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1115

感染性疾病等4个专业新版医疗质控指标发布

2023-11-15健康报

本报讯(首席记者姚常房)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感染性疾病、健康体检与管理、疼痛、整形美容4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

其中,感染性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包括抗流感病毒药物使用前流感病原学诊断阳性率、门诊流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等。健康体检与管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包括重要异常结果随访率、超声医师日均负担超声检查部位数等。疼痛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包括疼痛科医师床位比、住院患者入院8小时内疼痛程度评估完成率等。整形美容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包括整形美容手术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整形美容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等。

高层动向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曾益新出席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

2023-11-14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11月10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在广州市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视频致辞,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曾益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港、澳特区政府、广东省有关负责同志,粤港澳三地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负责人,境内外专家学者、行业代表、企业代表等共600余人现场参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感染性疾病等4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23年版)的通知》解读

2023-11-1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一、质控指标起草的背景和必要性

二、主要特点

三、指标的应用

食物营养大数据与健康研讨会在成都成功举办

2023-11-1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近期,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营养学会以“第14届亚洲营养大会”分论坛形式成功举办了题为食物营养大数据与健康的研讨会。

会议邀请不同国家、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分别就国际食物成分数据库发展、中国食物成分监测系统建设、食物供应体系多样化发展、食物成分与健康、大数据时代的营养科学研究、精准和定制化营养等前沿科研成果进行了广泛交流。

通过本次会议,大家一致肯定了中国食物成分数据的发展,并期待尽早看到英文版的发布。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组织召开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与

防护项目电子问卷调查技术培训班

为指导各地做好国家疾控局重大传染病防控项目“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与防护”(以下简称监测项目)健康调查工作,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于2023年10月31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监测项目电子问卷调查技术培训班。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副所长徐东群,河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韩志伟、公共卫生所所长张书芳,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空气室、信息技术室和健康防护室科室主任和技术骨干,以及31个监测省(自治区、直辖市)技术人员等72人参加了本次培训班。

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纪委召开权力运行廉政风险防控警示教育会议

为进一步抓实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确保风险防控工作控得住、督得准、管得好,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职工廉洁意识和风险意识,辐射安全所纪委于2023年11月8日召开本所权力运行廉政风险防控警示教育会议暨2023年“一季度一主题”第四季度廉政教育活动,所中层干部和纪检监察审计室工作人员近20人参加,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寇子春同志主持会议。

会议还对近期开展的工作进行了部署。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提高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的政治自觉性。二是强化政治责任,坚持问题导向,严格做好权力运行廉政风险排查。三是树牢担当意识,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疾控动态

中心受邀在全国会议交流杭州亚运会公共卫生保障工作经验

2023-11-14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1月8日,全国疾控机构卫生应急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国家疾控局应急处置司司长胡光、监测预警司司长杨峰、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李群出席会议并讲话,我中心陈直平主任、应急部王臻主任参加会议。本次会议回顾总结了2021年-2023年全国疾控机构新冠疫情防控和主要卫生应急工作,就卫生应急高质量发展、跨境传染病防控、杭州亚运会公共卫生保障、卫生应急法制和预案建设、大流行应对和准备、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鼠疫监测防控等内容进行了交流介绍。我中心受邀在大会作杭州亚运会公共卫生保障工作经验交流汇报,应急部王臻主任从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基本情况、公共卫生保障策略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有关经验和启示等三个方面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我省大型活动公共卫生保障的做法和经验。

本次会议分析了当前疾控机构卫生应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明确了下一步工作方向和实现路径,促进了工作经验交流。我中心将根据会议部署要求,切实贯彻落实,努力为推动疾控机构卫生应急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浙江力量。

科研动向

新标记物检测癌症准确率达90%

2023-11-15科技日报

在一项最新研究中,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4(SDF-4)蛋白是一种可靠的肿瘤标志物,其检测胃癌的准确率接近90%。

目前,检测胃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癌症的血液检测方法使用的肿瘤标志物包括CEA和CA19-9等,并不能准确检测所有癌症。此外,其他标记物也存在昂贵的测量成本或侵入性测试方法等缺点。

研究人员调查了癌症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确定SDF-4是一种有潜力的候选标记物。当他们测量癌症患者和健康人士血液样本中SDF-4的浓度时,发现癌症样本中SDF-4的水平升高,癌症患者的血液样本包括来自癌症患者的胃、食道、结肠直肠、胰腺、乳腺和肝的样本。

癌症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非常重要。敏感性显示检测能在多大程度上发现患者所患疾病;而特异性则显示检测患者罹患某一疾病的可能性。通过测试蛋白质SDF-4,研究团队发现它的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99%,超过了传统肿瘤标志物在识别癌症患者中的敏感性(CEA仅13%;CA19-9为17%)。

此外,研究团队在胃癌Ⅰ期患者的样本中也发现了高水平的蛋白质SDF-4,这表明医生或许可借助它在症状刚出现时发现癌症。

直肠癌肿瘤微环境和新辅助化疗的调节关系揭示

结直肠癌(包括直肠癌)作为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案一直是研究热点。目前,对于进展期的直肠癌通常在术前采用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等药物进行新辅助化疗,但新辅助化疗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肿瘤微环境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关系亦有待研究。

此次,研究团队共招募29例直肠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取样,并对样本进行单细胞和空间组测序。研究团队将样本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无明显缓解三个组,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以及不同组别之间的对照研究,构建肿瘤微环境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细胞图谱的动态变化过程。

“通过结合华大单细胞技术和高精度空间转录组技术,我们得以对新辅助化疗下的肿瘤微环境进行系统全面研究。”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秦鹏飞介绍,“高精度空间转录组信息的加入,使得我们在研究细胞空间分布、相互作用、信号调控及细胞分化等方面,获得更加准确和具体的研究结果。”

“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对结直肠癌表现出了和新辅助放化疗类似的治疗效果,同时有效避免了放疗引发的诸多并发症,减少了患者痛苦。因此,如何提升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就变得尤为重要。”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主任医师林宏城表示,“我们的样本和研究,为研究肿瘤微环境和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相互关系、改进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依据。”

全新“外挂”让细胞“工厂”快速开工可将治疗性蛋白质的响应速度提升到分钟级别

论文第一作者、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王欣怡介绍,团队将足量治疗性蛋白质提前生产好,储存在细胞的某个“仓库”中。只要控制“仓库”门打开,就可以实现对治疗性蛋白质的可控快速释放。基于此,团队将目的蛋白和内质网回收信号融合表达,并在其间嵌入一段可以被蛋白酶识别的肽链。当这个“链子”被蛋白酶水解切除时,锚定在内质网上的治疗性蛋白质就会迅速释放到细胞外。

据介绍,研究人员通过调控蛋白水解酶的活性,设计构建了三种精准可控的蛋白质快速释放系统,分别为临床药物小分子调控的蛋白质快速释放系统、响应肿瘤抗原的杀伤蛋白快速释放系统以及光诱导调控的蛋白质快速释放系统。

论文表明,只需要光照15分钟,1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就会下降。叶海峰说,“仓库”里如果装入降压肽、止疼肽等,也可以用来治疗高血压、慢性炎症性疼痛的疾病模型小鼠。

叶海峰表示,该研究将治疗性蛋白质的响应速度提升到分钟级别,可为基础生物学研究和基因、细胞治疗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疗性蛋白质瞬时递送新方案。

除了吃药,每天做这个运动,也能降低血压

2023-11-14生物世界

近日,英国坎特伯雷大学的研究人员在BMJ子刊《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Exercisetrainingandrestingbloodpressure:alarge-scalepairwiseandnetworkmeta-analysisof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s"的荟萃分析。

该研究显示,等长运动是降低血压的最佳选择,包括平板支撑、靠墙蹲等,等长运动后,血压降低8.24/4mmHg。

等长运动,是指在肌肉收缩时,肌肉长度保持不变的一种运动形式。在等长运动中,肌肉产生的力量与外部阻力相等,但肌肉长度不发生明显变化,例如平板支撑、站桩、举重、保持姿势或固定物体。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1990-2023年期间发表的270项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15827名参与者,分析了不同运动模式对收缩压、舒张压的影响。

