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如何改变社会成本观念和结构
朱嘉明
在经济思维主要是以市场为准的领域里,就将神圣性从生活中抽离,因为标了价码的东西就没有甚么神圣性了。
——舒马赫(E.F.Schumacher):《小的是美好的》(SmallIsBeautiful:EconomicsasifPeopleMattered)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带来了对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伤害,而且打破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体系的平衡,从而改变人们工作、就业、生活,甚至思想模式。本文所探讨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如何改变社会成本观念和结构,进而提出具有长程意义的若干思考。
一、病毒: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微观基础
传统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后者被定义为以单个生产者、消费者和单一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对象的经济学学科。微观经济学的「微观」与现代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微观」没有任何关联性。
2020年新年不久,全球民众的生活节奏被来自微观世界的新冠病毒按下暂停键,并有效地搅动和改变了宏观世界。现在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个认知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微观基础问题。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需要突破社会科学的微观思维,不是将微观作为观察世界的抽象概念,而是作为洞察和度量真实世界的出发点。
依据现代物理学,微观世界一般所指的是用纳米衡量的物质系统,其线度小于10-9米。在微观世界中,其基本粒子包括原子、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和夸克。病毒无疑属于微观世界。例如乙型肝炎病毒直径42纳米,噬菌体病毒68纳米,甲型流感病毒80纳米,SARS病毒90纳米,新冠病毒90纳米。人类对于微观世界的直接观察和认识,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和扫描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极限远超光学显微镜,最大可以实现300万倍的放大倍率,可以分辨病毒、线粒体、DNA等微小物体,并具有图像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储存等功能。扫描显微镜的发明,推动形成了以0.1纳米至100纳米尺度为研究对象的纳米科技学科的诞生。
病毒主要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细菌之中。寄生在植物体细胞中的是植物病毒,寄生在动物细胞中的是动物病毒,寄生在细菌中的是细菌病毒(即噬菌体)。病毒与动植物的主要区别是:(1)结构不同。动植物有细胞膜、核膜,病毒没有类似结构;动植物有各种细胞器,病毒没有,病毒衣壳里只有遗传物质。(2)成份不同。动植物含有核酸、蛋白、脂类、水分、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等很多类型的成份,病毒只含有核酸、蛋白质、脂类和糖。(3)复制方式不同。动植物自身有酶系统进行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病毒则需要借助宿主的酶和翻译体系进行复制和增殖。(4)能量代谢不同。动植物有能量代谢系统,在线粒体中生成ATP(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病毒没有自己的能量代谢。
对于病毒世界,人类长期认知不足。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也没有酶系统。病毒依所含核酸种类不同可分为DNA病毒(脱氧核苷酸病毒)和RNA病毒(核糖核酸病毒)【2】。
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RobertH.Whittaker)提出生物五界系统学说,分别是: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界(Protista)、植物界(Plantae)、真菌界(Fungi)和动物界(Animalia)。五界系统按复杂性增加的三个层次排列生命:原核单细胞(原核生物界);真核单细胞(原生生物界);真核多细胞(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病毒属于寄生生活的介于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之间的有机物种,既不是生物亦不是非生物,目前不把它归于五界之中。但是,没有病毒,就不可能构成微生物系统,而没有微生物系统,就不存在魏泰克所提出的生物五界。病毒的特定化学构成(核酸、蛋白质、脂类和糖)决定其功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人类依存于生物五界系统,而支持生物五界系统的微观基础是微生物,是病毒。病毒的演变、其与生物界和与人类的关系,最终成为了人类生命群体的前提性条件,其地位绝对不亚于空气、水、阳光和土地。
