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论文参考文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压疮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肖敏.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8):17-18.
[2]李树娟.神经内科昏迷患者防止压疮的护理对策探析.吉林医学,2013,34(3):558.
[3]黄玉虹.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作用观察.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6):92-93.
[4]李贵芹.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7):89-90.
[5]韩杰.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全科护理,2013,11(5):394-395.
[1]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1,17(1):
[2]王翠茹.压疮的临床护理进展[J].天津护理.2006,14(1):58-59.
[3]郑清月,秦惠基.美国褥疮护理现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5:204.
[4]杨旭.压疮的防治护理新进展[J].全科护理,2008年33期.
[5]吴连红.泡沫类敷料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1年09期.
[6]王爱萍.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J].中外医疗,2008,24:115.
[7]袁长蓉.褥疮护理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3):104-106
[8]黄峰.褥疮护理近况[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5):195-197
[9]王新华.压疮护理新进展及护理干预性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2010,23(9):
[10]王彩风,巫向前压疮形成机制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22(1):75-77.
[1]赵广平.鲍金艳.压疮的康复护理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伤残医学2010(2).
[2]李香玉.褥疮的护理体会[期刊论文]-中外医疗2010(12).
[3]张翠芬.赵慧英.38例高龄卧床患者压疮预防的循证护理[期刊论文]-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7).
[4]周金英.陈彦红.高媛.霍玉娥.王杏薇.神经科患者压疮易患因素分析与预防.[期刊论文].-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21).
[5]胡向云.护理干预对神经科患者压疮发生发展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原医刊2008(8).
[6]魏忠梅.安聪娟.张林会.王秀丽.桑琳霞.神经外科压疮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期刊论文]-疑难病杂志2008(9).
[7]魏忠梅.安聪娟.王秀丽.桑琳霞.卢金菊.自制神经外科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与Braden量表信度与效度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24).
[8]钱瑞莲.徐建珍.屠丽君.神经科病人压疮的主要危险因素及预测评估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护理研究2008(13).
[9]夏厚萍.溃疡期褥疮对症处理的方法及护理体会[期刊论文]-基层医学论坛2007(2).
[10]徐建珍.钱瑞莲.赵卫红.屠丽君.麻丽萍.徐国彬.成月花.王红.吴明琴Braden评分预测神经科患者压疮的准确性及影响准确性因素的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7).
[11]钟慧欣.李海英.碘伏治疗Ⅲ期压疮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临床护理杂志2006(3).
关键词:护理论文;结构;撰写要求
1文题的命名
1.1命题的类型:一般用护理方法、用护理结果、用研究对象进行命名。
2作者及单位
3摘要
摘要内容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个要点,每个要点的内容要具体,简明扼要,关键性资料、数据与结果,采用第三人称明确标出。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左右。
4关键词
5引言(前言)
6材料与方法
6.2方法:应交待论文所用实验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与方法、观察指标。
7结果
用文字叙述、表格或绘图说明,只将主要结果列出,不要予以分析讨论。如:“静脉推注时防止微量空气进入血管的方法探讨”,(华夏医学,2005年18卷第5期),作者用普通组与实验组进行对比,列出每组在静脉推注时有空气进入血管的是多少例,无空气进入血管是多少例,各组的成功率是多少,再来一个对比,从效果上既清楚又明了,给人印象很深。
8讨论
主要对本文研究的结果进行评价、阐明和推理,不能只重复结果,也不应结果归结果,讨论归讨论。讨论内容:①用已有的理论对自己研究的结果进行讨论。②指出结果及结论的意义。③该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动态及独特之处。④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本课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努力方向。
9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
