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众多的流浪动物不仅影响城市的面貌,而且危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琼等[1]对深圳福田区2005-2006年动物伤人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动物伤人情况较严重,年均致伤率为552.9/10万,伤人动物主要是流浪犬.而由流浪动物伤人引发纠纷案件时有报道[2].更让人担忧的是流浪动物的排泄物、呕吐物、尸体等常常带有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虫,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水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流浪动物与家养宠物的直接接触更会增加家养宠物感染病菌的可能性.当前,弓形虫等人畜共患病也依然呈高发态势,新发人畜共患传染病也在不断增长[3-4].流浪动物对病原体的传播已构成对广大居民生命与健康的威胁,也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卫生安全隐患新的担忧.
2我国流浪动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有报道称,北京流浪动物数量已经超百万[5],其余各大城市均存在数量不等的流浪动物,但是具体数据却难以统计.在我国,狂犬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多年来居各类传染病之首,死亡率几乎是100%.虽然流浪动物数量大、隐患多,但却没能引起足够重视和有效控制,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管理盲区.
2.1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涉及动物保护的法律虽有野生动物保护法、畜牧法等法律以及北京、上海等地方制定的养犬管理办法(条例)等法规,但由于没有专门的反虐待动物法律规范,致使虐待、遗弃犬猫等行为并无实质法律约束,这是流浪动物产生的主要根源.
2.2监管部门不明确,宠物市场管理混乱
宠物随意繁殖、买卖,黑市交易猖獗,宠物市场管理的混乱,给流浪动物的滋生埋下隐患,而监管部门分工不明确、协作不到位又是宠物市场混乱的一大原因.
2.3动物收容机构有待改善
目前,我国只有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有政府设立流浪动物收容机构,尚有部分省市的收容机构是由民间的动物爱好者和爱心人士出资建立,大部分地区根本没有收容机构.而现有的机构之间缺乏有效协作,大都面临着场地有限、资金匮乏的尴尬处境.
2.4宣传教育力度有待加强
宠物数量的增加,遗弃动物的行为呈明显增加趋势,社会上虐待残害动物的事件也是屡有报道.饲养者的不负责任,社会缺乏动物福利的共识,善待弱小生命的教育缺失,动物保护宣传力度的不足等等因素也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国内外流浪动物管理措施
3.1我国台湾地区流浪动物管理措施
此外,美国、意大利、日本、新加坡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出台有动物保护法和相应的管理条例和法规.
4对我国流浪动物管理的建议
4.2明确主管部门,加强宠物市场管理
4.3设立和改善动物收容机构
4.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4.5推广宠物绝育理念
刘女士是“济南猫窝”的老成员了,对于动物刘女士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刘女士说:“我现在也退休了,没事的时候就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猫窝里我得到了很多的快乐。现在我楼下的地下室里就养了十几只流浪猫,刚开始的时候它们可可怜了,被丢弃在路边,身上脏得不行。但是它们实在是太可怜了,把它们领回家后我先帮它们清洗,然后再慢慢地喂养它们……”
美院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不同于别的高等院校,你可以接受到顶尖的国际教育,可以与大师们面对面交流,可以发挥个人最大的空间去做设计。美院是一个罕见的艺术氛围,任何‘不正常’的行为都变为‘正常’。美院的老师与学生是朋友也是师长,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交流沟通。美院人都有一颗包容的心,我时常开玩笑说这里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需要战胜的是我们自己。
