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医院建筑污水站设计参数处理工艺
【Abstract】Hospitalwastewatercompositionisverycomplex;Sewagetreatmentmustbeguaranteedacertainstandard.ThreeA-levelgeneralhospitalnewdailyprocessingcapacityof1800t/hinthesewagetreatmentplant,Requiredtodealwithadvancedtechnology,reliable,easyoperationandmanagementofthetreatedeffluentqualitystandards,theoveralllayoutofthereasonablecostofprocessinglow,thepaperdesignofafullrangeofitspresentationandanalysis.
【Keywords】hospitalbuilding;sewagetreatment;Designparameters;Disposalprocess
引言
一、设计基本参数
根据《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07-2004)规定每病床污染物的排污量可按下列数值选用:BOD560g/床.d,CODcr100~150g/床.d,悬浮物50~100g/床.d等,经计算床位产生的污水水质如下:
根据计算表格,取上限值作为设计进水水质设计参数:
故:pH:6~9;COD≤300mg/L;BOD≤150mg/L;SS≤120mg/L;粪大肠杆菌总数≤3*108个/L。
2.出水水质标准
根据医院规划要求,该医院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故废水排放标准执行《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的表2综合医疗机构和吉他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限制作为本项目的预处理标准,即:
pH:6~9;COD≤250mg/L;BOD≤100mg/L;SS≤60mg/L;粪大肠杆菌总数≤5000MPN/L;肠道致病菌:不得检出。
二.污水处理工艺选择
1.机械格栅
主要是去除废水中的漂浮物及大块杂物,以免堵塞水泵影响后续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机械格栅自控运行,可定期清运并存储废水中被拦截的栅渣,以备统一消毒外运进行专业化处理。
2.预曝气调节池
医院污水水质、水量都非常不均匀,每日8时左右出现排水高峰期,其小时最大耗水量可达到日水量的1/7,且污水最高污染浓度往往存耗水量最高时段出现,所以要设置足够容量的调节池,以满足后续处理构筑物的连续稳定运行,本次设计中调节池内设置预曝气.防止悬浮物沉淀。
3、絮凝沉淀池
通过加药絮凝,使废水中较小悬浮颗粒物变成较大颗粒物质,从而令其从废水中分离出来,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使污水中的COD、BOD得到进一步的去除。该方法是一级处理工艺强化处理工艺中最有效的一种处理工艺。
4.ClO2消毒处理
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具有广谱的消毒效果;作为强氧化剂,它所氧化的产物中无氧代有机副产物。相比之下液氯或其他氯制剂的氯化消毒会形成氯代衍生物,这些氯化有机物具有潜在的致癌作用,在自然界中难以生物降解。因此,二氧化氯是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消毒剂。
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至红色气体,其味道比氯气味刺激性大,其颜色取决于浓度,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水温的倒数成线性关系,最大溶解度为2900g/L,当浓缩加压时二氧化氯不稳定,故不能加压贮存。研究证实二氧化氯对大肠杆菌、细菌、芽孢、病毒及藻类均有很好的杀灭作用。其杀灭微生物机理认为是:二氧化氯对细胞壁有较好的吸附和透过作用,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疏基的酶、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二氧化氯的杀菌能力和在水中的稳定性均优于氯。其杀菌的有效性顺序为03>Cl02>Cl2>氯胺;在水中稳定性为氯胺>ClO2>Cl2>O3。另外水质污染的轻重对ClO2的消毒效果影响比较小。
水中PH值对二氧化氯消毒大肠杆菌的效果影响也不大,但是高pH值条件下去除作用增大。当水中PH值为6.5时,0.5mg/L的二氧化氯和0.5mg/L的氯均在60s内去除99%的大肠植杆菌。但是,当水中pH值接近8.5时,前者比后者更有效,如剂量为0.25mg/L时,对99%的大肠植菌去除率,二氧化氯只需15s,而氯需要5min才能达到要求。低剂量的二氧化氯还具有很强的杀灭蠕虫功能,比氯要有效得多。
三.污水站产生废气的处理
1.废气成份
污水处理站产生之废气一般以有机物如氨类CH3NH2(CH3)N、粪臭素C8H5NHCH3、二胺NH2(CH2)4NH2-NH2(CH2)5NH2以及简单无机物如CO2、N2、H2S为主。对于本项目,其废气成份中除含大量病原体因子外,主要为氨类CH3NH2(CH3)N、粪臭素C8H5NHCH3、二胺NH2(CH2)4NH2-NH2(CH2)5NH2,以及无机气态物如CO2等,由于主体工艺未设置二级处理工艺,所以N2、H2S产量极少。
2.废气处理工艺的确定
废气处理经历了从最初的采用水洗法,到初步发展为效果较好的微生物除臭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水清洗和化学药荆法(化学吸收法)、吸附除臭消毒法、燃烧法、氧化法、土壤除臭法等几类。
(1)水清洗和化学药剂法(化学吸收法)是通过化学药剂(主要是碱液或酸液)吸收废气中的酸性或碱性污染物.