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文献,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以文中出现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排列于文末,一般在10篇以内,引用公开、近期出版的原著。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之间用逗号隔开,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中文期刊用全名,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按规定)。
[期刊]序号作者文题[J]刊名年份卷(期):起止页。
[1]谭建兰.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05,4(2):54-55
[2]李爱车,方小君,李琼妹等.心脏裂伤的抢救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5,4(2):14-15
[书籍]序号作者(主编)书名[M]版次(第一版不标出)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1]裘法祖.外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56-263
10标题层次
标题层次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两个数字符号之间加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面不加标点。标题层次划分一般不超过4节,第一级标题为1.,第二级标题为1.1,第三级标题为1.1.1,第四级标题为1.1.1.1,各级标题序号均顶格书写,序号后空一字后再写标题或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
[1]过慧谨.护理科技论文的基本结构及撰写要求.护士进修杂志,2001,16(增刊):6
投稿注意事项
引用参考文献注意事项
1、引用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一次文献。2、著录格式为①期刊:作者(列出前三名,多于三名后加“等”).文题.刊名,年,卷(期):页.②书籍:著者(列出前三名,多于三名后加“等”).书名.出版者,年:起止页。3、文末参考文献
的序号按照在文中引用的先后次序标注,并在正文的引用处以上角码加方括号形式标注。4、参考文献
数量研究类稿件宜在5~10条左右,综述类稿件宜在15~30条左右。
一、学术论文的种类:
1、论著类:实验研究、调查研究、临床研究;
2、综述、讲座类;
3、短篇报道:临床经验、教学经验;
4、病例报道类
同学可选择撰写论著类或临床经验类论文
二、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
包括文题、作者及作者单位名称、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六大部分。
1、文题:是对论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应确切简练,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不用标点符号。比如:“护士营养学知识水平的调查分析”“山东省地方性甲状腺肿发病状况调查”;
2、作者姓名
3、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
5、正文:包括前言、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
(1)前言:主要提出问题和解释概念,适当介绍研究背景,提出本文要研究的问题,以100~300字为宜。
(2)材料和方法:实验研究为材料与方法,临床研究为资料与方法,调查研究为对象与方法。如调查研究你论文:对象与方法包括调查对象(调查对象要具有代表性,要随机抽样)、调查方法(调查方法要设计严密)、统计学方法(要采用恰当,计数资料一般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一般采用t检验)。
(3)结果:这是学术论文的核心部分,是建立在资料与方法上的。学术论文的学术价值如何,是否有发现和创新,主要取决于这一部分。必须将其归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用简单的文字和图表表达出来。
(4)讨论:大致可包括:阐述本文研究的原理与机制;说明本文材料和方法的特点及其得失;分析本文结果与他人结果的异同,以及各自的优越性与不足;对本文研究结果进行理论概括,提出新观点、新假设,对各种不同的观点和学说进行比较和评价;提出今后探索的方向和展望,等等。
6、参考文献:应选择有关的主要的著作或正式发表的论文,最好是近5年的,
文献条目不宜过多,论著在10条以内。
三、论文的格式要求
(一)文稿用word录入排版,A4纸,文题4号黑体,内文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字数不少于1500字,不超过3000字。
(二)论文层次的划分,一般不宜超过4层,第一级标题用1,第二级标题用1.1,第三级标题用1.1.1,第四级标题用1.1.1.1。各级标题均顶格书写,分级号后不用顿号,空一字空后写标题。
(三)图表:均应有简明的图题和表题,不超过20个汉字。表格一律用“三线式”表。
(四)参考文献:按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在右上角用方括号注明,如:[1]、[5-8],并按引用顺序排列于文末。引用公开发表的原著,文献严格按如下要求书写:
1、期刊:[序号]作者(三位以内全部列出,超过者只列前三位后加“等”).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页-迄页
例1:
[1]胡敏予,朱明元,周光宇,等.护士营养学知识水平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1,15(1):6-
2、专著:[序号]作者(三位以内全部列出,超过者只列前三位后加“等”).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年:起页-迄页
【关键词】五官科护理学文献检索
1五官科护理学信息常用的检索方法
在海量的五官科护理信息资源中,通常采用的检索方法有手工检索、光盘检索和网络检索。
1.1手工检索
1.2光盘检索
1.3在线检索
2五官科护理学文献检索途径
要了解五官科护理学的最新进展,应学会根据文献的性质和内容查阅医学文献信息。文献可根据内容的加工深度和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是指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写成的原始创作,具有创造性、新颖性、系统性之特点,如论著、研究报告、学位论文等;二次文献是将大量无序、分散的一次文献收集、整理、著录其特征,并按一定的顺序另以编排,是供读者检索所需一次文献线索的文献,如索引、文摘、目录等;三次文献作者围绕某一专题,借助于二次文献,在充分研究与利用大量一次文献的基础上,即经过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撰写而成的新的文献,如综述、述评、专题等。三次文献最大的特点是不必大量阅读一次文献,就可借此比较全面地了解某一专题、某一领域当前的研究水平、动态。
