好,喜欢模仿等。主要康复培训理论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经典ABA的核心是行为回合训练法,其特点是具体和实用。主要步骤包括训练者发出指令、孩子反应、训练者对反应作出应答和停顿,目前仍在使用。现代ABA在经典ABA的基础上融合其他技术,更强调情感与人际发展,根据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步骤和方法。

TEACCH教学法全面改善患儿在语言、交流、感知觉及运动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步骤:①根据不同训练内容安排训练场地,要强调视觉提示。②建立训练程序表,注重训练的程序化。③确定训练内容,包括儿童模仿、运动、感知、认知、手眼协调、言语表达和理解、生活自理、社交以及情绪情感等。④在教学方法上要求充分运用言语、身体姿势、提示、标签、图表、文字等各种方法增进患儿对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目前认为共同注意缺陷和心理理论缺陷是核心缺陷。通过人际关系训练,改善孩子的共同注意能力,加深孩子对他人心理的理解,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回合式教学;孤独症;案例;技巧

[Abstract]:Inautismchildren'scognitiveteachingapproach,DTTisakindoftheeffectismostremarkableteachingmethod.Butbecausetheautisticchildrenpersonalitydifferences,iftheteacheronlygrasptheDTTprocedure,isnotanaccurateanalysisofchildren'sbehavior,andinstrictaccordancewitheachDTT,notonlycan’tachievetheexpectedresults,itwillcauseunpredictableadverseconsequences.Thisarticlethroughtheconcretecaseanalysis,analyticinautismchildren'scognitiveteachinghowtousetheskills,effectiveuseofDTT,toachievethedesiredteachingeffects.

[Keyword]:DTTAutism;Case;Skill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系统功能发育障碍性疾病。多数患儿起病于婴幼儿期,它严重影响到儿童的感知、语言、情感,尤其是社会交往等多种功能的发展。发病年龄在三岁以内。孤独症儿童因其特殊性,导致其认知、理解能力普遍较低,老师们为了教一个简单的指令,大费周折,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回合式教学法”以其细腻的课题分解技术和独具特色的教学技巧,让老师从孤独症儿童每个回合的反应中得到反馈,并找准切入口,充分利用技巧,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认知理解水平,并进一步引导其与外界沟通。

1.回合式教育法,孤独症教育康复的法宝

1.1概念

回合式教学法(分段教学法、分离试验法、分离式教学),它是应用行为分析法中的一种方法,也是应用行为分析法的核心。在训练中,老师把每个训练课题依据孩子所具有的能力,尽可能地分解成最小单元,把最简单的元素呈现给孩子,一个一个步骤地教,每个步骤都通过规范的指令、及时的辅助和有效的强化,反复几个回合,循序渐进,逐步完成。回合式教学法的每个回合都由五个必须的要素组成,即:指令、辅助、反应、结果/强化和停顿。

1.2程序

回合式教学法主要包含以下六个回合:

A:基础情况(摸底),现至少三个项目(其中包含至少一个要学习的项目),轮换项目的位置以及指令,进行2小节各10次试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此回合中,不给予任何辅助或奖励,正确记;不正确记。如果80以上正确直接进入维持阶段。

B:集中试验法(主体试验法):指得是在不呈现其他非学习项目的情况下呈现新的学习项目,每小节10次试验,直到达到标准不呈现任何分心物,使用从高到低辅助教学法,用+p/-p与+/-标记,尝试弱化辅助(1次),尝试独立反应(1次),持续辅助学习项目,不允许孩子出现错误反应,10次试验均使用相同的指令。

C:单一呈现法,渐引入分心物使逐渐接近学习项目,不断变换分心物位置,只给予学习项目的指令,当两项目平行时,可作+/-的记录,否则只记录+p/-p。

D:随机轮换法,使用从低到高辅助教学法,每小节10次试验,直到达到标准,然后摸底,只呈现一个分心项目,轮换项目位置(学习项目与已掌握项目),轮换学习项目和已掌握项目的指令,用+p/-p与+/-标记。

E:扩展试验法,一般引入至少2个以上已掌握项目作为分心刺激,使用从低到高辅助教学法,每小节10次试验,直到达到标准,然后摸底轮换项目位置(学习项目与已掌握项目),换学习项目和已掌握项目的指令,用/-p与+/-标记。

F:维持阶段,用从低到高辅助教学法,天都进行维持训练,将维持训练融入学习训练中去以增加孩子受到强化的机会,多种环境利用多种资源进行维持阶段的训练,以达到泛化的目的,持记录,随时监督退化情况。

1.3回合式教学法的具体操作过程

(1)调整情绪,吸引注意力,建立对视。发展好的注意技能对孩子的学习至关重要

(2)发出指令。指令要清楚,简单,准确。声音要具有权威性,坚定,充满信心,每个回合只说一次指令,如果孩子没有反应,停止试验并进行新的回合。当孩子取得进步,指令应采取更自然的方式以获得泛化。如“拍手”、“指鼻子”、“拿起来”。

