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七成受访者有养宠经历,情侣和已婚人士养宠比例更高
生活节奏快,压力不断增加,养宠成为一种精神寄托,为生活增添乐趣。据《2019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城镇宠物犬猫数量达到9915万只,其中犬类5503万只,猫类4412万只,整体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犬猫相比,“猫经济”增速更快。本次调查中,超七成受访者有养宠经历,其中53.92%的人正在养宠,25.03%的人以前养过。进一步交互分析发现,已婚和恋爱中的受访者正在养宠的比例更高,分别为60.80%、59.62%,高于单身受访者。
吸猫撸狗是主流,未婚一族偏爱猫,已婚一族更爱狗
超七成受访者单宠每月消费500元内,最高单笔金额超万元
进一步交互分析发现,受访者收入越高,每月的单宠消费越高。对于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受访者,消费主要在200元以下;月收入3001-12000元的受访者,消费集中在501-1000元;月收入12001元及以上的受访者,消费在1001元的比例增加至18.68%。
当问及养宠时消费最高的单笔金额时,近三成受访者消费在1000-2000元,占比最大。有部分受访者的养宠单笔消费更高,2000-5000元比例为15.55%;10000元以上占2.65%。问及最高一笔消费的用途,多数受访者用于宠物医疗保健,包括看病、绝育、防疫等方面,此外,也有不少用于囤宠物粮、寄养宠物、携宠旅行、宠物店办卡等。
宠物日常刚需最花钱,电商平台是宠购首选
对于宠物主人来说,宠物的日常刚需消费最大。调查数据显示,宠物主粮、零食、洗护美容是受访者在养宠时花销最大的方面,比例分别为71.55%、47.88%和46.29%。其次,宠物的日常用药和保健品、日用消耗品(如尿垫、猫砂)、玩具、防疫与疾病治疗是第二大消费类别,占比相近。
调查中,南都研究员采访了天河区萌约宠物商店,该店进入宠物行业已10年。负责人邓女士提到,自疫情发生后,店铺客流明显减少,宠物主人消费以宠物日常刚需型为主,即购买宠物主粮、日用消耗品(如尿垫、猫砂)。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宠物主人才逐渐回到情感型消费,即购买宠物零食、宠物玩具等增加主人和宠物互动和感情的需求。
面对众多选购渠道,除传统实体店外,电商平台丰富了宠物主人的购物方式。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受访者更倾向于通过淘宝、京东等综合电商平台购买宠物用品及服务;其次,过半受访者选择宠物医院、宠物商店等传统实体店购买。
科学养宠深入人心,受访者最看重宠物食品营养价值
随着养宠观念变化,越来越多人选择购买宠物专用食品。本次调查中,六成受访者日常喂养以宠物专用食品为主,还有不少受访者在主粮之外会为爱宠自制美食,而传统的剩饭剩菜喂养宠物者不足10%,以70后为主。
宠物食品消费方面,超六成受访者每年在宠物食品方面的花销超过500元,其中23.09%的人年均花费超过2000元。除了宠物日用粮;近五成受访者会为爱宠购买零食,还有超三成受访者会购买专用的宠物处方粮和保健食品。
当问及购买宠物食品时更在意的因素时,超七成受访者更看重营养价值;其次是品牌声誉和口味,占比分别61.20%和52.19%。可以看出,宠主们不再满足于仅保障宠物温饱,而更加重视健康科学地养宠。
宠物健康受重视,近七成受访者在宠物医疗年花费超500元
面对宠物喂养过程中的各种健康问题以及宠物的生老病死,宠物主人更信赖专业权威渠道,愿意为宠物健康买单。本次调查中,当宠物出现健康问题时,按选择优先度排序,受访者首选带宠物去宠物医院就诊;其次是咨询认识的宠物医生;受访者选择凭经验自行处理排名较后。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爱宠人士科学养宠的意识增强,不再自行盲目治疗。
(计算方法: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权值由选项被排列的位置决定。本题共有8个选项参与排序,排在第一个位置的权值为8,第二个位置权值为7,第三个位置权值为6……如此类推)
在过去一年中,超八成受访者曾带爱宠到宠物医院,次数以1-2次为主。当问及较常购买的宠物医疗服务时,宠物注射疫苗和疾病治疗是主要两项消费,比例分别为63.28%和56.81%。其次,分别有五成受访者购买宠物体检、超四成受访者选择驱虫服务。细看宠物主人每年在宠物医疗保健上的开销,超八成受访者消费在1000元内;消费1000元以上的受访者占比18.02%。
调查中,不少受访者向南都研究员反映,虽然不常到宠物医院,但每次花费不少。受访者李小姐带爱犬到店做脱牙手术,消费约2000元;受访者余小朋友带爱犬到医院治疗过敏问题,费用也上千元。
洗澡、美容、做SPA,超一成受访者年花千元为爱宠“扮靓”
