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养犬管理条例(2024推荐)

颁布单位:南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1年08月06日

施行日期:2021年08月06日

有效性:有效

平台更新:2024年11月15日

南宁市养犬管理条例

(2008年10月30日南宁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2009年5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2014年11月21日南宁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2015年5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修订根据2021年7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批准《南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南宁市燃气管理条例〉等十六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养犬活动,保障公民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环境卫生和社会秩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犬只的饲养、经营及其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军犬、警犬以及动物园、专业表演团体、科研机构等单位因特殊需要饲养的犬只的管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养犬管理实行政府监管、养犬人自律、基层组织参与、社会公众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养犬管理工作的领导,将养犬管理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养犬管理协调工作机制,协调解决养犬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养犬管理工作:

(一)公安机关负责重点管理区内的养犬登记管理,捕杀狂犬,收容犬只,以及查处违法养犬等;

(二)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县人民政府确定的管理部门负责查处重点管理区内因养犬影响公共环境卫生的行为,将重点管理区内无主犬只和被遗弃犬只送交犬只收容救助场所,配合查处无证养犬、违法携犬出户等行为;

(三)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犬只免疫、检疫监管工作,对犬只诊疗等活动进行监管;

(五)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预防狂犬病的健康教育及狂犬病疫情预防监控等管理工作;

(六)市政和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非场馆公共场所犬只禁入标志的设置;

(七)发展改革、教育、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广电和旅游等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协助做好养犬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一般管理区的养犬管理,捕杀狂犬、野犬,以及查处违法养犬等,并定期组织开展依法养犬、文明养犬的宣传教育活动。

第五条养犬人应当依法养犬、文明养犬,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公安机关、居民委员会应当根据实际鼓励、支持和指导社区或者住宅小区建立养犬自律组织。养犬自律组织应当普及文明养犬知识、倡导文明养犬行为,督促养犬人自觉遵守养犬法规,强化养犬自律意识。

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应当加强文明养犬知识公益宣传,引导养犬人形成良好的养犬习惯。

第六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机关和医院的办公服务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体育运动区、学校(含幼儿园)教学区、运动区和学生宿舍区,以及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区域为禁止养犬区。

除禁止养犬区外,城市建成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建成区和市、县(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区域为养犬重点管理区,其他区域为养犬一般管理区。

重点管理区具体范围由县(区)人民政府和国家级开发区管委会划定,并向社会公布。重点管理区范围应当根据城市发展适时调整。

第二章登记、免疫

第七条重点管理区内养犬实行登记和强制免疫制度;未经免疫、登记,不得饲养。养犬人应当到公安机关设立的养犬登记服务场所申请办理养犬登记(含延续、变更、注销登记及养犬登记证、犬只识别标识补办等);犬只自出生满三个月或者免疫间隔期满的,应当接受狂犬病免疫接种。全市应当逐步实现养犬登记和犬只狂犬病免疫接种在同一场所办理。

公安机关应当建立重点管理区养犬管理电子档案,与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行政主管部门实现犬只登记、免疫和监管等信息共享,并向社会免费提供犬只登记信息查询。

一般管理区内养犬实行强制免疫制度,未经免疫不得饲养。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每年组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为犬只免费接种狂犬病疫苗。

第八条重点管理区内,每户可以养犬一只;登记周期内无养犬违法记录的,可以申请登记饲养第二只,但最多不超过二只。接受临时寄养犬只超过十五日的,视为养犬。

重点管理区内禁止繁殖、经营、饲养危险犬只。危险犬只品种由市公安机关会同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重点管理区内个人养犬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有固定住所;

(三)近三年内无遗弃、虐待犬只行为记录。

第十条重点管理区内单位养犬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用于文物场所、仓库、施工场地看护或者其他合理用途;

(二)有健全的养犬管理制度,配备有管理人员;

(三)有犬笼、犬舍、围墙等圈养设施。

第十一条重点管理区内个人、单位申请养犬登记的,应当填写养犬登记申请表,并递交下列材料:

(一)养犬人或者单位的身份证明;

(二)合法有效的犬只免疫证明;

(三)符合规定的犬只照片。

个人和单位饲养从境外进口的犬只,还应当提供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入境检疫证明。