(2)吸附除臭消毒法最常使用的是活性炭吸附及紫外线消毒工艺。该工艺利用活性炭优良的吸附能力以及紫外线广谱抗菌、灭菌的能力,可以高效吸附废气中的硫、醇、酚等成份,同时杀灭废气中的各种病原体因子。该法主要用于医疗类废气方面的处理。
(4)氧化法是利用某些强氧化性物质的氧化性,使废气中还原性物质被氧化从而达到除臭目的,如臭氧、CIO2溶液等。
(5)土壤废气处理系统是将废气收集后,通过管道布气扩散于土壤中。废气在通过土壤的过程中受土壤颗粒表面吸附作用,致臭物质被截留。土壤以天然土、腐植土为宜。
由于本污水站废气为医疗类污水产生的废气,除了异味因子外,废气中还含有各种病原体因子,因此选用“吸附除臭消毒法”来处理污水站产生的废气。该方法除臭消毒效果好,运行费用低,特别适合医疗类小型污水处理站中废气的有效处理。该工艺中消毒除臭同时进行为一体化废气处理工艺,废气经净化处理后由管道引入高空达标排放。
四.污水站产生污泥的处理
1.污泥的产量
本工程设计水量为Qh=75m3/h,进水SS浓度120mg/L,出水SS浓度60mg/L,则站内污泥产生量约为1.8m3/d(含水率94%)。
2.污泥处理工艺的确定
医院污泥消毒的目的是杀灭致病菌,避免二次污染。污泥消毒处理的方法有
(1)投加石灰的方法:
(2)投加漂泊粉的方法:
(3)有条件的地方采用紫外线辐照消毒。
加石灰会增加污泥的产生量,并造成污泥最终处置费用的增加;漂泊粉需要人工投加,而且操作环境较差:紫外线消毒运行费用高。
本项目最终采用二氧化氯消毒完全能达到和投加漂泊粉一样的
效果,而且自动投加,运行管理简单。
本项目按设计规范一级强化处理后污水消毒ClO2的投加量为30~50mg/L,污泥消毒除臭按10~20mg/m3设计。消毒剂用量见下表。
根据表格所列,本项目ClO2发生器选用4000g/h
五.工艺流程
1.工艺流程图
2.工艺流程简介
污水经调节池调节后由提升泵提升到絮凝沉淀池,通过加药絮凝,使污水中较小颗粒污泥变成较大颗粒污泥并从污水中分离出来,然后经平流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沉淀池污泥排入污泥池,进行重力浓缩,然后定期往污泥池投加二氧化氯进行消毒后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部门定期抽吸外运,进行最终处置。
平流沉淀池出水自流进消毒池进行消毒处理。根据本项目情况,消毒处理后的水排入水池后通过动力自控提升排入市政管网达到达标排放。
污水处理站地下污水处理废气经专用管道收集,并经吸附除臭消毒处理后引入高空达标排放。
六.项目投资情况
1.初步投资
2.运行费用分析
电费:污水处理站安装总功率89.71kw,经常运转功率43.064kw,每方水处理成本为0.55×43.064×24/1800=0.31元/m3。
人工费:污水站定员3人兼职,每方污水人工费为:
600×3/30/1800=0.033元/m3。
药剂费:处理单位废水消毒费为0.15元/m3(包括污水、污泥的消毒);处理单位废水絮凝药剂费为0.05元/m3;系统处理药剂费为0.2元/m3。
自来水:本工程用水点为药剂配制、分析用水,用水量为8m3/d。
8×3/1800=0.013元/m3
污泥外运处置费:5m3吸粪车120元/次,经计算每天产生1.8/5×120/1800=0.024/m3。
合计:直接运行费用预计为:电费+人工费+药剂费+自来水+污泥外运处置费=0.58元/m3。
以上电费、水费、人工费等均按照当地标准选取。
结语
以上为本项目污水处理站部分总结,希望通过本文使读者在概念上对医院污水处理站达到一定程度的了解,能为今后建设、管理,施工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CODcr:所谓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但主要的是有机物。
BOD5:所谓生化需氧量(BOD)是在有氧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水中能分解的有机物质完全氧化分解时所消耗氧的量称为生物化学需氧量简称生化需氧量。目前规定在20℃下,培养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这时候测得的生化需氧量就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用BOD5表示。
SS:水质中的悬浮物,水质中悬浮物指水样通过孔径为0.45μm的滤膜截留在滤膜上并于103~105℃烘干至恒重的固体物质,是衡量水体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注释
(一)爱国卫生组织管理
1、进一步发挥市爱卫会的组织协调作用,促进爱国卫生工作顺利开展。爱卫会各委员部门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根据工作职能,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落实和考评奖惩方案,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改善城乡卫生状况,不断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2、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和动员爱卫会各委员部门、社会各单位和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爱国卫生运动,如卫生单位创建活动、卫生宣传活动。
3、各区及市直有关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强化组织领导,确保镇、街道及市直有关单位爱卫会办公室设置专兼职人员不少于2人,市直有关单位,各社区(村)不少于1人,做到工作岗位不缺位,专职专责。各级政府要在年度财政预算中保障健康教育、病媒防制、农村改水改厕等爱国卫生工作专项经费。改善爱卫会办公室工作条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信息通讯设施、交通工具和影像记录设备等。保证工作人员的稳定和工作正常开展。