(3)及时辅助。辅助方式要依据孩子配合能力、操作能力、理解能力的强弱而运用。

2.案例分析,透视回合式教育在孤独症儿童康复中的应用

下面我们就具体教学案例,解析孤独症儿童在每个回合中的反应,找准各功能领域存在的障碍,实施穿越障碍的教学技巧,开启孤独症儿童的意识。

课题:拍拍手

目的:听指令

过程:第一回合(摸底阶段):老师发出指令:“拍拍手,孩子没有正确反应。不给予辅助和奖励,立即停止重新开始。进行三次,进入第二回合(主体试验阶段):发出指令“拍拍手”,老师给予全躯体辅助完成,并给予奖励;逐层降低辅助程度;到第三回合基本是独立完成的。第四回合时,引入一个分心物,老师发出“拍拍手”和“点点头”的指令交替进行,在没有任何辅助的情况下,发出“拍拍手”,他作出点点头的反应。此时采用从低到高的辅助技术,直至完成。进入第五回合,引入两个分心物,老师随机发出“拍手”“点头”“跺脚”指令,孩子,他不去做拍手的动作,结束此回合,稍作停顿后进行穿插练习,并配合从低到高的辅助技术,直至完成。进入最后一个回合:维持阶段。新授内容时不断巩固加强,并达到泛化的目的。

分析:

第二个回合孩子在老师的辅助下,完成了拍手的动作,而获得了强化物。即:老师只强化了孩子听到指令后的动作反应,这时的孩子只需要在辅助下机械地进行手部运作即可,而孩子认知理解方面存在缺陷,并没有真的理解指令的意思,只是下意识的去做出一个反应。因此在第四回合,引入分心物时,孩子就出现了做出错误的反应。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出指令,消退手把手动作辅助,采用提示辅助的方法,提升孩子的认知理解能力,逐步的完成指令要求。并通过多次强化,让孩子达到听懂指令的目的。在训练过程中要把握原则,因为合式教学法不仅具有独特的教学技巧,而且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有着很强的原则性,只有严格按程序进行,才能使得该教学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3.回合式教育的注意事项

(1)恰当地使用各种“辅助”技巧,及时给予“辅助”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减少挫折感,但在具体操作时还要做到尽早消退“辅助”,并奖励无“辅助”的行为,这样可以使孩子早一点儿学习独立完成任务。

(2)强化物是否能持续有效,除了与强化物的选择和使用有关,还与“强化”的方式和时机有关。在建立新行为,教授新知识时,一定要用连续“强化”,而重复性、巩固性的练习时应采取随机“强化”。

(3)孤独症儿童严重的刻板行为,会影响孩子语言理解和认知,那么在训练过程中要及时对训练内容进行泛化,用不断变换形式的手段促使孩子知觉上加工,有效地改变孩子的机械记忆和刻板行为,达到真正理解训练内容的目的。

4.总结

回合式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给儿童提供很多的信息内容,儿童在教授过程中只需被动地“听”,需明确地做出反应,回合式教学法只给儿童简单明确的指令,对儿童的要求十分清晰。每次教学时儿童都要做出反应,老师将根据反应的情况给予不同的结果反馈。这种教学法强调任何一种行为变化都和它自身的结果有关联,很适于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因为他们通常对他人的语言没有反应,能够理解他人的意向,能够像其他正常儿童那样可以通过细致地讲解达到习得新技能的目的,他们需要更多的反复的练习和对正向行为的强化,才能建立新行为,获得新知识。因此,老师只有细心地去观察并解读孤独症儿童的每个反应,才能更有效的帮助他们走出自己的封闭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李芳、李丹.特殊儿童应用行为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6.

[2]罗恩里夫、约翰麦克伊钦、蔡飞.孤独症儿童行为管理策略及行为治疗课程.华夏出版社,2008,5.

【关键词】孤独症;心理健康;患儿康复

孤独症(Autism)是一种以语言交流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其矫治、康复、重归社会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1]。据推算,我国孤的形式,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量表问卷或独症患儿已达100多万[2]。由于孤独症至今尚无有效疗法,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等为测评工具,对比孤独症儿童父母与作为患儿的主要照护者,其父母的心理健康及其对患儿的影正常儿童父母的量表得分。其中以症状自评量表最常用,可响已成为孤独症儿童康复的重要因素。为对临床孤独症患儿较全面了解受测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调查显示,孤独症患儿的康复治疗有所启示,本文特对该领域研究综述如下。

1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

1.1患儿父母的心理状况

2家长心理状况对患儿康复的启示

孤僻、刻板、退缩、焦虑等负性心理特征,造成夫妻关系危机、罹患身心疾病、亲子互动失调和养育失当、家庭出现社会隔离等,不仅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更直接关系到孤独症儿童的治疗效果。因此,必须对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心理状况予以适当干预。目前,孤独症的治疗尚无有效手段。孤独症康复的效果在于功能训练、情感启发的生活化和持续化。因此,父母的心理状况是决定孤独症康复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弱化负性心理特征直接关系到患儿的康复效果。

3小结

治疗孤独症是漫长、艰辛的过程,父母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的心理状况对患儿的康复有直接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在对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必须及时了解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给予针对性、个体化干预,以强化家长正性心理特征、弱化其负性心理特征,这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1]任路忠.儿童孤独症研究进展.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3(5):473-474.