在人类形成与进化的过程中,病毒所具有的终极性微观地位已经形成。假设人类生存于一个不存在病毒的地球,那只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偏见。因为地球自有生命现象开始,就有了病毒。借用「嵌入理论」的说法,可以说是人类后来「嵌入」到了已经存在病毒和微生物,甚至生物五界的系统。所以,病毒系统已经构成了现实经济的真实微观基础。甚至可以说,没有对病毒的整体认知,就不可以理解未来人类生存环境的演变。
二、病毒影响人类经济生活的基本模式
事实上,人类身体本身也寄存着巨量的病毒。一个普通的健康人体内就含有约3×1012个病毒,如果将全世界所有人身上的病毒聚集到一起,可以填满大约十个原油桶(一桶大约159升)。如果一个人得了流感,呼吸道里每一个被感染的细胞会产生大约1万个新的流感病毒。几天下来,身体里产生的流感病毒数量将高达100万亿。这个数量是地球上所有人类总和的一万倍以上【4】。
病毒一旦离开了宿主细胞,就变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所以,病毒对人类的影响主要是以植物、动物和细菌作为媒介的。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种类很多,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真菌等多种微生物,也包括微生物重组体(杂交体或突变体)。就植物病毒病而言,在伤害植物系统本身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植物传染给人类。至今,人类的免疫系统对从植物传染给人类的耐药疾病毫无准备。至于动物病毒,则寄生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动物病毒的复制和噬菌体复制的过程相似,包括吸附、注入、复制、装配、释放五个基本阶段,只是有些细节不同。
作为病毒的动物宿主,几乎包括了从飞禽、走兽、家畜到水产品,从鹦鹉、蝙蝠、其他鸟类,到猪马牛羊、家庭宠物、鱼类,其中还有野生动物。野生动物体内含有大量上百万年积累下来的病毒,人类则几乎没有接触过,因而是更大的威胁。病毒在自然界、动物和人类之间,存在着相当稳定的传播关系(图1):
数据源:笔者绘制
简言之,病毒对人类传播是无所不在和无时不在的,藏匿在人们感官阈值之下,人们因为安全和危险的界限模糊不清而感到不安。最近,遍及世界各地的家禽养殖场和养猪厂,甚至全球最大薯片工厂都有可能发生疫情,这意味着新冠病毒已经深入到现代社会的厨房和餐桌,即人们日常生活的深层结构。
三、病毒外溢效应和历史转型
从距今1至1.2万年前开始,古人类结束四处流浪的狩猎采集生活,踏上畜牧业道路、开启农牧业社会,野生动物不断被人类驯化,不但改变了人类在生物链上的位置,同时也逐渐影响了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流行性病菌随之在家养动物中产生,并在人类与驯养动物之间不断地交叉感染,为超级病菌的出现埋下伏笔【6】。
随着分子遗传学、古病理学、流行病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增多,分子生物学开辟了人类疾病史研究新途径。生物学家根据不断增多的证据发现,在很多致病病菌的分支系统中,存在与一些家畜病菌的亲缘关系;或者说,在分子遗传学上具有相似性。所以,那些被祖先驯化的动物很可能就是超级病菌的始作俑者【7】。尽管如此,究竟病菌和家养及驯化动物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性,还有待于更多的证据和检验。但是,病菌的演化和传播,直接和间接地改变了人类生态和社会结构,确是历史事实。在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瘟疫的人类历史不是完全的历史,甚至是严重缺失的历史。
进入二十一世纪,病毒对人类的影响从初始阶段就是国际性的和全球化的。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病毒开始展现对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爆发频率和力度。在病毒攻击面前,现代化的人类社会之脆弱性是被低估的,承受力是被高估的。二十一世纪开始不久的SARS所造成的流行病,是一种人类从未听说过的病毒,该病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顺德首发,随后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更值得注意的是,原本人们以为某些以动物为宿主的病毒对人类没有直接伤害,后来为科学证明是不正确的。例如,非洲猪瘟(ASF)是在家猪、野猪中爆发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长期以来,官方机构宣称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传染人,对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不产生直接影响;也不太可能出现变异和传染人的情况。但是,最近《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PNAS)发表了一篇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论文,提出新型猪流感病毒的基因型G4EAH1N1(简称G4),与此前的猪流感病毒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人类对G4不具备与对其他猪流感病毒一样的免疫能力【8】。
以下提供了二十世纪后半期至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全球八种疫情从爆发到全球大流行的周期比较(表1):
四、新冠病毒的特征和社会成本分析
流行病病原体怪异而难以捉摸,这一观点是流行病学研究的核心。在人类过去上千年的历史中,虽然地球上存在着数以百万计的病毒,人们不断地遭受到源于病毒的各种传染病的困扰,但是只有极少数病毒曾经引发过流行病大爆发。在这样的意义上说,人类还是幸运的。但是,这样的幸运是否会因为此次新冠病毒而结束?
