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城巷创业的张四毛越来越阳光了
认真做油辣子的张四毛
张四毛和刘宁毅的合影
“四朵金花”合影
爱收养流浪猫狗的大男孩
【“在这个静谧的空间里,我找到了心仪已久的归宿感。幸运的是,这种归宿感也有许多人向往着。”】
重庆主城一直就有多条盘山步道,如今在一些老街旧巷,依然有不少老山城人保持着爬坡上坎的本色。重庆第三步道,算是主城长度较长、坡度较高的一段步道。通过古城墙遗址通远门,顺山势而行,便可在这里一睹法国仁爱堂旧址、悬空栈道、长江南岸等景色。当然,还能偶遇张四毛。
张四毛是别人对他的昵称,其实他本名叫张恒。28日上午10点左右,记者漫步在这条步道上时,脚下的青石板路越走越窄,越走越深邃,在一处拐角,被一只小花猫和一只大黑狗挡了去路。“莽子,好狗不挡路哟!”步道旁一间平房内,突然探出一个蘑菇头来,大黑狗似乎很通人性,转身进屋,撒娇般蹭了蹭主人的腿。
记者站在平房外,静赏眼前的画面——蘑菇头看上去是个大男孩,系上围腰,麻利地戴上口罩和头套,独自沉默不语地整理屋内屋外:屋内,他把悠扬的音乐与温暖的房灯一并打开,把桌面的灰尘擦净,再把已停摆的闹钟、成堆的小人书及四处淘来的老照片、粮票逐一清点;屋外,他把陈旧的桌椅板凳沿墙而置,让人感觉宾至如归。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伸了伸懒腰。房顶上的老梧桐和老黄葛树依旧向上生长,盘根错节,为他的小店遮风避雨。
“有朋自远方来。”大男孩注意到记者在此停留,友好地打招呼。口罩后,露出一双充满笑意的眼睛。他指着门前一幅挂牌,提醒记者不必客气,上面写着:风油精、花露水、问路、充电、洗手、洗脸、开水均免费提供,请不要害羞。一旁还备注一句“勒是山城巷,我爱老重庆”。这便是记者初识张四毛的场景。
张四毛开门见山的话题,并非是他的小店“茶家与乌鸦”,而是他对收“破烂”和收养流浪猫狗的种种理解。在他眼里,被遗弃的事物并非没有价值,就好比他的迎宾狗“莽子”“尼古拉斯富贵”“康康”,以及淘气可爱猫“折耳根”“伊丽莎白淑芬”“玛格丽如花”等等。正因为有这些小动物的存在,才将他和路人的距离拉得更近。张四毛说:“在这个静谧的空间里,我找到了心仪已久的归宿感。幸运的是,这种归宿感也有许多人向往着。”
招牌油辣子与四朵金花
【张四毛做油辣子可谓独具匠心,因为他在里面注入了满满的家乡情怀。】
初识张四毛这天,虽然他重感冒,还是坚持开了店。他告诉我们,顾客预定了20罐油辣子,今日事今日毕。
想必,油辣子是张四毛的招牌了。他说,那可不止,手搓冰粉、葱油面、醪糟桂花气泡水、手工牛轧糖,样样拿手。张四毛做油辣子可谓独具匠心,因为他在里面注入了满满的家乡情怀。张四毛出生在潼南柏梓镇,一个气候温和、土地肥厚、日照充足的地方。每当食材用尽,他便会回乡探亲、取货。每次回乡,须收购25公斤油菜籽,帮助囤货的便是他的母亲。他坚持认为,纯正的菜籽油,才能炒出纯正的油辣子。
在老家短暂休整后,张四毛又会踏上返回主城的路。好在家乡的交通逐年便利,乘上清晨最早的班车,两小时后便可抵达菜园坝汽车站。在通往主城的班车上,他总是把背包抱得紧紧的,因为里面装满了深受顾客喜爱的美食——“嘎嘎”(重庆方言,指外婆)牌手工萝卜干。“老人家年纪大了,闲着倒还会闲出病来,就由她去吧。”张四毛说,“嘎嘎”和母亲的好厨艺,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以至于,小学时期的张四毛便能独自掌勺,老灶台的烟火气,熏陶着他未来的人生。
张四毛的辣椒,是从渝中区石灰市菜市采购的,里面的行家告诉他,贵州产的灯笼椒特色是香,重庆石柱的辣椒红得漂亮,还有一种名叫“满天星”的辣椒别轻易尝试,因为炒出来的油辣子,外地人多半受不了。
谈到做油辣子的技术,张四毛说,离不开山城步道里的“四朵金花”——刀子嘴豆腐心的九孃、能说会道的张孃、善解人意的唐孃和房东孃孃。她们都是山城步道原住民,典型的重庆女性,直爽中夹杂着山与水的刚毅与柔软。在“四朵金花”的热心帮助下,张四毛的油辣子技术终于有了原创标签。挑捡、翻煎、冷却、打碎……加大葱、放小葱、混老姜……总之,慢工出细活,才能熬制出张四毛想要的味道。
一拍即合的张四毛和刘宁毅
【“他恐怕是拖着忧郁,来山城步道隐居的吧。”刘宁毅向来这样评价张四毛。】
