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儿时的记忆——鞋的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营口之窗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营口之窗“营口故事”)儿时的记忆——鞋的故事
作者赵志祥
序言:有一种鱼叫红娘子鱼,这种鱼胖头胖脑的样子。没想到我的外号竟然和红娘子鱼联系在了一起,由此便有了我的鞋的故事。
供稿作者:赵志祥,营口之窗特约撰稿人
原创发布:营口之窗官网
父亲刚一进门,就急忙脱掉皮鞋,旁若无人地抠起了脚心,嘴里还不住地大声说:“痒,真痒啊!”家里人都清楚,他的脚气病又犯了。
坐在沙发一旁的外婆发话了,她说,我有一个方子,保证药到病除。
外婆从里屋拿出一双麻鞋交给了父亲说,试试吧。父亲穿上那双笨重的麻鞋,走了几圈说:“感觉还真是不一样啊!”
麻鞋,在我们老家这一带,也就是草鞋的通称。顾名思义,它是用丝丝缕缕的麻丝拧成绳子,再编织成的。
在我幼时的记忆中,父亲从来不爱穿麻鞋。
这起源于他苦痛的读书时代。那时候,爷爷去世早,家里的日子捉襟见肘。后来,奶奶不幸也走了。留下了父亲姐弟五个相依为命。最大的十三岁,父亲那时候只有五岁。
北方的冬天,是父亲记忆最深刻的季节了。那时候,一年四季穿着麻鞋。冬天,赤着双脚穿麻鞋,冻得两只脚像卤猪蹄,红红肿肿的。一到晚上,睡在炕头,奇痒无比。脚后跟上的裂纹,像一张张鱼嘴,时不时地还渗出血珠子。疼,得忍着,咬紧牙关忍着。
慢慢地,父亲也穿出了诀窍,将麦草秸秆揉软,用针线缝起来,裹在脚上,再穿麻鞋就舒服多了。他们把这叫鞋中鞋,也叫套鞋。
父亲幼小的心,就暗暗发誓,将来等自己有了钱,就穿最好的鞋,像城里人一样,穿上皮鞋,鞋底钉上掌,走路咯噔咯噔响,好威风。父亲讲他的故事时,我看到他眼睛里蓄满了泪水。
皮鞋成了父亲最初奋斗的目标。
当年,大学毕业后的父亲,入赘到我外婆家。我的外婆,做了好多麻鞋和布鞋,但父亲却一双也没有穿过。
后来,父亲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县人事局的局长。当上了局长的父亲,便不再有机会穿麻鞋了。他每天穿着皮鞋出入各种大会场小会场,说这是工作需要。
记不清从哪一天起,家里的客人突然间多了起来,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叔叔阿姨们,隔三差五地提着大包小包出现在我们家的客厅里。偶然间我家门口也会挂一些包裹。不知怎么传出去的,他们知道了父亲喜欢穿名牌皮鞋。有人就公然提着鞋来我家,那些鞋子,有一部分是漂洋过海从国外捎回来的。
那时候,只有四岁的我,总会从皮鞋里翻出厚厚的一沓钱,拿给外婆看,坐在灯下纳鞋底的外婆,长长地叹一口气说:“妞妞,将钱放回原处吧!看来,你爸爸得穿麻鞋了。”我总歪着脑袋,奇怪地问:“外婆,为什么呀?”