2.1五官科护理检索途径
2.2获取文献全文的方式
随着五官科护理学信息越来越多,而且传播媒介检索越来越多,相对应其检索方式各异,五官科护理工作者要想更好,更快地开发和利用护理学信息资源,就必须多学习、反复练习,不断总结,才能把握和驾驭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及时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文献和资源。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科学研宄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掌握护理科研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具备初步的护理科研能力,是每一位护理从业者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储备之一[1丨。护理科学研宄是用科学的方法反复地探索、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目前在我国各护理学院(系)本科护理课程中大多设置了《护理科研》课程,这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护理研宄的教学中,如何使课堂教学与实际运用紧密结合,发挥最佳教学效果,是很多护理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对护理本科生来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直接形式就是毕业论文,所以,了解护理本科生在准备毕业论文期间的有关问题,有助于指导《护理科研》的教学及实习医院和学校对实习学生的论文指导。而关于这方面的研宄,尚未见报道。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研宄采用描述性调查研宄,调查了南京中医药大学2002级98名护理本科毕业生,均为女性,年龄22岁~25岁,平均年龄23.4岁。
1.2研宄方法本研宄采用问卷调查法。研宄者在参阅了大量文献后自行设计,设计并经专家论证,其重测信度为0.8。问卷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调查学生在准备毕业论文时的困难、学校及医院所提供的帮助、护理科研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等等。所获得的信息将更好地指导《护理科研》的教学,以及毕业生论文的指导工作。
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2.1在准备论文时学生感到最困难的环节62.2%的学生选题方面感到最为困难;25.5%提到查阅文献;科研设计、数据统计分析和撰写论文分别占18.3%、16.3%、11.2%。
2.2护理科研各环节的情况
2.2.2查阅文献方面所有的同学都知道查阅文献的方法。31.6%学生在医院图书馆查阅文献;有55.1%的学生在学校图书馆;通过网吧或其他途径查阅的占13.3%.82.7%的学生上中国期刊网查阅文献资料;7.3%上其他网站查阅。
2.2.3论文撰写方面99.0%的学生知道护理科研论文、综述论文、个案论文的书写格式;1%的学生不知道^91.8%学生知道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8.2%学生不知道;49%的学生写的是综述;41%写的个案;1.0%学生写的是科研论文^
2.3学校或医院提供的支持方面26.5%的学生参加过所在的医院或科室开展的论文交流活动;73.5%的学生没有参加过。19.4%的学生参加过所在科室的科研活动;0.6%的学生没有参加过.
论文初步写好后,提供修改意见的人员:71.4%是临床老师;.1%学校老师;2.0%其他人员;9.2%没有经任何人修改;5.1%临床老师和其他人员;6.1%临床老师和学校老师。
3讨论
3.1选题需要老师指导选题是进行研宄活动的第一步,由于学生临床经验不足,平时阅读护理杂志有限,尽管热情很高,但仍感到无从下手。因此,62.2%学生感到选题是最困难的首要问题^25.5%查阅文献方面感到困难,这不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方法,因为所有的学生都知道文献检索的方法,31.6%学生在医院图书馆查阅;55.1%在学校图书馆,所以可能在检索资源的利用上不方便,学生感到困难。上网查阅文献资料82.7%的学生上中国期刊网,说明绝大多数学生知道结合自己的选题在中国期刊网上查找原文,但是也发现有1名学生论文仅83.5%的学生自己选题,这尽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但本届学生论文中有一些选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选题过大,文不符题等,说明学生选题之后,还是需要学校老师或临床老师进行必要的指导。5.2%学生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选题,这基本上是本科生导师制的学生,自从我校2002年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以来,一些护理教师骨干承担了指导部分优秀的护理本科生的职责,在实习前的1年内在本科生导师的指导下己开始考虑论文写作。
3.2论文撰写方面本次调查结果而言,949%的学生写的是综述,可能是因为学生感到自己临床经验不丰富,科研能力还不高,撰写护理科研论文有困难,而综述是将现有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所以学生选择写综述的较多。4.1%学生写个案,结合自己在实习时遇到的某个病例,写写护理体会;写科研论文仅有1.0%学生,该学生充分利用了实习医院及科室的资源,在有关课题负责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99.0%的学生知道科研论文、综述、个案的书写格式,作为护理本科生,科研论文、综述和个案的书写格式都需要掌握。但对于实习期间的护理本科生而言,毕业论文应多结合1年的实习情况,所以,还应鼓励学生多结合临床实际,写写自己的实习期间的体会。同时,实习医院应鼓励护理人员申报课题,若条件允许的话某些实习科室可以带动学生一起参与课题的研宄,在有关老师的指导下可尝试写护理科研论文,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将大有裨益。3.3学校或医院提供的支持方面仅有26.5%的学生参加过所在的医院或科室开展的论文交流活动,19.4%参加过所在科室的科研活动,这与实习医院的护理科研水平及学术氛围有密切的关系。目前由于临床护士整体科研水平还有待提高,有关的政策也需向护理科研有所倾斜,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护理人员参与到护理科研当中,实习的本科生也将从中收益不少。