[2]刘靖,杨晓玲,贾美香,等.2004年北京市2~6岁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现况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5):290-293.

关键词:幼儿;孤独症儿童;病因模式;康复理念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儿童自闭症(或称孤独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动作与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也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为常见和典型的一种[2]。自1943年美国教授Kanner观察到孤独症症状群的儿童并作报告以来[3],围绕其定义、病因、治疗以引起了诸多激烈的争论,中国教育者对此进行研究始于1982年——南京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的陶国泰教授确诊了我国第一例自闭症患者。与国外相比,我国孤独症研究起步较晚且进展相对缓慢,但如果根据美国精神医学会自闭症的患病率大约为万分之五而自闭症系列症的患病率为万分之十的较为保守的标准以及我国现有总人口数量来估计,我国目前可能有50万左右的自闭症患者和100万左右的自闭症系列症患者(包括典型意义上的和非典型意义上的自闭症患者),因此准确界定孤独症儿童的发展规律并有效的开展早期干预方面的研究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

针对近期国内学者研究提出孤独症儿童首先是儿童,其次才是患有孤独症疾病的“儿童”;对于每一个患有孤独症疾病的“儿童”而言,其身心发展是遵循正常幼儿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观点,笔者通过文献整理对国内外孤独症的研究作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现将它们编译整理综述如下,以在综合此观点的基础上对未来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的研究做出展望。

二、孤独症儿童病因模式的探讨

(一)精神分析学模式

这种父母引发假说模式的倡导者是最著名Bettelheim(1967),它是一种比较保守的传统模式,同时也是近年来争议颇多的一种模式。其观点认为,孤独障碍是由于母子互动不足以及孩子对于这种缺乏建设性的亲子关系的极端消极反应所致,即孤独症患儿的父母在儿童关键发展阶段上,对孩子的某些正常行为采取了一种不积极、不合理的对待(如看护或大小便训练不当),从而导致婴儿情感退缩。婴儿的这种退缩行为反过来又促使母亲对他采取进一步的拒绝态度,母婴关系也因此而不再发展。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拒绝与威胁的环境中,孩子对父母会出现不断的退缩,直到拒绝整个世界,孤独症也就因此而产生了。由此精神分析学派把孤独症看成了是孩子对于充满敌意和拒绝世界的一种适应方式。但是目前还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孤独症患儿的父母有异常人格特征,相反,一些研究却显示孤独症患儿的父母与正常父母之间没有什么不同(Freeman&Ritvo,1984),该模式也授到了挑战。

(二)神经功能失调模式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显示,典型的神经病理学症状都是通过某种体征反应出来的,如张力减退、协调性不好、踮着脚尖走路,这些都可以作为推论个体神经受损、不成熟或大脑整合功能发育不良的依据(Mesibov&Daw-son,1986)。因此该研究也就把重点放在寻求一些与神经病理有关的外部体征上。他们认为孤独症儿童会表现出对于各种感官刺激(如巨响、拥抱等)的反应不当,时而过度,时而又不足是由于孤独症患儿神经受损,不能协调和平衡感觉输入与运动输出而引起的。虽然孤独症儿童某种体征反应暗示着孤独障碍的病因可能与身体器官的病变有关,但同时也有人提出了质疑:究竟是这些异常导致了患儿的行为病状,还是由于这些行为症状才发生了器官病变的呢这一结论仍不得而知。

(三)生化模式

三、孤独症儿童教育与医学康复理念的分析

(一)医学康复

(二)教育康复

教育训练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界的共识,但由于孤独症个体差异和现有教育资源(主要是专业水平和手段)不足或作用发挥不利,导致训练效果参差不齐甚至停滞不前。现有的教育训练指向孤独症儿童早期家庭训练方法、早期干预和训练、教育训练策略与方法等的研究领域。我国学者李林提出对孤独症儿童幼儿园干预实施非言语交际行为的干预、共同注意(jointattention)能力训练与社会性情感沟通训练的心理策略;在教育训练策略与方法的研究中谈及到一般的特殊教育方法时较也强调“结构化教学”、“计算机多媒体的介入教学”以及“双训练者”教学训练模式(Pepperberg&Sherman等)的应用(该模式对正常儿童的交流技能的提高帮助不大)等。这些研究集中指向的的仍旧是孤独症儿童的特殊行为。

四、研究趋势

五、展望

笔者在此呼吁更多的干预者蹲下来在孤独症孩子的左耳旁用愉悦的语气,慢慢的、友善的告诉孩子:“我相信你可以和其他孩子表现的一样”。微笑的面对他们,拉起他们的手,坚定的和他们一起从遵守简单的社会性规则开始一步步的使他们融入到丰富的集体生活中,不再“重伤他们本已孤独的心灵”,满足他们“孩子式”的关怀需要。

参考文献:

\[1\]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01.

