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20〕25号)和《吉林省关于开展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吉教职成〔2020〕17号)要求,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对照评估指标,进行了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成立于1958年,是一所隶属于吉林省教育厅以涉农专业为鲜明特色的综合性高等职业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第一批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学校、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学校、吉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吉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校。学校教务科研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继续教育学院被评为国家“优秀继续教育学院”,承担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优质玉米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建有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与检测生产性实训基地、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和吉林省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学校秉承“德育为先,技业并进”办学理念,以专科高职层次为主,以中高职贯通教育、继续教育、社会培训为辅,坚持“依托农业、服务吉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办学定位,把学校建设成办学实力省内一流、办学质量全国知名、办学效益社会赞誉的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
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占地面积27.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0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8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0亿元。实践教学条件完备,实验实训室77个,机房23个,英语语音室3个,智慧教室2个。建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长白山技能名师、教授、博士为领军,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8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历教师173人,省级“双师型”教师140人。外聘兼职教师87人,其中企业兼职教师78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人,全国农业职业教学名师3人,吉林省长白山技能名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黄炎培杰出教师2人。近五年,教师在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奖48项。
学校始终坚持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不断完善专业设置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2018年、2019年连续2年修订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课时占比54%。课程思政、工匠精神、劳动教育、美育教育、职业技能证书等要素有机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并付诸实施。近五年,招生计划第一志愿录取率90%,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2%以上,毕业生满意度90%。建有校级竞赛制度,承办吉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次,5个赛项。近五年,学生在国家级职业院校竞赛获奖39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5项,优秀奖2项。在吉林省职业技能大赛获奖91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51项。其它省级比赛获奖34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7项。
学校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按照专业群布局与中粮集团、益海嘉里集团、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百度集团、鼎利集团等近百家大中型企业开展不同模式的深度合作。近5年,校企合办专业22个,行业企业支持经费1000万元,建有食品营养与检测、农产品加工与检测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2018年,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成果“以服务需求为本,构建‘双主体四紧贴’产教融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吉林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建有国家级1+X证书试点16个,学分制全面试行,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推进。
学校建有国家级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省级高水平专业2个,省级“三全育人”试点院系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科育人示范课程”2门。省级以上教科研成果奖130项,其中省级政府教学成果奖3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近五年,学院教师主编或参编教材43本,发表论文1049篇,其中核心论文108篇。完成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教科办、省行指委、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学会等部门教科研课题研究199项,其中重点课题23项。市级课题52项,科研经费316.2292万元。
学院财政性经费稳步增长,2019年为11870.74万元,事业收入达2880.40万元。2018-2019年其他收入总额为142.71万元,相较上次统计略有提升。2019年,学院年生均财政拨款额达1.903万元,保持了高位稳定,趋势良好。2017至2019年度,学院财政经费收入及生均财政拨款情况如下:
表12017—2019年度财政收入及生均财政拨款统计
(单位:万元)
年度项目
2017
2018
2019
年度财政经费收入
9281.28
9214.29
1131.51
年生均财政拨款额
1.725
1.758
1.903
2017-2019年间,我校科学制定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确保购置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资产配置效率,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持续增长。截至2019年9月,学校教学、实验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达到7710.30万元,其中非学校产权独立使用的为15.82万元,产权设备总值相比2017年增长了3894.03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1.35万元,较2017年增长0.66万元。2017至2019年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如下:
表22017—2019年学院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
3816.27
5380.14
7710.30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0.71
1.07
1.35
学校占地面积198175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94180.36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面积4000平方米。2019年全日制在校生5718人,生均占地面积34.66平方米,生均教学、辅助用房及行政办公用房面积17.17平方米,满足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对工科院校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6平方米的要求。
