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殡葬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其演变和发展有其客观需要的一面,也就是有其理性的一面,这是应当扬弃的。事物总是可以一分为二的,中国古代殡葬文化有闪耀着崇尚文明、爱敬尊长、寄托哀思的合理成份,这对丰富我国当代的殡葬礼仪文化也是有启迪的。
二、古代殡葬礼仪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有著极為丰富的文化內涵,是一個多民族的禮儀之邦,禮的中心內容是承認親疏、尊卑、長幼的差別,禮強調以親統疏以尊統卑,以長統幼,在下者敬在上者。以此制定各人的行為規范,禮的基本精神是“孝”和“敬”,疏敬親,卑敬尊,幼敬長,孝就在其中。特別是紅白喜事方面,更是隆重,民間辦喪事無論貧富舉動大小一般都會請法師來做法事,由于人們受“儒、釋、道”三教園融的影響,在宗教信仰上,往往佛道不分,有的甚至把道教當成佛教,關于法事的內容形式,喪家未必全懂,主要是由了事的一手安排。凡做法事誦徑,有用九位、十一位、十三位不等,個別情況可多至十五位、四十九位,少則三位、五位,一般情況根据家屬的經濟狀況來決定人數。
《動土、安放禮儀程序》一、准備供品香一扎、燭一對、水果五种、杯碟若干、紙錢、鞭炮若干、酒、茶各一。二、貢品擺放順序A、蜡燭B、香C、生果D、酒E、茶F、其它三、程序1、擺放供品①香、燭②五色果(生果五盤擺單數)③三茶五酒(酒在茶前面)④其它2、動土或安放(長子親自安放)3、封穴
程序第一天建立瑤壇。鼓樂開始。赴進邊域江邊,請五龍神水入壇,所謂上則烹茶祭帝,下則蕩穢除氛。請神入壇,作證。拜宣訪真科範。(此書一冊十本)晚上禁壇法事。(即是降魔護道)辭聖肅培而住。(一天完了)
第二天鼓樂開始。迎真降聖。諸廚堂,安奉鹽祭,掃除下壇白請亡人,聞經聽男誦度人妙經,女誦血盆妙經。禮拜三元滅罪水懺。取卜吉刻申奏天庭,告盟高厚。開關五方陽道大神,道引亡人,來臨法會。招亡受跪拜大乘冥府十王懺一冊。禮拜山懺一冊。引亡人歡過奈何橋。朝參十殿閻君。燃燈劈破地獄,提攜亡人,送上南宮,承恩托化,梵天樂享。加持祭奠,施食度孤而住。
第三天樂鼓開始。請神降臨。下坦白請亡人,座側聽懺。禮拜慈悲九幽大懺一冊。(解結)即是解除亡人生前過咎。宣榜送駕。化靈化財。安謝、大彰住散、恭喜發達。三天法事已終。
三、西方丧葬礼俗
六、送葬习俗
七、楚文化的中的殡葬习俗
八、农历7月15日的“鬼节”
九、墓穴的丧葬知识
十、常用碑文的写作
十一、丧葬中出殡前摔碗是什么意思
摔碗其实是摔“孝盆”,只是用碗来替代吧了,大概有三层意思:一是将孝家的丧气摔出去;
二是将众人烧给亡者的纸钱通过大地送入“地府”;
三是摔碎孝盆预示孝家从此不再使用,更不再发丧,而亡者一定来生转世顺利。
十二、佩戴黑纱是为什么?
表示哀掉的色彩,各国有所不同。中国、日本是白色,非洲是红色,欧美是黑色,黑色显得严肃。古代穿哀服与今人大不相同,其目的在于伪装自己,以避免死神出来。古代欧洲许多原始民族中,只要有人去世,死者的亲属立刻把自己伪装起来,或在身上涂黑色泥巴,穿上干草衣服;或用黑布将全身包起来。他们的用意不外是想把死神下跑或不让死神认出来。在古代欧洲,当一个贵族死了,他的仆役都要为他穿黑色丧服致哀。英国仆役在购不起丧服的情况下,提倡用一块黑纱佩戴在左臂上表示致哀。这种节俭易行的佩黑纱丧礼为民众所采用并传遍全世界。
十三、在哪些日子祭拜先人
1、先人每年的生日(重要祭祀日)
2、先人每年的忌日(重要祭祀日)
3、先人去世后的第七天(头七,相对重要)
4、先人去世后的第十四天(二七)
5、先人去世后的第二十一天(三七,相对重要)
6、先人去世后的第二十八天(四七)
7、先人去世后的第一个月
8、先人去世后的第三十五天(五七)
9、先人去世后的第四十二天(六七)
10、先人去世后的第四十九天(七七,相对重要)
11、先人去世后的第一百天(百日祭)
(二)、传统祭拜日子
1、农历年三十,除夕(除夕祭祖,重要祭祀日)
2、农历年初二(开年祭祖)
3、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上元节祭祖)
4、公历4月5日,清明节(清明扫墓、最重要祭祀日)
5、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祭祖)
6、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祖先)
7、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祭祖、扫墓,重要祭祀日)
8、农历十月初一,祭祖节(上坟、祭祖)
9、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祭奠先人)
10、公历12月22日或23日,冬至(祭祖,重要祭祀日)
11、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祭祖)
(三)、现代纪念日节日
1、5月12日,护士节(如先人生前职业是护士)
2、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
3、6月1日,儿童节(纪念早逝的小孩)
