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一场道别仪式,为一段美好的陪伴时光画上句号,那一刻,你可以毫无保留地把内心想说的话向宠物倾诉,它的‘回应’,也许你也能听到。”广西“90后”宠物殡葬师熊立芸回答了这个问题。
近日,当笔者走进位于广西南宁市的它渡宠物善终馆时,熊丽芸正在给一只病逝的小猫“二两”小心翼翼地擦拭身子、梳理毛发,做最后的“梳妆”。“来到这里的宠物多死于意外,少有老死的宠物。”熊立芸说。开业仅半年,这家宠物殡仪馆就接待了百余只过世的宠物。
在这里,熊立芸要为逝去的宠物料理“身后事”,还要为失去宠物的主人排解“心事”。在举行小猫“二两”的告别仪式当天,它的主人并未到场。熊立芸动作轻柔地将“二两”放在祷告台上,为主人拍摄了它最后留在世上的一段影像。熊立芸表示,很多像‘二两’主人一般的养宠人,不愿面对宠物离世的事实,“宠物殡仪”的出现,弥补了先前主人与宠物告别环节的残缺,让一段陪伴关系更加完整。
“共情、尊重、舒适”,是熊立芸从事宠物殡仪行业以来必须坚守的信条。遗体清理、告别室告别、遗体火化、收集骨灰,这些步骤已成为熊立芸的日常,而最后一步——倾听和抚慰养宠人的情绪,助其走出悲伤,仍是最艰难的环节。
最开始听到各种各样令人惋惜的故事,熊立芸和她的团队成员也掉过不少眼泪。如今,他们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情绪,共情之余,也需要作为一个“第三者”帮助养宠人走出悲伤。
“我喜欢能够影响到人,获得反馈的工作。”熊立芸说,而“宠物殡仪”行业恰恰成为了她实现愿望的契机。
“如果不火化的话,那他就永远离开我了。”在询问是否火化后,一只宠物守宫的主人对熊立芸说。这只死亡的宠物火化后,骨头碎片只有丁点大,装在容器内尚有许多空余。守宫虽然不似猫狗这类宠物与人有很多情感互动,但这位前来送终的主人仍然选择火化,为这只陪伴了他半年的宠物保留一份情感寄托。
由全国伴侣动物(宠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畜牧业协会宠物产业分会等联合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90后”“80后”是养宠主力军,年轻宠主占比逐年攀升。近年来,宠物行业发展迅速,上门洗宠、云养宠物、宠物殡葬等服务成为年轻人的消费新趋势,而新兴的宠物殡葬师等职业也成了年轻人的职业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