新冠病毒具有闪电般的自我复制能力和无与伦比的进化速度。(数据图片)
人类在与新冠病毒对抗中,寄希望于控制此病毒的特效疫苗。现在看来,疫苗研制不仅面临病毒的复杂性,而且需要应对其变异能力,疫苗的研制周期不可避免延期。现在存在着疫苗研制速度和病毒演变速度的竞赛,而且无法排斥当前病毒样本发生更大程度的突变的可能性【19】。如果发生,人类何以面对?在这样的新冠病毒及其所造成的全球疫情下,评估对全球的影响,需要讨论生命成本、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
经济成本方面,可以分为直接经济成本和间接经济成本。在直接经济成本方面,首当其冲的是第三产业的全面衰退,全球的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断裂,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能源和畜牧业全面萎缩,全球经济增长严重放缓,居民收入下降,失业人数急剧增长,消费能力萎缩,全球平均生产力水平大幅度下降【20】。在疫情时代的新世界,投资与政策预计将沿循截然相反的核心逻辑,行业估值的逻辑完全改变。在间接经济成本方面,世界愈来愈多国家陷入公共医疗制度危机,不得不诉诸财政赤字货币化政策,加剧财政的脆弱化,最终侵蚀福利制度的根基。
如果从比较宏观和中长期的尺度评估此次疫情的影响,因应疫情爆发,世界各地的边界关闭,冲击欧洲的「无国界理念」,国际贸易环境恶化。现在又有一种「病毒关税」说法,颇有道理。根据世界银行(WorldBank)测算,对于大部分贸易品而言,一天的延误就相当于加征超过1%的关税。这如同施加了额外的「病毒关税」【21】。疫情对世界所形成的压力,构成所谓的「马太效应」(MatthewEffect),已经开始动摇全球化的基石。
五、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长期影响的思考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人类,虽然经历过「9.11」恐怖主义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却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尽管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但是因为科技进步、互联网的发展、全球化的进展,加剧了人类的某种自负。最有代表性的是生态学家克鲁岑(PaulJ.Crutzen)和斯托莫(EugeneF.Stoermer)在2000年提出了「人类世」(Anthropocene)概念:人类已经成为影响全球地形和地球进化的地质力量【22】。但是,此次新冠病毒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扭转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惯性,逼迫人类承认现代化的脆弱性,甚至需要重新定义现代化。以下提出八点具有长程意义的思考:
数据源:参见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家利普西奇(MarcLipsitch)领导的研究团队论文,StephenM.Kissleretal.,“ProjectingtheTransmissionDynamicsofSARS-CoV-2throughthePostpandemicPeriod”,Science368,no.6493(2020):860-68。
第二,新冠病毒和其他病毒造成的疫情,将导致全球性医疗卫生资源短缺状态的长期化。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加上之前和未来有可能面对的新病毒所造成的疫情,以及病毒诱发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以致形成多种病毒和疾病迭加,人类对医疗和健康领域的投入不得不持续加大,但仍然难以满足需要吸纳社会其他资源的「医疗黑洞」。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如何分配有限的医疗资源问题,诚如论者所言:「做好长期与疫情共存的准备,抗疫与急重症和癌症患者诊疗之间,面临着一场『生命与生命』的竞争。」【23】
第四,为了控制疫情,国家和政府的治理能力需要强化,公民权利无可避免被减弱。如果疫情长期化和常态化,导致救济情况恶化,失业人数增多,贫富差距扩大,民粹主义高涨,社会结构失衡,就需要政府诉诸财政手段和其他方式,救济社会贫困阶层,例如直接「发钱」和以其他方式补贴,形成疫情下国家竞争的新模式。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家所拥有的权力和资源得到充分展示,民众不得不依赖来自政府资源的帮助;需要一个能胜任的政府,成为了全球性主流民意。问题是,与金融危机相比,新冠肺炎疫情迫使各国大幅增加财政支出,最终仍然是民众买单。
