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9日至23日,为期五天的“儿童友好x校园景观”中英联合工作营圆满结束,本次工作营由华中科技大学建规学院秦晴老师主导,荣幸邀请了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景观建筑学院院长HelenWoolley教授、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景观建筑学院PaulBrindley副教授、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YichiZhang教授、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景观建筑学院博士生王睿,汇聚了来自不同专业和文化背景的学员,共同探讨和实践儿童友好、宠物友好与青年友好的景观设计。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的设计越来越需要考虑不同年龄和兴趣群体的需求。儿童友好、宠物友好与青年友好的概念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本次中外联合景观工作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通过跨文化合作,推动景观设计领域的创新发展,同时为不同专业视角人群提供跨视角交流平台,推动华科大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并进行实践。
工作营活动概述
第一天:开营与自我介绍
上午:
工作营的第一天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为快速增进各位学员及老师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开营仪式进行了抽签分组,以别开生面的游戏环节使大家完成自我介绍。参与者来自武汉多个高校不同年级,涵盖风景园林、建筑学、城乡规划、社会学、经济学、国际管理等多个专业背景的学生。自我介绍不仅促进了相互了解,也为后续的团队合作奠定了基础。
(游戏环节大家绘制的对小组成员的初步印象)
下午:
在各个学员相互了解后,为进一步开展设计工作,工作人员公布了各个场地选址及其大致信息,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场地进行调研并分析场地初印象。调研内容包括观察场地的使用情况、记录现有设施和潜在问题,以及收集用户反馈等,最后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汇报。
汇报结束后,老师们高度肯定了大家的改造方案,并建议大家从历史、人居环境、政策等方面深入思考场面的改造设计,希望场地设计能够让更多专业的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着眼儿童友好与宠物友好的主题,因地制宜进行改造,让本次工作营迸发出更多的可能!最后,秦老师对今天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为今天的工作画下一个完美的句号。
最后来自本校“翘屁猫社团”的同学进行了关于流浪猫救助以及打造宠物友好空间的设想,翘屁猫的未来目标是实现校内流浪猫数量稳定,愿每个小生命都能被善待。他们提出人猫冲突、捕杀与被捕杀、观念冲突的问题,也进一步从科学的角度阐述了为何要救助流浪猫,如何科学地救助。而他们对于宠物友好空间的设想除了包含宠物休憩和玩耍的场地外,还提出场地对宣传和科普的重要性,同时需要考虑人的活动如何与猫咪活动相平衡。
下午以实地考察为主,教授及各位同学一起参观了春和社区的屋顶花园。在观赏的过程中,营员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Prof.HelenWoolley,Dr.PaulBrindley,张亦弛教授还有秦晴老师进行深入交流。教授肯定了屋顶花园这种极具创新性的尝试,深度分析了附近居住楼之间的绿地作为公共活动区是如何起到调节局部气候作用的,还指出其在提供居民游憩空间中发挥的重要功能。同时对比了中外不同的花园系统,提到中国小区因为人口密度太高,所以小区一般自有花园,而巴黎的花园则是独立的系统(不包括在小区内部)中英社区的差异方面。也谈到从历史方面来说,中英社区各自差别和特色,英国曾经是产业聚集型的社区,沿着河流上下游依次有不同类型的工厂,他们按照这些来规划居民区,实现步行可达的通勤,人们因此也形成了以工作单位聚集在一起的社区特色。而中国特色是高密度的居民楼,那我们应如何设计公共空间,以最大程度提升居民幸福感呢?对于这个问题,她提到,室内空间一定是无法满足孩子的娱乐需求的,处理方式之一可参考春和社区楼前的空场地,合理规划停车场和绿地的比例。另外她提出一种可能:拓展地下空间,纵向发展也将成为未来社区的发展方式之一。