在同一片蓝天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初为人之父母时,和所有父母一样有过喜悦、有过期盼,更有种创造新生命的自豪。然而,有一天,他们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因患有孤独症(又称“星星的孩子”),无法正常地与世界沟通、交流,他们的心落入痛苦的深渊,开始经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心灵跋涉……郭丽就是这样一位母亲。

10年前,郭丽为给孤独症儿子治疗,放弃了工作,倾尽了所有。9年前,她自筹资金,建立起新疆首家孤独症患儿康复机构,希望帮助跟她一样无助的妈妈走出绝境,用爱心照亮这些“星星”。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什么是母亲,什么是生活的强者!

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

“你看,这孩子长得多帅。光看外表,完全就是个正常孩子。”郭丽的话透着心酸与无奈。1岁半时,亮亮只会叫“爸爸”、“妈妈”,不会说话,不跟小朋友玩,也不玩玩具。郭丽想跟儿子亲热一下,亮亮却表现得没有一点感情,甚至不愿意跟她有眼神上的交流,让郭丽很伤心。

亮亮对此毫无察觉,他“拒绝长大”,不会自己吃饭、不愿意学说话,即便郭丽一句句反复教他“爸爸”“妈妈”“你好”,可效果却不明显。

郭丽实在拿儿子没办法,这才带着他来到医院看病。一家医院治不好就转战其他医院,可不管医院多知名,专家多资深,他们似乎全都统一口径:重度孤独症,病因未知,无法治疗,建议去专业的康复机构。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完全康复的案例。

绝望!亮亮才1岁半就被否定了人生,该怪谁?郭丽愤怒了,她怪自己:“都是我们的错,把你生下来,却让你遭遇这样的不幸。”

出于自责和母亲的本能,郭丽果断辞去了工作,即便那时自己正被单位领导赏识,有不错的发展前景和可观的收入。可这些跟儿子相比,都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郭丽倾尽所有,带着亮亮跑遍全国各大医院求医,可一切都显得那么徒劳无功。亮亮依旧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笑着,哭着,没人懂他在想什么。

为什么他不会跟别人再见(手势)?为什么我抱他时,他还不会伸手搂住我的脖子?为什么入睡对他来说那么困难,好不容易哄他睡着,凌晨2点又醒了。为什么别的孩子都能按指令做事,他却只会连续模仿别人的动作?……太多太多的疑问,让郭丽感觉很疲惫,很焦虑,可是她却从来没想过放弃对孩子的治疗。

创办孤独症康复中心

“亮亮,用直线把这些红点连在一起。”

“亮亮,来看这里,这些红点,用直线连起来。”

……

老师在一遍遍地重复着已经训练近3个月的课程,可亮亮只是回头看了一眼老师,握住笔的手却没有动。接着,他面朝墙,挤眉弄眼。

看着儿子亮亮无动于衷,一向很有办法的妈妈郭丽拿出了积木,她希望用这些鲜亮的积木吸引儿子的注意力。可亮亮却显得很烦躁,在教室里来回走着,手不停拍打着墙、桌子、椅子。任凭大家喊他的名字,他依旧固执地闹着。

“通过训练,孩子会有一定的进步,而父母也慢慢摸索到与孩子交流的方法。”郭丽说,孤独症患儿的父母承受的压力和无助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正是自己经历过这些痛苦,她不想自己一个人走下去。2004年,她自筹资金开办了专门的孤独症康复中心。

如今,郭丽开办的两个孤独症康复中心,分别位于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喀什西路北七巷3号2楼、沙区仓房沟路28号沙区残疾人联合会10楼。两个康复中心最多时接收了150个孩子,累计接收了1000多个孩子,主要集中在5岁至12岁,他们在语言、交流、情绪等方面存在障碍,85%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终身陪护和照顾。80%的家长会放弃工作陪着孩子坚持治疗。经过一整套康复训练,孩子们学会了简单对话,家长们懂得了耐心与孤独症患儿沟通的方式。最为可贵的是,经过训练,其中30多个孩子能独立上小学,50多个孩子可以独立上幼儿园,100多个孩子能进行基本沟通……

师资流失严重成瓶颈

开办孤独症康复中心以后,郭丽不能像从前一样寸步不离地守着儿子了,她成了众多的孤独症患儿和家长的主心骨,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情等着她来处理。

记者采访郭丽时,她声音明显沙哑,眼睛里都是红血丝,不大的办公室内挤满了人。3个男老师正在“叮叮咚咚”地修着桌子。因为孩子情况特殊,刚刚买来的教具、器材没几天就被孩子们弄得散了架,只好修修补补。在电脑前,负责财务的何天华老师正在给24名教师算工资。

“亏损67万元!员工宿舍、中心场地、水电暖、教学设备、老师的培训……哪儿哪儿都需要钱。”何天华老师说。这一切都让郭丽焦头烂额,“什么都能欠,但老师的工资必须结了。”

希望更多志愿者加入

郭丽告诉记者,康复中心的资金来自三方,包括申请政府救助项目、向企业公益组织募集资金、每人每月2000元的学费。其中社会捐物、慰问比较多,而资金帮助却少得可怜。2012年,康复中心仅接到一位热心人捐款1000元。