对于不同运动,包括有氧运动、阻力训练、有氧阻力组合、高强度间歇训练、等长运动。

对于血压,健康静息血压定义为低于130/85mmHg,高血压前期为130-139/85-89mmHg,高血压为140/90mmHg或以上。

研究发现,所有类型的运动都有助于降低静息收缩压和舒张压,但等长运动下降幅度最大。

不同运动对收缩压(SBP)的影响

具体来说,等长运动后,血压降低8.24/4mmHg;有氧运动后,血压降低4.49/2.53mmHg;阻力训练后,血压降低4.55/3.04mmHg;有氧阻力组合运动后,血压降低6.04/2.54mmHg;高强度间歇训练后,血压降低4.08/2.5mmHg。

不同运动对舒张压(DBP)的影响

此外,通过SUCRA值显示,对于收缩压,有效性排名依次为,等长运动(98.3%)、组合训练(75.7%)、阻力训练(46.1%)、有氧运动(40.5%)和高强度间歇训练(39.4%)。

二级荟萃分析显示,等距靠墙蹲和跑步分别是降低收缩压(90.4%)和舒张压(91.3%)的最有效模式。

综上,研究表明,各种运动模式都有助于降低血压,而等长运动是降低血压的最佳选择,下降幅度最大。

Cell: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培育出首个胚胎干细胞嵌合体猴子

2023-11-15生物谷原创

这项新研究中使用的猴子是食蟹猴或长尾猴,是生物医学研究中常见的灵长类动物。这些作者首先利用从七天大的囊胚中取出的细胞建立了九个胚胎干细胞系。然后,他们将这些胚胎干细胞系放入培养液中培养,以增强它们分化成不同细胞类型的能力。

他们对这些胚胎干细胞进行了一系列不同的测试,以确认它们具有多能性,即能够分化成制造活体动物所需的所有细胞类型。这些胚胎干细胞还被标记上绿色荧光蛋白标签,这样他们就能确定在任何发育和存活的动物中,哪些组织是由这些胚胎干细胞生长出来的。最终,他们选择了其中的一部分胚胎干细胞,将它们注入早期猴子桑椹胚(胚胎4至5天大)中。这些桑椹胚随后被植入雌性猴子体内,结果有12只雌性猴子怀孕,6只活产。

他们的分析证实一只活着出生的猴子和一个流产的胎儿基本上是嵌合的,它们全身都含有由胚胎干细胞产生的细胞。这两者的性别均为雄性。他们使用绿色荧光蛋白标签来确定哪些组织含有由植入的胚胎干细胞产生的细胞。他们还利用基因测序和其他测试来自确认不同器官中存在胚胎干细胞衍生组织。

他们测试的含有胚胎干细胞衍生细胞的组织类型包括大脑、心脏、肾脏、肝脏和胃肠道。在这只活着出生的猴子体内,植入的胚胎干细胞在不同组织类型中的贡献率从21%到92%不等,在26种不同类型的组织中,平均贡献率为67%。这个流产的猴子胎儿中相应的贡献率较低。在这只活着出生的猴子和这个流产的猴子胎儿中,他们还证实了睾丸和最终发育成精子的细胞中存在胚胎干细胞衍生细胞。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和华大基因研究院的MiguelEsteban说,“在这项新的研究中,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原始态猴子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有能力在体内分化成组成猴子身体的所有各种组织。这项研究加深了我们对多能干细胞在灵长类物种中的发育潜力的理解。”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强(QiangSun)补充说,“这项新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灵长类细胞的原始态多能性。在未来,我们将尝试通过优化这些干细胞的培养条件、植入这些干细胞的囊胚的培养条件或这两者,来提高这种方法产生嵌合体猴子的效率。”

这些作者还计划进一步探索胚胎在宿主动物体内存活的机制,他们认为这将有助于提高嵌合体动物的产生效率。(生物谷Bioon.com)

参考资料:

1.JingCaoetal.LiveBirthofChimericMonkeywithHighContributionfromEmbryonicStemCells.Cell,2023,doi:10.1016/j.cell.2023.10.005.

2.Firstlivebirthofachimericmonkeyusingembryonicstemcelllines

JAMA子刊:少吃这类食品,加速大脑衰老,认知能力下降加速28%

2023-11-14医诺维

日前,巴西圣保罗大学医学院、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JAMANeurology"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ssociationBetweenConsumptionofUltraprocessedFoodsandCognitiveDecline"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摄入超加工食品或与加速大脑衰老有关,与食用最少的人相比,食用最多超加工食品的人,整体认知能力下降速度加快28%,执行功能下降速度加快25%。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一项多中心队列研究ELSA中10775名参与者,平均年龄为52岁,通过食物频率问卷形式收集了参与者的食物消耗情况,分析了超加工食品摄入量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讲,参与者平均每天总卡路里摄入量为2856kcal,超加工食品平均占27%,根据超加工食品能量占比,从低到高依次分为4组。

在平均8年的随访期间,研究发现,与食用少的人相比,每天从超加工食品中摄入超过20%卡路里的参与者,整体认知能力下降速度快28%,执行功能下降速度快25%。

超加工食品能量百分比与整体认知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分析发现,与60岁以上的参与者相比,35-59岁的人的这种关联性更强,表明年龄是超加工食品与认知功能关联的效应调节因子。

研究人员还发现,健康的饮食也能起到调节超加工食品与认知功能关联的作用,健康饮食得分较低,且每天从超加工食品中摄入超过20%卡路里的参与者,整体认知能力下降速度更快。

研究人员表示,根据这项研究,每天2856kcal总卡路里摄入量的20%,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汉堡和小薯条,就可能会损害认知功能。

尽管如此,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仅表明一种关联,而不是证明因果关系。

对于其中的机制,研究人员猜测,认知能力下降可能是由于大脑微血管病变、脑容量减少,甚至是食用超加工食品引起的全身炎症造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王耀刚教授在"Neurology"期刊上发表了一项题为"AssociationofUltraprocessedFoodConsumptionWithRiskofDementia:AProspectiveCohort"的研究论文。

当用未加工或低度加工的食品代替10%的超加工食品时,研究发现,患痴呆症的风险将会降低19%。

2023年1月31日,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Ultra-processedfoodconsumption,cancerriskandcancermortality:alarge-scaleprospectiveanalysiswithintheUKBiobank"的研究论文。

这项20万人的研究显示,摄入更多的超加工食品,增加整体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超加工食品摄入量每增加总饮食的10%,整体癌症发病率增加2%,尤其是卵巢癌,发病率增加19%;整体癌症死亡率增加6%,卵巢癌死亡率增加30%,乳腺癌死亡率增加16%。

总之,摄入较多的超加工食品与一些列不良健康结果有关,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甚至是癌症风险,它还会“摧毁”你的大脑。

Science:揭示抗氧化剂谷胱甘肽保持线粒体健康机制

如果送货员把包裹放在你家门前的台阶上而不通知你,你很可能不知道它在那里。等待补充营养物的饥饿细胞也处于类似的境地。它必须通过一种感知机制来提示细胞壁外营养物的存在,这样转运蛋白才能将营养物带入细胞壁内。

迄今为止发现的少数几种营养传感机制已经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发现了胆固醇的营养传感机制,它导致了挽救生命的他汀类药物的开发。

这些发现的重点是整个细胞如何检测营养物。但是,每个人体细胞内都有独立的、膜包围的细胞器,它们都同样需要燃料来执行重要的功能。那么,它们是否也有自己的营养传感器呢?