第三天:专题讲座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景观建筑学院副教授PaulBrindley展示了他们对儿童游乐场地的最新研究成果,即通过mapping的方式对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儿童游乐操场进行数据分析,从数量、场地大小、场地实际情况、设施类型等方面分别进行详细的调研分析。同时还思考对比了不同贫富状况、不同发展方式城市的儿童设施状况,通过数据总结得到英国目前儿童游乐场所还未满足相应需求等结论,我们仍需在儿童游乐场地建设中不断探索。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张亦弛讲述了儿童游戏场地的历史起源,从古代的儿童游乐图及历史上儿童游乐相片开始讲解儿童游乐方式的发展,了解到儿童富有天然的探索欲、创造性,其娱乐方式具有自主性,可以和同伴及外部环境产生意想不到的链接,而随着时代发展,儿童安全、教育和身体发展理念的引入使得人们通过多方面的景观设计对儿童游戏进行干预,儿童游乐理念更加进步,儿童娱乐设施愈加丰富,对儿童游乐场地的设计也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景观建筑学院王睿博士就“儿童是否真的需要游乐场”提出了关于很多场景的思考,如儿童与自然环境的深度接触,儿童游乐场的周边环境,以及儿童游乐场的场地类型等,引发我们对于不通类型的儿童游乐场与不同形式的儿童游乐活动的关系的思考。
讲座后,同学们积极提问,与专家交流研讨。最后,景观学系的文晨老师向教授们表达了感谢。本次讲座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加温馨、包容、创新城市设计理念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公共空间发展的无限可能,即通过精心的设计和规划,推动城市进行儿童友好改造建设。
第四天:小组讨论及答疑
第五天:小组汇报展示
最后一天,到了中英联合工作营终期汇报的日子!由于前期已经按照不同场地进行划分为五个小组,五个工作营小组以PPT的形式相继进行不同场地的方案汇报,讲述在工作营期间的学习成果。
【第一组:设计场地--东九楼前】
(小组成员:何雨露朱珠周宇茜黄吴迪江佳钰)
(小组成果展示图)
【第二组:设计场地--光电大楼前】
(小组成员:郑慧铃蒋雨宏曹宇童吴瑕)
【第三组:设计场地--青年园湖边】
(小组成员:毛誉霞陈玉妍杨泽宇胡蝶)
【第四组:设计场地--青年园湖边】
(小组成员:张也晴张梦超朱亓楠李仪斐岳铭慧)
【第五组:设计场地--友谊公寓前广场】
(小组成员:吴灿方辰欣刘业涛尹端睿李桐)
汇报还邀请了武汉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史源源老师、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赵阳老师,各位老师对五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专业点评。秦晴老师对本次工作营的开展举办情况进行总结。随后,由秦晴老师为优秀营员颁发证书,营员们积极和专家合影留念,邀请专家在优秀营员证书背后写下美好寄语。
总结
营员感想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的工作营,度过了充满乐趣、学习和创造的五天。感谢秦晴老师能组织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收获的活动。在短短的五天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参观春和社区的下午,几位教授和老师站在天台上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也让我对社区、儿童友好有了新的认识。在工作坊的设计阶段,我们小组也进行了非常高效的合作,大家都非常愉快的完成了自己擅长的部分。在最后一天汇报,我们收获了非常使用的建议,也得到了老师的赞赏。也非常感谢Helen教授和Paul教授在我们的结营证书上的留言!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汪子悦
LOVEEVERYONE!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蒋雨宏
——湖北工业大学风景园林李桐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设计江佳钰
物料设计:
(灯牌设计:黄河)
(钥匙扣、徽章设计:谢睿马欣黄爱伊廖佳钰)
(海报设计:涂丝怡魏亚迪)
(三折纸设计:涂丝怡李优涵郭静怡)
(工牌设计:潘佳煜)
(证书设计:潘佳煜)
致谢
感谢华中科技大学为本次工作营提供的大力支持,感谢所有参与工作营的学生和老师,以及为本次工作营提供指导和帮助的各位专家和导师。
全体志愿者名单:
涂丝怡、廖佳钰、李优涵、杨语嫣、郭静怡、黄河、潘佳煜、何雨露、李又朋、谢睿、江佳钰、马欣、黄爱伊、董怡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