4、各级政府要将爱国卫生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目标管理,明确有关部门的责任和工作指标,明确目标完成情况的奖惩制度并落实到位。爱国卫生工作要做到年初有实施计划、年内有安排部署、年中有阶段小结、年终有总结表彰。各级爱卫会办公室要重视档案资料(文字、影像、录音等)的收集整理,注重工作资料的积累,及时总结推广工作经验和特色做法,保证各项工作档案齐全,分类管理,建档造册,保存完整。
5、市爱卫办要依照全国爱卫会、省有关文件法规,科学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农村改水改厕的督导协调工作。
(二)健康教育
2、定期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市民群众的卫生防病保健能力,做到精心组织,不走过场。开展全民健康教育知识竞赛活动,鼓励社会各界群众踊跃参加。促进社区与社区、家庭与家庭、居民与居民之间相互学习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知识知晓率。
(三)市容环境卫生
1.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每平方公里3座公厕(二类以上标准)、服务半径500-800米1座垃圾中转站、道路两侧交叉50米设置1个果皮箱的标准,完成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2.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规定》、《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有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严格遵守国家各项强制性标准。
(1)维修人行道板,修补道路坑槽,搞好桥梁维护,整治整修道路侧石、路沿石、人行道至建筑物之间黄土、路口间与道路间衔接、道路与单位大门口的衔接等,做到路面平整,人行道板铺装“纵到端”、“横到边”,路沿石和侧石稳固,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
改造电力、通信等检查井、雨污水窨井盖。做到各类井盖与道路平面衔接顺畅平整,解决好井盖被盗问题。
在不占用道路的前提下,对所有路名牌、公交站亭、公共信息栏、报刊亭、警亭、高压箱、交换箱体进行改造、更新、完善,做到布局合理、美观大方。
加强市区空中线缆规划和管理。一是对市区现有空中线缆进行统一归拢整理;二是对新建、扩建、改建城市道路中各种管线及设施建设做到管线入地、同步建设;三是彻底清理废弃线缆、线杆,净化城市空间。
优化城市交通管理,规范各种交通标识,及时更新刷洗交通标志和设施,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完善交通标识和技术设施建设。
(2)完善已建公园、广场、游园的设施建设,加强日常管理,做到道路、广场平整、无积水破损,喷泉、照明灯饰完好、运转正常;绿地植物生长良好、修剪及时,草坪平整、均匀,无漏草、斑秃、干枯;园林绿地土壤疏松、土地平整,无杂物、脏物,卫生清洁,无死株、缺株、黄土及杂草丛生现象。
完善园林绿化管养制度,落实管养责任制,提升现有公园、广场、游园和道路绿化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加强城市道路行道树的管理,做到及时清理死株,补植缺株,抹芽除萌,修剪整形,达到内膛通透、主侧枝条分布匀称,疏密得当,树形美观;对行道树树穴的覆盖、绿化要做到树穴整齐,大小适宜,边线清晰,线条流畅,一街一景。
(3)治理河道。彻底解决城市外河道截污问题,市水利局、市建委负责对湛河河道的截污工作,做到河道水面清洁,无飘浮垃圾,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
改造市区排水设施。做好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基本消除城市积水点;推广具有渗水功能的人行板道、渗(透)水砖在城市道路的应用;在确保城区防汛标准的前提下,对居住密集区敞开式沟涵进行封闭改造,并同步建设带状绿地。
(5)拆除市内各类违章建筑和有碍观瞻建筑。杜绝在城市规划区域内各种违法建设。城市规划区域内的城中村不得新批新建住宅。
建筑工地管理规范,周围架设1.8米高防护栏或文明墙,加大对建筑工地职工食堂、宿舍、厕所的卫生管理,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
(6)加大对占道经营治理力度。杜绝占道经营和店外经营现象;沿街洗车行要做到配套设施完善。排水设施达标,杜绝污水溢入人行道和占道洗车现象。整顿现有停车场,规范经营行为,提高现有停车场利用率;加大停车场规划建设,形成地下、地面、立体等多层次、多方位机动车停放格局;鉴于目前我市停车场建设滞后的情况,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科学合理规划、确定适量的占道停车位,解决各种车辆乱停乱放问题。
对沿街建筑物立面粉饰进行统一规划,在保持既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追求整体景观的协调一致,充分体现粉饰效果。对重点地段、重要部位建筑物的装饰装修要做到档次高、效果好、风格独特、特色鲜明。加大对市区“胡喷乱画”的治理力度。清楚建筑物立面附属物和楼顶各类堆放物品,有条件的要进行屋顶绿化和“平改坡”,增强建筑物第五立面空中视觉效果。
