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延宇,曾鹏,臧传治.智能电网环境下家庭能源管理系统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保護与控制,2014,42(18):144-154.
[2]王春梅,李扬.计及用户舒适性的家庭智能用电调度优化[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6,32(4):58-62.
[3]刘经浩,贺蓉.一种基于实时电价的HEMS家电最优调度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5,32(1):132-137.
[4]高思远.智能家居能源调度算法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
[5]SHAOS,PIPATTANASOMPORNM,RAHMANS.Developmentofphysical-baseddemandresponse
[6]袁泉.大功率储能变流器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3-5.
基于ZigBee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
参考文献
[1]邱凌.浅谈智能家居[J].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与自动化,2008(5):1-2.
[2]周怡.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探讨[J].自动化仪表,2005,26(6).
[3]王权平.ZigBee技术及其应用[J].现代电信科技,2004(1):33-37.
[4]高小平.中国智能家居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05(4):18-21.
[5]杨诚,聂章龙.ZigBee网络层协议的分析与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
基于Cortex—A9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1]范丽娜.智能家居系统中家电控制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1.
[2]徐金波.基于Android与Zigbee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昌:南昌航空大学,2015.
[3]张亮.嵌入式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5):55-57.
[4]熊琼.基于ARMCortex-A8与Android平台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4.
智能家居实训室在高校的建设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夏长凤.高职院校智能家居实训室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电气自动化,2014,36(3):28-30.
[2]江进,王浩存.物联网智能家居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0):38-39.
[3]胡軍.智能家居体验中心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14.
[4]徐鲁宁,郭晓功,胡斌.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实训平台建设探索[J].河南科技,2014(10):258-259.
[5]彭玲,黄松发.关于高校物联网实训室建设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36(10):8848-8849.
[6]兰宇飞.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21(3):24-26.
[7]彭文华.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实训室”建设方案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27):6782-6783.
基于Cortex—M3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的设计
[1]郑魏,李智敏,骆德汉.智能家居无线网络设计与实现[J].电视技术,2013,(21).
[2]申斌,张桂青,汪明,李成栋.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与仪表,2013,(02).
[3]张佳茜.基于WIFI的家庭无线网络设计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26).
[4]崔小玲,侯思祖,张璇,吴胜明,岑彦.基于STM32的智能终端的设计与实现[J].电力系统通信,2012,(05).
[5]李江权,张兴敢.基于Cortex-M3处理器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2,(07).
本文调研只是对期刊论文参考文献研究现状的了解和剖析,还有很多问题和现象亟待讨论和探索。但是,无论是期刊编辑部还是作者,只要正确认识期刊文后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引用和著录论文参考文献,将会促进我国期刊论文参考文献的进一步规范。
作者:宋敏
[1]李志生,梅胜,等.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实践与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增刊).
[2]孙政荣.大学生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4).
[3]姚裕群.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调查与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7).
[4]晋燕“目标体验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方案,《教育前沿与探索》2009.2
[1]Maliszweski,Paul,Evolutionofadvertisingeducationsuggestschangesinwhatemployersexpect,BusinessJournalServingSouthernTier,10/27/97,Vol.11,Issue22.
[2]GuohoaWu,LaFerle,CarrieWei-NaLee;AdvertisingeducationinChina:whatdotheprofessionalsthink?InternationalJournalofAdvertising;2000,Vol.19Issue1,p95-116,22p.
[3]KongLiang、Jacobs,Laurence;China’sAdvertising:EducationandResearchistheKey,InternationalJournalofAdvertising;1993,Vol.12Issue2,p181-185.
[4]Lee,Wei-Na,Chen,Chia-Lin;Katz,Helen,InternationalAdvertisingEducationintheUnitedStates:APreliminaryStudyandEvaluation,InternationalJournalofAdvertising;1997,Vol.16Issue1,p1-26,26p.
[5]Hunt,ShelbyD.Chonko,LawrenceB.Wood,VanR,Advertisingeducationandsuccessfuladvertisingcareers:aretheyrelated?JournalofAdvertisingResearch;Apr/May87,Vol.27Issue2,p43-52.
[6]Dunn,S.Watson,EarlyDaysofInternationalAdvertisingEducationintheU.S,JournalofAdvertising;Mar94,Vol.23Issue1,p111-113.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bulletin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DB
CP
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onmagnetic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on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programon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bulletinboard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王秋菲,戚红.经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现状及提升路径[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1(1).
[2]韩沚清.关于提高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
[3]邓党雄.增强四个意识,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R/OL].2016-3-26,2016-3-28.
[4]王金华,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湘南学院学报,2013(2):66-70.
[5]王金华,向.数学分析课程网络空间教学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8):193-195.
[6]崔嵘,陈薇,刘为群.如何走出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困境[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1):122-123.
[7]王建春,黄静,钱桂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重视的几个关键问题[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8):765-766.
[8]吴秀芳.学术论文的创新性与现代意识[J].文学教育,2008,(5).
[1]符小军.高职日语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7,4:46-48.
[2]王小伟.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9:34-35.
[3]刘文琪.提高商务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1:161-162.
[4]李慧.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日语专业毕业设计改革[J].电子制作,2014,6:206+198.
[5]阙明坤.更多高校应向实用转型[N].经济日报,2014-05-22.
[6]赖红芳,蒋利荣,韦正.地方高校转型契机下的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5(1):156-157.
[7]戴红玲,胡锋平,李欢欢,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5):163-165.
[8]田毅,师学义,付薇.选题驱动式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与实践——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1(4):51-55.
[9]白中科,袁春,付宗堂,等.试论大学课堂教学与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创新思维[J].中国地质教育,2006(4):133-136.
[1]刘继峰.毕业论文与就业矛盾之分析及解决——以本科生法学专业为基础[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9,(3):185
[2]黄静,柳斌.毕业论文教学安排与择业的矛盾及解决办法[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76-178.
[3]张良苗,岳宝华.本科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01):35-36.
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刘冬.关于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思考[J].新课程(教师版),2011(1).
[2]杨茜.浅谈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8).
[3]马淑霞.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14).
[4]刘闯,陈娟.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10).
[5]邵永刚,赵林川.构建互动生物课堂———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6:54-56.
[6]杨滨,任新英.基础教育阶段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现状及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06:71-77.
[1]蒋丽丽.浅议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说”[J].新课程导学,2014(20).
[2]张俊梅.新课标下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1(11).
[3]赵晓君.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之我见[J].关爱明天,2015,(1):161-161.
[4]赵秀娟.浅谈目前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5):343-343.
[5]钱顺虎.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3(5):173.
[6]郭荣满.关于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现状与有效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60-61.
[7]田庆森.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困难及对策浅析[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1):285-285.
[8]杨美晶.边疆地区初中生物学实验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生物学教学,2009,34(8):53-54.
[9]刘宏.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初探[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
[10]黄胜.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
[11]孙炳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对策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12).
[12]曾瑞清.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3(83).
[13]刘欣.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2(57):148-149.
[14]谭启鹏.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b,2011(12):28-29.
[1]徐芳英.初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69.
[2]黄敏.初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1).
[3]黄鹤.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教学现状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王飞.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研究与对策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43).
[5]黄月欢.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2).
[6]谢小荣.重视初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9-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