何天华和郭丽的儿子都是孤独症患儿,她们更能体会到没有专门的老师,没有专门的康复中心,孤独症患儿的家长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焦急和忧郁。因此,她们跟家长们都希望能有更多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志愿者行列,让孩子的未来更多一丝希望。

她记得给女儿上的第一课是吹蜡烛,杜佳楣点上两根细小的生日蜡烛,用很夸张的口型吹灭自己面前的一支,让女儿模仿。刚开始,女儿不知道吹的动作可以熄灭蜡烛,也不知道这个动作的意思,嘴型有一些模仿,但气息并没有出现。反反复复几次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煊煊鼻子里冒出了一股粗气,一下子就把蜡烛吹灭了。就这样,她一遍遍示范。直到偶尔一次,女儿模仿时,无意中把蜡烛吹灭了,她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模仿、眼神注视、单脚站立、认人一次又一次,一项接一项。就这样,焦急与惊喜轮番上演。

在陪伴女儿的康复训练中,杜佳楣逐渐掌握了技巧。她把这些心得总结都记在博客里,引来不少家长求助。一些家长想方设法联系到她,希望煊煊的奇迹也能出现在自己孩子身上。

“每次看到那些欲哭无泪的家长,我的心里就特别难受,就想在能力范围内,帮助更多的孩子。”杜佳楣想到了办康复中心。

2011年1月,杜佳楣辞去大学老师的工作,找了一处民宅创办了北京“星希望”孤独症康复中心,闻风而来的三十多个孩子成了第一批学员。但是孩子们不合时宜的吵闹引起了邻居们的反感,邻居异样的眼光,使得许多接送孩子的家长非常难堪。坚持了半年后,杜佳楣决定为孩子们寻觅更好的去处。

这意味着更大的开支,她咬咬牙,和老公商量要卖掉为女儿置办的房子。老公和朋友都来劝她,你一个大学老师,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做,要去做这个投资大回报少的公益事业,是不是疯了?杜佳楣苦口婆心地解释,我自己最了解那些家长的无助,我想把女儿的成功复制到每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身上。

在康复中心,杜佳楣给每个孩子量身定制了训练方案,每节40分钟的个训课堂,用来学习每一项小技能。

为了让孩子学会发问,杜佳楣会摆放出一些他们认识的物品和一样不认识的物品,引导他去问问题,并进行5到10次,直到学会为止。

为了让孩子们融入社会,她还举办了一系列障碍儿童社区融合活动,并招募了小志愿者,陪孤独症孩子玩耍。“老鹰捉小鸡”是孩子们的最爱。视频中,他们互相拉着衣摆,笑着、跑着。

卖房的两百多万,三四年就花完了,最困难的时候,康复中心连电费也交不起。有人劝杜佳楣提高收费费用,杜佳楣拒绝了。“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康复,已经倾家荡产了,我不能再增加他们的负担了。”

有两次康复中心实在是没有钱了,杜佳楣想到了放弃。开始反对她做康复中心的父母这时对她说,这件事对人类有益,女儿,你一定要坚持下去。依靠退休金生活的老两口把自己养老的积蓄拿出来,让杜佳楣度过了难关。

更大的动力,是孩子们的点滴进步。

“眼睛会看人了”“愿意和我们说话了”“能做出拍手动作了”……家长对孩子们的表现欣喜若狂。虽然这些对正常孩子来说,最为平常不过。

“以前他就像个小宠物,现在跟我们在一个频道了。”一个妈妈堆满笑容,“现在,儿子可以去普通幼儿园上半天课了。”杜佳楣每到学校,家长们都争先恐后向她汇报孩子的进步。

森林里举办比赛,看谁能最先摘到星星,小鸟和小蜜蜂们跃跃欲试,只会缓慢爬行的小蜗牛也要参赛。面对嘲笑,“小蜗牛”说,虽然我爬得慢,但只要一直向前,就一定能摘到星星。

这是2013年“首届孤独症儿童公益音乐会”首都大剧院现场。歌唱家戴玉强、雷佳、零点乐队的主唱刘坤山等义务为音乐会倾情表演。许多家长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自己被称为孤独症的孩子,居然能够在这样标准的剧场和明星们同台演出,并且赢得了一次又一次掌声。许多家长在观看演出时满脸笑容,又泪流满面。2016年6月,杜佳媚成立了“蜗牛的梦想”孤独症儿童艺术团,她亲自出任艺术团团长,排练的音乐剧《桃花源记》在公益演出中得到了一致的好评。8月19日,艺术团应北广传媒的邀请,参加“善聚公益”活动,拍摄的节目在北京市的公交、地铁、楼宇电视连续播放,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和接触到孤独症孩子的世界。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危险因素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取2011年1月~2011年3月在济南市明天儿童康复中心、济南市安安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的孤独症患者145例,诊断均符合美国DSM-Ⅳ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

2结果

2.1年龄和性别分布在145例孤独症患儿中,男126人(86.9%),女19人(13.1%),男女之比为6.6:1;患儿年龄最小2岁2个月,最大14岁,平均年龄为(6.96±2.17)岁,具体见表1。