由于考虑到实习学生与临床老师的接触更多,原则上医院护理部指派一位临床老师指导其论文写作,所以,论文初步写好后,提供过修改意见的71.4%是临床老师;有时学生也会请学校老师再进行修改,所以6.1%临床老师和学校老师都进行过修改。6.1%学生论文经学校老师修改过,这也是本科生导师制的学生,而且其中一些论文都己经在某些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4对策
4.1教学方面《护理科研》的教学多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2,多列举一些选题,让学生讨论选题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等131;多增加每种护理论文的范文,请学生细读后来讲解;还可找些病文,请学生阅读后提出修改意见。此外,可安排学生小组完成一份开题报告,等等。这些举措都可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加以运用。
从课程内容设置上说,护理科研还涉及文献检索和统计学课程的内容。调查中还有不少学生提到应加强统计学知识的讲授。统计学知识对于临床护士而言也是比较薄弱的环节|4]。赵海平等151提出将三门课程合并开设的建议,也是解决当前护理课程设置问题的一个办法。
实习医院领导应重视护理科研,鼓励护理人员多申报课题,有关科室可带领实习学生一起参与课题的研宄。同时,医院应多开展护理最新进展、护理论文写作方面等讲座,多开展护理论文的交流,并鼓励实习学生参与,这样既提高了临床护士的科研水平和论文撰写能力|61,同时也激发了实习学生的灵感,拓宽思路有助于学生选题171。此外,学校老师和临床老师也应思考如何合作将更好地发挥整体优势指导学生书写毕业论文提高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临床运动心理学;内容分析;运动表现发展;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功能损害;运动退役
临床运动心理学(ClinicalSportPsychology)是随着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而兴起的应用心理学分支,于20世纪80年代萌芽于美国,本世纪初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1988年,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USOC)建立了临床运动心理学家注册制度。2005年,美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召开了临床运动心理学家大会[1]。2006年,首部《临床运动心理学》专著出版[2]。2007年,《临床运动心理学杂志》(JournalofClinicalSportPsychology)创刊,为临床运动心理学开辟了专门的学术交流平台。2011年,临床运动心理学的东西方观点(ClinicalSportPsychologyPerspectiveWestAndEast)系列丛书出版[3]。
我国的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广大心理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已经积累了许多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旨在从基本情况、内容及方法三个方面对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论文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揭示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研究者提供参考,促进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内容分析(contentanalysis)是一种对文献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技术,它按照一定维度对论文内容进行系统分类和评判,可提供学科研究状况的基本信息[4]。目前,该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
之中。
(一)论文取样
本研究从1981年至2010年的13个目标期刊中选出临床运动心理学论文680篇。心理学期刊包括《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体育学期刊包括《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体育与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和《体育学刊》。
(二)内容分析的维度
(三)研究过程
由研究者和经过培训且熟练掌握内容分析维度系统的6名研究生对论文进行独立的内容分析,每篇论文有两名分析者。研究者最终录入数据时检查分析不一致的地方,认真核查后加以取舍。
(四)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全部变量的频次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论文的基本情况
1.论文首作者所属机构
表1.中外临床运动心理学论文首作者所属机构对比(%)
院(所)性质
中国
外国
体育学院(所)、体育教学部
91.7
34.3
心理学院(所)
4.9
37.4
医学、护理、健康学院(所)
0.9
12.1
其他
2.5
16.2
合计
100.0
表1显示,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论文首作者主要来自体育学院(研究所)和体育教学部,而心理学、医学、护理与健康学院(所)学者对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参与度极低,这与国外学者相对多元的研究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经分析,这种情况多年来(尤其是2004~2010年间)未出现明显变化。这非常不利于临床运动心理学这门交叉学科的发展。中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需要更多临床心理学学者的参与。
2.论文的篇幅
3.论文参考文献