外婆说,皮鞋不透气,穿着闷脚。麻鞋穿着舒服,心里踏实。
还真应了外婆的话,一到夏天,父亲的脚上就出现许多大大小小的水疱,还溃烂,医生说那是脚气。这可恶的脚气让父亲受了不少罪。后来,那些锃亮的皮鞋连同包裹被请出了我们家。父亲说,这些鞋不可怕,可怕的是鞋中鞋呀,分明是一个个圈套嘛!外婆笑逐颜开地对我说:“妞妞啊,外婆没看错你爸爸。”
外婆就用她干瘦的双手,纳了厚厚的布鞋底,做了一双麻鞋给父亲穿。说实在的,那双鞋丑极了,鞋底笨笨拙拙的,加之,外婆眼神不好,针脚也歪歪扭扭的。和专卖店里那些精巧的皮凉鞋相比,真是一个天鹅,一个是十足的丑小鸭了。
被脚气折磨得痛苦不堪的父亲,这次破例穿起了外婆做的麻鞋。不过,父亲穿麻鞋很讲究,他穿了一双袜子,成了机关大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父亲常说,这又让他想起了自己童年时穿的那些鞋中鞋。
说来也怪,从那以后,父亲的脚气奇迹般地好了。每到夏天,外婆都会给父亲做好几双麻鞋。他们局机关的男同志也都穿起了麻鞋。父亲还引领了一阵麻鞋的时尚潮。
第二天,该市日报的时尚版,刊登了父亲的麻鞋和他的大幅照片。题目是《北方人穿草鞋逛南国大商场》。因为这一报道,父亲走到哪里,都有人围观。父亲一气之下,扔掉了麻鞋,买了一双皮凉鞋穿在了脚上。用他的话说,我跑到南方去看风景,没想到让人把我当风景看了啊。
回家后,父亲又穿起了麻鞋,局里的同事都暗地里笑称他“草鞋局长”,父亲听了也不恼,他说,这鞋子舒服不舒服,只有脚知道啊。“草鞋局长”更具亲和力,更平实,不是吗?
外婆临终前对父亲说:“儿呀,麻鞋虽丑,但那是娘纳的千层底,结实啊!人活着,心正脚跟才稳。不论什么时候都要管住自己的脚,不能伸太长了。鞋子小了,脚会夹伤;鞋子大了,脚也会受伤。更不要穿鞋中鞋啊!”
父亲流着泪点了点头,说:“娘的教诲儿记牢了,儿一定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作者张格娟)
鞋
说起鞋,样式很多,颜色也各不相同。最原始的鞋是草鞋。草鞋是人用捡来的茎干,植物的茎藤编织成类似于脚的形状的草鞋。穿在脚上的鞋,冬天的时候又在里面装上一些皮毛之类的加御寒,走路时减少磨损。会编织草鞋的人在当时也不多,只要会编织,都是一种好手艺。我父亲小时候家里穷,没别的鞋穿,就自己编织草鞋来穿。草鞋没有布鞋耐用并且不柔软,有时会把脚磨破,在闲暇时穿最好,干活的时候穿上很不方便。所以夏天的时候穿草鞋的人干完活就赶紧回家来,草鞋也就算是休息了。
两大块材料都做好后就合成一只鞋,这时候鞋样子就马上出来了,连的过程叫绱鞋,绱鞋的技术最精细,上不好,鞋子穿在脚上不好看也不舒服,新布鞋穿在脚上硬邦邦的夹脚,磨脚,一双鞋穿一些日子就柔软了,也舒服了,鞋样子也比刚做成的好看了。农家妇女把婆媳之间的关系,用新做成的鞋子和脚来比喻,说明亲媳妇要受到婆婆的指教磨练,日子久了就会好起来。
冬天天气寒冷,穿了一双新鞋,是乔丹牌子的,把我的脚夹了几处,有点疼,可我还是穿着,总不能白白的把钱花掉。换季的时候又穿了双新鞋子,还是磨破了脚,不舒服,有心把它脱掉,一想不穿怪可惜的,忍着痛穿了些日子。穿皮鞋和穿暖鞋的日子,限制了我的行动自由,不能美美的走路,更不能狠狠的跑一段路,肯定苦了我。天气变暖了,我穿那双网鞋轻便极了,一跨就一大步,干脆来一个百米跑,像飞似的,洒脱多了。
鞋的变化也反应着时代的发展,孙子的鞋不断变换,小的换大的,色浅的换色深的,每年都有好多次,一次比一次好看,没有穿破的,都是太小了,只好抛弃。看着很可惜的,老祖宗从来没见着过抛弃的废品吧。人是穿鞋的动物,猿人没鞋穿是没有转化成人,人通过鞋踩着地,踩出光明的世界。穿好自己的鞋子,走好自己的路,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