2.2孕产期情况145例患儿母亲孕期健康者占51.7%,48.3%的母亲孕期有不利因素,分别为严重妊娠反应(59例次),先兆流产(3例次),孕期心情不好(9例次),接受X线照射或者化学物品(4例次),胎儿活动过多(1例次),胎儿活动过少(1例次),贫血(1例次),胎儿发育迟缓(1例次),中耳炎(1例次)。早产者10例次,过期产10例次。55例患儿非自然分娩,其中52例剖宫产,2例胎头吸引,1例无痛分娩;36例患儿脐带绕颈,1例脐带过长,1例脐带过短;2例胎盘老化,1例胎盘前置;患儿出生时7例轻度缺氧,1例重度缺氧;9例患儿出生后出现新生儿重度黄疸。

2.3家族史和既往疾病史既往有重大疾病者11例(占7.6%),分别为高热惊厥、癫痫、头部外伤、麻疹、疝气、脑瘫。1例患儿有家族史。

2.4家庭教养方式在145例孤独症患儿中,29例患儿抚养人为(外)祖父母,1例患儿抚养人为保姆。49.0%的患儿家庭教育方式不良,包括37.9%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8.3%的家庭对孩子放任自流,2.8%的家庭对孩子严厉约束。

2.5患儿家庭基本情况在145例孤独症患儿中,99例成长环境为城市,其余为乡镇。15.9%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以下(23例),55.2%在2000-3000元(80例),25.5%在2000-3000元(37例),3.4%在3000以上(5例)。2例患儿母亲、1例患儿父亲有失眠、神经质等心理问题。

3讨论

孤独症是儿童期发生的一种严重精神疾病,预后不佳,仅有5%~17%孤独症患儿能够恢复到像正常儿童一样的生活,60%~70%的患儿不能独立生活、无独立的社交能力并需终身监护,约17%~25%的患儿能独立生活但社交行为仍存在缺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该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3],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3.1儿童孤独症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近年来,孤独症就诊人数逐年增加,一方面说明该病已引起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患者就诊率提高;另一方面也可能提示是否近年来儿童孤独症发病率有所增加,有待于进行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来证实。本病男性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国外多数报道男女患病比率为(4-5):1,此次调查得出的男女比例为6.6:1,高于国外的比例,可能由于我国重男轻女的文化背景,导致女性患者就诊率偏低有关。孤独症患者于3岁以前就已出现症状,但由于我国民间“贵人语迟”等错误观念,或被家长简单归于性格问题,多数患儿的异常表现未能引起家人注意,在此次调查的孤独症患儿中,于3岁后被家长发现症状者较多,大多数患儿没有获得及时诊治,当患者3岁-5岁症状较典型时,家长才认识到孤独症儿童的一些异常表现为病态,并寻求治疗[4]。因此,应开展科普教育,并加强基层儿童保健工作者对该病的识别能力,以期尽早诊治与干预。

3.2儿童孤独症与孕产期因素的关系国内赵常民等采用大样本研究发现,孤独症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较多的围生期危险因素,提示孤独症的发病与围生期危险因素有关[5]。郝晓楠等研究发现,孤独症的围生期危险因素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包括母孕期感冒史、早产、先兆流产和喂养方式等[6]。本研究患儿母亲有异常妊娠史者占48.3%(其中以严重妊娠反应居多),患儿有异常出生史者占11.72%(以新生儿窒息、重度黄疸占多数),与以往报道结果一致,本研究表明也说明孤独症患儿有较多的孕产期不利因素。因此,对可能导致孤独症的高危因素应进行早期干预,孕期前3个月避免感冒及接触有害物质或服用除维生素之外的药物,加强围生期保健,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总之,经研究表明,异常妊娠史、异常出生史、不良家庭教育方式可能是儿童孤独症发病的危险因素。通过加强孕产期保健工作,如定期进行产前检查,避免或减少产前、产时、产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孕期营养,等;并帮助父母正确对待孤独症患儿,对孤独症的防治,改善患儿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1]张雅丽,牛小媛.孤独症危险因素探讨[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2,26(3):181-184.

[2]徐翠青,张静.儿童孤独症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4,21(2):49-51.

[3]康颖,静进.孤独症的病因分子机制与遗传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10):953-955.

[4]李建华,蔡兰云,邹时朴.儿童孤独症268例病因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5):100-103.

[5]赵常民,刘建丛,刘靖,等.孤独症儿童围生期危险因素对照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1,27(7):774-776.

[6]郝晓楠,张岱,贾美香.孤独症儿童与其他精神障碍儿童围生期危险因素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l):25-28.

[7]PivenJ,PalmerP,JacobiD,etal.Broaderautismphenotype:evidencefromafamilyhistorystudyofmultiple-incidenceautismfamilies[J].AmJPsychiatry,1997,154(1):185-190.