Birsoy说,“我相信这将是一个非常富有成果的发现。每当人们研究营养物传感时,我们都会学到很多生物学知识,许多药物也因此被开发出来。”

抗氧化能力

谷胱甘肽是一种在全身产生的抗氧化剂,发挥着许多重要作用,包括中和不稳定的氧分子(称为氧自由基),如果不加以控制,氧自由基会对DNA和细胞造成损害。谷胱甘肽还有助于修复细胞损伤和调节细胞增殖,谷胱甘肽的流失与衰老、神经变性和癌症有关。因此,谷胱甘肽补充剂作为一种非处方保健方法越来越受欢迎。

但是,谷胱甘肽究竟是如何进入线粒体的一直是个未知数,直到2021年,Birsoy和他的团队才发现一种名为SLC25A39的转运蛋白可以运送谷胱甘肽。它似乎还能调节谷胱甘肽的含量。Birsoy说,“当这种抗氧化剂含量低时,SLC25A39的含量就会增加,而当这种抗氧化剂含量高时,它的转运水平就会下降。”

这些研究结果强烈表明,线粒体有某种方法来检测和调整这些波动的水平。他说,“线粒体会以某种方式计算出它有多少谷胱甘肽,并根据这一数量来调节让这种抗氧化剂进入体内的数量。”

独立领域

Birsoy解释说,为了弄清线粒体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这些作者结合使用了生化研究、计算方法和基因筛选,发现“SLC25A39同时是传感器和转运体”,“它有两个完全独立的结构域:一个结构域感知谷胱甘肽,另一个结构域转运谷胱甘肽。”

Birsoy说,这种蛋白的独特结构或许可以解释它的功能。论文第一作者、Birsoy实验室研究生YuyangLiu将SLC25A39的结构与AlphaFold蛋白结构数据库中SLC家族其他转运蛋白的结构进行比较时,发现该蛋白存在一个独特的额外环。

当他们将这个环从这种蛋白中切除时,该蛋白的转运能力保持不变,但却失去了感知谷胱甘肽的能力。Birsoy说,“发现这个有趣的环后,我们对这种感知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作为铁的分子伴侣

Birsoy说,这项新研究还支持了谷胱甘肽是铁的“分子伴侣(chaperone)”这一理论,铁是细胞内几乎所有功能所必需的。他说,“铁不仅是地球上最丰富的金属,也是我们细胞中最丰富的金属。但铁也具有高度氧化性;如果没有谷胱甘肽的保护,它就会在细胞中引发氧化应激,造成损伤。”

“我们认为,保持谷胱甘肽与铁的比例非常重要,因为如果谷胱甘肽过少,铁就会变得非常活跃,而如果谷胱甘肽过多,铁就无法使用。”他们的实验确定,作为谷胱甘肽传感机制的一部分,SLC25A39的表面带有独特的铁特征。

既然这些作者知道了SLC25A39的包裹转运系统是如何运作的,他们就可以尝试对它进行操纵。Birsoy说,“这种特殊的转运蛋白在一组癌症中上调。”

他说,“人们曾试图改变谷胱甘肽的整体水平,但如今我们有办法在不影响细胞其他部分的情况下改变线粒体中的谷胱甘肽水平。这种靶向疗法有可能降低改变全身谷胱甘肽水平带来的副作用。利用这一新认识,我可能看到很多转化成果。”(生物谷Bioon.com)

YuyangLiuetal.Autoregulatorycontrolofmitochondrialglutathionehomeostasis.Science,2023,doi:10.1126/science.adf4154.

行走速度与步数哪个更重要

快步行走是一种简单方便的体育锻炼方式,这种方式介于散步和跑步之间,不受年龄、性别、体力等方面的限制,属于低投入、高产出的有氧健身运动。日前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卷》双周刊和《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卷》月刊上的研究指出,在与慢速走步数相同的情况下,每天快走约30分钟能够进一步降低罹患心脏病、癌症、痴呆症和死亡的风险。同时,研究还发现每天步行超过1万步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额外好处。

这项研究的结论是否说明,在行走锻炼时,速度比步数更重要呢?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韶关医院)骨关节、运动医学专业专家伍鹏欢。

“如今,随着各种步数统计软件的普及,人们通常会用自己走了多少步路来衡量锻炼的效果。但步数越多,并不完全等同于能量消耗越多、健身效果越好。”伍鹏欢认为,如果想通过走路来健身锻炼,那么除了步数以外,行走时的运动强度也是衡量的重要标准。比如起身倒杯水、丢个垃圾之类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步数,实际上都属于“无效步数”,因为在进行这些活动时,人们的行走速度,即运动强度往往是不达标的。若是按照这种不达标的强度进行锻炼,就算每天走到一万步,也不会达到很好的运动效果。

那么,如何判断行走时的强度是否达标呢?伍鹏欢介绍,最直观的判断标准便是行走时的心率。一般而言,人的最大心率数值为220减去年龄,比如一个20岁的人,最大心率数值便是200。而运动的时候我们需要达到的心率,应当为最大心率数值的60%—75%。只要在运动时让心率保持在这个范围内,并且运动半小时以上,便能取得比较好的锻炼效果。

伍鹏欢介绍,快步走时,重力和肌肉收缩的双重刺激能帮助人体维持骨量、增强肌肉力量、提升关节稳定性、预防骨质疏松。同时,快走还可以明显减少罹患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如果经常快走,可以显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长期快走能增强心肌收缩能力、锻炼肺功能,还有助于预防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慢性病。

“虽然快步走的益处很多,但若是强度过高,也可能会出现一些负面作用。”伍鹏欢提醒,如果走路过多过快,超过了身体可承受的范围,再加上姿势不对,则容易造成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及腰部的疼痛和损伤,同时也并不能提升锻炼效果。

研究显示,随着每天行走步数的增加,死亡风险会逐渐降低,但当每日步数达到一定数量时,死亡风险便不会进一步降低。对于60岁及以下成年人而言,每天走路8000—10000步,死亡风险即可达到最低;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言,每天走路6000—8000步,死亡风险即可达到最低。

伍鹏欢表示,人们应按照个人的年龄和身体情况,适当安排行走锻炼的步数和速度。如对青少年来说,每天1万步是保证生长发育的基本活动量;对中老年人来说,每天最好不要超过1万步。

糖尿病前期如何逆转专家指出关键在于改变生活方式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尽早进行干预,是降低患糖尿病风险的重要手段。我国糖尿病患者众多,据估算,我国有近1.5亿糖尿病患者,而糖尿病前期患者则高达3.88亿。

“2007—2008年的全国性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15.5%。”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罗樱樱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称,“我国糖尿病前期患者数量庞大,患病率高。但由于糖尿病前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所以容易被忽视。”

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中间状态。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值比正常人高,但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高于等于6.1毫摩尔每升但低于7.0毫摩尔每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等于7.8毫摩尔每升但低于11.1毫摩尔每升。2001年,糖尿病专家提出“糖尿病前期”一词,用来替代此前的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异常(IGT),旨在让医生及公众对血糖轻微升高引起足够重视。

罗樱樱表示,遗传、超重或肥胖、家族史、妊娠高血糖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均可引起血糖代谢异常,引发糖尿病前期,“最主要的诱因还是不良生活方式”。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罗樱樱称:“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风险远远高于正常人。”

好在糖尿病前期有逆转的可能。也就是说,如果血糖控制得好,可以阻止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甚至有望让血糖恢复正常。比如,对于因超重导致的糖尿病前期,通过减重就可以实现逆转。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前期都可以逆转。罗樱樱告诉记者:“糖尿病前期患者中,有约1/3的人血糖可能恢复正常,有约1/3的人会进展为糖尿病,还有约1/3的人会维持在糖尿病前期状态。”

那么,糖尿病前期患者如何才能成功实现逆转呢?罗樱樱强调,关键在于改变生活方式。“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延迟或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她说。

什么是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呢?罗樱樱表示:“糖尿病前期患者要控制饮食总热量,增加蔬菜摄入量、减少酒精和单糖的摄入量,其中超重或肥胖患者要减轻体重,每天食用盐的总量不超过5克;每天要进行至少2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此外,还要定期监测血糖。”

近年来,也有一些研究提出,生活方式干预和有效药物干预“双管齐下”,可以增强干预效果,降低糖尿病前期进展至糖尿病的风险。“但用药之前一定要到医院进行评估,让医生决定是否有必要用药。”罗樱樱强调,“生活方式的干预才是控制糖尿病前期进展最重要的手段。”