图1.中国临床运动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发展趋势
(二)论文内容
1.研究领域
图2.中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表2.中外临床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对比(%)
研究领域
运动表现发展
37.2
17.2
运动功能障碍
31.2
25.3
心理健康
22.6
21.2
运动功能损害
3.5
学科发展
3.2
13.1
运动退役
2.2
2.0
表2显示,运动退役是中外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薄弱领域,与国外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相比较,我国临床运动心理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对运动表现的发展研究较多,而对运动功能损害的研究较少。运动表现发展研究较多与我国长期以来注重竞技体育发展有关。运动功能损害指运动员存在着明显的临床心理问题,引起其严重的情绪紊乱和行为失调,导致其无法投入训练与竞赛[8]。运动功能损害研究被忽视与我国运动心理学学者大都来自体育学院(研究所),普遍缺乏临床心理学训练背景有关。
2.研究的理论基础
图3显示,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一直以认知行为理论占绝对优势,但近年来出现理论逐渐丰富的趋势。这与国外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情况基本一致[7]。认知行为理论在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中占绝对优势,与认知行为治疗操作性强,更易于通过实证研究检验有关。
图3.中国临床运动心理学论文理论基础的变化趋势
(三)论文研究方法
1.论文类型
表3显示,与国外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相比,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论文类型以调查研究报告、文献综述和论述较多,而临床运动心理学的质性研究和实验研究的论文相对较少。这与国内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者大多来自体育学院(研究所)有关,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深刻意识到临床运动心理问题研究的必要性,但由于普遍接受的是体育科学的训练而相对缺乏临床心理学的系统训练,所以,更容易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综述和理论性研究,而深入的质性研究和实验研究相对较少。
表3.中外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论文类型对比(%)
论文类型
调查研究报告
36.3
32.3
实验研究报告
11.8
15.1
测验研究报告
6.3
6.1
质性研究报告
4.8
19.2
质性+量性研究报告
0.4
论述
25.7
18.2
文献综述
14.6
7.1
2.研究设计
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论文干预研究以文献综述为主,侧重具体介绍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实验研究设计较少,而国外临床运动心理学61.5%的干预研究主要通过实验研究来验证干预的效果。实验研究能为不同方法的干预效果提供充分的证据,有利于提高临床运动心理服务的科学性。因此,我国运动心理学学者应加强心理干预的实验研究。
表4.中外临床运动心理学论文的研究设计对比(%)
研究设计
机制研究(中国)
机制研究(外国)
干预研究(中国)
干预研究(外国)
描述性研究设计
16.0
44.9
75.0
实验研究设计
10.2
12.6
26.7
61.5
质性+量性设计
0.6
3.1
0.5
3.9
质性研究设计
说明
5.1
14.7
8.4
21.4
47.1
4.2
7.7
15.4
11.5
100
3.研究被试
表5.中外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被试对比(%)
研究被试
无
29.0
24.3
高水平运动员
15.9
10.1
专业运动员
11.2
混合
9.0
8.1
体育专业学生
大学生运动员
7.4
20.2
少年运动员
5.9
11.1
学生
6.5
4.6
13.0
4.资料收集
表6显示,中外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在资料收集上的共同之处在于较多采用问卷法和量表法,而较少采用观察法和仪器测验法,不同之处在于我国学者更多采用工作经验法和文献法,较少使用访谈法。我国研究者较少采用非常适合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访谈法收集资料,与他们主要来自体育学院(研究所),普遍缺乏临床心理学的系统专业训练有关。
表6.中外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资料收集方法对比(%)
资料收集方法
问卷法与量表法
38.8
38.4
工作经验
20.4
文献法
19.6
三种以上方法结合
7.8
仪器测验法
6.4
3.0
访谈法
2.6
观察法
1.2
1.0
5.结果分析
表7显示,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论文中涉及多元分析的少于国外。心理现象是多层面和多维度的,其影响因素也是复杂多变的。采用多元分析法进行分析,更有助于人们了解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能更有效地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因此,在未来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中多元分析法有待进一步推广。
表7.中外临床运动心理学论文研究结果分析方法比较(%)
结果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
42.2
非多元统计分析
39.0
30.3
多元统计分析
17.9
定性+定量分析
6.0
元分析