毕业季第二年,有很多优秀的创意和活动都会在毕业季呈现,一群怀揣着梦想的设计师与艺术家正准备离开这个温暖的家去世界各地闯荡。我们在不舍的同时又充满着对未来的斗志,那种感觉就仿佛4年前我们刚踏入这个梦想的校园一样。
这里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需要战胜的是我们自己。
让物业挠头的“流浪狗”问题
北京有多少“流浪狗”,是10万条还是100万条,不得而知,因为,狗的出生和死亡很不好统计。应当这么说,在市区“流浪狗”基本上没有,绝少有人在西单或王府井大街上见到“流浪狗”。所谓“流浪狗”大多出现在五环外,即北京的城乡接合部。
温榆河畔X小区,地属小汤山,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周围虽没见多少人在耕种,但一些村落还完整地保留着。有村子流浪狗就多,狗多了,免不了往X小区里跑,谁让小区里有一帮爱犬族,每每用残汤剩羹款待这些流浪狗。狗是有灵性的,知道哪头炕热。关于“流浪狗”问题,小区内历来有两派,一派是收养派,一派是取缔派。取缔派略占上风,理由如下:小区属于养老社区,流浪狗太多,难免发生咬人事件且犬吠影响老人休息;如果您想收养请拿回家自己喂,别影响了大家。没见有人拿回家喂养,大概也是嫌其脏吧。流浪狗依旧流浪着,喂养者的队伍却日见壮大,且伙食标准不断飙升,给蛋糕人家狗狗都不吃,非香肠或鸭骨头不可啊。
“我们的责任是保卫业主,也不是给流浪狗看家护院的啊。警察都懒得查,您让我们怎么查?”物业经理满怀委屈地说。物业经理姓刘,大胖子,戴着一副眼镜,据说,他家也养狗,若非如此,爱犬族非把他骂死不可。但是,事情不能不管,业主委员会眼瞅着就要成立,哪位业主也得罪不起啊。于是,物业公司召开了紧急会议,让业主参加,专门研究“流浪狗”问题。会开了大半天,众口难调,莫衷一是。最后,还是刘经理有水平,他提议是否可以将“流浪狗”集中喂养,找个合适的地方圈起来。该提议立即得到了“爱犬族”首领蒋大姐的赞同,“这事您就交给我吧,我办过养殖场,有这方面的经验,您就看好吧!”“好!有您蒋大姐出面,我一百个放心。”刘经理一拍大腿,此事就这么定了。
蒋大姐养“流浪狗”,引发争论
蒋大姐何许人也?此人可了不得。50多岁,腿有点儿瘸,走路不方便,骑一辆电动轮椅车,车后竖着双拐。据说,蒋大姐是北大的高材生,做过大生意,理论水平高,能言善道,天底下就没她办不成的事情。比如,物业要申请个老年人项目,向有关部门要钱,批不下来。好,让蒋大姐去,人家带着一群耄耋老人,只一次,就能给说通了,人送雅号“蒋半仙”。蒋大姐为人热情,社区里的大事小情,没有不参与的,这下,她可有事做了。花了好几千块,雇人在楼底下用竹子盖起了“小动物乐园”。所谓“合适的地方”,就是家门口,往远了盖,比如小区的围墙附近,太远,蒋大姐腿脚不便,不合适。然后,开始招“流浪狗”。其实,很好招,只要将狗粮往那儿一放,流浪狗自己就来了。一条、两条、三条,狗狗越聚越多,整整来了8条。可惜的是,这8条狗,或瘸脚或瞎眼或秃毛,没有一条是好看的。狗是重感情的,只要蒋大姐骑着电动车出门,这8条狗跟护卫队似的一准儿跟在车后边疯跑,边跑边吠,人见人躲,好不威风。于是,小区的住户给这8条狗也送了个“雅号”――金刚。
问题来了。夜间,流浪狗思主,关在外边,哪儿有不叫的道理。一叫就是大半夜,吵得邻居无法入睡。可谁也不敢找蒋大姐理论。一来街里街坊,抹不开面子;二来蒋大姐张口闭口,刘经理是她哥们儿,大家伙敢怒不敢言。社区网站可热闹了,取缔派对蒋大姐展开了猛烈的攻击。“什么北大高材生,纯属胡说八道!”“办过什么养殖场,她只养过两只鹅,后来,送动物园了。”“流浪狗必须取缔,我们被吵得快得精神病了!”……蒋大姐却处之泰然,依旧我行我素。
一日夜晚回家,忽见家门口蹲着一只流浪狗,定神一看,是“金刚”里的“老三”。此狗个头最大,原籍是村子里的狼狗。大黑狗蹲在楼道里,用一双黑黝黝的眼睛看着我,丝毫也没有要走的意思。我可害怕了。想当初,在日本留学的时候,见日本人彬彬有礼,以为那儿的流浪狗也如此呢,上去就抚摸,不料被狠狠咬了一口,幸亏戴着手套,才幸免于难。此事告诫我一辈子:流浪狗是万万招惹不得的,甭管国内还是国外。于是,我跑去敲蒋大姐的门,可就是敲不开,想必人家是睡着了。没辙,我只好冲着狗大喊大叫,终于将狗给吓跑了。第二天,我跑去找物业,语言的愤怒是可想而知的。没承想,刘经理话里话外,偏袒蒋大姐,说她有爱心,媒体还要来采访呢,说咱也不能把流浪狗全杀了不是?好嘛,看来“流浪狗”比我这个人还重要呢。我彻底绝望了,后悔当初购房时没认真考虑邻居的问题。我决定搬家,咱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搬进了“野狗村”