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早期筛查很重要。“早筛查早干预,有助于实现逆转。”罗樱樱称,“有妊娠糖尿病,超重或肥胖,有家族史、巨大儿生产史的高危人群等需要定期筛查,如果发现血糖异常就要尽早干预。”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前期患者即使成功逆转,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监测血糖。因为糖尿病前期不仅是罹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可能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我科研团队提出新型神经调控技术瞄准运动“油门”治疗帕金森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开展以“关爱帕金森”为主题的义诊活动。医护人员带来一套自行研发的帕金森症状体验工具包,人们可通过“沉浸式”穿戴,感受帕金森患者行动的不易。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患者通常表现为手抖、表情僵硬、运动迟缓、肢体震颤。据《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全球帕金森病患者超过600万人,我国帕金森病患者约有300万人。

神经环路影响帕金森病

当前,帕金森病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不明确。过往研究表明,有两条关键神经环路影响帕金森病,它们分别是“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两条环路各有一类关键神经元,即有促进运动作用的D1中棘神经元(以下简称D1神经元),和有着抑制运动作用的D2中棘神经元(以下简称D2神经元)。“D1神经元就像油门,而D2神经元就像刹车。当车子想要启动时,油门踩不动,刹车松不开,车身就会不停地颤,车也就启动不了了。帕金森病患者亦是如此。”路中华介绍。

中脑黑质脑区的多巴胺神经元大量死亡,会使其不能精准调控D1神经元和D2神经元。这使得D1神经元的促进运动作用降低,而D2神经元的抑制运动作用增强,导致两条关键神经环路活动失调,进而产生一系列运动障碍症状。

“想要特异性调控D1神经元的功能,并起到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功效,需要对D1神经元进行遗传改造和操控,这是在灵长类动物和人脑中完全无法实施的。”鲍进说。

对此,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帕金森病神经调控技术,即向大脑的黑质脑区递送可高效感染神经元轴突的逆向AVV病毒,辅以化学遗传学手段,对D1神经元所在的“直接通路”进行精准活动调控,从而实现对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靶向干预。

面对存在着近千亿个神经元的大脑神经网络,特异性调控D1神经元及其所在的“直接通路”,且不影响其他神经环路并非易事。自2017年开始,研究团队通过大量实验和多轮筛选,获得高效且特异性逆向标记D1神经元的AAV病毒衣壳、中棘神经元强效启动子,以及与系统给药匹配的化学遗传学元件,并据此组成新型神经调控技术。

“通过动物实验,我们发现该技术不仅在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验证有效,且在帕金森病猕猴模型中同样有效。”戴辑说,“该技术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动物模型中几乎所有的核心运动症状。”

新型神经调控技术的研发得益于学科交叉融合,其涉及分子生物学、病毒学、遗传学、动物行为学、电生理学等诸多领域。“该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层层递进,从病毒载体的设计开始,不断优化整个化学遗传学方案的各个技术环节,并最终实现了预期目标,充分体现出科学发现需要循序渐进和厚积薄发的特点。”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孙强对该工作评价道。

新疗法有望实现临床转化

“令人振奋的是,对比现有的左旋多巴药物治疗,新型神经调控疗法起效更快;单次给药后药效维持至少24小时(左旋多巴通常药效不超过6小时);在长期持续给药(超过8个月)后药效稳定,且不会引发服用左旋多巴后常见的副作用。”路中华说。

另悉,在脑疾病研究中,帕金森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均伴随着特定神经环路功能异常,靶向干预功能异常的神经环路将是未来脑疾病治疗研究的重要方向。然而,目前尚未有技术能够在灵长类动物中实现对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的神经环路的靶向调控及干预。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曹鹏表示,由于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在帕金森病理上具有相似性,因此这一疗法具有极高的临床转化可能。

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著名神经疾病学家史蒂芬·海曼教授评价称:“这项研究迈出了以精准靶向可控的化学遗传学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一步。”

舆情信息

建设健康中国保障人民健康(大家谈)

2023-11-15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本期大家谈刊发3位专家学者来稿,为扎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出谋划策、贡献智慧。

健康是全方位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这一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我国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进步吹响了奋进号角。

守护公众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有赖于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笔者所在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近年来分级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同时着力从源头上强化精神医学的科研支撑和技术保障。全面推进建设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和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立基于网络的睡眠及心理干预平台,积极推动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其机制研究,这一系列举措有力提升了心理健康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患者带来福音。

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不妨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沉下去”,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管理能力;“铺开来”,制定常态化、规范化的精神心理分级救援体系,构建社会心理危机预警系统;“联起来”,促进多学科协作,运用新技术合力推动精神医学创新发展;“做起来”,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科普宣传,提升公众重视程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第一资源。中医药高等院校要主动作为,全面推进中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中医药人才。

《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一方面要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中医经典等中医药基础学科建设,强化学生中医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另一方面要面向中医学类专业全面推行院校—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制定中医师承教育管理办法,实施多层次的师承教育项目。

培养中医药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对高校而言,既要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也要加强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还要组织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支持开展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基层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持续优化中医药院校教育,必能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更大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奋进新征程,全面提升重大疫情早期监测、智能预警、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和综合救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抗击新冠疫情的经验启示我们,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群专结合能够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要不断完善应急指挥体系,细化实化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定位,提升各级疾控机构监测预警和信息互通能力。确保监测预警、发现报告、风险评估、信息发布、应急处置等环节职责清晰、无缝对接,才能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始终秉承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疫情防控全过程,注重科研攻关和防控实践相协同,助力分区分级、科学精准防控。将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局中统筹推进,放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统筹推进,人民健康定能获得更牢固的保障。

国家药监局抽检发现20批(台)医疗器械产品不符合标准

2023-11-15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孙红丽)国家药监局近日发布通告,为加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国家药监局组织对麻醉机和呼吸机用呼吸管路、电动洗胃机等11个品种进行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共20批(台)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

根据通告,被抽检项目不符合标准规定的医疗器械产品包括麻醉机和呼吸机用呼吸管路1批次:南昌贝欧特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涉及顺应性不符合标准规定。

软性接触镜3批次:分别为美帝奥斯株式会社MediosCo.,Ltd.、DUEBAContactLens杜柏隐形眼镜、ICKCo.,Ltd.爱喜科株式会社生产,涉及光透过率不符合标准规定。

一次性使用无菌手术膜1批次:江西3L医用制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涉及无菌不符合标准规定。

医用射线防护用具1批次:山东卡卡医疗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涉及尺寸不符合标准规定。

Nd:YAG激光治疗机1台:四川航天世都制导有限公司生产,涉及激光脉冲全宽不符合标准规定。

电动洗胃机3台:分别为江苏科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天津市亚坤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扬州慧科电子有限公司生产,涉及流量、冲吸转换装置、限定压力不符合标准规定。

输液泵1台:上海蓝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涉及输入功率不符合标准规定。

心电图机1台:广东宝莱特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涉及振幅测量的要求、间期测量的要求不符合标准规定。

婴儿光治疗设备1台:佛山六熙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涉及输入功率、设备或设备部件的外部标记、分布、寿命检查不符合标准规定。

国家药监局强调,对抽检中发现的上述不符合标准规定产品,已要求企业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和《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等要求,及时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并向社会公布。

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督促企业对抽检不符合标准规定的产品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医疗器械缺陷的严重程度确定召回级别,主动召回产品并公开召回信息;督促企业尽快查明产品不合格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按期整改到位。

努力推进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国际交流活动在京成功举办

2023-11-14人民网

活动发布了《世界精神卫生报告》中文翻译版,倡导多部门协作推动多方资源助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发展,展示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项目成果《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包》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同伴支持工具包》。

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残联等多个政府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代表,各省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医疗机构、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学协会的专家学者,青少年代表和有关媒体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福建泉州启动台胞医保/健保线上服务平台

2023-11-15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据新华社福州电(记者吴剑锋、庞梦霞)近日,福建省泉州市率先启动“台胞医保/健保线上服务平台”,向大陆所有台胞台企开放。通过该平台,台胞在大陆就医后,无需两岸奔波即可在线上办理医保健保手续。

