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究竟是教他们文化知识,还是教生活自理能力?相信很多家长都会选择后者,因为在科普中,自闭症孩子最大的难题就是社交沟通,所以终极目标也是为了让他们学会社交沟通,最终能够实现社会融合,然而,在现实中,却发现很多家长又总是把自闭症孩子交给康复机构,一对一地锻炼孩子的认知、语言、感统等各方面学习能力,从而对于生活自理能力的学习又总是一手包办,总觉得孩子还小,孩子又是自闭症觉得可怜,就大包大揽,过度溺爱,从而耽误了孩子。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很幸运能够得到您的青睐,我们也很珍惜与您建立的亲密联系,谢谢您包容我们的不完美,在今后的岁月里,欢迎您向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不断扩充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每一处服务细节,以诚待人,用心做事,为您提供质优价廉的孤独症托养服务。
最后,在此衷心祝愿您和家人团员没满,幸福安康,笑容常伴!
【了解孩子自身的能力】
在得知了自闭症这个结果,很多父母就开始病急乱投医,在网上找各种治疗方案。一些机构为了骗钱搞出来的概念,除了花钱还让孩子受罪。最好的办法是去当地的残联,残联会给你一些咨询,会推荐辖区内的相应机构。如果觉得自己家乡的资源太匮乏,可以考虑大城市,至于去哪里找这些机构,也是找大城市各区的残联,他们会给你推荐。在残联名单里的机构都是比较正规的机构。不要太纠结知名机构,知名大师。进了机构之后,一般第一个月是孩子的适应期,不要太着急。一般一期上下来,自己多少会对孩子的能力有个数。
无论是从孤独症健康,还是全身健康的角度,孩子缺失的危害其实都比想象的大。
【家长怎么面对这样的灾难】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干预方式】
【孩子是上特校还是上普校,还是上榉之乡这样的全托寄宿学校】
有些家长特别执着认为孩子只要多跟正常孩子在一起,孩子的自闭症就会好。这就像把没有手的孩子放在手脚健全的孩子身边一样,没有手的孩子也不会因此长出双手。自闭症的孩子也一样,如果是重度自闭症,把他放在健全的孩子中,可能反而会加重孩子的痛苦,导致各种状况。还有些智力低下的孩子,放在正常幼儿园真的什么也学不到,但是孩子们的敌意他是能感受到的。能力再低的孩子也能分辨出谁对他好,谁对他不好。其实,孩子的能力家长不清楚吗?但是那种不甘心驱使他们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理,万一孩子能跟得上呢。这种不甘心、不死心的特质让很多家长总是寄希望于普教,但是目前国内普教接纳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依然停留在纸上谈兵,真正实施起来却是从困难重重。单单是健全儿童家长的敌意就足以击退自闭症家长的热情。所以如果结果训练,能力较好,那就送普校;如果能力太差,还是送特校更好,以后多教生活吃喝拉撒自理能力,长大后才能照顾好自己。早点接受现实,调整生活方式,勇敢面对是我们唯一能做的。
很多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并不想听到正确的知识。他们并不是没有途径得到正确的指导,而是不想听正确的信息。因为自闭症真的太残酷了,以致他们情愿自己骗自己。那些很明显是骗人的信息,正是那些家长们想听的。那些骗人的信息就像是他们从普通生活坠入地狱中间的缓冲。另外,还有个家长坚持认为爱能治愈一切。只要给孩子足够的爱,孩子早晚有一天会痊愈的。为了孩子辞去了很好的工作,专心带他。一切以孩子的感受为先,孩子不愿做的就不做了。孩子做什么他就在旁边陪着,完全没了自己的生活。有一天,他告诉我,你看我没去机构干预,在家也没有干预,而是陪着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宽容和爱。你看我儿子比去年进步了呢。我不知道说什么,其实自闭症孩子即便不干预,他们也在发育,虽然大脑发育比较缓慢。
【面对现实】