4、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
5、9月10日,教师节(如先人生前职业是教师)
(四)、其它特别日子
1、2月14日情人节
2、结婚周年纪念日
十四、出丧择日
尸体收敛之后就要把灵柩送到埋葬的地方下葬,叫做出丧,又叫出殡,俗称为送葬。停尸祭祀活动后就可以出丧安葬。在许多民族中对出丧日期都要慎重选择。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否则,不吉。按照迷信的讲究,凡下奇月死者,应在偶月下葬;偶月死者,应在奇月下葬。奇月、偶月也要配合好才行。否则,不吉。若不能及时葬埋,可先柩起来。在河南一带,还有埋葬忌月的习俗,并且与姓氏有关。据说,张、王、李、赵四姓人,禁忌六、腊月动土葬埋。其余姓氏,三、九月禁忌动土葬埋。若忌月有丧事者,要排至三七、五七殓葬,必得避开忌月才行。如特殊情况需及时出殡者,也只能先用青砖柩之,不得入土葬埋。台湾以及南方一些地区,俗忌七月出葬。因民间传说,七月为鬼月,七月十五日为鬼节,该月阴间得鬼魂要到人世上来讨食。为避鬼煞,故忌此月殡葬。
旧时,民间还广泛流传着忌重丧得习俗。浙江一带俗说重丧是指死者出生的年月日,与死者死时的时辰有干支重字。俗称月不清。遇上这类情况,要举行特殊的丧仪,往往是在三、五更盖棺,抬至郊外。丧家不穿麻,不能哭,要等七日后,才呼号奔告亲朋,然后再补丧礼。但是,在台湾一带,重丧却是指某种葬埋忌日而言。俗说在某日葬埋便会犯重丧,亦即丧家还会再死人。当地的重丧日为:一月甲日、二月乙日、三月戊日、四月丙日、五月丁日,六月己日,七月庚日……十二月己日,依次类推。如果因为特殊事情不得不于重丧日安葬时,要采取一些仪式。符咒字,一般是正月、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书六庚天刑;二月书六卒天庭;四月书六壬天牢;七月书六甲天福;八月书六乙天德等。不过,每月书写字样的规定都不怎么严格,也有相互串写的现象。,但大体上就是这类字类推而已。
每逢清明,人们都会倍加思念逝去的亲人、朋友,因为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节日习俗,因此,清明祭祀这一习俗深深扎根于百姓心中。我国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白菊是最合适祭祀的花,清明节悼念逝者用的花通常是白菊花。清明祭祀高峰,我园并未将目光投向电视、电台以及报刊杂志,或争先恐后或夸大其词宣传自己产品的好处,而是买来万枝盛开的白菊花敬慰亡灵,把恩惠传递给长眠于地下的逝者及家人,让“逝者灵安,生者安慰”。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不少市民倡导“绿色祭祀”、“文明祭祀”。“鲜花祭祀”就是其中的一种,一束鲜花,代表的不仅仅是对逝者的敬意,也是对生者“珍惜生命”的一份爱心提醒,一枝鲜花寄托一份情感,一缕花香表达一种哀思。清明,让我们播种文明,给逝者送枝鲜花,为生者留下一缕馨香,为生命加上一点厚度。让鲜花祭祀越来越成为城市人祭祀的一道风景线,让文明之花越开越艳。对此,龙台山人是当之无愧的。
十五、民间旧时殡葬习俗
逝者埋葬后第三天,孝子要为新坟培土,叫“攒三”,攒三时不许恸哭。葬后一连7晚孝子要在坟前煨火。在逝者院内或门前烧纸,每7天烧1次,由近及远,七七四十九天,俗称“尽期”,要对亡人进行第1次祭奠;第100天为“百日”,进行第二次祭奠。1、2、3周年都要举行较隆重的祭奠活动。烧“落气纸”:即死者直系亲属,在已经确认死者亡故之际,便置一瓦盆于灵床前,在盆中焚烧冥钞或纸钱,意为让亡魂“持币上路”。净身:由死者直系亲属打一盆清水,用一方白布帕给死者擦净躯体,通常以“三袱子”为限,即抹拭时将布帕浸水拧干三遭,称“三把”。一把抹头脸,二把抹胸腹,三把抹脚腿。净身亦称“洗丧”。
十六、殡葬文化浅析
十七、阴宅风水的基本操作
如何在公墓上找寻吉穴呢?原则如下:
一、聚风藏气,简单来说即是避风。墓穴之位置能有左龙右虎,后有靠山来龙,前有朝案,中有聚水明堂,就是暖气之地了。二、利用朝案及龙虎印木,依元运之衰旺来立旺山旺向。葬书所谓之乘生气也。三、避免找墓前见水直流而出的位置,最好前面有低案,以关内气为佳。
四、不宜在主脉之两旁附近找墓穴,因两边位置多用焙土方法扩阔,使其有更多墓穴可卖。但须知两边焙土在雨水多之季节而下陷,容易有捞乱骨头之累。为人点地者不可大意疏忽。
墓穴风水
山谷平洋本有龙、阴阳交合认仙踪,藏风聚气为真穴、风吹水劫受了穷。平洋须得水、山谷要艾风,莫把水为定穴、但求穴里艾风。到此着眼须仔细,定要穴傍裹重重。凹风射穴、定有翻棺之验,左右无包、定主白蚁满棺,案若低微、则风吹骸骨往上,穴若仰瓦、则风吹骸骨往下,得水艾风之处、体魄自然安慰,风吹水劫之地、不免水蚁满棺,葬乘生气则观风水之来去,无护则风来、水来则风去,风来则凶、水来则吉,风来则生气散而穴寒、风去则生气凝而穴暖,暖则丁财两旺、寒则子孙俱穷,无水亦无财、有风骸不宁,高山属阴阴常凝故艮风以散之、平地属阳阳常散故得水以收之,江河湖海是平洋、风水原来别有形,避风就水真穴地、风吹水劫寿不长。故风水之法先取龙气、龙旺则人丁盛,二取水聚、水聚则财富,三取砂秀、砂秀则官高,四取局园、局园则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