每到张四毛情绪跌至低谷时,刘宁毅便会以他诙谐幽默的方式,缓解张四毛的种种不安。张四毛是90后,今年28岁;刘宁毅是80后,今年33岁。在朋友们眼里,这两人性格和脾气截然不同,原本八竿子打不到一起,能相遇,也算是山城步道中一大奇事。
记者与张四毛闲聊过程中,刘宁毅匆匆进出店好几次:一会儿嚷着让张四毛给他泡杯茶;一会儿坐在门前梯坎上,随性跟顾客搭讪;一会儿吟诗一首;一会儿热情地邀客进屋,一脸调皮地请客人鉴赏他的画作。张四毛喜静,刘宁毅喜动,他俩这一动一静的无厘头交流方式,便是他们惯有的相处模式,令旁人忍俊不禁。
对于张四毛时常抒发的各种感怀和忧伤情绪,刘宁毅说,他们遇见之初,张四毛还是一个忧郁症患者。“他恐怕是拖着忧郁,来山城步道隐居的吧。”刘宁毅向来这样评价张四毛。5年前,刘宁毅在山城巷8号,开了一间茶室,取名“大树咖啡”。在偶遇刘宁毅之前,张四毛是一个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轮机工程专业的上班族,曾有一份安定的工程造价工作,每月收入上万元。张四毛还曾作为交换生,去往法国留学1年。但这些经历,都不是张四毛最想要的。
偶遇刘宁毅那天,那间茶室凌乱成一团,令张四毛汗颜。张四毛进去点了一杯茶,刘宁毅瞪了他一眼,一脸凶样,面无表情,草草涮了几下杯子,随意沏了一杯茶给他。哪知才聊几句,张四毛便和行为怪异的刘宁毅一拍即合,谁也料不到,张四毛次日便辞职来到这里。从山城巷8号搬至65号,两人磕磕碰碰相处,不乏有吵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可第二天便嘻嘻哈哈的和好了。
认识刘宁毅的人,都知道他是个不省心的人,高中毕业后,创业21次,时起时落。期间学会了画画、写作和创作歌曲,他对自己的作品往往孤芳自赏。而张四毛渴望自由,又被现实所惑。一边奔向自由,一边又不忘母亲苦口婆心的叮嘱,不外乎是希望他好好结婚生子和找一份稳定工作。“我30元钱过一天,他就麻烦多了。”刘宁毅劝张四毛,“笑到最后的才是英雄,向前走吧。”
一些匪夷所思的温暖
【“不要未来,只要你来。”张四毛说,在这里,他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满满的善意,还有人性最美好的一面。】
“有人说,山城步道像丽江,像磁器口,我觉得它哪里也不像,不可复制。”张四毛心目中的山城步道,是个充满鸟语花香,充满治愈气息的地方。尤其在这小世界里,隐匿着不少感动他的人和事。
“四朵金花”不久前搬离了山城巷,曾经老帮张四毛守摊的孃孃们,如今聚少离多。他尤其怀念九孃爱人做的白砍鸡,想起来就流口水。山城巷的王叔叔也搬走了,张四毛还琢磨着,什么时候再去蹭一顿红烧肉吃。90来岁的王爷爷,也在朝天门一带有了新家,张四毛不会忘记,王爷爷在搬走前的某个午后,拄着拐杖走向他,微笑着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红橘。每每想到这些,张四毛便会酸鼻子红眼睛,他一脸正经地朝我们说:“我对这里的感情,不比任何一个原住民少。”
张四毛总说,他有一万个理由离开这里,但他终究没走。除开步道情结以外,除开流浪猫狗需要照顾以外,还跟一些匪夷所思的温暖有关。在这里,他结识了许多朋友,各种职业都有,大家总是抽空来帮他的忙。有时,夜幕降临,大家索性带上几瓶啤酒,去山城栈道上谈理想、吹风、看江景。
一名西安的中学女教师,自打回西安后,源源不断介绍客源给张四毛,上百瓶“嘎嘎”牌萝卜干已寄往西安。另一名来自东北的食客,中年年纪,品尝完张四毛的小吃后,竟一脸激动地说,这味道,像极了过世老母亲的手艺。还有那位来自北京的女汉子,因对山城步道情有独钟,干脆留在张四毛店里帮忙,一呆就是1个多月,起早摸黑,协助张四毛招揽顾客。
张四毛细数了一番自己向客人提出的无理要求,有要求客人帮忙刨姜的,有要求客人洗碗和传菜的,甚至在忙不过来的时候,他还提议客人自己动手炸红糖糍粑吃。奇怪的是,客人们竟欣然接受他的各种无理要求,丝毫没有表现出抱怨和不理解。“不要未来,只要你来。”这是张四毛近来更新的朋友圈。他说,在这里,他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满满的善意,还有人性最美好的一面。
结尾,他祝愿大家天黑有灯,下雨有伞,彼此珍重,有空去山城步道找他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