第十二条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养犬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对符合条件的犬只予以登记,并自登记之日起十日内发放养犬登记证和犬只标识牌,给犬只设置电子识别标识;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登记并说明理由;对超过限养数量的,应当同时告知申请人三日内自行处置或者送至犬只收容救助场所。受理单位申请的,还应当进行实地核查。

公安机关在发放养犬登记证时,应当同时书面告知养犬人养犬管理规定、文明养犬要求。

禁止伪造、变造、涂改、冒用、转让、买卖养犬登记证件。

第十三条重点管理区内养犬应当缴纳养犬管理服务费。养犬管理服务费集中上缴财政,并专项用于注射犬只电子芯片、制作犬只标识牌等养犬登记数字化管理服务,以及收容犬只及其管理服务、死亡犬只无害化处理等其他养犬管理服务开支。养犬管理服务费的收费标准按照规定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施行,其收取和使用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

盲人饲养导盲犬、肢体重残人饲养扶助犬,以及七十岁以上孤寡老人饲养一只犬的,免收管理服务费。其他养犬人连续两年依法办理养犬登记并缴纳养犬管理服务费的,从第三年起减半收取养犬管理服务费。养犬期间存在违法养犬行为的,不得享受下一年度养犬管理服务费减免优惠。

第十四条养犬登记证有效期为一年。养犬登记证期满需继续养犬的,应当在有效期满十日前,持有效的犬只免疫证明和养犬登记证申请办理延续登记。

(一)养犬地、养犬人变更的,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二)犬只死亡、失踪的,申请办理注销登记;放弃饲养的,将犬只送交犬只收容救助场所,并申请办理注销登记。

养犬登记证被注销后继续在本市饲养该犬只的,应当重新申请办理养犬登记并按照规定补交养犬管理服务费。

第十五条准养犬只繁殖幼犬的,养犬人应当自幼犬出生之日起九十日内,将超过限养数量的犬只转让他人或者送交犬只收容救助场所。

第三章日常管理

第十六条养犬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重点管理区内,个人饲养的犬只在住(居)所内饲养,单位饲养的犬只圈养或者拴养,不得放任犬只自行出户;一般管理区内,攻击性强的危险烈性犬只应当圈养或者拴养,其他犬只提倡拴养。

(二)不得影响他人正常工作和休息,犬只吠叫时应当即时有效制止。

(三)不得污染环境,产生异味或者其他污染的应当及时清理。

(四)不得遗弃犬只。

(五)不得组织“斗犬”活动,不得伤害、虐待犬只。

(六)不得放任、驱使犬只恐吓、伤害他人。

(七)不得在住宅小区公共区域内饲养犬只(遛犬除外)。

(八)不得实施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养犬行为。

犬只伤害他人的,养犬人应当立即将被伤害人送至医疗机构诊治,并先行支付医疗费用。

第十七条重点管理区内,个人携犬出户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为犬只佩戴犬只标识牌,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牵引,注意避让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和儿童。

(二)小型犬只用长度不超过2米的犬绳、犬链牵引;大型犬只用长度不超过1.5米的犬绳、犬链牵引,并为犬只戴嘴套。

(三)携犬乘坐小型出租汽车,应当征得驾驶人同意,并为犬只戴嘴套或者将犬只装入犬袋(笼)。

(四)携犬只进入电梯间的,应当为犬只戴嘴套或者将犬只装入犬袋(笼)。

(五)及时清除犬只排泄物。

第十八条任何人不得携犬进入下列区域:

(一)禁止养犬区;

(二)会展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影剧院等公共场所;

(三)商场、宾馆、酒楼;

(四)候车(机、船)室,小型出租汽车以外的公共交通工具;

(五)公园、城市广场、公共绿地、风景名胜区中明确禁止携带犬只进入的区域;

(六)其他设有犬只禁入标志的场所。

盲人携带导盲犬或者肢体重残人携带扶助犬的,不受前款规定限制。但应当为犬只佩戴犬只标识牌、嘴套,使用犬绳牵引。

开放式公园、广场等非场馆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犬只进入或者允许遛犬的标识。

市、县(区)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会应当根据需要设置专门的遛犬公共区域和设施,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九条重点管理区内的单位、个人应当自养犬之日起五日内告知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物业管理单位;未实施物业管理的,告知养犬地村(居)民委员会。