第五,疫情导致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全方位挫折。因为全球化和城市化,病毒可以通过国际航班在短短几个至十几个小时内跨越大洲和大洋,造成全球扩散。从全球看,此次病毒传播最主要的地方都是大都市。病毒可以在短短数天内,在空间狭窄、人口密集、基础设施和开放空间不足以支持人们保持社交距离的城市里感染成千上万人,造成无法承受的死亡规模。据英国广播公司(BBC)7月7日报导,WHO终于承认,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可以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传播。在中国,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在城市的传播,国家的花费成本以数千亿元人民币为单位。但是,疫情在农村爆发程度很低,尽管农村的抗疫能力最弱。所以,「大疫止于村野」,现在需要反思全球化、城市化和大都市化【27】。
第七,衡量现代病毒的危害程度,需要以人类是否还能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为尺度。在人类历史上,不乏几乎将人类推向灭绝边缘的疫情,但是疫情过后,人类还可以按照之前的方式生活与生产。此次疫情将是疫情历史的分水岭,不仅全球经济复苏的路径将更为曲折难测,而且世界各国民众很难再回到过去的生活方式,全球经济也再难按照原来的方式运行。例如,口罩正在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保持六英尺(约1.8米)距离正成为新的本能【30】。人类需要整体性的自知之明,如麦克尼尔(WilliamH.McNeill)所说:「人类改进命运的同时,也就加大了自己面对疾病的软弱性。我们应当意识到我们的力量是有局限的,应当牢记,我们越是取得胜利,越是把传染病赶到人类经验的边缘,就越是为灾难性的传染病扫清了道路。我们永远难以逃脱生态系统的局限。」【31】
第八,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现代社会的不平等,集中表现在:(1)社会阶层不平等。在此次疫情中,付出生命成本最大的群体来自生活质量和医疗条件较差的社会阶层。(2)产业部门不平等。一方面,疫情导致所谓「无接触」产业的崛起,例如在线娱乐、在线教育、在线办公、远程医疗。基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医疗和制药产业获得新的成长机会;另一方面,此次疫情对传统服务业和低技能产业打击严重,导致这些产业的从业者的收入大幅度减少和失去工作。其中,女性在服务业就业密度较高,相信会付出更多代价。(3)国家之间不平等。此次疫情对发达国家和贫穷国家之间的伤害程度,以及近中期后果,差别很大。
在地球上,病毒很可能是人类所发现的消耗最低能量、不直接产生熵值,却能有效改变人类生存状态的纳米级生命物质。在二十世纪60、70年代,世界工业化正处于黄金时期,物质财富空前涌现,人类狂妄自大,产生了「拥有无限能力的幻觉」(theillusionofunlimitedpowers)【32】。一些经济学家甚至断言,世界的生产问题已经解决,人类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在这个时刻,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E.F.Schumacher)以超越时代的理性和观察,在1973年出版了《小的是美好的》(SmallIsBeautiful:EconomicsasifPeopleMattered)一书。该书堪称二十世纪的经济学经典,探讨了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对人类社会的终极性伤害。但遗憾的是,病毒与当代人类的关系,没有纳入舒马赫的视野。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需要引入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重新构建其微观和宏观架构。舒马赫说:「我们或可预期经济学必须从人类的研究中衍生出其目的和目标,并且必须从对大自然的研究中,衍生出大部分的方法论。」【33】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达半年之久,仍旧没有看到全面衰减的拐点。不仅如此,在今年冬天流感季节,发生第二波疫情的忧虑也已经出现【34】。如果发生第二波疫情,其破坏性很难预测,世界各国是否有能力承受更大的社会成本?所以,从现在开始,人类需要依赖智慧与科学,重新审视健康与生命的价值,尽快形成与纳米级病毒共处的社会体制和生活方式。
注释
【1】“Virus”,英文单词,中文直译为「病毒」,「毒」字影响了“virus”本身具有的中性特征,因为不是所有的“virus”都对人类造成伤害。
【2】动物病毒或含DNA,或含RNA;植物病毒除少数组外大多为RNA病毒;噬菌体除少数科外大多为DNA病毒。
【3】【4】白瓦:〈地球上总共有多少个病毒〉,《大科技(百科新说)》,2015年第5期,页13;12。
【5】FelixM.Keyetal.,“EmergenceofHuman-adaptedSalmonellaEntericaIsLinkedtotheNeolithizationProcess”,NatureEcology&Evolution4,no.3(2020):1-10.