学校是国家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吉林省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学校持续投入资源对信息化基础硬件设施进行升级,为智慧校园建设夯实基础,不断推动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提升学校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水平。目前,学校接入互联网出口宽带达2000Mbps,教学用终端(计算机)652台,网络信息点4650个,实现了教务教学管理、招生就业管理、学生管理、网络及信息安全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以智慧黑板和云班牌为支撑的智慧教室150间,打造集教学资源库建设、在线教学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智慧课堂”,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参与建成国家级专业教育资源库1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
学校围绕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战略,对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工作。以专业群为单位,与行业领军企业、机构院所合作,打造紧密型产教融合平台,依托平台集聚互补型上下游企业,为专业群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实训实习岗位和就业市场。
目前,学校建有校内实训基地40个,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2639个,生均工位数为0.52个。在校内实训基地中,获评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2个,吉林省高职农业人才培养教育研究基地1个。
表3校内外实训基地主要成效表
主要指标
现有数量
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
4
实验实训室数量
77
校外实训基地数量
78
学校280名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所占比例为58.92%,高级职称所占比例达46.78%。其中,截止2019年9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80人,专业教师217人,省级“双师型”教师140人。外聘兼职教师87人,其中企业兼职教师78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人,全国农业职业教学名师3人,吉林省长白山技能名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黄炎培杰出教师2人。学校目前共有专兼职教师324人,其中,校外兼职教师44人(折合),生师比为17.64。
表42019年度教师数量一览表
教师总数(折合)
校内专任教师
校外兼职教(折合)
324
280
44
学校现有校内专任教师28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达140人,“双师型”教师比例为50%。
学校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跨界融合为要求,全面优化专业培养目标,着力加强课程建设顶层设计和管理,调整改进课程体系。目前,学院共开设课程590门,其中公共课53门,专业基础课198门,专业课339门;从开设结构看,“纯理论课程”(A类)66门,“实践+理论课程”(B类)433门,“纯实践课程”(C类)91门,相比上次评估课程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开设的课程中,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近年来,学校统筹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深化产教融合,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大力推动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教材,注重吸收行业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深度参与教材编写,现有国家规划教材2部,省级规划教材3部,校企合作教材8部。
学校依据行业企业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引入企业深度参与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学校以专业群为主体,校企合作开展了“嵌入式”“双主体”“现代学徒制”“订单式”等联合培养项目。2018年,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成果“以服务需求为本,构建‘双主体四紧贴’产教融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吉林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目前,校企合办专业22个,行业企业支持经费1000万元。学校建有食品营养与检测、农产品加工与检测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1+X证书试点16个,实现专业群全覆盖。
表51+X证书一览表
参与试点的证书及等级
参与试点的专业名称
宠物护理与美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宠物养护与驯导
数字媒体交互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动漫设计
多轴数控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
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EEP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旅游管理,高速铁路客运乘务
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会计
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等
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建筑工程技术等
商用车销售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
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护理
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电子商务,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
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
2017至2019年度,学校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总额详见下表。
表62017—2019年学院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总额
年度
项目
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
23.61
14.93
28.13
伴随着学校产教融合模式的不断深化,近年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室,其中企业提供的非学校产权独立使用设备总值为40.53万元,此批企业提供设备系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凤凰数字媒体教育,为在我校设立的重型车辆暨农机实训和培训一体综合性实训基地、数字媒体在线互动学习管理平台使用。
学院现有“粮食食品”“汽车工程”“现代制造”“信息通讯”“建筑测绘”“生物制药”“健康护理”“服务管理”8大专业集群,各类专业共计36个,在校生共计5718人。在校生的专业人数及所占的比例,如下表所示。
表72019年学院各专业点学生分布情况
专业名称
所属专业群
专业代码
在校生人数
电子商务
农村电子商务专业群
630801
555
630302
230
高速铁路客运乘务
无
600112
452
旅游管理
640101
65
建筑工程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
540301
184
建设工程管理
540501
12
工程造价
540502
92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600202
55
食品营养与检测
