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那些事儿古代人养宠物吗?

一家一娃一宠物,应该是现在很多家庭眼中的幸福,办公室里平时大家最喜欢谈自家养的“小主子”。如今,大多数人喜欢养猫猫狗狗纾解工作压力、增添生活乐趣,甚至有一部分人把宠物看成自己的“儿女”。

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一段小故事,不仅体现出帝王开明的政治风气,同时还可以看出帝王对小宠物的喜爱。小宠物不仅帝王喜欢,古代一些特立独行的“文艺青年”,还喜欢养一些别致的宠物,比现代人疯狂多了。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扒一扒古代人是如何养宠物的!

上古时期人类就有养宠物的意识了

其实,早在5000多年前,《山海经》一书中就有明确记载:“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榖[gǔ]。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尾有鬣(liè),名曰‘朏朏’(fei),养之可以已忧。”

此文也就是说:在霍山这个地区,经常出没一种野兽,样子有点像狸,有着白色的长尾巴,模样乖巧可爱,这小东西还有一个萌萌的名字叫“朏朏”,养着它可以缓解人的忧愁。这个朏朏,到底是何方神物?虽然我们都没见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早在上古时期人类就有养宠物的意识了。

春秋时期,最早把宠物当“人”养

卫国第十八位国君卫懿公,口味儿非常独特,一般的阿猫、阿狗他看不上,就养了个有品味的玩意儿,道家的专用坐骑——仙鹤(丹顶鹤)。

为了让心爱的宠物自由自在地开心成长,卫懿公硬生生把皇宫改成了大型仙鹤养殖基地,还配备专人豢(huàn)养仙鹤宝贝。仙鹤宝贝一长大,卫懿公就召集大臣一起商量,给他的宝贝们增加特殊待遇:按品质、体姿将鹤封为不同官阶,让仙鹤享受国家特殊津贴,还让仙鹤和自己同乘龙辇。不仅如此,还要征收「鹤税」,通过征收这个鹤税,专门为仙鹤购买高端营养品。后来,还颁布了一个特殊法令:凡献鹤者给以重赏,只要把仙鹤养的好的人,官位都任你挑。

卫懿公终日痴迷于仙鹤,对国家大事不管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当然不乐意了,惹得卫国上下人心离散。公元前660年,北方游牧民族攻打卫国,卫国士兵纷纷拒绝出战。卫懿公只得率领自己的亲信部队抵抗,最后的结果当然是被对方一刀砍翻了。

东晋王羲之“以书换鹅”

卫懿公喜欢仙鹤,咱东晋第一男神却对鹅一往情深。还记得那首广为流传的古诗《咏鹅》吗?鹅的体态洁美、忠实主人,所以成为了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最喜爱的宠物,哪里出现鹅,他都要跑去看上一看,如果入得了法眼,那就是要想方设法弄回家玩赏。

王羲之对鹅的喜爱有多深呢?“以书换鹅”来说说,据说当时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帮忙手书一套《黄庭经》,可当时王羲之已是闻名全国的老艺术家啦,这种替人抄经书的事岂能随意答应。后来,道士打听到王羲之喜欢鹅,便投其所好,精心地养了一批良种白鹅,每日在王羲之与友人郊游处放养。果不其然,王羲之终于“偶遇”了这群白鹅,十分欢喜,便打算想要花钱买下它们。

成功吸引了王羲之的兴趣后,这位心机道士随即表示鹅不要钱,白送都行,但有个条件,要王羲之手写一整套《黄庭经》。一套经书换这一群鹅,王羲之一听,有这种好事,那还等啥!赶紧麻溜的开工写吧!