物业服务企业、其他物业管理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可以向属地公安派出所申请提供本区域犬只登记信息,并在住宅小区或者村(居)委会所在地显著位置公示小区内犬只登记情况。属地公安派出所应当在十五日内提供。

对本区域内未依法办理登记的犬只,物业服务企业、其他物业管理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及时报告属地公安派出所。对未依法办理登记和免疫的犬只,可以拒绝其进入本区域。

第二十一条携带外来犬只进入重点管理区,应当遵守重点管理区的养犬规定。自进入之日起停留十五日以上的,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办理养犬登记。

第二十二条对疑似患有狂犬病的犬只,养犬人应当立即送交具有资质的动物卫生防疫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对确认患有狂犬病的,检测机构应当报告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患病犬只依法采取扑灭措施,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发生狂犬病疫情的,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疫情划定疫点、疫区,并依法采取紧急灭犬等防治措施,养犬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四章犬只的经营、诊疗、救助和处理

第二十三条从事犬只养殖、交易等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犬只交易场所符合国家规定的防疫条件,并做好免疫、消毒等防疫工作;

(二)对养殖的犬只接种狂犬病疫苗;

(三)进行犬只交易时,向购买者提供合法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重点管理区内禁止从事犬只经营性养殖活动。

第二十四条动物经营、诊疗机构开展业务时,对犬只吠叫应当即时有效制止,避免影响他人工作和休息。

动物经营、诊疗机构应当建立病死犬只处理台账和记录并至少保存两年。

第二十五条犬只经营、诊疗机构发现犬只感染或者疑似感染狂犬病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保护好现场,不得擅自处理犬只。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到场处理。

犬只经营、诊疗机构发现犬只未登记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应当即时到场处理。

第二十六条非患传染性疾病死亡的犬只尸体及犬只诊疗、整容产生的废弃物应当依法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犬只患传染性疾病死亡的,应当立即通知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处理。

第二十七条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辖区养犬管理工作的需要,设立犬只收容救助场所。犬只收容救助场所由公安机关管理,负责收容救助送交、没收和流浪的犬只。

犬只收容救助场所应当建立统一的收容救助犬只信息查询平台,供公众免费查询。

第二十八条犬只收容救助场所对收容的犬只应当采取必要的免疫和医疗措施。

犬只收容救助场所对收容救助的流浪犬,能确定犬主的,应当通知犬主三日内认领;犬主逾期不认领的,作无主犬只处理。无法通知犬主或者不能确定犬主,且七日内无人认领的,作无主犬只处理。

犬只收容救助场所应当建立犬只领养制度,对收容救助的没收犬只、无主犬只和按照规定送交的其他犬只,允许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领养;自收容之日起六十日内无人领养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政府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民间动物保护组织、社会团体开展流浪、弃养犬只的收容救助工作。

收容救助的犬只应当依法办理养犬登记,免缴养犬管理服务费。

单位和个人领养被收容救助犬只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缴纳养犬管理服务费。民间动物保护组织、社会团体在办理领养手续时可以向领养人收取适当的犬只饲养、护理等成本费用。

禁止宰杀收容救助的犬只和将收容救助的犬只用于经营活动。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在禁止养犬区内饲养犬只或者在重点管理区内超数量饲养犬只的,责令限期改正,处每只一千元罚款;逾期不改正的,没收犬只。

(二)在重点管理区内繁殖、经营、饲养危险犬只的,责令限期改正,处每只五千元罚款;逾期不改正的,没收犬只。

(三)未经登记(含延续登记)养犬的,责令限期改正,处每只五百元罚款;逾期不改正的,没收犬只。

(四)不依法办理变更登记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每只三百元罚款。未办理注销登记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每只一百元罚款。

(五)伪造、变造、涂改、冒用、转让、买卖养犬登记证件的,没收登记证件和违法所得,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六)单位或者个人运送犬只途经重点管理区,未将犬只装入犬笼或者在重点管理区内停留超过二十四小时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犬只。