(7)巩固和完善卫生清扫保洁、垃圾运输与处理制度,创新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加大环境卫生监管力度。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环卫装备水平,提高环卫作业的机械化程度;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环卫管理规范有序。
(8)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建成区内开展城市数字化管理试点工作。应用、整合城市数字技术,采用万米网格管理办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精确定位;创新城市管理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手段。要形成城市管理的快速反应和监督反馈体系,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9)对沿街重要建筑及公共设施的夜景照明,陈旧的予以更换,档次低的予以改造,做到各具艺术风格、突出文化品位。对老化的原有路灯设施进行改造,完善路灯故障应急处置机制,提高路灯维修时效。路灯达到市区全覆盖。
4、加强集贸市场专项整治。改造市区现有市场,推进退路进场工作。
(四)环境保护
1、采取措施推进大气环境治理。一是加大燃煤锅炉整治力度,取缔燃煤小锅炉、燃煤大灶和露天烧烤。二是加快烟尘控制区建设。由市环保部门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保证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三是开展机动车尾气监察工作,控制汽车尾气污染。严禁不达标车辆上路行驶,彻底整治城区机动车污染状况。
2、提高城市环境管理水平,促进环保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对重点地区实施重点监控,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或接到举报,要随时调度监察人员前往处理。
3、加大饮用水源的保护力度,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6%;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转,完善城区污水收集系统,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4、坚持实施噪声污染治理,有效控制区域环境噪声。
(五)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
1、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媒以及张贴温馨消费提示等,广泛宣传有关卫生知识和要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开展五小行业整治活动。取缔达不到卫生要求的无证单位;对有证特别是新开业的单位加强培训,提高卫生意识,督促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完善消毒设施,落实消毒措施。“五小”单位配齐配全消毒措施,严格落实消毒制度。
4、全面清查自来水厂和二次供水设施,做到防护措施得当,定期清洗消毒,检验报告及各种档案资料齐全。
(六)食品卫生
2.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实行前置审批,在小饭店开业装修前,卫生监督部门进行指导,合理布局硬件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加强卫生监督,及时制止和纠正“有设备不用”的现象。
3.扶持集中消毒企业,在不具备消毒条件和不能坚持对餐具进行正规消毒的餐饮业推广使用由专业消毒公司提供的集中消毒餐具。
4.对小饭店进行分级管理,分级评定等级结果在小饭店门头标识,正确引导消费。继续实施放心早餐工程,方便市民群众。
5.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对“五小”单位的证照持有情况、卫生操作过程、基本卫生保持情况等实施日常的监管,发现一般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发现严重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6.建立完善统一的“五小”硬件标准和日常监管措施,尤其对小餐饮,要依照国家《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要求,推进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7.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督促完善卫生实施和卫生监督检测各项制度。有效控制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严格进货渠道,健全采购索证、进货检查验收、台帐、过期食品退市等制度。
(七)传染病防治
3.加强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统一处置,加大监管力度。特别是小诊所医疗废物的处置情况,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的收集、暂存、转运等制度,全面实现医疗垃圾集中回收和处理。医用废物处理做到专人负责,制度健全,执行规范,记录认真,符合要求。同时加大对社区楼院、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非法行医的查处力度,坚决取缔无证无照行医行为。