中外临床运动心理研究中都尚未出现元分析(meta-analysis)的论文。元分析是对具有共同目的但相互独立的多个不同甚至相反的研究报告给予定量统计分析而综合评价某一主题研究的方法,曾被置于循证医学实践证据金字塔的顶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之中[9]。自临床心理学的实证支持治疗兴起以来,元分析方法在临床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呈逐年增长的趋势[7]。元分析对文献的数量与质量都有一定的要求,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中尚未出现元分析的论文,可能是由于目前能够支撑元分析的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成果有限,也可能是由于研究者统计方法的训练不足。随着临床运动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元分析方法的应用将越来越多。
(四)中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发展阶段的划分
1.中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起步阶段
2.中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
1994年到2003年期间是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数量与质量都表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具体表现如下:论文数量逐年增多,平均每年25篇;受资助项目出现逐年增长趋势;论文的参考文献呈现逐渐增多趋势;运动功能障碍和心理健康研究逐年增多;研究报告超过理论型论文,说明文的比例下降至24.9%,调查研究报告迅速增加到37.3%;以高水平运动员为被试的论文相对降低,以非高水平运动员为被试的论文迅速上升;经验总结法下降,量表测验法和问卷调查法的应用逐渐增多;定性分析逐渐减少为47.1%,多元分析上升为10.7%。
3.中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规范阶段
2004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入成熟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数量与质量都较前两个阶段大幅提高,具体表现如下:年均达45.3篇;平均每年有16.3个项目受到基金支持;平均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量稳定在15.4条;在研究内容上,运动功能障碍、心理健康和运动表现发展三者呈并驾齐驱之势;69.7%的论文为研究报告,说明文进一步减少;以非高水平运动员为被试的论文达到60.6%;量表测验法、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成为最重要的资料收集方法,工作经验总结法的应用萎缩;定性分析减少至33.7%,30.3%的论文进行了多元分析。
三、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1.吸引更多临床心理学学者加盟
2.加强对运动功能损害与运动退役的研究
健康。
3.丰富研究的理论基础
4.加强临床研究方法的训练
[1]GardnerFL.Introductiontothespecialissue:ClinicalsportpsychologyinAmericanintercollegiateathletics[J].JournalofClinicalSportPsychology,2007,1(3):207209.
[2]GardnerFL,MooreZE.Clinicalsportpsychology[M].Champaign,IL:HumanKinetics,2006.
[3]ZhuLiJing,HeilJ,WenzeT.ClinicalSportPsychologyPerspectiveWestandEast(VolumeI)[M].VDMVerlag,2011.
[4]HoldfordD.Contentanalysismethodsforconductingresearchinsocialandadministrativepharmacy[J].ResearchinSocialandAdministrativePharmacy,2008(4):173181.
[5]BuboltzWC,DeemerE,HoffmamR.ContentanalysisoftheJournalofCounselingPsychology:Buboltz,Miller,andWilliams(1999)11YearsLater[J].JournalofCounselingPsychology,2010,57,(3):368375.
[6]RhodesRE,NasutiG.Trendsandchangesinresearchonthepsychologyofphysicalactivityacross20years:Aquantitativeanalysisof10journals[J].PreventiveMedicine,2011,53,1723.
[7]刘丽,石岩.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9):14951506.
[8]刘丽,石岩.临床运动心理学的界定、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6):7682.
[9]RosnerAL.Evidence-basedmedicine:Revisitingthepyramidofpriorities[J].JournalofBodywork&MovementTherapies,2011,16:4249.
[10]邓铭一,季浏,常波.运动攻击的理论发展及控制方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126(3):5559.
[11]石岩,王莹,赵阳,等.球场观众暴力的发展趋势,研究进展与遏制策略[J].体育科学,2007,27(1):2440.
[12]杨士荣.不同类型运动员饮食障碍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3):8792.
[13]黄志剑,姒刚彦.高水平运动员的退役准备与适应:一项定量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5):393395.
[14]王进.我国运动员退役意识与心理状态的定量分析[J].心理学报,2008,40(4):496506.
[1]汪雪.基于Web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8:8-11.
[2]周忠冉,合肥地区社区高血压防治调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硕士论文,2012:3-5
[3]钟淑玲,陈敏莉.健康教育在社区的开展方法方式[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9(8):89.
[4]张旭,社区终端战略[J].中国医药指南,2008,(1):16-17.
