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指出,我国在2023年的宠物犬数量同比增长了1.1%,总数量为5175万只;宠物猫数量同比增长了6.8%,总数量为6980万只。
宠物保有量的持续上升,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会亲眼见证宠物从年轻到衰老的全过程。这对于那些独自在外打拼、早已把宠物当做家人的年轻人而言,“如何让心爱的宠物在死亡面前仍保持体面”就成了自己绕不过的话题。
和宠物来一场“体面的告别”要多少钱
此前,西安网友孙先生在自己的社交主页上PO出了一张特殊的小票,用“仓鼠”“单独火化费700元”等字样将围观群众的目光吸引到了“宠物身后事”这个略显沉重的话题上。
和宠物来一场“体面的告别”需要多少钱?
一位来自浙江的网友表示自己曾饲养过两次仓鼠,并且同样在宠物去世后选择了专业的告别机构。在支付600元后,对方不仅为小仓鼠提供了接送、清洁、念经、火化等一条龙服务,还允许主人选择全场跟随、事后快递接收宠物骨灰这两种服务模式。
另一位来自成都的网友则表示自己前年、今年分别告别了一只猫咪。虽然两只小猫的体重都不足10斤,但前年算上骨灰罐的告别花费仅为480元,今年不含骨灰罐的告别花费却达到了420元。
针对上述网友的经历,有商家表示宠物告别花费的关键变量是“体重”。像是仓鼠那类体重在0.1-1公斤的小型动物,其临终关怀消费一般为700元档;40-50公斤的大型动物,其临终关怀消费也将递增到2800元档。且单独火化的费用,通常要比服务套餐更加便宜。
在这样的背景下,目前市场上不仅出现了专供宠物的“爪子拓印”服务,还出现了“纸扎三文鱼、纸扎猫粮、宠物冥币”等商品,用以让人们寄托哀思。
一路狂飙的宠物告别市场
在微观市场层面,各商家为了尽快收获市场声望、打造被人熟知的品牌IP,所以他们也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了不同款类的个性化服务。像是有的商家会将宠物骨灰安葬在盆栽里,用“生命树”的形式继续陪伴主人;用宝马、保时捷等豪车接送宠物,实现主人“风光大葬”的要求;将宠物牙齿或小骨头制成纪念品,让主人随时带在身上等。
让年轻人消费的关键是尊重生命
事实上,宠物告别、宠物临终关怀等服务“成本低、利润高”的特点早已经被人们所熟知。
那为什么还是有消费者在明知道钱有大半会落入商家手中的前提下,仍争相向其购买服务呢?
答案是为情绪买单。
《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指出,近年来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宠物主占比达62.6%,和2020年相比,平均月收入10000元以上的宠物主占比上涨了4.8%。《2022年中国宠物消费报告》也指出,近年来国内养宠人的主要标签正向“年轻人”不断倾斜,其中95后年轻人更是凭借36.8%的人群占比成为了养宠主力军之一。
在这个年轻人普遍独居奋斗的年代、在这个社交软件放大孤独感的年代,年轻人从工作和生活中获得的压力指数正不断上升。对他们而言,是宠物的陪伴让其在水泥丛林中得到了一丝安慰。这种类似于心锚、精神寄托的情绪正反馈,也让宠物在年轻饲主的身上摆脱了“玩物、消遣”的头衔,成为了家人般的存在。正因于此,他们对宠物的呵护点也开始从温饱概念向着仪式感、精神幸福度等概念快速扩张。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和饲宠人越来越高的消费欲望、对情绪价值的强需求属性相比,当下宠物市场的脚步似乎慢了一些。
由于服务质量、收费标准尚无一个可依据的标准,所以部分商家在提供服务的时候会存在态度敷衍、流于形式、用虚假视频欺骗客户的情况。对消费者而言,这些行为无疑是“致命”的。因为他们忍受着高溢价就是想给宠物一个“体面的告别”,所以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的哀痛被别人所利用,无法接受自己落入了一场以爱为名的消费陷阱。
对于商家而言,行业的痛点亦是自己弯道超车的节点。毕竟和推出越来越贵、越来越不接地气的服务相比,尊重生命、重视人文关怀显然更能搏得消费者的好感。
参考:
上游新闻:宠物殡葬的“生意经”:仓鼠火化700元、请乐队、保时捷接送
Tech星球:花几万给宠物办葬礼,年轻人图什么
中国青年网:葬礼超8000元宠物殡葬的生意经
齐鲁壹点:热闻|火化一只仓鼠700元,万元办葬礼,宠物殡葬兴起,你会为爱买单吗?
中国日报网:“宠物友好”不止是一句口号
浙理新闻特稿写作:宠物殡葬行业发展路漫漫
现代快报+:财经猎豹|宠物罐头贵过午餐,是宠爱富养还是攀比浪费?
马斯克,大消息!最新官宣
“郎”与“夜郎古”不可共存?郎酒1.96亿天价索赔+要求更名,夜郎古酒业将上诉
全球巨震!美联储年内降息75个基点,到底有什么影响?1分钟搞懂
全球巨震!美联储年内降息75个基点,影响多大?1分钟搞懂
25BP!美联储再降息!叠加“特朗普2.0”,一图看懂市场影响→
特朗普宣布胜选,对全球资产有何影响?一图秒懂
南财智库简介
营商环境周报(第138期)|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制造业龙头企业要抓住政策机遇加强技术改造
营商环境周报(第136期)|坚决防止以罚增收的行为,健全拖欠企业账款清偿的司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