“我们可以为大陆台胞办理泉州市基本医保参保、缴费、报销业务,还可以协助台胞办理台湾健保自垫医疗费核退。”泉州颐和医院台胞台企医保服务站负责人、健康管理中心执行长邱俊杰介绍说,服务站特别选派了台湾健保专家,积极对接台湾健保机构和海基会、海协会,搭建台胞医保健保沟通交流平台,提供医保健保政策解答、材料受理、把关预审等服务。

“台胞参加大陆医保后,很多小病就不用跑回台湾了,尤其小孩老人就地参加医保,可以进一步提升台胞在大陆的幸福感和归属感。”邱俊杰说。

泉州是台胞重要祖籍地,目前该市有台属近16万,台资企业2300多家。为解决台胞在大陆生活、工作、学习的医疗保障后顾之忧,2020年7月泉州台商投资区台胞医保服务中心暨泉州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台胞医保服务中心挂牌成立。

“近年来,泉州积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持续在产业融合、文化交流、落实同等待遇等方面出台多项惠台政策,深化泉台各领域交流合作。”泉州市政府副市长陈小辉表示,希望借助此举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全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近年来,福建加快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率先落实台胞台企医保同等待遇,畅通在闽台胞参加基本医保渠道,为台胞在闽就医生活营造便利环境。目前,已有1.4万台胞在闽参保福建省基本医疗保险。

儿童白血病复发公益资助项目开展

2023-11-14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赵星月)11月13日,儿童白血病复发公益资助项目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举行。据了解,为做好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救治管理工作,北京儿童医院、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北京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开展儿童白血病复发公益资助项目。

据介绍,此次三方合作中,北京儿童医院负责专业医疗支持,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负责筹措慈善基金,北京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慈善基金的捐助和管理。项目首年,计划为在北京儿童医院治疗的20名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白血病复发儿童,提供总计100万元的资助保障金。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表示,通过此次合作探索医保与商保、公益在儿童重大疾病领域的创新融合模式,完善综合保障制度;下一步,将逐步在儿童实体瘤、罕见病救治和科学研究中推广。

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国际交流活动举行

本报讯(记者赵星月)11月12日,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共同主办的“努力推进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国际交流活动在京举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曹雪涛出席活动并致辞。

活动发布了《世界精神卫生报告》中文版,展示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项目成果《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包》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同伴支持工具包》。

甘肃完成86家县医院重症救治能力提升项目

本报讯(特约记者王耀马赛雯)11月13日,甘肃省卫生健康委通报称,该省86家县医院重症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已高标准完成,每家医院至少设置了10张重症救治床位,全省共增加重症救治床位896张。据悉,该项目被列为2023年甘肃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财政共安排3.44亿元为86个县医院各补助400万元。

根据验收结果,86家项目医院已全部完成重症救治病房改建、供氧管路改造、信息化建设和设备采购任务。每家项目医院均采购了床旁监护系统、呼吸机、除颤仪、纤维支气管镜、喉镜、排痰机、微量注射泵等医疗设备,并组建了重症救治团队。

截至目前,86家项目医院全部建立重症医学科,其中30家医院重症床位使用率超过50%,最高达96.8%。下一步,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将加快推进各县(市、区)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

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纵横)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2.8亿人。如何破解养老难题?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是个有效举措。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是以智能产品和信息系统平台为载体,面向人民群众的健康及养老服务需求,深度融合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兴产业形态。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弥补养老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是大势所趋,也大有可为。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还要着力为老年人提供温馨的服务。要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各方面需求,既考虑老有所养,又考虑老有所乐,为老年人提供更温暖、更贴心、更人性化的服务。比如为陪护与康复机器人增添一些诙谐、幽默的互动功能,开发提供陪伴的电子宠物等,让老年人安享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十四五”以来,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9.3%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新视点)

医药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产业。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消息:“十四五”以来,我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9.3%,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1.3%,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20%,基础研究取得原创性突破。

我国是世界工业医药大国,产业链完整,医药产品品种数量、生产能力位居全球前列。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产业政策供给不断强化,产业规模效益持续提升,产业基础更加坚实,发展动力愈发强劲。

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升级。我国现有国产药品批准文号15.5万个,医疗器械备案和注册证24.5万张。近年来,各方紧密协同、同向发力,推动我国医药工业一批龙头企业规模壮大、产业集聚程度进一步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提升。

行业创新水平显著提高。全行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推进核心技术研发,持续健全创新体系,完善产业创新生态。近年来,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大规模细胞培养和纯化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供应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持续加强易短缺药品监测,支持引导企业研发生产小品种药、儿童药、罕见病药品种,群众用药可及性进一步提高。修订印发《国家医药储备管理办法》,医药储备体系不断完善。

“当前,我国医药工业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进创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支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联合组建医药产业链研究院,组织开展产业链研究监测和协同攻关,不断提高供给质量,使行业发展成果更好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南亚3.47亿18岁以下儿童面临严重或极度缺水问题

2023-11-14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法新社13日报道,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当天发布报告称,受气候变化影响,南亚地区成为世界上缺水最严重的地区,这里的儿童尤其饱受缺水之苦。报告称,南亚地区有3.47亿18岁以下的儿童面临严重或极度缺水问题,“随着气候变化越来越不可预测,南亚地区儿童缺水情况预计将变得更糟”。

报道称,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印度、尼泊尔、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这8个国家居住着世界上超1/4的儿童。据统计,去年南亚有4500万儿童无法获得基本的饮用水服务,比其他任何地区都多。报告还称,除南亚外,东非和南部非洲也有1.3亿儿童面临严重缺水的风险。

英媒:对“垃圾食品”征税,哥伦比亚开先例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英国《卫报》10日报道,哥伦比亚新出台的“垃圾食品法”已于本月生效,开始对超加工食品征收10%附加税且逐年增加,2025年将达20%。哥伦比亚成为首个明确对超加工食品征税的国家。

超加工食品一般指添加大量糖、盐、脂肪和添加剂的重度加工食品,如巧克力、薯片等。不少国家曾尝试对烟草或含糖饮料征收健康税,但鲜有国家将征税对象扩展至超加工食品。据报道,哥伦比亚人均每天消耗12克盐,高出建议摄入量上限1倍。该国近1/3成年人患有高血压,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76%。对此,该国曾强制对糖或饱和脂肪等含量高的食品标注健康警告。

该法遭到食品和饮料行业的强烈反对。他们称,这将加剧哥伦比亚的通货膨胀。但活动人士和健康专家对该法表示欢迎。“我们希望避免重蹈美国等富裕国家不注重饮食健康的覆辙。”一名活动组织负责人表示,“就政策而言,拉丁美洲目前处于领先。”

又到呼吸道疾病高发季今年有何不同

发病水平“回归”常态

多病原体叠加感染少见

近期,不少人感觉,较之往年,今年的呼吸道传染病突然增加了不少。对此,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解释,大家觉得和前三年比,今年的呼吸道疾病好像增加了。其实每年冬季都是呼吸道疾病感染高发季节,今年这些疾病的特征和往年一样,发病率没有比往年高。公众产生这类疾病“突增”的错觉,主要是由于此前新冠疫情期间大家采取严格的呼吸道防护措施,一些急性呼吸道疾病比其他年份减少。“近三年全球范围监测的支原体感染均处在一个较低水平。”童朝晖指出,随着防控的常态化,今年这些疾病的发病水平又回归到疫情前的表现。

还有说法认为,今年冬天将迎来呼吸道病毒感染最复杂的阶段,多个呼吸道疾病叠加。对此,童朝晖表示,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偏肺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等都是冬季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有些病原体在人群呼吸道中有一定的定植,所以它可能和人体共存。在冬季气候干燥气温低的情况下,感染人体的机会会增加。因此,临床上会出现两种及以上病原体被检出来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而且不一定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童朝晖介绍,虽然有些病毒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但是呼吸道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自限性,不需要都进行抗病毒治疗,对症采取缓解症状治疗,患者就能康复。建议老年人、5岁以下儿童以及免疫力低下的特殊人群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病情,进行相应治疗。

肺炎支原体感染多为儿童

家长自行用药有安全风险

为什么相对于成人,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比例更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王荃解释,儿童更容易感染肺炎支原体,一是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够健全,容易被感染;二是肺炎支原体具有相对比较强的传播性,常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或者密切接触传播,学校和幼儿园的人群密集程度相对较高,便于病原体较快传播。此外,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较长,携带者和患病人群都有一定传播性,因此被交叉感染的机会较多。