【6】JaredDiamond,Guns,Germs,andSteel:TheFatesofHumanSocieties(NewYork:W.W.Norton,1997).
【7】关于病菌是否起源于家养动物,仍是一个需要更多证据来论证的假说,而非定论。古DNA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再如很多的病菌发病较快,在还没有引起骨骼性病变的时候就已经杀死了宿主,而且动物考古学家也在不断地更新各种驯化动物起源的事件和地点。
【8】HongleiSunetal.,“PrevalentEurasianAvian-likeH1N1SwineInfluenzaViruswith2009PandemicViralGenesFacilitatingHumanInfection”(29June2020),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06/23/1921186117.
【9】〈冠状病毒〉(2020年1月9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jszl_2275/202001/t20200121_211326.html。
【10】TaoWangetal.,“AttentionShouldbePaidtoVenousThromboembolismProphylaxisintheManagementofCOVID-19”(9April2020),TheLancetHaematology,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hae/article/PIIS2352-3026(20)30109-5/fulltext.
【11】MarinaPollánetal.,“PrevalenceofSARS-CoV-2inSpain(ENE-COVID):ANationwide,Population-basedSeroepidemiologicalStudy”(6July2020),TheLancet,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1483-5/fulltext.
【12】Wen-BinYuetal.,“DecodingtheEvolutionandTransmissionsoftheNovelPneumoniaCoronavirus(SARS-CoV-2/HCoV-19)UsingWholeGenomicData”,ZoologicalResearch41,no.3(2020):247-57.
【15】“MutationsMaybeMakingCoronavirusMoreContagious:Researchers”,www.aninews.in/news/world/us/mutations-may-be-making-coronavirus-more-contagious-researchers20200630120732.
【17】“Exclusive:Covid-19MayNotHaveOriginatedinChina,OxfordUniversityExpertBelieves”(5July2020),TheTelegraph,www.telegraph.co.uk/news/2020/07/05/covid-19-may-not-have-originated-china-elsewhere-emerged-asia.
【19】现在又一种说法:因为人类感染者产生的抗体有效期可能只有四十周(300天),比疫苗的研发周期都要短。如果疫苗不能起作用,那么新冠肺炎将会变成一个10至50倍致死率的流感。
【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9%,除个别国家,几乎所有经济体都将陷入衰退。国际劳工组织(ILO)预测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约有3.1亿个工作岗位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流失。
【21】程实:〈疫情时代的失衡世界〉(2020年6月28日),搜狐网,www.sohu.com/a/404576774_465450
【22】PaulJ.CrutzenandEugeneF.Stoermer,“The‘Anthropocene’”,GlobalChangeNewsletter,no.41(May2000):17.
【24】“CoronavirusSurvivalComeswithA$1.1Million,181-pagePriceTag”(12June2020),TheSeattleTimes,www.seattletimes.com/seattle-news/inspiring-story-of-seattle-mans-coronavirus-survival-comes-with-a-1-1-million-dollar-hospital-bill/.
【26】EdYong:〈新冠病毒启示录〉(2020年7月5日),澎湃新闻网,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033764。
【28】〈调查发现:首批非典患者多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2003年5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www.nhc.gov.cn/wjw/zcjd/201304/826d03198c56412e8fa1c9fbf1702202.shtml。
【30】一英尺等于0.3048米。英尺旧时写作「呎」,是英国及其前殖民地和英联邦国家使用的长度单位。
【31】〈作者自序〉,载加勒特(LaurieGarrett)着,杨岐鸣、杨宁译:《逼近的瘟疫》(北京:三联书店,2017),页5。
【32】【33】E.F.Schumacher,SmallIsBeautiful:EconomicsasifPeopleMattered,(NewYork:Harper&Row,1973),3;22.
【34】2020年4月,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已经发出今年冬天可能出现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的警告。
(朱嘉明经济学博士、教授,曾任职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并先后任教于维也纳大学和台湾大学。现任「数字资产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投资协会数字资产研究中心专家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