这篇《黄庭经》,世称右军正书第二,也称《换鹅帖》。

唐代白富美开始养犬作宠物

到了唐代中后期,白富美圈里开始流行养小型观赏犬作宠物。周昉《簪花仕女图》中,就画了仕女们在逗弄两只小巧的宠物狗,画中的这种宠物狗叫拂菻狗,又称猧(wō)子,唐初的时候从西域高昌那边进口来的,拂菻狗非常名贵,只有宫廷贵妃才养得起这种稀罕物。

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段成式所著的《酉阳杂俎》,记载了这样一段趣闻:唐玄宗在下棋的时候,眼看着要输了,这时杨贵妃的狗狗“唐国子”跳上去搅乱了棋局。哈哈,这个搞法让唐玄宗很是喜欢啊!

生活在唐朝的女孩子,还喜欢养只鹦鹉解闷,但同时也有个麻烦,学会说话的鹦鹉一不留神就会把主人的小秘密说出来,所以鹦鹉和女主人总是有很多相爱相杀的故事。唐代诗人朱庆馀《宫中词》写道:“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宋代出现了专门的宠物市场

随着宠物狗不断的普及发展,养宠物狗的队伍也从唐朝贵族慢慢扩大到富有的平民家庭里面,到了宋朝饲养宠物犬的习惯,直接一步到位的走进普通平民百姓家,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宠物了。

苏轼那句:“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读起来朗朗上口,意气奋发,可再仔细一读,嗯?这个左牵黄,牵的到底是个啥玩意儿?难道是黄颜色的狗子不成?对,黄就是大黄,黄狗子。

宋代养宠物猫也十分常见,在许多传世的宋代画中,就有不少宠物猫的踪迹,有人猜测,《山海经》中记载的“朏朏”,其实是灵猫科花面狸的一种。南宋有位诗人胡仲弓《睡猫》,相当有趣,诗的意思大概就是猫不抓老鼠还得宠着,可见这猫奴自古就有啊!

在宋代,想要领养喵星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若是亲戚、朋友、邻居家的母猫生了小猫,想养的人请喵星人回家,得像娶媳妇一样,准备一份「聘礼」,去上门「聘」回来呦。黄庭坚写的《乞猫》:“买鱼穿柳聘衔蝉”,就体现了宋人聘猫的风俗,「聘礼」通常是一包红糖、一袋盐、或者是用柳条穿着的一尾鱼。如果小奶喵不愿意,一脸高冷不屑,那你就惨了噢,赶紧回家吧,别杵这里啦!

阿猫、阿狗如此受欢迎,在宋代还出现了专门的宠物市场,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府大相国寺,每月开放5次,不仅有各种猫、狗、花鸟鱼虫买卖,还有猫粮、狗粮出售,可谓是非常专业了。

元朝出现了大象宠物

到了元朝,有一位皇帝叫妥欢贴睦尔,他养了一头大象!对!你没有听错,就是大象!而且这头大象被驯化的非常好,可以像模像样的跪拜起舞。后来,元朝被灭,朱元璋看到了这头大象,就叫人给运到了南京。有一天朱元璋设宴招待,他命令大象跳舞,但是大象却趴在地上不起来,朱元璋一看连面子都不给,于是找人把大象杀了。虽然杀了大象,但朱元璋被深深打动,他认为人的忠诚度还没有大象高,至少大象还知道朝代灭亡,但是人却不知道。于是,朱元璋就叫人做了两块木牌,一块写着“危不如象”,另一款写着“素不如象”。

明朝“蛐蛐皇帝”

虽然现代人对养虫子不感冒,但蟋蟀却是古代人消遣放松的好伙伴。

把蟋蟀当宠物的有一个代表:明朝宣德皇帝朱瞻基,他对蟋蟀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人称“蛐蛐皇帝”。上行下效,明朝宣德年间无论是朝中官员,还是平民百姓,都喜欢在闲暇之余带上自己的“宝贝”聚到一起斗蛐蛐,一争高下。