[5]卢春华,刘士英.社区健康教育的意义和内容[J].社区学杂志,2009,7(11):80-81.
[6]陆江,林琳.社区健康教育[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3.
[7]王春才,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26-28.
[8]赵秋芬,面向社区的健康服务网络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3:36-37.
[9]于淑云,马继军,Oracle数据库安全问题探析与应对策略[J].软件导刊,2010,(12):147-149.
[10]孔银昌,夏跃伟,刘兰兰,ORACLE数据库安全策略和方法[J].煤炭技术,2012,31(3):190-192.
[13]胡皖玲,郑文学.开展社区医疗服务的思考与建议[J].社区医学杂志,2007,5(10x):4-6.周忠冉,合肥地区社区高血压防治调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硕士论文,2012:3-5
[14]成湘均.用Sping,Hibernate,Struts2组建轻量级架构[J].框架发展,2006,29(6):43~47.
[15]刘壮.基于Spring+Hibernate的开发方法研究及实例[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40-42.
[16]陈俊国,王燕,郭华等.建立综合型医院辐射社区医疗服务网络模式的几点思考[C].重庆医学,2008,(1):41-42.
[17]王伟,牟冬梅,曹丹.基于Internet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5(4):56-58.
[18]陈刚.新形式下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与规章制度建设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科学出版社,2007,3:254-260.
参考文献二:
[1]陈龙,张春红等.电信运营支撑系统[M].人民邮电出版.2005年3月第一版.
[2]王先勇;移动IP技术及其安全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3]张晓亚,马慧麟,宋庆峰,弗达.电信运营支撑系统[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
[4]江东,钱永庆等.计费系统现状和下一代计费系统[J].2003年第10期
[5]李连样,刘晓亮.电信计费的内涵与外延[J].中国计费网.2003年9月10日
[6]魏园园,余颖,杨放春.计费帐务系统发展趋势分析[J].世界电信.2004.12:41-43
[7]陈新.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5.17?146
[8]范淑敏,陆宝华;谈建运营性的专业移动通信网[A];大连海事大学校庆暨中国高等航海教育90周年论文集(船舶通信与导航分册)[C];1999年
[9]徐伟强;移动通信网话务量需求的混沌特性及预测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10杨(日韦);福建联通CDMA网络竞争策略分析[D];厦门大学;2002年
[11蒋同泽.现代移动通信系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4-3
[12尤肖虎.我国未来移动通信研究发展展望[863特稿].通讯世界.2003.12
参考文献三:
[1]张梁,张业成,罗元华等.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2]黄润秋.论中国西南地区水电开发工程地质问题及其研究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13(1):01-05.
[3]刘传正.论地质环境变化与地质灾害减轻战略[J].地质通报,2005,24(7):597-602.
[4]刘传正.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站网建设构想[J].地质通报,2002,21(12):869-875.
[5]殷坤龙.滑坡灾害预测预报分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14(4):15-21.
[6]黄润秋.中国西部地区典型岩质滑坡机理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3,23(6):640-647.
[7]黄润秋.论中国西南地区水电开发工程地质问题及其研究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13(1):1-5.
[8]杨德龙,王洪辉,黄凡等.山区高速公路开挖边坡失稳监测预警系统研制[J].电子设计工程,2011,19(25):54-56.
[9]刘传正,张明霞,孟晖.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6,2(26):175-179.