现实很残酷,刚开始大部分家长是没办法直面现实。但是早晚还是要面对,逃不掉的。现实是我们的孩子,大概率是需要终身被照顾的。我们干预的目标不是把他们变成正常人,变不了。我们的目标是让他尽可能生活自理,让照顾他的工作没有那么辛苦。只有照顾他不太辛苦,才能保证他的生活质量不会太差。因此,在干预中,训练他们的服从和配合度就很重要。有个家长非常爱孩子,非常人性化。他反驳我:我的孩子为什么要听话,他们就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吗?如果我有马云那么有钱,也许我也觉得孩子听话不是那么重要,孩子不配合,我就多请点专业人士,让他们来配合我孩子就行了。但是作为普通人,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很多规则是必须要遵守的。如果孩子不配合,真的是寸步难行。之前我儿子不走回头路,后来老师说还是要训练他配合,哪怕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要接受。想想如果哪天我带他出门,走半路上突然发现一件必需品忘了拿了,要回去拿他却不配合,坚持不走回头路,那要怎么办。
其中对于放弃学习的观点,也是褒贬不一,有家长觉得,现在孩子还小,还处在认识物品的阶段,需要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有这么个孩子,感觉多年奋斗都打回原形了。”
“奋斗的意义在于自我实现,不可控的部分并不能否定已经取得的成就,比如作者是大学老师这个事实。”
也有一部分支持的观点:
“这是我看到的有自闭症儿童中,最理智平和的家长。确实是严重的自闭症是不可能和正常人一样的,只能训练生活基本自理,减少照顾者的工作量,这是最好的方式了。”
“我现在就把家里闭娃当宠物狗子养了,抓自理,服从性,高质量独处能力,并且尽可能多的训练做家务指令,哪怕是学会少数几个步骤,也要他劳动,尽可能地把他当个劳动力使用。
“你说的这些同样适用于家长对待普通孩子,可惜大多数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个天才或者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天才。”
“真高兴看到这样理智又睿智的妈妈,孤独症患儿是需要爱与耐心,同时更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勇气,希望在这漫长的时光里,孩子与妈妈都可以找到舒服的生活方式。”
“千万不要上普校,有去幼儿园当了一天的生活老师,有个轻微自闭症的孩子,真的在普通幼儿园很受罪,他其实很敏感!一点点来自外界的恶意都感觉到。”
而最让人觉得可以为孩子长远打算的计划则是——
网友在希望他们越来越好的同时,也觉得低重典孩子的目标是生活自理,爸爸妈妈要带着孩子玩,爬山,游泳,户外游乐场,各种游戏,带着孩子跟别的孩子一起玩,在游戏中教认知理解,或许会有奇迹。
大家都盼着有奇迹,奇迹能经常出现就不叫奇迹。认知本来就需要在现实环境里进行泛化。但是直接在游戏中教认知,很多自闭症孩子会被其他因素干扰,本来他们的注意力就非常短。
接受事实,敢于面对事实,不管有没有自闭症孩子,这都往往是大多数人一生的功课。接受事与愿违是最大的智慧之一。太难了,但是若最后获得了这样的智慧,又那么值得。
承认命运接受命运,然后该吃吃该喝喝,不去想明天和未来会比较好过,看看这社会天天发生的事,就算健康孩子又怎么样?
面对生活,淡定从容理智清醒!一切会好的!
自闭症人士的行为方式,不像一些专业人员几十年来宣称的那样,是毫无规则、偏执怪诞、错乱无序的,而是他们用来适应这个信息超载并令人恐惧的世界,试图与人沟通的应对策略。
所有的大龄心智障碍孩子都应该来榉之乡试住一次
系统学一学生活自理
榉之乡是自闭症寄宿干预模式的开创者
率先在江苏靖江、广东佛冈落地了两家自闭症护理学校,开全托先河
榉之乡面向全国招收自闭症、脑瘫和智力低下等心智障碍者,提供365天全托【榉之乡,是一盏在特殊家庭心中的灯塔】照亮了迷茫中的特殊孩子父母的方向!
【更放心.】生活老师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让您的孩子像在家里一样被爱!榉之乡有家里面没有的【集体环境】,让孩子融入集体环境,更早走向自立。【有教育.】家里虽然有人带,但没人教,也不行。榉之乡是一盏在特殊家庭心中的灯塔,为迷茫的特殊孩子父母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