医源性污水的处理要严格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和《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严禁医疗机构将污水排入生活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地带内,污水消毒要选用安全有效消毒剂,定期开展污水中总余氯、粪大肠菌群、致病菌等有关指标的监测工作。
4.坚持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业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专人负责公共信息网络管理。利用监测信息数据库,积极开展技术指导。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
5.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制定和落实全市预防接种工作计划,定期为适龄人群提供预防接种服务。预防接种要求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规定科学、规范的实施。及时核查和整理适龄人群的预防接种卡(薄),做到资料齐全。
6.落实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杜绝有偿献血和医疗机构非法自采自供行为。加大对采供血及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监管力度。
7.贯彻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加强对艾滋病、结核病、乙型肝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加强疫情监测、健康教育和人员培训。
(八)病媒生物防制
1、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邀请省、郑州市专家进行指导,开展多层次专业技术培训,注重病媒生物防制的科学方法与技术的学习与引进,及时掌握和采用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新方法和新要求,
2、完善不同行业场所的病媒生物危害监测评估体系,采用科学的监测方法,合理设置监测网点,提高监测布点的代表性,及时准确掌握全行业的鼠情虫情动态,为适时防制提供可靠依据。
3、积极采用绿色环保,高效低毒的卫生杀虫灭鼠剂和科学的杀灭方法控制病媒生物,定期开展卫生杀虫灭鼠剂抗药性监测和实际应用效果评价,为科学合理用药提供技术支撑和依据。规范使用和管理杀灭器械、药物,查处违禁药物。
4、建立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长效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管理病媒生物服务机构,监督检测防治效果。
5、完善和规范档案资料,为科学有效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九)社区和单位卫生
1、要继续开展卫生先进单位创建活动,继续实行届满复核制度,对卫生状况下滑的坚决摘牌,打造一批制度健全、卫生整洁的亮点社区和单位。
2、加大人居环境改善力度,拆除社区、小区、单位违章建筑、小灶台、遮阳棚;封堵垃圾道;坚决取缔市区内旱厕;粉刷居民小区、单位破旧建筑和沿街立面;结合实际增加绿化面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功能。
3、搞好窗口单位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打造文化、工业、交通、居民社区、风景旅游建设窗口单位的良好形象,做好窗口单位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使各项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4、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和基本医疗、预防保健的重要作用,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有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方便、价廉的优势,以优质卫生服务吸引群众,服务群众。
(十)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卫生
1、做好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的硬件设施改造,完善环卫设施,改革环卫体制。逐步把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纳入市容管理工作体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2、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于“村容整洁”的要求,整治城中村卫生环境,卫生全面达标并加以保持。
3、加大对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的“五小”、集贸市场的监管力度,保障群众健康。
4、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对现有城中村进行彻底改造,从根本上解决脏、乱、差问题。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村道和小巷,修建密闭式排水设施,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各村要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完善垃圾收集、运输设施、设备,同时建立清洁队伍,力争做到垃圾收集有容器、清运有组织,处理无害化。