【关键词】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必要准备,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检验。通过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综合发展。而且,毕业论文设计整体水平也直接反映了高校的教学质量,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加强学生毕业论文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论文质量,对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亦具有重要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化,专业课程学时相对压缩,使学生在横向知识体系加宽的同时减少了专业知识的深度,加上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使毕业论文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其突出的问题有3个:
1.思想重视不够
而对于学生方面,有的学生平时课程学得不扎实,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容易造成对论文写作的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对指导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不能正确、灵活地利用论文检索工具。有的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在要上交时随便从网上东拼西凑地抄袭,敷衍了事。这些学生都是从思想上没有能认清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浪费了毕业前的一次综合训练机会。
3.格式欠规范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举措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护理学系结合本院系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规范要求,严格把关,以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和水平。
1.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好组织动员总结工作
2.严格制定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程序,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3.加强系部与临床教学医院联系,监控毕业论文工作全过程
为进一步完善论文管理工作,在2005年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临床教学工作会议上,我系与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地区各临床教学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临床教学负责人一起,讨论了此次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改革的情况,听取各方意见。2006年5月,我系在2001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完成以后,也专门召开了毕业论文工作总结会议,与福州地区部分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一起评选优秀论文、探讨改进工作的方法。2007年1月,举办2006年临床护理学师资培训班,对全省十五所医院护理人员代表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介绍“护理临床教学与毕业论文工作”、“护理科研基本程序”等知识。此外,考虑到我系的毕业论文工作尚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又专门安排了系部老师参加指导,负责与各临床医院护理部联络协调及为学生答疑释惑。并自2006年起,系部安排教师作为联络员,下到福州各临床教学医院,参加论文开题、论文答辩,并加强中期检查。
4.临床教学医院密切配合,保证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
三、取得的成效
1.学生表现了较高的悟性和科研能力,个人潜能得到发挥。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运用相结合,培养了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
2.大多数同学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所选课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统计和分析,掌握了文献检索、课题设计、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阅读专业资料等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具备了撰写论文的能力。
3.临床教学医院反馈,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锻炼了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为更好地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带教老师也加强自我充电,使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53(1):46-49.
[2]杨立军,何志鹃.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建筑,2007,33(4):214-215.
[3]谷倩,彭少民,钟立汉等.高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实施[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1):75-77.
[4]欧丽,胡浩.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与答辩中的一些问题与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189-190.
[5]欧孝夺.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与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0:16-19.
【论文摘要】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而当今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弊端较多,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考试模式的改革,引入课堂考试、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等方法,全面考核学生,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观的不断深化,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学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已经成为当代护士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在各护理院校也彰显重要,成为主干课程之一。这就要求教师们也要适应这个发展,深化护理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与世界接轨,提高教学质量。论文百事通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五大功能[1]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护理心理学考试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考试模式,以教师命题的理论考试为主,缺乏多样性、科学性和应用性。我们对护理心理学考试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改革,使考试目标和教学目标形成最大关联度,采用多种考核方法,注重心理学和临床护理的密切结合。以下报告我们在护理心理学考试模式改革的体会:
1传统考试方法的分析
1.1单一的考试形式:
传统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存在着命题凭经验“讲什么、考什么”,完全的理论考试,试卷组成不注意样本的代表性,不能有效地代表全部教学内容,造成考试与教学内容有偏差,严重影响了对培养人才的评价。
1.2考试内容不合理:
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的基本知识,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查,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过大,缺乏对知识应用的考核,造成普遍的“划范围、圈重点”,学生凭借“死记硬背”来准备考试,达不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1.3缺乏应用能力的考核:
虽然护理心理学的教学理论课程比重大,缺乏实用有效的实践课程,但是不能忽视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应该注重心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的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传统的考试对学生实验技能考核体现不出来,不能达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2改革措施
改革对象为本院05级、06级三年制大专英文护理专业学生,共4个班级,126人,全部为女生。根据护理心理学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考核内容包括: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10%、10%、20%、60%,学生的最终成绩按比例计算得出,具体考试方法如下:
2.1提高教学效果,积极进行课堂考核:
2.2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实践考核:
2.3布置开放性和发挥性的问题,供学生论述:
2.4必不可少的期末闭卷考试:
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涵盖了护理心理学的定义、理论基础、具体方法等。在理论上强化学生记忆,为灵活运用奠定必要的基础。考试题目包括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力求做到内容全面,难易适中,层次分明。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效果讨论
3.1使护理心理学考试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
针对护理心理学的课程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研究制定,改革后的考试成绩由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占相应的比例,这样的成绩能客观全面地反应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培养的学生从“应试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新晨
3.2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考试改革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问卷反馈,95.8%的学生非常欢迎考试改革,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理解知识、运行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应对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顺应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3考试改革促进教学改革:
考试不是目的,也不仅仅是检验教学效果,还有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和应试者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四部分考核成绩中,我们发现学生实践考核和问题论述成绩较低,我们通过教学改革,及时增加实践课时数,加强学生的临床心理护理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护理心理学问题论述,并与教授护理科研、文件检索的教师沟通,进行分工整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总之,通过考试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由被动应付转为积极参与,仅仅靠死记硬背就远远不够了,迫使学生在学习上主动思考,善于发现创新。只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才能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把创新教育与考试创新结合,从而到达教、学、考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