作者简介:

赵冬梅(1965-),女,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儿童心理与行为疾病的诊治。

感动的镜头太多,现撷取几个:

镜头组一:

镜头组二:

镜头组三:

爸爸在家扮作公交售票员教大福坐公交车,“XX站到了,请需要下车的乘客赶快下车!前面的有没有?后面的有没有?”,爸爸营造真实的场景和蔼的去教,大福开始时嘴唇很吃力的想说但说不出来,这种表情把孤独症孩子克服自身缺陷努力费劲学习的状态表演的入木三分!然后爸爸示范、模仿的教大福说“我下!”把爸爸的耐心也表演的十分到位!一直到大福很愉快响亮的说出“我下”这两个字时,影院现场观众响起了激动的掌声!这段场景向人们展示了孤独症康复教学的艰难,尤其是参与教学的老师更是感同身受!也告诉我们家长在康复教学中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镜头组四:

柴姨对爸爸王心诚说(大意):“你是我眼里最好的男人!”

老师对爸爸王心诚说(大意):“能认识你这位爸爸是我的荣幸!”

海洋馆老总在爸爸王心诚坟前“把我的名字也加在抚养人后面吧!”

[关键词]听觉统合训练;儿童;孤独症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effectofauditoryintegrationtrainingintreatmentofchildhoodautism.Methods90casesofchildrenwithautismtreatedinourhospitalfromMay2012toMarch2014wereselectedand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with45casesineachandweregivendifferenttreatmentmethods,theABCscalescoreandIQage>4yearsoldscoreofthechildrenwerecompared,andtheimprovementoflanguagecommunicationdisorderofthechildrenwascompared.ResultsTheABCscalescoreandIQscoredatawereimprovedintheobservationgroup,theABCscalescoreandIQscore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respectively(64.37±9.25)pointsand(69.43±11.65)pointsaftertreatment,theimprovementratiooflanguagecommunicationdisorderssuchaslanguagedisorder,lessvocabulary,soliloquy,lackofactivelanguage,nounderstandingofinstructionsandlesstalkwasrespectively84.44%,86.67%,77.78%,80.00%,88.89%and91.11%,variousobservationindexes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bett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P

[Keywords]Auditoryintegrationtraining;Children;Autism

孤独症属于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迟缓,该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而且无特效治疗方法,因此,对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存在很大的阻力。孤独症患儿行为方式较正常儿童更为刻板、语言发育存在障碍且有人际交往障碍等[1]。据研究发现,采取听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患儿进行治疗可取得一定效果,改善患儿病情。因此,该研究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孤独症患儿90例,采用听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患儿进行治疗,观察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孤独症患儿90例,所有患儿通过头颅CT检查,均符合1994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中关于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标准,排除脑发育障碍、听力异常、炎症发热、戴助听器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

对照组:该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4:21,年龄3~8岁,平均年龄(5.16±1.37)岁,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评分为(82.16±17.43)分,IQ评分为(58.74±12.57)分。观察组:该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3:22,年龄3~9岁,平均年龄(5.83±1.92)岁,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评分为(83.35±17.86)分,IQ评分为(58.21±13.42)分。两组孤独症患儿的性别、年龄、ABC评分和IQ评分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语言训练等,其中语言训练中的理解性语言障碍训练主要由患儿家长带领患儿按照指令做一些基本动作,增强患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而表达训练中,包括呼吸训练、构音训练和下颌、舌、唇的协调训练,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表达训练必须在理解训练取得一定成效后进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听觉统合训练,采用第3代听觉统合训练系统,患儿进行2次/d治疗,指导患儿戴上无线耳机,然后用CD机播放用于训练患儿听觉的光碟,30min/次,以10d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智力测验量表对患儿IQ得分进行评定,采用ABC量表对患儿的语言、行为和情绪语言进行评分,比较两组孤独症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半年后的ABC量表评分和IQ评分。将两组孤独症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半年后的语言交流障碍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其中包括不爱讲话、不理解指令、自言自语、缺乏主动语言、语言障碍、词汇量少。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数据处理,两组孤独症患儿的语言交流障碍改善比例用%表示,采用χ2检验,两组孤独症患儿的ABC量表评分和IQ评分等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当P

两组孤独症患儿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的ABC量表评分和IQ评分数据均有所好转,其中观察组患儿的数据更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将两组孤独症患儿语言交流障碍改善情况对比,观察组患儿语言障碍、词汇量少、自言自语、缺乏主动语言、不理解指令、不爱讲话改善例数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听觉统合训练是音乐治疗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将音乐进行调制,给患有孤独症的儿童聆听,能够帮助患儿矫正听觉系统中对声音处理失调的现象,而且可刺激患儿的脑部活动,帮助患儿改善情绪,纠正语言障碍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异常行为[6]。ABC量表评分目前广泛用于对孤独症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判定,患儿在经过治疗后,ABC量表评分的下降,意味着患儿的症状得到改善。IQ评分用于客观地对孤独症患儿的智力水平进行判定,IQ评分升高,则说明孤独症患儿的智力发育水平经治疗得到改善[7-8]。

张月恒、韩书文等[9]在《听觉统合训练对儿童孤独症的近期疗效及康复效果评价》一文中,通过对孤独症患儿采取听觉统合训练治疗对照研究,取得显著效果,文中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ABC量表评分和IQ评分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语言障碍交流改善比例优于对照组患者,在该次的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疗效同样显著,其治疗后半年的ABC量表评分和IQ评分分别为(64.37±9.25)分、(69.43±11.65)分,而且,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将其语言交流障碍改善比例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听觉统合训练应用于治疗儿童孤独症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语言障碍以及部分行为特征,有效缓解患儿的孤独症状,改善患儿语言交流障碍,促进患儿的智力发育,适合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文军.听觉统合训练对儿童孤独症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5):89-90.

