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日本最大快递商雅玛多(YAMATO,国人称黑猫宅急便)2022年上半年年报尚未公布,但按照第一季度4198亿日元(约合209亿元)的营收,已远小于顺丰639亿元的营收,百年快递企业雅玛多再次输给中国顺丰已成定局。
2022年上半年,顺丰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达24.3亿元到2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0%–240%,预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0.8亿元–22.3亿元,同比增长536%–567%。
曾被中国快递商模仿的老牌日企雅玛多何曾想过,会败给一众年轻的中国快递。2020年4月,雅玛多清算在中国快递业务,今后只在中国保留国际物流和国际搬家业务,这也正式宣告这家世界五百强,原亚洲最大快递企业兵败中国。
从落户上海到宣布清退中国国内业务,算起来雅玛多刚好用了十年,这十年让雅玛多认清了要进入海外市场要克服的事情太多。
一、在华10年,黑猫宅急便停业
作为占有日本国内最大市场份额42%的快递企业——“黑猫宅急便”,自创立以来,一直是引领日本快递行业的先锋。
拥有“黑猫宅急便”这一商标的公司是日本雅玛多。雅玛多于1975年开始“宅急便”服务,成为日本物流业界首家面向个人客户提供配送服务的公司。在C2C业界,“黑猫宅急便”的招牌一炮打响。
黑猫宅急便的logo是一只母猫叼着小猫小心运送的图案。这种像呵护孩子一样小心翼翼运送的态度,代表了雅玛多的待客精神:用心为客人提供配送服务。
然而这一套似乎在中国市场不怎么吃香——
2010年3月,雅玛多(中国)运输有限公司在上海和华东地区向社会提供名为“黑猫宅急便”的宅配速递服务。过了十年,2020年4月,雅玛多宣布其中国运输业务终止。
日本服务消费的特点一向令人称赞,他们会将周到、细心做到极致。而这家日资的快递,为何会退出中国市场?
1)战略定位不实际
而其国际快递的业务,也仅仅局限于——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之间的国际快件。
2)不扩张全中国快递网点
雅玛多在华没有赚到什么利润,又不愿意加大投资规模,在全国各大省会市、地级市、县级市设置营业网点,而是仅仅将业务局限在上海和苏州、杭州。
再加上邮政快递(EMS)、顺丰、三通一达、京东快递等都在和雅玛多的宅急便快递进行业务竞争,这样一来,雅玛多的宅急便还能有多少业务量呢?
3)运营成本高
雅玛多在日本的经营特色业务,是利用冷藏和冷冻两种温度管理系统,全程冷链,将新鲜和美味及时送达。他们也把这一优势也带到了中国上海,在各营业网点门市部内都有冷库设备,在松江九亭的转运中心更有大型冷库分拣设备装置。
但是经营网点少,靠全程冷链的业务量根本吃不饱。各营业网点门市部内的冷库设备成了摆设,更是浪费了人力管理、还有电费的支出成本。
在停业前夕,雅玛多(中国)已经没有了杭州和苏州的营业网点,仅在上海市还保留着同城快递业务、同城短途货运等。
有些讽刺的是,在面对连年亏损时,日本雅玛多总部要求雅玛多中国减轻亏损状态,于是雅玛多中国就关闭了上海2家宅急便网点的营业门店。
这是真是个“如意算盘”——没有更多的快递业务量,还要每年支付营业门店的租金、门店的水电和员工的工资等支出,在扭亏为盈无望的背景下,关闭快递网点是减少年度亏损最佳策略了。
二、快递公司靠什么站稳
快递平台之间的战争,除了科技手段,更主要靠的仍然是资金。
不管从配送时效,到快递员的服务态度,到寄件意愿,没有什么是砸钱无法实现的。
只有搭建好全国物流网络,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口碑,才能站住脚跟,实现扭亏为盈。
以京东为例,京东快递还没有完成在全国布网设点时,一直在亏损。
然而等京东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重庆、杭州等全国30多个城市建立转运中心,实现货物快速中转、覆盖全国时,就彻底实现了扭亏为盈。
黑猫宅急便的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烧钱不到位。
根据产业经济学的解释,当行业内竞争格局是一超多强,或者一两家巨头掌控大多数市场空间的时候,头部企业的盈利能力会相当强劲;
但是如果行业出现了一种三家或多家大企业势均力敌、互不相让的情况的话,竞争就会变得异常激烈,“N强”的盈利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如果这些企业提供的都是同质化产品,那竞争的手段就几乎只剩下了价格战。
上一场快递大战中,桐庐首富”朱宝良接手国通快递烧光了40亿,快捷快递、全峰也烧了10多亿,但最终纷纷退出历史舞台;安能快递不得不断臂求生,天天快递则基本游走在生死边缘,不断传出卖身消息;德邦物流的市值已跌至百亿左右。
按照一单亏损2元的保守估计,极兔这笔18亿元的融资大概还够烧一年。未来,极兔或许还会持续抱紧拼多多的大腿。
然而,如今极兔因低价倾销被罚停运,这笔烧钱打价格战的内卷生意还能不能持续、能持续多久,还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