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以上门代厨、上门喂养等为代表的“上门经济”逐渐成为很多年轻人追求效率与便利的新潮流。在“花钱买便利”的背后,是社会分工不断走向精细化、专业化的服务新业态。
个性消费促成“上门经济”新业态
互联网的风一吹,“上门服务”悄然兴起。
“上门经济”不仅包括上门喂猫遛狗,还有上门代厨、上门理发、上门美甲、上门按摩等多种生活服务。其中,上门代厨最受年轻人欢迎。
据了解,随着上门代厨的火爆,北京、上海、武汉等地还出现了不同菜系的个人上门代厨服务。一组统计数据显示,美团2022年10月至12月,上门代厨的搜索量环比上涨533%。
多元化供给激发新“钱景”
动动手指,就有人上门为你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上门经济”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化,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传统的家政保洁、家电维修等,近年来还出现了喂养宠物、代厨做饭、美甲按摩等。这种新型的服务方式,使得消费者和服务者摆脱了线下门店的限制,消费的形式也变得更加自由、灵活。
新型化市场面临规范发展新问题
在带来“红利”的同时,“上门经济”也有“成长的烦恼”,如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上门服务的人身财产安全、个人隐私安全能否得到有效保障等。对于上门服务的从业人员来说,也存在一定风险和纠纷,如上门代厨服务遭遇对方无理要求、酬劳不能按约定支付,上门喂养被未打疫苗的宠物抓伤、咬伤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火爆的“上门经济”更要设置好监管“安全门”。对此,市市场监管局消费者投诉举报管理处处长杨庆军表示,上门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业态,正在蓬勃发展,且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国家尚未出台具体的法律法规之前,职能部门对于“上门经济”的引导规范绝不能滞后,监管也要及时跟上,这样才能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4条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服务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不能提供销售者或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要求赔偿。因此,提供上门服务的平台也要对从业者的身份进行核实,对其招募也应有相对完善的流程和标准。如上门代厨申请人必须提供健康证,并对其进行现场厨艺考核等。此外,对于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纠纷,以及提供和接受服务双方的权益保障等问题,平台也应积极探寻解决方案。
总之,“上门经济”作为一种符合时代需求和潮流趋势的新兴业态,在促进社会就业、满足消费者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其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完善。
对于消费者,杨庆军提醒,应通过规模大、信誉好的网络平台寻找上门服务,且双方最好就服务内容以及责任划分等签订书面协议。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可找提供上门服务的平台解决纠纷,解决不了的话还可向该平台所在地的行政机关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