(七)民间动物保护组织和社会团体开展流浪、弃养犬只的收容救助工作不报公安机关备案或者收容救助犬只不依法办理养犬登记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宰杀收容救助的犬只或者将收容救助的犬只用于经营活动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动物产品和收容救助的其他犬只。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在重点管理区内放任犬只自行出户或者在一般管理区内对攻击性强的烈性犬只不进行圈养或者拴养的,由公安机关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属单位的,处以三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属个人的,处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犬只。

(二)饲养犬只产生明显异味或者其他损害公共环境卫生的污染物,不及时清理的,由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或者县人民政府确定的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属单位的,处以三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属个人的,处一百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罚款。

(三)遗弃、虐待犬只的,由公安机关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虐待犬只情节严重的,没收犬只。

(四)在住宅小区公共区域内饲养犬只的,由公安机关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犬只。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项至第四项、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公安机关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处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没收犬只。其中违法携带犬只进入风景名胜区、政府管理的公园的,由管理机构进行处罚。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不按照要求建立并保存病死犬只处理台账和记录的,由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三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不及时报告未登记犬只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公安机关、乡(镇)人民政府在对违反本条例的下列行为进行调查处理时,可以扣押犬只:

(一)在禁止养犬区内饲养犬只的;

(二)在重点管理区内繁殖、经营、饲养危险犬只的;

(三)在重点管理区的住宅小区公共区域内饲养犬只的。

第三十五条扣押犬只的期限为十日,扣押期间送交犬只收容救助场所临时收容救助。扣押依法解除后五日内,当事人不领回犬只的,由犬只收容救助场所按照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处理。

没收的犬只,由犬只收容救助场所收容救助。

第三十七条负有养犬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条件的养犬登记申请人不予办理养犬登记或者故意拖延的;

(二)执法检查中发现问题或者接到投诉、举报,不依法处理或者相互推诿的;