[2]任灵敏,焦敏,方拴锋,等.听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0):11-12.

[3]张朝,于宗富,黄晓玲,等.听觉统合治疗孤独症儿童20例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4):2121-2124.

[4]张俊,张勤良.听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康复效果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3):321-324.

[5]韦斌垣,梁巧琦.孤独症儿童听觉统合训练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2,7(4):30-31.

[6]解金娜,邢雨晗,冀永娟,等.孤独症儿童听觉统合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9):1002-1004.

[7]孙玉燕,黄春娟,刘健,等.低功能孤独症患儿听觉统合训练疗效研究及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9):37-39,42.

[8]张莉,周得,崔鑫,等.孤独症患儿与正常儿童多频稳态听觉诱发反应敏感频率分布的对比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3):362-363.

THE END
1.202420242030年中国宠物行业运行分析及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研究报告 摘要 2 第一章 中国宠物行业概述 2 一 宠物行业定义与分类 2 二 行业发展背景及重要性 3 三 行业产业链结构解析 3 第二章 宠物行业市场运行现状 4 一 市场规模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1255474.html
2.2024一、宠物笼生产企业竞争格局 6 二、主要产品及产能分布 7 三、供给趋势及影响因素 7 第四章行业发展环境 8 一、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8 二、经济环境对行业影响 8 三、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9 四、技术环境进步与趋势 10 第五章市场趋势与前景展望 10 一、宠物笼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10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004/7200011111006156.shtm
1.宠物寄养策划书(精选10篇)时间流逝了,匆匆的流逝了,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任务和目标,何不赶紧趁现在写写策划书。现在你是否对策划书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宠物寄养策划书,欢迎大家分享。 宠物寄养策划书 1 一、前言 宠物店(pet shop)是专门为宠物提供宠物用品零售、宠物美容、宠物寄养、宠物活体销售的场所...https://www.ruiwen.com/cehuashu/7395468.html
2.有关于宠物的职业生涯规划书(通用8篇)九、前景展望 本公司立足于宠物的培训,宠物饮食服装,玩具用品,托运医疗展开多元化营运,前期阶段依托于培训学校成长,打开市场后期阶段伸展时尚,娱乐,影视,饮食,服装,医药,旅游一体化服务集团。这里将成为宠物乐园,为搭建国际化宠物交流搭建平台。 宠物的职业生涯规划书2 ...https://www.yjbys.com/qiuzhizhinan/show-596668.html
3.宠物服务系统(需求文档)因此宠物商店、宠物医院和宠物寄养所等宠物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传统的宠物服务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信息不透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预约流程繁琐等。因此,宠物在线服务平台的出现能够整合各类宠物服务资源,提供更便捷、高效、可靠的服务。这种平台能够为宠物主人提供宠物医疗、美容、寄养、训练等一站式服务,满足...https://blog.csdn.net/m0_73268882/article/details/141828591
4.宠物公司创业计划书(精选6篇)九、前景展望 本公司立足于宠物的培训,宠物饮食服装,玩具用品,托运医疗展开多元化营运,前期阶段依托于培训学校成长,打开市场后期阶段伸展时尚,娱乐,影视,饮食,服装,医药,旅游一体化服务集团。这里将成为宠物乐园,为搭建国际化宠物交流搭建平台。 篇2:宠物公司创业计划书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9dwieu4.html
5.关于对河北我省宠物行业发展的思考和展望关于对河北我省宠物行业发展的思考和展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改变,宠物走进越来越多中国家庭,成为人们的情感伴侣。由此,宠物产业在中国获得蓬勃发展,2021年中国宠物业产值已经接近4000亿元,而且以每年近20%增速发展,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之一。宠物食品是宠物产业重要组成板块,也是宠物产业...http://hebxmw.com/view.asp?nid=27928
6.2022宠物店syb创业计划书(通用9篇)在人流较为密集地区及商业区,交通便利,但环境过于嘈杂,且价格相对较高,适合以产品销售为主,宠物美容和寄养相对较弱。而在花鸟市场,经营较成气候,货源流通量很大,而且成本很低,但产品售价相对较低,竞争激烈,大学校花校草,也适合以产品销售为主,不宜做宠物美容和寄养。如果选择开在中高档的居民小区里,那么能够考虑用...https://www.oh100.com/kaidian/4351570.html
7.宠物医疗近年来,宠物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重要成员,如何科学健康养宠成为大众关注的问题。 2022-11-02 10:11 宠物医疗 消费生活 · 分析 宠物食品,是不是个好赛道 2022-02-14 12:47 宠物医疗渗透率 解码宠物线下门店:先建立安全感,再发展规模化 对于宠物服务品牌来说,行业前景的“风”只能起助推作用,决定品牌能...https://www.iyiou.com/t/congwuyil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