对此,王荃直言,这种做法有安全风险。“虽然当前是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肺炎支原体感染确实也是占了一定比例,但是从整体来说,病毒仍然是儿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而阿奇霉素等抗菌药对病毒感染是无效的。”她进一步表示,儿童的脏器功能发育尚不健全,滥用药物还可能造成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可能造成脏器损害等。“孩子不是成人的缩小版,滥用药或者随意用药是不可取的,应在医生或者药师的指导下规范用药。”她表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但绝大多数的患儿是轻症,且并非所有肺炎支原体感染都会引起肺炎。

建议家长在居家护理中遵照医嘱规范用药,不随意停药或者自行增加剂量,不自行给孩子口服镇咳药物。

流感活动持续上升

新冠疫情波动下降

与儿童不同,近期成人患的呼吸道疾病多为流感。童朝晖介绍,北京朝阳医院近期流感抗原检测中,成人的阳性率是29.67%,而儿童仅为4.94%。

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表示,我国各地冬春季的流感流行季一般是从每年10月中下旬到次年的3月中上旬左右,一般在1月份左右达到峰值。近期我国的流感监测数据显示,南方省份、北方省份流感活动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南方省份高于北方省份。“我国各地正逐渐进入流感流行季,目前流行的流感毒株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王大燕说。

人民网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孙红丽)11月13日,2023年“全国安全用药月”活动在京启动。据悉,“全国安全用药月”活动是药品安全领域重要的科普宣传品牌活动。本届安全月以“安全用药健康为民”为主题,通过开展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药品安全互动体验活动、药品检验公众开放日活动、“寻找身边最美药师”活动等,持续普及药品安全知识,推进社会共治。

一、“咳”不容缓巧应对,正确选择祛痰药

咳嗽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引起的一种防御性反射动作,通过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和气道异物。在呼吸道炎症等病理情况下,呼吸道分泌物的增多可使咳嗽加重,大量痰液还可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使病原体滋生易引起感染。当咳嗽无法顺利将痰液排出时,就可考虑使用祛痰药进行对症治疗。

常见的祛痰药有:

恶心刺激性祛痰药。代表药物:氯化铵、愈创木酚甘油醚,常与其他镇咳祛痰药配成复方制剂应用,如复方甘草口服溶液、棕铵合剂等。服用后刺激胃黏膜引起轻度的恶心,反射性地引起气管和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此类药物剂量过大时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如呕吐、腹胀、心悸等,特别是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更应谨慎。

刺激性祛痰药。代表药物:桉叶油、愈创木酚、安息香酊、松节油等。这类药物主要是一些挥发性物质,对呼吸道黏膜具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使黏膜轻度充血,加快局部血液循环,同时还能湿润呼吸道,通过以上作用使痰液黏稠度下降,易于咳出。同时该类药物还有一定的消毒防腐作用,能抑制呼吸道细菌的生长。

黏液溶解药。代表药物:溴己新、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标准桃金娘油、羧甲司坦等。该类药物能使黏痰中的黏多糖纤维分解,或抑制酸性糖蛋白的合成,同时分解黏蛋白,从而使痰液的黏度降低,易于咳出。酸性较强药物可使乙酰半胱氨酸的作用明显降低,应避免合用。

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导致痰液增多的原因,并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需要注意的是,祛痰药只是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一个方面,很多时候还需要联合其他多种药物进行综合治疗,因此在应用祛痰药时还要注意合并用药的问题。使用祛痰药时应注意避免同时使用强力镇咳药,因为祛痰药通过溶解和稀释黏痰,增强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此时合用强力镇咳药,会使得痰液无法咳出,无法达到祛痰的目的,只有剧烈咳嗽者才需要镇咳药进行控制。

二、秋季腹泻怎么办,及时干预保健康

秋季腹泻高发于10-12月,一般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主要表现为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呈蛋花汤样或水样,可伴有发热、恶心和腹痛,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和治疗,可能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进而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

预防和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把好“病从口入”关最为重要。如出现腹泻症状,应结合自身的情况来选择治疗药物。

1.口服补液盐:腹泻严重者,往往会导致水份和电解质的大量丢失,引起脱水。腹泻治疗的首要原则是预防和治疗脱水,口服补液盐是经济、简便、有效的治疗方式。儿童腹泻可选择口服补液盐III。

使用补液盐III时,将完整的一袋补液盐用250毫升温开水溶解。水量要准确,否则会导致溶液太稀或太浓,影响渗透压从而影响药品功效。不要将一袋分成几次溶解,无法准确拆分,会影响渗透压和电解质浓度。放凉了可以隔水加热,不要直接往里添加热水。不要添加糖、牛奶、果汁等,以免影响效果。在给孩子喂口服补液盐III时,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如果孩子出现呕吐,停10分钟后再慢慢喂。

2.微生态制剂(活菌制剂):病毒入侵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衡,适当补充益生菌,有利于维持正常肠蠕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正常的生态环境和生理功能,缓解腹泻症状。益生菌宜餐后服用,活菌制剂可用温开水送服,但温度不应高于40℃。多数益生菌的储存有温度要求,一定要按说明书提示储存。

3.止泻剂:常用的有蒙脱石散,有极强的固定和吸附作用,具有保护消化道粘膜的能力,此类药物本身不被吸收,服用后可吸附毒素排出体外。服药后2小时内应禁食禁水,以避免蒙脱石散与食物发生吸附、黏附,影响药物在疾病部位的覆盖。与一般药物联用建议间隔2小时以上,联用抗菌药物或微生态制剂时,建议先服抗菌药物,再用蒙脱石散,微生态制剂要放在最后,三者要间隔1-2小时。

三、心梗悲剧时发生,科学预防是关键

影响心血管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与生活方式有关。因此想远离心血管疾病,生活中要注意:

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改善睡眠、合理饮食、保持健康的体重、保持心情放松,无论是对预防心梗,还是心梗后的康复都至关重要,这些是任何药物或者治疗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2.定期体检:每年参加一次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极为重要,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另外,除了常规检查,可以增加一项颈动脉超声检查,通过无创的超声可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如果发现颈动脉斑块,有多个危险因素(如吸烟、血压高、血脂高和血糖高等),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

3.药物预防:对于高危人群,尤其是发生过心梗的人群,应积极开展二级预防。需要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选择服用药物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如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等,切不可随意停药。

四、不可忽视高血压,合理用药不乱来

高血压是一种较为高发和常见的疾病,高血压治疗应听从心血管医师的治疗方案,有的放矢的治疗才能事半功倍。

临床使用的降压药主要有五大类: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应用相当普遍,代表药物硝苯地平、非洛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等,这类药物比较适合高血压伴有动脉硬化的患者。该类药降压安全持久,但可能会引起譬如面部潮红、脚踝水肿等问题。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代表药物为卡托普利、依纳普利、贝那普利等,比较适合高血压伴有蛋白尿或者糖尿病、心脏形态改变的患者。它们的降压效果明显,且有助于提升心功能,但部分病人服用后会有干咳不止的不良反应。

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代表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这类药物适用于高血压伴有糖尿病,或者高血压伴有蛋白尿的人群。

β受体阻断剂,代表药物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主要针对舒张压高为主的高血压,对焦虑症及精神因素主导的高血压有较好的效果,适合高血压伴有心动过速,或者是伴有心绞痛、心肌缺血的患者。

利尿剂主要是通过减少血液容量达到降压目的,代表药物有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适合与其他类型的降压药物联合应用。

降压药物使用还应遵循以下原则:遵医嘱,小剂量起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可以维持血压长效稳定;联合用药,小剂量多药联合优于大剂量单药;个体化用药,要兼顾患者的耐受性和药物的有效性。

五、降脂常用他汀药,四大注意要谨记

他汀类药物作为最为经典和有效的降脂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人群。日常要注意清淡饮食,以低脂、低盐均衡饮食为主,注意减少胆固醇的摄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且需要适量的锻炼。除此之外,使用他汀类药物时要注意:

2.长期坚持服药。降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绝大部分患者来说,即使血脂已经恢复正常了,也需要继续服用他汀类药物,但是需要定期监测血脂、转氨酶、肌酸激酶等,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4.注意相互作用。他汀类药物与许多药物之间都有相互作用,会导致治疗作用降低或者不良反应增多,在合并使用其他药物时,一定要咨询医生或药师。此外,在服药期间也不要食用西柚或者西柚汁,会增大对肝脏和肌肉的损害。

六、儿童常用口服药,不同用法要知道

儿童用药与成人用药有一定区别,剂型方面通常会考虑到儿童的特点。目前儿童常用口服剂型有干混悬剂、颗粒剂、口服液体制剂、片剂和胶囊等。其中口服液体制剂包括溶液剂、糖浆剂、混悬剂等,片剂包括咀嚼片、缓控释片、泡腾片、分散片等。

在选择用药时,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综合考虑药物效果和儿童的接受度。一般而言,3岁以下儿童吞咽能力差,不宜直接吞服药片、胶囊等固体药物,可以选择颗粒或液体剂型的药物。对于大孩子就可以选择片剂或者咀嚼片,更方便一些。不同的口服药物剂型,其用法也不尽相同。

颗粒剂、干混悬剂:服用前需用适量温开水搅拌溶解后服用。

口服液体制剂:用量杯或按瓶体刻度精确倒取,不可用嘴直接接触瓶口服用。

混悬剂、糖浆剂及其他液体制剂:需精确量取药液,服药前应充分摇匀。

泡腾片:注意不可直接吞服,因为泡腾片中加入了能产生二氧化碳的成分,直接口服药品在口腔内遇水瞬间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有缺氧窒息的危险。所以在服药前需先将药片加适量温水完全溶解,待气泡全部消失后再口服。

咀嚼片:服用时可不饮水,直接在口腔中咀嚼或吮服使其溶化后吞服即可。

分散片:如果孩子还小,不能吞咽片剂,大部分分散片可以用水化开后喂服。如果是不可溶后服的药物,建议更换至更适合的剂型。

七、滴用眼药无需多,1-2滴达到治疗量

眼药水是眼科疾病常用的药物剂型之一,对于许多眼科疾病,眼药水都有直接、快捷的治疗作用。滴眼药水前一定要彻底清洗双手,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眼睛,以免造成眼部的感染,滴眼药水的时候,可用食指将下眼睑下拉与眼球分开,将眼药水点在结膜穹窿内,滴一至两滴即可。

正常人群结膜穹窿内最大的液体容量为20-30微升,其中正常泪液量约为7-10微升,结膜穹窿最多只能容纳20微升的药液。市售的眼药水因为包装不同、开口大小不同,导致滴的药滴大小不等,每滴药液的平均体积约40微升,已经超出了结膜囊容量。因此当眼药水滴入后,大约有一半的药液从结膜穹窿溢出流出眼外,这是正常的现象。

一滴眼药水已经达到了治疗剂量,无需增加药量。多点几滴不会带来更多的吸收,除了浪费还可能使不良反应风险增加。如某些药物如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等药物,用量加大,溢出眼内,经鼻腔或口腔吸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全身不良反应。建议滴完眼药水后,建议用手指轻轻按压眼内角鼻泪管处,至少2分钟,以减慢药液排入鼻子,从而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八、药物治疗有疗程,频繁换药扰疗效

很多公众对药物治疗效果的期望很高,总希望吃完药后疾病的症状就可以明显改善,如果吃了一两次效果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就认为这个药物不起作用,自行立即更换为另外一种药物,特别是一些非处方药,如感冒药、解热镇痛药等。但频繁换药不仅不能够对疾病的治疗带来好处,还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细菌产生耐药性等。所以,应对更换药物有正确的认识。

九、药物种类有不同,有些嚼服更有效

但是,有些药物却比较特殊,需要嚼碎后服用,直接吞服的话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一般来说,药名中带有“咀嚼片”字样的药品都建议充分咀嚼后服用。如酵母片、乳酸菌素片,整片吞服后在消化道内不易溶解,在胃内形成黏性团块,影响药物的作用。嚼碎后服用有利于加速药物的释放,从而加速药物在消化道内溶解吸收,以充分发挥药效。

消化系统用药中主要是一些抗酸药、胃黏膜保护药及助消化药需要嚼碎服用。如复方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等,适合在饭前半小时嚼碎服用。它们被咀嚼后会分散成微小颗粒,增加药物和病灶的接触范围,覆盖在消化道黏膜上,形成保护膜,从而减轻了胃内容物和胃酸对胃壁溃疡的刺激,促使溃疡尽快愈合。

紧急情况下使用心血管系统用药如心绞痛发作时,可将硝酸甘油嚼碎后舌下含服,便于药物溶化,加速药物的吸收,可迅速缓解心绞痛。

此外如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钙剂,此类制剂质地较重、崩解较慢,嚼碎后服用不但有利于钙离子的吸收,还可减少胃肠负担。

在服用药品时,我们需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遵医嘱服药。

十、服药用水需注意,喝多喝少有讲究

我们在吃药的时候多数情况下都会用水送服,其实,吃药时应该喝多少水也是有讲究的,每种药物都有自己的“最佳饮水量”,只有喝对了,才能保证药效。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服药,服用药物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以下药物服药时应当多喝水:

抗菌药物:磺胺类以及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代谢产物在尿液中的溶解度低,容易在泌尿系统中形成结晶,有引起泌尿系统结石的可能性,多喝水可以预防。

抗痛风类药物:由于会促进尿酸排泄,也应当多喝水,以免尿酸在体内形成结晶无法排出。

解热镇痛类药物:感冒发烧时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等,服药后会引起人大量排汗,有可能导致水电解质失衡,这时补水十分重要,有助于防止脱水。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阿伦仑酸钠等,有刺激上消化道粘膜的副作用,建议用满杯水送服。

有些药物的起效方式特殊,用药时要少喝水:

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氢氧化铝等,通过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达到治疗效果,大量喝水反而会影响药物疗效,用药后1小时内尽量不要喝水。

部分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此类药物同样通过覆盖消化道粘膜起到治疗效果,也应当少喝水。、