(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进行处罚。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街道办事处管辖区域属一般管理区范围的,其养犬管理的职责适用本条例有关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THE END
1.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广州市公园条例》(2015) 第三十七条 风景名胜公园、历史名园、纪念性公园、儿童公园和动物园禁止携带犬只或者其他宠物进入,但盲人、肢体重残人士携带导盲犬、扶助犬除外。 《广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规定》(2020年) 第二十二条 视力残疾人携带导盲犬或者肢体重残人士携带扶助犬出行,应当随身携带相关证件;出入公共场...http://www.chinaguidedog.org/html/19744.html
2.西部宠物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宠物管理白皮书2023.docx西部宠物生命科学研究院(WesternInstituteofPetLifeScience)一站式解决宠物管理问题中国宠物管理白皮书(2023年)西部宠物生命科学研究院1官网地址:联系电话部宠物生命科学研究院(WesternInstituteofPetLifeScience)一站式解决宠物管理问题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消费升级,狗和猫等宠物从原来的家畜特化为宠物,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20940602.html
3...::宠物动物的监管:中国与欧盟立法之比较1在法律的层次上,我国于1992年实施的《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宠物动物的进出口检疫有关,1998年实施的《动物防疫法》与宠物动物的防疫有关。另外,1989年实施2004年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部分条文也和宠物动物的驯养繁殖有关。 在法规的层次上,我国于1994年实施的《种畜禽管理条例》和属于种畜禽的宠物犬、猫、...http://iolaw.cssn.cn/zxzp/200611/t20061117_4599017.shtml
4.人大代表:建议国家层面立法养犬管理条例【人大代表:建议国家层面立法养犬管理条例】近年来,养宠物的居民越来越多,特别是宠物犬,已经大量进入居民家庭之中。然而,在给宠物主带来愉悦的同时,随之也带来疾病隐患、扰乱公共秩序等一系列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李志强建议,尽快启动立法程序,制定国家层面的养犬管理条例。同时,借鉴国外立法和执法经验,对养犬行为进行严格...https://m.gmw.cn/2021-03/08/content_1302152968.htm
1.广和动态宠物犯法,主人担责,关于养宠的法律规范你知道多少...随着近些年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饲养宠物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仅就养犬看,据统计2022年中国城镇犬只数量为5119万只。犬只为人们日常生活增添乐趣,提供精神陪伴;但部分犬只饲养人缺乏文明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对犬只疏于管理,致使其在卫生、安宁和安全等多方面影响到他人生活,由此引发矛盾纠纷,...http://www.guanghecdlawyer.com/index.php?m=content&a=show&catid=33&id=199
2.推动制定全国层面宠物管理条例,赋能城市用制度和温度留住它——人民政...因此,制定《上海市宠物管理条例》有利于明确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各方的职责,推动宠物管理的社会共治工作。 制定《上海市宠物管理条例》,还可以推动“它经济”高质量发展。 根据相关统计,2022年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将达4963亿元,同比增长25.2%。宠物地位的提高也让宠物主的养宠理念发生了改变,宠物主追求的是健康...https://www.rmzxb.com.cn/c/2024-01-04/3471251.shtml
3.养宠物也要考试?澎湃号·媒体澎湃新闻新加坡这新规无疑是为提升宠物人的责任感和管理技能,确保宠物的健康、福利,进一步提高养宠人素质。通过考试,宠物人能更全面地了解如何照顾宠物,减少因缺乏知识而导致的宠物健康问题或弃养现象。 为配合新规实施,新加坡政府还设有两年过渡期,从2024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内所有和现有宠物犬猫可免费申请执照,并...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08624
4.商丘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商丘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 一、县以上城市(包括县城)、近郊区、新兴工业区、游览区、机场周围禁止养犬。凡机关、部队、科研单位、工厂、仓库等,确因警卫、科研任务需要养犬者,必须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意,经市、县公安局审批。农村养犬,由乡(镇)人民政府本着从严控制的原则审查批准。养犬单位或个人必须到审批机关领取《...https://www.chongwu365.cn/statute/99482.html
5.上海两会谈感悟话心声传民意,海归代表委员如是说姚海嵩:杜绝“星期猫”“星期狗”,建议制定《上海市宠物管理条例》 (市人大代表,我会常务理事,上海天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根据相关统计,2022年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将达到4936亿元。宠物经济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其发展将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必须看到的是,目前宠物产业存在“鱼龙混杂”现象,缺乏相...https://www.china-sorsa.org/detailpage/hgxrzz202301-3c2ff189-a51c-4206-875a-f40fce0768f5.html
6....宠物进客舱”服务缘何和城市养犬管理条例相抵触?丨封面深镜...消息一出,“宠物进客舱”话题再次引发热议。很快就有心细的网民提醒说:狗狗的主人“别高兴太早”,因为查询发现,成都市现行养犬管理条例写的是禁止犬只进候机室,那么“宠物进客舱”就出现了和城市管理条例相抵触的尴尬。 这个情况何解?如何解读?封面新闻记者采访相关专业人士,有一些观点阐述。 https://www.thecover.cn/news/108NnjJ5pKaH90qSdq8Jkw==
7.观察应眷建立全国统一宠物犬禁养名单界面新闻·中国饲养宠物尤其是养犬成为中国城市居民排遣孤独、寄托情感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饲养宠物数量的增加也带来了不文明养犬乱象以及地方管理缺失等问题,亟待重视。 我国关于犬只管理的规范起初是以“限制”为核心。为防止狂犬病传播,1980年原卫生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家犬管理条例》,旨在停止和限制犬类的饲养行为。这一时期的立...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0262055.html
8.北京市政协委员张军伟:制定宠物管理地方法规规范饲养宠物张军伟认为,应制定北京市饲养宠物管理的地方法规,将现行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等相关条例,与饲养动物和宠物有关的条款进行整合,并规定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法规出台后,加大宣传力度,方便市民查询和互相监督,做到有法可依。同时,按照饲养宠物的现状,在法规中对饲养宠物的品种、数量...https://beijing.qianlong.com/2018/0127/2358108.shtml
9.遛狗不牵绳饲养烈性犬?代表称现有处罚太轻!上海人大将有动作遛犬不牵绳、任其随地便溺、犬类咬人事件时有发生,让市民出行感到不安全,这也引起了市人大代表的关注。今年市人代会,许丽萍等21名代表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修订《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的议案。与此同时,高燕峰等12名代表也提出参照条例,制定《上海市宠物管理条例》。 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226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