房价太高,这点儿钱买不起大产权房。于是,开始寻找价值洼地。偶遇某村有一处小产权房,社区成形,且价格便宜。“小区里有没有流浪狗?”我问。“没有,绝对没有。我们这儿管得严,别说流浪狗,您看一楼有私搭乱建的吗?”销售人员说。别说,还真没有,比我们大产权社区管理得还好呢。“我不要挨着邻居。”有了以往的教训,这回,我来了个干脆的。“有!”销售人员推荐了一座小二层楼,独门独户,别说,跟谁还都不搭界。行!鬼使神差,住进了没有流浪狗的便宜小区。
国外如何处置“流浪狗”
“流浪狗”问题牵扯到城市管理市容市貌,牵扯到社区和谐出行安全,看似小事,却不容忽视。如何处置流浪狗,实际上,是世界性的难题,国外也如此。国外如何处置“流浪狗”,特别是发达国家如何处置“流浪狗”,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经验可供参考。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各地政府都建有“流浪狗”收容所和救助站,这些机构是不能拒绝民众送来的“流浪狗”的。“流浪狗”的最终归宿,一、被人领养;二、给狗实施煤气中毒,即“安乐死”。在人重要还是“流浪狗”重要这个问题上,二者取其一,显然还是人重要。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有让狗狗去死,以期达到生态平衡。电视上曾报道过,国内有一位南方人,曾手刃无数条“流浪狗”,受到当地人的强烈谴责。此人却振振有词,说这些狗随处便溺,破坏环境,还咬伤人,我是送它们上西天,是在做善事。是恶是善,可以探讨嘛。
关键词:NGO宠物医院TNR
一、研究背景
(一)社会背景
目前在中国,流浪动物问题还没有被视作为一个优先解决的公共问题,因此民间流浪动物保护组织很难从政府得到资金的支持,这给TNR行动的展开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如何与宠物医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之能够支持公益事业成为了NGO们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问题背景
蓝丝带宠物志愿中心的前身是“TNR进行中”,是一个专注于通过推进社区TNR,和谐居民生活的组织。曾经为长宁某社区规划并执行了社区TNR行动,反响良好。2014年,“TNR进行”正式更名为“蓝丝带宠物志愿服务中心”,虽然其也业务也有所扩展,但是组织的宗旨没有很大的变化,TNR项目也一直核心项目。因此相比于其他公益组织,蓝丝带是最为典型的样本。
对于蓝丝带而言,最为关键的是解决资金问题。猫咪绝育手术的费用很高,公猫一只为150元~300元,母猫一只为500元~1000元。由于组织的所有活动经费来自于善款筹集,组织本身没有造血功能。在开展社区TNR项目的时候,主要是以“医院绝育费用降低一点,喂养人带头,志愿者协助,居委会监督”的模式进行。社区TNR项目的起始资金主要来自于社区的中的爱心喂养人、居委会,而蓝丝带方面主要负责支付人力成本、联系低价绝育的医院、宠物的运输等事项。与此同时:蓝丝带有在制定一些计划用来降低TNR成本或者增加组织收入,但是这些项目计划的运行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这些项目这些计划包括:
1、成立宠物俱乐部来帮助纯购物主人训练宠物,科学养宠。通过收取会费的方式来增加收入。
2、帮助合作医院进行用品采购。通过这种团购的方式为医院提供更加低的耗材价格,这部分的差价将被用来推进TNR。
二、调研结果
在得到了蓝丝带创始人的允许之后,我们的课题小组以蓝丝带的身份开始了调研,帮助蓝丝带找出以上项目计划效果不佳的原因以及给出想建议。经过调查,我们发现:
(一)蓝丝带的组织比较松散,人员不够完备
蓝丝带的主要成员基本都是志愿者,除了创始人以外就没有其他人专职的为蓝丝带工作。同时蓝丝带的成员流动性很高,除了7位(3名不在大陆)核心成员以外,其他成员都是由一社区退休人员、公司白领、在校大学生为代表的流动成员。在这个情况下,原来的分工情况往往就不容易维系。我们在调查的时候发现蓝丝带过去虽然与17的医院有过合作,但是回访调查中发现,仅有4加医院目前还和蓝丝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除此之外其中4家医院出现了经营变动,9家医院甚至不知道当时与自己合作的组织是蓝丝带(或者“TNR进行中”),并声称在几次合作之后就再也没有和蓝丝带合作过,也没有收到来自蓝丝带的新消息。我们进一步深入后才了解到,最初创始人和志愿者都联系过一些医院,后来专门负责医院联系的人又常常发生变更,所以才发生了和之前的合作医院联系自然中断的事情。
(二)成员之间没能找到成统一的思想