二、保障措施
(一)实行领导包干制。建立市四大班子领导分包创建工作制度,将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十项主要内容,各确定1名市领导进行承包,责任领导要对分包工作负总责,全程包干,一抓到底。即:包工作方案制定,包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包日常检查督导,包国家考核验收合格。
(二)实行网络工作机制。市政府同各区政府、职能部门签订创建目标责任书,纳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各区、各单位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做到分管领导、工作人员、工作任务、工作经费四落实。通过实行目标责任制,各责任单位要形成人人身上有任务,个个头上有目标,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实行责任追究制。推行“日检查、旬通报、月评比”制度。由市爱卫会对各单位创建工作,每日进行一次明察暗访,每十天通报一次,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对行动迟缓、不能按期完成创建任务的责任单位,第一次下达整改意见通知,进行通报批评;第二次在新闻媒体曝光,责任单位第一责任人写出书面检查;第三次采取组织措施,对驻平单位要函告其上级主管单位,对责任人采取组织措施,并授予该单位“最不受人民欢迎单位”,并予以挂牌。
动物诊疗行业规范化管理,是新形势下兽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不断适应全社会畜禽饲养、伴侣动物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基本原则。一是市场培育与规范提高并重,以规范提高为主。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动物诊疗范围发生变化,伴侣动物诊疗重要性日益增加,要针对各地具体情况,加强动物诊疗特别是宠物诊疗行业管理,坚持培育与规范提高并重,全面提高诊疗行业管理水平。二是全面与试点相结合,以试点分步实施为主。在规范全市动物诊疗许可管理的基础上,分步实施、分批试点,以点带面、循序渐进。
推进规范化建设各项措施要求,做实试点,注重实效,达到规范有方向,管理有目标。三是外部管理与内在需求相统一,以引导内在需求为主。剖析动物诊疗行业发展历程,分析存在问题,制定动物诊疗行业规范化管理对策措施,广泛征求行业发展意见,从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出发,力求管理措施有的放矢。将着力点放在引导、激发行业内在动力上,做到政府管理与行业发展的需求有机对接,实现管理与需求和谐统一。
二、工作要求
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总体考虑,全市动物诊疗行业管理分为诊疗许可管理和规范化建设两类。动物诊疗许可作为动物诊疗行业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规范化建设,实施分类、分级管理。
三、年度安排
(一)试点启动阶段。年对全市动物诊疗机构现状进行调查摸底,包括机构名称、性质、地址、人员结构、持证、营业面积、诊疗范围、诊疗量、功能设置、仪器设备、制度等情况,各县(市、区)于7月20日前完成该项工作。根据调查摸底情况,8月底前在全市建立1-2个诊疗机构规范化建设示范点,通过现场会等形式进行示范,启动并有序引导规范化管理建设。省、市将陆续出台各项管理制度,推动规范化建设的开展。全面推进动物诊疗许可准入制,每个乡镇至少设立一个经行政许可的动物诊疗机构,消灭动物诊疗许可空白县,市县城区严禁无证进行动物诊疗活动。在今年年底前,全市动物诊疗机构诊疗许可持证率达60%,规范化管理达标率达20%。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2年在今年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动物诊疗机构规范化建设,重点抓好诊疗机构规范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继续组织做好执业兽医考试及业务素质等方面的培训,确保人员全部持证上岗,促进服务水平提高。推进动物诊疗机构从业兽医人员的职称评审工作,为建立动物诊疗高级专家库做好必要的准备。各地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对动物诊疗机构实行分类指导,逐步实现功能布局合理、仪器设备先进、药品采购与使用规范、诊断准确、诊治有效、档案完善。力争动物诊疗机构诊疗许可持证率达80%,规范化管理达标率达40%以上。
(三)完善提高阶段。2013年在前两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规范化管理的各项工作,加快培育高级临床兽医专家库,全面实行动物诊疗机构分级分类管理,委托省宠物诊疗行业协会进行评审并授牌。诊疗许可持证率达100%,规范化管理达标率达80%以上。各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建立健全日常监管制度和督查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不符合条件的动物诊疗场所采取整顿、规范、取缔等措施,逐步净化动物诊疗市场。
四、工作措施