糖浆类止咳药:这些药物是靠黏附在咽喉部发挥作用,使药物充分发挥疗效。建议服用后15分钟内不要喝水,避免将粘附在咽喉部位的药物冲掉。

—————————————————————————————————————————————————————

THE END
1.玛氏发布全球宠物家长调研玛氏发布全球最大规模的宠物家长调研结果,揭示新时代养宠群体的需求趋势和核心痛点,为理解和服务全球超十亿的宠物及人宠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洞察。数据显示,47%的受访者为首次养宠者;社交媒体成为重要影响因素;仅42%的人认为社区是宠物友好的。玛氏通过多项举措推动负责任养宠理念普及,并与多方合作构建人宠友好生态。(...https://www.360doc.cn/mip/1139184501.html
2.宠物服务调查问卷您好,感谢在百忙之中阅读这份问卷,我们目前正在进行宠物服务的市场推广调研活动,请您勾出与自身情况相符的选项。此次调查为匿名调查,所有的资料仅供我们作为学习作业的参考,谢谢你的支持与配合。https://www.wenjuan.com/s/j2aiYzZ/
3.宠物能上高铁吗?12306正对高铁宠物运输进行问卷调查近日,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推出高铁宠物运输调查问卷,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问卷位于12306系统内,涉及养宠类型、是否愿意尝试高铁宠物运输、定价标准、非养宠人士有何建议等15个问题。 携带宠物上高铁的话题也在网上引发热议。多数养宠人士表示很需要,“出差不用找寄养服务会方便很多,能和猫猫狗狗一起旅行可开心了”。有...https://m.gmw.cn/2024-05/10/content_1303733178.htm
4.宠物行业调查问卷模板.docx宠物宠物行业调查问卷模板.docx 8页内容提供方:150***5170 大小:29.67 KB 字数:约3千字 发布时间:2021-06-09发布于河南 浏览人气:285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宠物行业调查问卷模板.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608/5231304044003241.shtm
5.中国上门按摩服务消费行为及相关舆情调查数据统计数据近年来,“上门经济”悄然兴起,上门按摩、上门代厨、上门维修、上门宠物喂养等服务越来越受年轻消费者欢迎。。上门按摩服务是指客户在平台预约,商家即可根据预约信息安排技师去往客户家里进行服务,旨在帮助上班族等群体因时间问题而无法到店接受服务的群体。随着上门按摩https://data.iimedia.cn/data-classification/theme/49304892.html
1.宠物家长调研结果显示,只有42%的人认为生活的社区是宠物友好的美通社消息:近日,玛氏发布全球最大规模的宠物家长调研结果,揭示新时代养宠群体的需求趋势和核心痛点,为更好地理解和服务全球超十亿的宠物以及人宠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洞察。本次宠物家长(犬宠主及猫宠主)调研覆盖全球20个国家,对超过20,000名养宠人士展开问卷调查,挖掘具有共通性的养宠痛点,为人宠和谐生活的未来带来...https://blog.csdn.net/qadnmcrfxcn6c6h6661/article/details/143729021
2.关于宠物上门服务问卷调查3. 如果有宠物机构愿意上门服务,您是否愿意接受这种服务形式? 是否 4. 如果出差旅游等情况,导致宠物无人照顾您会怎么选择? 将宠物留在家中为它准备好充足的食物和水将宠物寄养在朋友或家人家中将宠物寄养在专业的宠物托管机构或宠物店中选择宠物上门机构 5. 针对宠物上门服务这种模式的宠物寄养,您希望收获怎么的服务...https://www.wjx.cn/xz/257520420.aspx
3.长者需求调查问卷6篇(全文)xx老年人需求调查问卷 敬爱的xx社区长者们: 您好!我们是xx社工,为了解长者们的基本生活情况,更好地为大家提供服务,特进行此次需求调查。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下列问题,所有答案并无对错之分,只用于统计,我们将会对问卷资料严格保密,非常感谢您的配合! xxxxx xx年xx月xx日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yas8isor.html
4.社区就业工作总结(精选15篇)为了按时按质完成《退休人员问卷调查》xxxx社区专管员冒着酷暑,登门入户,逐一对退休人员进行调查,耐心的指导退休人员填写问卷,对于地址变迁的`退休人员,我们就像左邻右舍打听,直到弄到新地址为止,在专管员的汗水和努力下,把xxxx社区的问卷调查率高达85%以上,真实全面地反映了退休人员的情况和想法。 https://www.cnfla.com/gongzuozongjie/2950456.html
5.如何在家赚钱:12种最佳方式您可以领取他们的订单并送货上门,并收取现金,还可能获得小费。另一种选择是通过代购服务为他人购物,再邮寄给他人。 4. 参与市场调查问卷...6. 宠物看护 动物爱好者可以通过与宠物一起玩耍来赚钱。使用微信之类的APP,您可以联系需要照顾宠物的宠物主人。这可以包括遛狗等简单任务,也可以包括让宠物与...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note%2F863354065%3F%26
6.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通用15篇)调查形式:随机抽取广州地区14所大学(包括本科学校和专科学校四个年级)的705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占46.8%,女生占53.2%。调查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668张,有效率94.8%。使用spss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图表用excel来绘制。 调查内容:广州市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对自我的认识程度。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https://www.ruiwen.com/gongwen/baogao/1179963.html
7.“陪一族”,井喷的需求和狂飙之险通常页面会写明服务范围,多以伴宠专员的家庭住址周边四五公里为主,距离更远的,伴宠专员会随着距离拉长增加服务费用。 除了个人上门喂养外,近几年,也有不少专门从事“伴宠”的平台涌现,记者联系了专业宠物上门服务平台“小布在家”的两位“伴宠专员”,跟随他们经历了一次喂养服务。https://fem.ecnu.edu.cn/_t752/b9/2e/c5049a506158/page.htm
8.12306对高铁宠物运输开展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中还对旅客能够承受的宠物运输时长和提前多少时间预约服务等细节问题进行了调查。宠物运输时长从2小时以内至12小时以上设置了4个时长,预约时间从一周以上至1天以上设置了4个时段。最后,问卷还希望旅客写下对铁路提供高铁宠物运输的期望和建议,以及非养宠人士对高铁宠物运输的建议。 https://m.yunnan.cn/system/2024/05/11/033047705.shtml
9.宠物也能乘高铁了?支持or反对听听大家啥态度→近年来,旅客关于高铁能否提供宠物运输服务的咨询越来越多,为精准掌握旅客需求,5月9日,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在动车组“铁路畅行码”上的“问卷建议”栏中,推出《铁路旅客高铁宠物运输调查问卷》,引发社会关注。 01 12306就宠物运输需求 展开问卷调查 “宠物是否有望上高铁,享受高铁运输服务?”带着这个大家关心的话题,...https://wap.yzwb.net/news_details.html?id=3752467
10.带宠物坐高铁?12306发起“铁路旅客高铁宠物运输”调查问卷近日,有网友乘坐去往上海的高铁时,发现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发起了一项“铁路旅客高铁宠物运输”的调查问卷。 5月10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注意到,问卷共设置15个问题,从宠物类型、出行次数、运输定价到防护措施、增值服务等都有涉及。 “铁路旅客高铁宠物运输”调查问卷都问了啥? https://www.henan100.com/news/2024/1202246.shtml
11.宠物上高铁你怎么看?铁路部门就托运方案开展问卷调查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杨霞瑜)近日,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发起了一项“铁路旅客高铁宠物运输”的问卷调查,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据了解,目前除了导盲犬,任何活体动物都不能带进高铁车厢,仅有部分普速列车可以办理宠物托运或押运。高铁宠物运输问卷调查是否意味着高铁将放开宠物运输?对此,记者联系了铁路12306客服,对方表示...https://news.xmnn.cn/xmxw/202405/t20240526_158782.html
12.2020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完整网友版...49.某调查问卷的封面信上写着:“本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上述内容旨在说明( ) A.保密原则 B.问题填答方式 C.研究内容 D.对象选项方式 50.根据间卷设计中问题的排序原则,下列问题正确的排序是: (1)您觉得精准救助服务的效果如何?①非常好②比较好③一般④比较差⑤非常差 ...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20-11/16048975256429.html
13.过年期间“毛孩子”独守空房,这项服务火了!南方+春节期间火了!“铲屎官”找人上门喂养宠物 2023年发布的《宠物行业蓝皮书:2023中国宠物行业发展报告》中显示,我国养宠数量持续上升。未来5年,犬猫数量预期将从2023年1.9亿只增至2.1亿只。 在一个主打为年轻一代构建“社交元宇宙”的APP上,曾针对春节宠物安置问题发起问卷调查,超过3000名“90后”年轻用户参与。调查结果...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402/13/c8601202.html
14.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春市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探索发展社区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鼓励建立社区护理站,为行动不便的失能、残疾、高龄、长期患病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鼓励家政、护理人员进社区,拓展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各类消费场所应保留现金、银行卡等传统支付方式和面对面人工服务,引导设立老年人、母婴专柜和体验店...https://www.yichun.gov.cn/ycsrmzf/yfz32mr/202312/4c52d5b667064cbcb3a40ae459d75dc4.shtml
15.宠物上高铁?官方回应,网友有争论……5月11日,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回应称,近年来,旅客关于高铁能否提供宠物运输服务的咨询越来越多,为精准掌握旅客需求,倾听多方意见,铁路部门决定开展此次问卷调查。下一步,将根据调查意见,进一步深化高铁托运宠物的可行性研究,欢迎大家提出意见建议。 铁路部门提醒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321635
16.中国益生菌普查?癌症是如何产生的?益生菌品牌这就是海外问卷的魅力所在。 海外问卷市场和国内问卷市场其实都差不多,只不过加上了“海外”、“国外”等字眼,很多人觉得这个行业很高大上,对它却步。甚至有的人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个行业。 其实大可不必将高看它,说到底,它的本质依然是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目的就是帮助企业了解消费市场,优化自己的商品。而我们每个...https://www.xingfunancun.com/15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