清代宠物犬迎来新高峰

到了清代,宠物犬的饲养到了一个新高峰,最喜欢养宠物的皇帝,非雍正莫属,雍正帝有两只爱犬,一只叫「造化」,一只叫「百福」。

古代官宦富贵人家养宠物宠到极致,而平民百姓家并不养什么宠物,顶多也就是养只狗看个家,别的宠物就算是想养也养不起,因为毕竟还得吃饭。当然,古人养的宠物不止以上这些,窥一斑而见全豹。与动物亲近,古往今来心理相似,大多是寻求安慰和寄托。

THE END
1.养宠物是有爱心的人对一些小动物的寄托。把它们当自己的宝宝或者...a养宠物是有爱心的人对一些小动物的寄托。把它们当自己的宝宝或者是弟弟妹妹一样。让人心情脾气各方面都有好处。但是现实的事情摆在面前是健康问题。其实严格来说家里有狗不利于人的健康。 Raises the pet to have the compassion person to some micro-organism's reposing.Them works as own baby or are the...http://eyu.zaixian-fanyi.com/fan_yi_11078540
2.为什么有的人会把宠物当孩子?很多宠物确实给主人带来了很多感情寄托,比如很多空巢老人家里的宠物其实就是家庭成员。很多年轻人把宠物当孩子,尤其是单身男女,也确实是天性使然,对宠物有种母爱父爱的感情在里边,当然也有一些人把宠物当朋友,在生活中宠物萌萌的特性使很多人不由自主的赋予自己大人的角色,像对小孩子一样去照顾宠物包括吃喝拉撒睡,有...https://weibo.com/p/2313474217062720468040/
3.日本老龄化的后遗症:老人把宠物当成孩子养,死后留下大笔财产子女成家立业、老伴先走一步,把宠物当成生活寄托的孤独长辈不在少数。 日本动物临床医学会的报告指出,遗弃动物的人群当中,有超过五成是60岁以上的老人。 大图模式 原因多为老人突然过世、罹患癌症或失智,以及住进养老院无法继续饲养。 偏偏动物收容中心空间有限,宠物如果找不到新的饲主接手,最终难逃被政府扑杀的命运...https://www.360doc.cn/article/11269421_875269297.html
4.猫狗是宠物还是精神寄托内心多么强大也是需要一种寄托或释放的。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艾伯特·史怀哲(Albert Schweitzer) 说,“逃离生命迷思的方法有二:音乐和猫。”而现在流行的“丁宠”家庭——把宠物当儿女的两人家庭,也有不少人把猫咪当成家庭新成员,说起猫咪,和说孩子的口吻一模一样。 https://www.jianshu.com/p/ef2eec0407eb
5.用贬低蔑视和嘲讽击碎自尊心莫把孩子当宠物养从这一幕幕“人狗情未了”的画面中,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呢?现代人的精神需求与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年轻人把宠物当孩子养,日久生情,但是,就宠物本身也是有很多危害的,如宠物狗是最容易感染和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又如弓形体可能会引起孕妇流产和胎儿的畸形,不利于生育。同时也会让年轻的夫妇淡化养育孩子的责任。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222/16/387501_450074724.shtml
6.电子宠物能否成为精神寄托?国内新闻电子宠物是一种虚拟的游戏角色,它们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养育和互动。虽然电子宠物可以提供一定的娱乐和情感体验,但是它们并不是真正的生命体,不能替代真实的人际交往和情感寄托。 首先,电子宠物缺乏真实性和情感交流的能力,与真实的宠物或人类朋友相比,很难给人带来真正的情感寄托和安慰。虽然电子宠物可以提供一定的互动...http://dzb.hxnews.com/news/gnxw/202305/19/2118112.shtml
7.以养宠物做精神寄托,可以吗?总的来说,养宠物可以成为一种有益的精神寄托,但请确保你做出明智的决策,并能够全心全意地照顾好你...https://www.ydl.com/ask/871390
8.年轻人养起“芒果核”当宠物,果核主回应:主打一个安静陪伴对她而言,“养芒果核”不只是因为好奇,还具有减压功能。和很多人热衷于欣赏手艺人修驴蹄子的短视频一样,工作学习之余,把玩一下毛茸茸的芒果核,让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或者化解积累的负面情绪。“说好听点叫精神寄托,不好听就是闲的,最终肯定还是要‘回归生活,关注自己’。” ...https://m.gmw.cn/2023-07/27/content_1303456894.htm