各地兽医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动物诊疗机构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动物诊疗机构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领导,按照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有计划、分阶段开展各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广泛宣传。为加强全市动物诊疗规范化建设活动的领导,市农委将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建设工作。各地也要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织、协调辖区内动物诊疗行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具体实施。要明确工作要求,落实工作职责,制定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要广泛宣传建设活动的意义,让每一个诊疗机构认识到建设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建设活动要求,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二)完善制度,强化培训。建立和完善诊疗服务制度、业务培训、人员管理、卫生消毒、疫情报告、无害化处理、兽医处方等制度,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与执行,有效推动建设活动的开展。举办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班,全面提高城镇兽医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服务水平。
20*年是我县实施“推进五大创业工程、实现全面振兴目标”这一新的发展战略的开局年。一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办好九件实事、抓好九项工作”的年度工作任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艰苦奋斗、干事创业,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小康应县、和谐应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结一年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增强综合县力为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扎实推进
农业比重过大,大而不强;工业基础薄弱,虚而乏力;三产发育不足,小而初级。这是我们应县经济发展滞后的根本所在。今年以来,我们针对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按照“强化一产、壮大二产、搞活三产”的思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
㈠以五大基地建设为重点的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在蔬菜产业发展上,我们重点抓了三项工作。一是扩张蔬菜基地。今年,我们通过强化水利设施建设,在义井、大黄巍、臧宅三个乡镇新发展了5万亩蔬菜基地,为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提供了保障。二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今年,我们通过推广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规范蔬菜种植活动,新增无公害蔬菜面积5万亩,累计达到了10万亩。同时,还积极开展了青椒、胡萝卜、架豆、马铃薯四种蔬菜国家产地质量认证工作。三是加强蔬菜产地市场建设。为了保护菜农利益,今年蔬菜上市期间,我们依法整顿和规范了蔬菜市场秩序,并收起300多万元管理费。11月份,我们利用收取的管理费启动了下社、赤堡、下马峪、义井、龙泉5个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工程。上述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蔬菜生产发展。据农业部门统计,今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5万亩,总产6亿公斤,
在畜牧产业发展上,我们突出抓了奶牛养殖。年初,我们面对乳业衰退、奶牛市场持续低迷的形势,站在逆向思维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确立了“淘汰一批、新购一批,改善牛群结构;改良一批、更新一代,提高奶牛档次”的思路,通过运作,淘汰了2000余头低产和病残奶牛,购进了2600余头高产奶牛、改良了6460头奶牛,与此同时,组织发动奶农、鲜奶经纪人新建起59个奶站(累计达到72个),大大提高了奶源基地的竞争力。此外,还组织畜牧部门在全省范围内率先落实了“一免四补”政策,使奶牛养殖户得到350多万元的实惠。上述工作的开展,使全县奶牛养殖再度走热。截至11月底,全县奶牛存栏数达到21370头,同比增长19.9%。由于我县奶牛养殖势头强劲,今年我县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全国15个奶牛良种补贴项目示范县范围。