宠物服务内容逐渐拟人化,主人愿意花钱为爱宠购买洗护美容。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超八成受访者会带爱宠去宠物店进行洗澡、美容等。进一步交互分析发现,犬猫类宠物享受洗护美容服务最多,近四成养猫或养犬的受访者每月送爱犬去洗护美容1次以上。多数受访者每年在宠物洗护美容方面的消费在1000内,其中200-500元以及500-1000元为主流,分别占32.33%、23.33%,另有14.78%的受访者每年在宠物洗护美容方面的花费超过1000元。此外,较少异宠饲养者购买宠物洗护美容,大多数在家完成。
南都研究员在调查中走访宠物医院和宠物商店时发现,不少宠物医院提供专业医疗服务外,也提供宠物洗护美容服务。一间位于天河中心区的宠物医院,在美容价目表上,有宠物功能洗浴、SPA、宠物造型美容三类,犬按体重、洗护澡类型收费;猫按毛长短收费。
在功能性洗浴中,犬类体重在6.1kg-10kg的驱虫防虫浴120元/次;在相同品种和体重的情况下,碳酸SPA是198元/次,普通造型美容228元/次,宠物造型美容类收费最高。
对于猫类洗护美容来说,长毛比短毛更贵。短毛驱虫防虫浴180元/次,长毛220元/次。短毛碳酸SPA是218元/次,长毛318元/次;而短毛普通造型从788元起,美容洗护一次近千元。
总的来说,宠物洗护美容越精致、功能越多,价格越贵。犬猫相比下,猫类比犬类收费更贵;犬类体重越重,收费越贵;猫类毛越长,开销越大。
家庭式寄养成新风尚,宠物寄养最长达数年
养宠期间,难免因出差、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出远门,宠物寄养服务为宠主外出期间的宠物日常照料提供了保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超七成受访者购买过宠物寄养服务,除了传统的寄养在宠物商店或宠物医院等方式外,33.03%受访者选择家庭式寄养,让宠物得到更贴心的照顾。此外,也有不少受访者选择委托亲友帮忙照看或备足食物与水放在家中。
当问及过去一年宠物寄养的开销时,超六成受访者消费在500元以下。交互分析结果发现,7天内的宠物寄养在200元内,多于7天花费开始增加到500元以上。
调查中,萌约宠物商店负责人邓女士向南都研究员反映,受疫情影响,宠物主人应对突发事件意识有所提高。在疫情之前,短期宠物寄养较少,主人大多数选择放在家中备足粮食与水;疫情之后,有主人外出1天也会把宠物寄养店内。原因是疫情期间,不少宠物因主人无法回家,被困家中。
超四成受访者视宠物如家人,宠物社交成新派娱乐方式
小宠物,大市场。宠物主人将爱宠视为家人、朋友,除照顾宠物日常外,也乐意在宠物娱乐方面花费。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超九成受访者为爱宠购买过专门的宠物玩具,偶尔买的受访者占45.96%,经常买的占30.25%。
另一方面,宠物娱乐不再仅限于宠物玩具,宠物社交成为新的娱乐方式。调查结果显示,超六成受访者带宠物外出参加宠物聚会、宠物运动会、宠物乐园、带宠旅行等娱乐方式,32.56%的受访者表示每年在此项娱乐上的消费在200-500元,其次是100元以下,占比27.94%
此外,宠物主题餐厅的兴起丰富了公众接触宠物的方式。调查结果显示,过半数受访者去过宠物主题餐厅,如猫咖、狗咖等,人均消费在50-100元/次,在餐厅中近距离接触到宠物,也是另一种享受。除了宠主之外,不少没有养宠的受访者也乐于去宠物主题餐厅近距离接触萌宠,有近半数曾经养宠的受访者以及近三成未养过宠物的受访者去宠物主题餐厅消费过。
进一步分析发现,80后、90后带宠参加不同的宠物社交活动、去宠物主题餐厅比例最大,在宠物娱乐服务上的消费态度比60后、70后更开放,比00后更有经济基础。
总的来看,丰富多样的宠物社交慢慢满足了公众与宠物共同游玩的需求,增加了主人与宠物互动交流的机会,也可以扩大社交圈子。
公众对宠物的消费态度,从过去的看家护院,逐渐向情感需求依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超四成受访者视宠物如家人、宠物健康快乐就好,另外12.08%的受访者表示养宠主要为了自己开心,无需花太多钱。
实地走访中,宠物主人余小朋友向南都民调研究员提到,居住的小区曾举办过宠物聚会,所有宠物主人可以免费参加,主要让宠物之间联结感情、结伴玩耍,宠物主人也可以互相认识,扩大社交圈。此外,余小朋友提到,家里养了一只四个月柴犬,饲养后改变了他的脾气,心能静下来,他视爱宠如家人。
宠物旅行也成为近年来宠物消费新的发展方向,不少热爱旅行的宠主选择携宠出行,一起看世界。Lovedogs狗狗旅行团团长撬爸已从事宠物旅行行业10年,从2009年第一支35人的旅行团开始,至今已发展出几千位固定会员。近年来,撬爸的旅行团平均每年发团超过60次,每团人数在50人左右。撬爸表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了,宠主们对宠物的消费意愿也更高了,为迎合不同群体的需求,他的团队开发了沙滩线、山水线、赏花线、赏秋线、玩雪线、温泉线、访古线等不同特色的路线,不光提供旅行的交通、住宿、餐饮、景点游玩等指引服务,还提供随团摄影,记录主人跟狗狗旅行的精彩瞬间。
总的来看,公众的养宠态度和宠物消费方式在改变,宠物娱乐不再仅限于单调的玩具形式,主人与宠物创造新的社交圈子,与不同群体产生互动连接,成为新兴的宠物娱乐消费方式。
调查概述
总的来说,调查样本覆盖不同饲养宠物经历的受访者,覆盖不同年龄段、学历、收入和婚恋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