1.狗猫当宝贝,父母成累赘养狗猫的人是否将爱心多分配些给父母...它们不仅是忠诚的伴侣,也是情感的寄托。然而,这种对宠物的深厚情感有时会引发一些争议,特别是当人们将宠物视为“宝贝”,而对父母的态度却显得冷漠时。本文将探讨这一现象,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平衡对宠物的爱与对父母的关怀。 一、宠物的情感价值 我们必须承认宠物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对于许多独居或空巢老人来说...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33986991064138276/
2.宠物养还是不养?先看看这文章再决定吧!科学育儿首都...相信宝宝终会走出来,只是需要一段时间等待。多花一点时间听宝宝诉说,让他知道,当他感到悲痛的时候可以放声大哭,也可以和其他人分享他的感情。 帮宝宝寻找寄托哀思的方法 给宠物计划一个象征爱和关心的下葬仪式;准备宠物的照片,告诉宝宝,如果想它了就可以看照片;写下或画下对宠物最珍贵的记忆,放在一个特别的“思念...https://www.beijing.gov.cn/fuwu/bmfw/jhsyfwzdzx/2022jkbjxfjt/kxye/202205/t20220518_2715692.html
3.保持身心降的方法作文1200字(通用30篇)宠物能寄托情感 动物是通灵的,一般情况下,对它好的,它自然也会以好来回报你。同时宠物也是忠心的,在你出门时它会表现出不舍,到固定时间,它会在门口迎接你的归来。所以宠物是能够满足老人所需要的情感。在调查宠物与人的关系时,资料显示,98%的宠物主人会经常和宠物说话,80%的宠物主人把宠物当作人来对待,28%的...https://www.unjs.com/zuowendaquan/zuowen200/1370517.html
4.心有千千结,当宠物成为他人之宠养宠物的人都知道,宠物不仅仅是家中的一员,更是生活中的一份陪伴和情感的寄托,当有一天我们不得不把这份陪伴送给他人,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一、难以言喻的失落 把宠物送人,就像是将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放手给别人,每一只宠物都承载了主人无数的爱与记忆,从它们的成长到熟悉彼此的每一个动作,都成为了生活中...http://www.65707908.com/zxgl/13762.html
5.优爱腾集体布局萌宠网综的背后:迎来宠物经济新风口?界面新闻...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宠物从功能性动物变成了排解孤独的生活伴侣,越来越多人将宠物当成了精神寄托,国内宠物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所以现在和将来也会是宠物最好的时代。 作者:张玉涵 “真人秀”秀人还不够,宠物也要成为主角! 腾讯视频的《萌主来了》第一季刚完结,优酷的《小手牵小狗》也正式上线了,无独有偶,...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597709.html
6.把猫当儿子养的心态?喵百科现在人把宠物当儿子女儿养,穿衣服,吃高级口粮,这是他们对宠物疼爱。 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他们很孤单,缺乏儿女的关爱,寂寞。而宠物整天陪伴着他,同时也带来许多的欢乐和幸福。成为思想上的唯一寄托。 有些儿女,不但不孝敬,反而使老人很生气,整天和家里吵架,要钱。 惹得老人很是反感,宠物不会,它对你也是有感情的,...https://moecats.com/question/66497.html
7.宠物“身后事”成消费市场新需求专家:合理引导消费增设监管部门宠物殡葬师:理解宠物主人的情感寄托,干这一行有意义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根据《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城镇宠物市场规模将近3000亿元,预计到2023年行业规模将达到4456亿元。从宠物食品到宠物用品,从宠物医疗到宠物殡葬,近几年来,和宠物相关的行业得到飞速发展。 https://www.xiancn.com/content/2022-06/19/content_65869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