在林果产业发展上,我们突出抓了生态建设。一年来,我们成功地完成了25公里通道绿化工程(栽树60多万株);4万亩农田林网工程(栽树10万多株);4.2万亩退耕还林工程;11.2万亩荒山造林工程(飞播造林4万亩,流域造林3.2万亩,水保造林4万亩)。由于我县生态建设成绩卓著,今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生态建设先进县”。
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得到了相应提高。据农业部门测算,今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3039元,比去年增长10.1%。
㈡以七大行业发展为重点的工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传统优势企业通过整合资源,开发产品,拓展市场,进一步做强做大。1-11月,白酒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279万元,上缴税金1388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1.8%和11.8%;炉具企业上缴税金174.6万元;陶瓷企业上缴税金275.5万元。
传统劣势企业改制取得了新进展。一年来,我们先后对应县糖厂、应县化肥厂、利达玻璃厂、应县麻纺厂、恒达陶瓷厂、大众陶瓷厂、棉织厂等10家老企业进行了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审计,并按照该退则退、该破则破、该转则转、该租则租、该卖则卖的原则,采取了相应的改制措施。目前,棉织厂破产已完成,玻璃厂破产已进入法律程序,糖厂和化肥厂实行了租赁经营。通过推进老企业改制,使一些回生无望的老企业彻底消失。使一些苟延残喘的老企业焕发了生机。
新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今年以来,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和多方筹资建成了一批调产项目。2002年8月开工建设的玉雄淀粉糖品有限公司15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已于今年10月建成,目前正处于试产阶段;2003年10月开工建设的下原平钢铁有限公司电炉炼钢项目,已于今年8月建成,目前进入了投产准备阶段;去年立项建设的同朔水泥有限公司20万吨水泥生产技改扩建项目,已于今年7月建成投产;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引资建设的晋华、金茂、腾达、文通、鑫光、金海洋等煤炭加工运销企业已陆续投入运营。这些企业在煤源紧张、原煤涨价的形势下,今年,为我县财政做出了1300多万元的贡献。
据经贸部门统计,1-11月,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4.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5%;工业增加值完成1.2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上缴税金3771.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9.26%。
㈢以旅游资源开发为重点的三产结构调整步入轨道。
一年来,我们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还在增加财政收入上下了功夫,特别是培植新财源、整顿税收秩序、争取转移支付资金三项工作的开展,扭转了财政收入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1-11月,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744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17%。据预测,今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可达8100万元,比去年增收1030万元,增长14.6%。剔除去年财政收入中的770万元农业税,实际比去年增收1800万元,增幅为28.5%。此外,今年我们又争取到2881万元转移支付资金。由于财政形势有所好转,我们给全县干部职工增发了25元和84元津贴。
二、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的城乡基础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改善人居环境,既是提高人民生存生活质量的需要,又是增强招商引资承载能力的需要。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城市建设、公共设施建设两个重点加大了城乡基础建设力度。
在城市建设上,我们启动并实施了旧城改造一期工程、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和五座办公大楼建设工程。
此外,今年我们在塔乡游子们的倾力帮助下,使北同蒲铁路延建项目落入县境。这件事情标志着我县将结束没有铁路的历史。
据统计部门统计,1-11月,全县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282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05倍。这个数字说明,我们在城乡建设上又做了不少事情。
三、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社会事业发展工作卓有成效
推进社会进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特别是在科教文卫、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