农产品加工与检测专业群
590107
252
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
510113
25
粮食工程技术
590401
104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
560702
245
汽车电子技术
560703
49
新能源汽车技术
560707
177
农业装备应用技术
510117
1
计算机应用技术
智慧农业专业群
610201
170
计算机网络技术
610202
85
移动通信技术
610302
151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群
610210
43
动漫制作技术
610207
296
护理专业群
620201
945
康复治疗技术
620501
240
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技术专业群
560301
418
电气自动化技术
560302
工业机器人技术
560309
153
数控技术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
560103
38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560701
15
机械设计与制造
560101
116
畜牧兽医
畜牧专业群
510301
172
宠物临床诊疗技术
510315
189
生物制药技术
制药专业群
590207
82
药品生产技术
590202
42
按照专业“集群化”发展思路,对全校开设的专业进行梳理整合,遵循“适应市场、优化结构、集聚资源、打造品牌”的原则,以现有专业及其聚集形态为基础,对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服务现代农业、现代装备、智能制造、信息通讯、生物制药、建筑测绘、健康护理、服务管理等8大产业行业板块,形成“粮食食品”“汽车工程”“现代制造”“信息通讯”“建筑测绘”“生物制药”“健康护理”“服务管理”八大专业集群,丰富专业结构内涵,优化整体和集群内部专业结构布局。在学校现有专业中,属于本区域支柱产业的有17个,占专业总量的47%;属于紧缺产业的5个,占专业总数的13.8%。2019年当地就业有819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数的比例为56.1%。
近三年统招招生计划(高考招生计划)完成率比较低,主要是外省,特别是西部省份录取率和实际报到率都比较低,平均录取率为64.6%,平均报到率为91.2%。
表82017—2019年招生计划(高考部分)完成情况
计划招生数
1157
1174
1292
实际报到数
467
843
841
近三年,学校的高职单招计划完成率(录取率)均为100%,平均报到率在93%以上。在全省高职院校招生普遍困难的环境下,2019年录取和报到数均创历史新高。
表92017—2019年自主招生计划完成情况
计划招生总数
1191
1062
1353
自主招生报名数
1226
1212
1424
实际报到总数
1128
998
1225
表102017—2019年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896
694
290
据统计显示,近三年学校毕业生大都选择了直接就业,近三年初次就业率基本都维持在81.5%左右。三届毕业生人数为5237名,其中,男生人数3195人,女生人数2042人,毕业生省内生源4676人,省外生源561人,已有4240人实现就业。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毕业后选择直接升学的学生数量在经历了早些年的快速增长后,现已逐步稳定,升学率保持在7.3%左右。在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中,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留在当地就业。2017年当地就业毕业生有832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比例为61.49%,2018年当地就业有783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数的比例为54.87%,2019年当地就业有819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数的比例为56.1%。近三年,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中选择到中小微企业及基层服务的比例分别为21.21%、20.32%和20.41%;到国家骨干型及500强企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20.33%、18.57%和12.47%。
学校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连续三年都保持了稳定,2019年服务项目到款额达到572.08万元,其中扶贫专项、社会人员培训具体金额如下:
表112017—2019年各类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金额
扶贫专项
515.29
510.32
536.68
社会人员培训
0
35.40
依托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与检测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区域内企事业机构提供多方位服务。共计为吉林省和四平市企业检测土壤、水质、化肥、农药、农产品检测500项。为四平宏宝莱食品有限公司等省内知名企业进行“食品检验工、公共营养师、食品焙烤工”等技能鉴定1000人次。依托吉林省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开展四平区域内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年均10000人以上。承办四平市总工会焊工、车工、维修电工、汽车修理工等职工技能大赛10次。
为四平市铁东区等区域内基层武装部门提供征兵心理测试考试、民兵训练、教师培训等服务每年1次。提供征兵宣传、组织大学生入伍体检等义务服务,2019年被评为吉林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建立了一种长效的军民融合平台。
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和水平,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学院在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
1.办学育人条件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虽然目前生均教学行政面积高于国家基本用房标准,但当前在面临高职扩招和学校快速发展新形势下,教学用地、设备、平台等办学条件方面存在不足的状况。
2.教师科研水平和服务能力还不够强。学院不断加强科研管理,积极申报科研项目,获得了大量科研项目,科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承担的来自行业企业的技术开发项目略少,横向科研能力不足,教师社会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3.校企合作深度需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学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更加规范完善,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宽,学校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但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主体作用发挥的还不够。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将从以下几点改进:
1.改善办学育人环境。进一步加强学校发展资源整合能力,做好协调校园东侧土地远期规划,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吸引行业企业投入的政行企校合作办学机制,积极改善办学育人条件。进一步完善激励与约束制度体系,优化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提高党政行政执行力,增强师生员工获得感,提升学校办学活力。
2.提升科研管理和科技创新水平。健全科研考核评价机制和奖励办法,全面提升教科研项目质量,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加强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或研究基地建设,开发横向课题,参与企业技术创新,联合开展应用性研究,提升学院技术服务水平。
3.全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刻理解和把握国家政策,立足四平,着眼省内,拓宽校企合作广度和深度,增加订单培养和开展现代学徒制专业数量,充分发挥合作企业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等方面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