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宠的人越来越多,宠物与人的故事都在上演,荒诞与温情同时发生,催生着宠物殡葬不断发展。
但在呼和浩特市,甚至内蒙古,这并不是一个被人所熟知的行业。
流程:从遗容整理到存放祭祀
清明节的前几天,于帅的宠物殡葬机构中,陆续来了一些宠物主人,他们带着食物来到宠物骨灰寄存的场所,祭祀自己死去的宠物。
有的骨灰罐旁边仍然还摆放着祭祀用的饼干。
呼市玉泉区章盖营村往北一点,几处民宅形成的一个小村落,这里已无人居住,仅有一家宠物殡葬机构和一家收废品站还在。村中的道路没有被硬化,汽车行进的时候,尘土飞扬。
“有人的地方没法开,周边居住的人还是很反对的。”
于帅说,从2018年准备做宠物殡葬就四处寻找实体位置,但却很难寻找。直到在这里租下了朋友不用的院子。
这是呼市第一家宠物殡葬机构。
院子的中间,是宠物火化间,用铁丝网围着,外面用帆布罩着,里面是熔炉,上面还有残余的动物骨灰。
“这台熔炉12万,技术比较先进,经过多次燃烧过滤,对空气不会造成污染。”于帅说,在宠物火化之前,还会进行遗容整理和遗体告别。
铺着白布的花台上,周围布着鲜花,这是宠物悼念厅。在这里,宠物主人会对宠物的遗体进行最后一次、也是最庄重的告别。在这间屋子,留下了很多宠物主人的泪水。
告别完之后,送进火化间,进行遗体火化,电喷加柴油,大概不到一个小时,宠物变成了骨灰,火化后,装入骨灰罐。主人可以带走或者寄存在殡葬机构。
故事:与宠物的最后一次告别
第二天,他开着接送宠物遗体的车辆,将老人的宠物狗拉到了自己的殡葬机构。
老人身边没有子女、亲人,一直一个人生活,他把所有的精神寄托放到了这只狗的身上。
“从开始到结束,老人一直是哭着的。”于帅说,看得出来,老人对狗的依赖性是特别大的。所有的流程全部走完后,老人的情绪似乎也得到了缓解,之后,老人把宠物骨灰罐带走了,希望那只狗能一直陪在他身边。
“来这里做宠物殡葬的多是老人与90后。”于帅还记得,一对老年夫妇在将宠物狗遗体送到殡葬机构,悲伤的情绪溢于言表,始终无法接受宠物的离去。
还有一名曾经花7万元救活一只流浪狗的主人,几年之后,那只流浪狗去世,这位主人将流浪狗的骨灰做成骨灰钻戒,一直佩戴在自己的身上。
在这个地方,他见证了太多人与宠物别样的情感。
职业: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善待
除了家养宠物的殡葬,这个殡葬机构还在做流浪狗的无害化处理。
“我认识很多流浪狗的救助人士,他们会花大量的金钱在做这个工作。”于帅说,这些救助人士一旦发现流浪狗死亡,就会拿到他这里进行火化。
“有这样意识的人其实不多,我们不仅要做流浪狗的无害化处理,更应该善待每一个生命。”于帅说,好多流浪狗或者家养宠物死亡后,大多数的人都将之抛弃。一旦这些动物有人畜共患病,其死亡之后,传染人的几率是相当高的。
于帅说,他做流浪狗的火化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
经营:这是个赔钱的行业
“这算是一个半公益性质的机构吧,几乎不产生盈利。”
从2018年开业至今,于帅一共接到了50只宠物的殡葬服务,如果按盈利来讲,这与他投资30万元是不成正比的。
“一只10公斤的宠物殡葬需要成本费用500多元,挣的并不多。”于帅说,如果在一线城市,宠物殡葬是可以实现盈利的,但在呼市,由于人们的观念问题,客户一直很零散。
“这里会有为宠物大操大办的吗”
“没有,在伦理方面就不允许,我这里也不提供。”于帅坦言,做这一行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发自内心的喜爱,他希望每一个宠物都有一个善终。(首席记者赵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