大多数成员是抱着来救护流浪宠物的目的来的,当需要他们去做一些和社区TNR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时,他们往往会表现的比较消极,而且往往他们也不具备做这类事情的技能。因此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创始人要么亲自操刀,要么不得不就这些新项目去招募新的同伴。以我们参与过的采购计划为例,这项计划就是因为在发起这个计划的人离开蓝丝带之后被搁置的,因为没有其他的成员愿意去接手这个项目。更多的成员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社区流浪动物的救助上。
(三)项目计划对受众需求把握的不够准确
我们在医院的回访中了解到大医院和小医院的对NGO的期待完全不同。大医院有着稳定的药品耗材获取渠道,这是他们很难放弃现有的渠道来参与到这个项目。相比之下,他们更希望NGO能够为居民们去普及先关的宠物医疗知识来减少门诊中遇到的医疗纠纷。曾有一位主任医师在回访的时候谈到,现在很多人很难接受宠物看病和人一样贵的事实,并总是暗地里对门诊进行揣测,这是一件让宠物医生非常闹心的事情。事实上专业的宠物治疗需要比给人看病花费更高的诊断成本,因为宠物并不能像人一样说明自己的症状。相比之下小医院的诉求就非常简单:更多的顾客。他们甚至希望NGO本身就成为他们的大客户而不是过来和他们谈赔钱的公益合作――至少他们想从参与公益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除了采购项目以外,其他两个项目也与类似的问题存在:在街头调查中,6成居民都认为自己的养宠方式“很科学”(尽管在我们看来并非如此),不需要什么培训,8成的居民不愿意为宠物培训买单;一些医院认为参与那个公益排名计划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可以计量的收益。
三、结论分析与建议
(一)NGO需要完善自身的组织,修好“内功”
(二)开展项目之前,需要做好统一思想的工作
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是参与者乐于参与的,尤其当这些参与者是以志愿者的身份进入的时候。因此项目发起人需要提前告诉接下来工作的重要性。还是以蓝丝带为例子,在执行医院采购项目时,作为项目发起人和创始人应该向组织内成员强调,这个项目虽然不是去直接救助流浪的,但是协调好和医院的利益关系意味着帮助流浪动物赢得更多的救助机会。
有争议的疗法
古往今来,狂犬病一直是致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一旦出现症状,必死无疑。“狂犬病治不好,治好的不是狂犬病”。就目前而言,至少对于犬源性狂犬病来说,这句话的确是事实。原则上,狂犬病只能预防,不能治疗。狂犬病的治疗对现代医学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人类在治疗狂犬病方面曾作了大量尝试,但目前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于1885年研制出了狂犬病疫苗,如果患者迅速接种的话,狂犬病疫苗就能避免这种可怕结局的出现。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大部分狂犬病死亡案例,都是由于没有注意到咬伤或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被患有狂犬病的猫狗咬伤后,一定接种疫苗,否则患者必死无疑,这铁一样的事实在2004年似乎出现了转机。
从源头阻断
当医生们就密尔沃基疗法是否管用展开争辩时,公共卫生专家则一致认为,对付狂犬病最有效的办法是切断其源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世界每年5.5万的狂犬病死亡病例,几乎都是由家养犬和流浪犬造成的。受此影响最大的是农村地区的居民,尤其是孩子。当有人接触到狂犬病毒后,卫生机构会给予疫苗,以便阻止发病,这些疫苗每年会分发给1500万人,而到达农村地区的疫苗十分有限。因此,阻击狂犬病最好的方法,是在犬类中阻断狂犬病的传播。单从经济角度讲,大规模的犬类免疫接种非常合理,针对犬类的疫苗不仅比人类注射剂要便宜,更比狂犬病患者的急救治疗便宜得多。
据估计,全世界的流浪犬有3.75亿条,尽管数字令人望而生畏,给犬接种的计划在逻辑上是行得通的。盖茨基金会已经在菲律宾的保和岛开展了试点项目。2007年以前,那里每年约有10人死于狂犬病,而从2008年到现在,只有1人因为狂犬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