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作文APP套路严重,会让写作水平变差
对此,四川大学文新学院张放教授接受天府早报采访时表示,“创新在于创造,如果只是一味地复制粘贴,会削弱独创性。”
许多老师也表示,作文APP能根据主题细分,将写作素材整理得更为系统,由此带来的‘万金油’段落比比皆是,模式化严重。”因此不赞成学生使用这种软件。学生还是应该通过日常的阅读和思考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自主思考和细心观察的习惯,一旦形成了不去思考只去‘借鉴’的思维定势,会让写作水平越来越差。那些能走心的材料,才是有意义的。”
作文撞车:两同学作文中,遇身世相同流浪狗
刘老师说,每隔一两周,都会给学生留作文训练的作业,但用作文APP的现象让刘老师有些担忧,“以前学生和家长使用搜索引擎查询范文很常见,但作文APP能根据主题细分,将写作素材整理得更为系统,由此带来的‘万金油’段落比比皆是,模式化严重。”
家长担心:用作文APP,写作水平会越来越差
市民米先生的儿子米特(化名)今年初一,对米特来说,写作文是一件头疼的事,每次写作文费半天劲才能“凑”齐一篇,而且还经常偏题。因此在初一上学期,米先生把儿子送去了补习班,“几乎每次课堂作文,他都是最后交的。”
记者体验:模式化严重,一篇作文10多分钟“凑”出
事实上,这种作文软件的确不少,天府早报记者在APP商店输入“作文”关键字,APP商店中出现了上百个结果。其中一款软件中,素材按照年级分类,仅“五年级作文”一类,就收录4.8万多条记录;而在“找作文”的分类里,不仅包括年级与内容分类,甚至还有英语作文、暑假日记、检讨书等。
天府早报记者用其中一款作文APP分别输入“成都”“青春”“梦想”等关键词,关键词“成都”显示出成都本地学生的作文,搜出544篇,每篇作文的题目下面还有备注,比如随笔、诗歌等等,让人一目了然。关于“青春”的一篇作文阅读量达到近8000度次。记者用这种方法“拼装”素材,稍微理顺逻辑,10多分钟就“凑”出一篇作文。
不过记者也发现,此类作文APP中,“万金油”段落、语句多见,模式化严重。作文素材和立意角度显得十分单一。还有一些素材看似语句优美、颇为煽情,但不太真实,套上空话后甚至还有点肉麻。
四川大学文新学院张放教授:虽能集合资源但影响创作能力
对于学生热捧作文APP,四川大学文新学院张放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自己长期从事写作教学,这种情况在学生中很常见,“不仅是作文,有些学术论文都是拼凑出来的。”
张放认为,这类软件对集合资源、开阔眼界是一条途径,“对完成任务是有帮助的。”但他也表示,从根本上来说会影响创作热情和创作能力,“创新在于创造,如果只是一味地复制粘贴,会削弱独创性。”
成都一重点中学教语文的杨老师:不赞成学生使用这种软件
她不赞成学生使用这种软件。“学生还是应该通过日常的阅读和思考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自主思考和细心观察的习惯,一旦形成了不去思考只去‘借鉴’的思维定势,会让写作水平越来越差。”她表示,“那些能走心的材料,才是有意义的。”
记者体验作文APP:十分钟完成一篇作文
搜索APP
APP商店输入“作文”关键字,APP商店中出现了上百个结果。其中一款软件中,素材按照年级分类,仅“五年级作文”一类,就收录4.8万多条记录
输关键词
记者用其中一款作文APP分别输入“成都”“青春”“梦想”等关键词
主题细分
关键词“成都”显示出成都本地学生的作文,搜出544篇,每篇作文的题目下面还有备注,比如随笔、诗歌等;关于“青春”的一篇作文阅读量达到近8000次
“拼装”素材
记者用这种方法“拼装”素材,稍微理顺逻辑,10多分钟就“凑”出一篇作文
记者感受
此类作文APP中,“万金油”段落、语句多见,模式化严重。作文素材和立意角度显得十分单一。还有一些素材看似语句优美、颇为煽情,但不太真实,套上空话后甚至还有点肉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