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溺水、异物卡喉、烫伤、宠物咬伤……生活中可能会突发一些意外~当意外来临时,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刻能够挽救生命~
每个人都该了解的急救知识,希望用不到,但一定要知道↓↓↓
心脏骤停丨心肺复苏“黄金4分钟”
发生心脏骤停,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存活率可达50%正确掌握心肺复苏法,关键时刻能救命↓↓↓
0
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和反应,若没有立即拨打120求救;
胸外按压:确定没有颈动脉搏和呼吸后,暴露上胸,解开腰带,开始胸外按压;
按压位置:双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
按压深度:五指外展,双手掌交叠,肩部与胸壁垂直,用力按压深度为5~6厘米;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
清除气道:清除患者口腔中的异物及假牙等;上抬下额与耳部连线,与地面垂直;
人工呼吸:用毛巾或纱布盖住病人的嘴,捏紧病人的鼻子,用嘴包住病人的嘴,快速将气体吹入,连续2次;
继续心脏按压: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率为:30:2。等待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和救护人员的到来。
特别提示:
如果没有条件进行人工呼吸或现场没有AED,进行心脏持续按压同样有效;每次按压都要让胸壁自然回弹,按压过程不能中断。
溺水丨状态不同采取措施不同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放置于平卧位,判断意识是否丧失;如果溺水者意识清醒,则安抚溺水者,注意保暖,并尽快送医院;
如果溺水者昏迷但有呼吸,将溺水者侧卧,开放气道,清理口鼻异物,等待急救车的到来;
如果溺水者发生心脏骤停,马上开始心肺复苏(同心脏骤停操作)。
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不要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要盲目下水施救。
气管异物丨海姆立克急救法
发生气道异物梗阻时,千万别乱拍打!
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关键时刻能救命↓↓↓
成人及1岁以上婴幼儿——互救
成人及1岁以上婴幼儿——自救
1岁以下婴幼儿
烫伤丨牢记“五字诀”
冲:脱去衣物,用大量流动冷水持续冲洗伤面30分钟;如果伤处粘着衣物,则用剪刀剪开,勿强行剥去衣物;
泡:疼痛明显者可持续浸泡在冷水中,10~30分钟;
盖:用干净的布盖住伤口,并固定好;
送:及时送往专业医院。
冲洗和浸泡水温不低于5摄氏度不要冰敷;不要弄破水泡;
不要随意用牙膏、酱油、抗生素药膏或油脂涂抹伤口。
扭伤丨遵循“RICE原则”
Rest:休息,防止再损伤;
Ice:冰敷,将冰块置入塑料袋中放在患处,每次冰敷15~20分钟,间隔1~2小时;Compression:压迫止血,用手或绷带适当压迫肿胀部位或疼痛部位,可减少内部出血或继发性组织水肿;
Elevate:抬高患肢,减轻肿胀。
冰敷时限是受伤后48小时内,切忌热敷;严重的扭伤可能导致骨折,需及时就医。
骨折丨五大急救原则
伤口处理:尝试将其放回原处,开放性伤口应及时恰当止血,去除表面异物;如遇骨折端外露,不要尝试将其放回原处;
封闭伤口:用清洁、干净的布片等覆盖伤口,再用布带包扎,包扎时松紧适度;
临时固定:不要任意牵拉或搬运病人,尽量保持伤肢位置固定;
必要止痛:骨折严重时,疼痛可导致休克,需给伤者必要的止痛药;
安全转运:转运伤者时,要密切注意伤者神志和全身状况的变化,并迅速送往医院抢救。
应急止血丨三种止血方法
指压止血法:较大动脉出血时,可以用手指压迫伤口靠心脏方向的一侧,阻止血液流动,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加压包扎止血法:静脉、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出血时,可用消毒纱布垫等覆盖伤口,然后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固定;
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较大动脉出血。操作前应先将伤肢抬高,止血带应尽量靠近出血部位,并注意每小时松开一次,避免缺血坏死(上臂中段禁止使用止血带,否则会造成桡神经损伤)。
中暑丨迅速降温散热
搬运患者:将患者搬至阴凉、通风处,解开其衣领裤带;
帮助散热:使用风扇降温,按摩患者四肢及躯干促进散热;用冷水擦拭身体,或将冰袋放在额头、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
正确补水:多喝淡盐水;少量、多次饮水,每次不超过300毫升,切忌狂饮;
及时就医:轻症者经过休息后,若症状不减反增,应及时就医;已发生昏迷、高热、抽搐等症状的重度患者,必须立即就医。
不要自行服食退烧药;
若冰块、冰袋过冷,可能导致血管收缩而无法顺利散热;
不要涂抹感觉清凉的外用成药(如万金油),油性物质不利于散热。
宠物咬伤丨立即清洗伤处
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清洗伤处15分钟以上;
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洗净伤口,用棉球擦干,再用碘伏或酒精消毒;
及时就医,根据伤口情况尽快注射疫苗。
没有伤口,只有牙印或爪痕,也可能存在看不见的皮肤损伤,需及时处理;注射疫苗应及早、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