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同英,女,生于1963年4月,胶州市里岔镇东张应村村民。她是“爱心妈妈托举残障儿童”志愿者队伍中的一位,从事这项志愿者服务工作已有13年了,共寄养过7名残障儿童,用自己的爱让这些不幸的孩子拥有了别样的幸福童年。
一声“妈妈”叫得她泪如雨下
说起忠忠,宋同英有太多的故事。忠忠出生时有严重的兔唇,被父母遗弃,后被好心人捡到,并送到了儿童福利院。三个月大时,宋同英办理了寄养手续,把他带回了家。忠忠前后动过两次手术,每次都得住院半个月。宋同英就天天陪在他床前,给他讲故事,逗他开心。有一回,为了照顾忠忠,宋同英两天两宿没睡觉。
三个孩子已被美国家庭领养
从2002年申请寄养第一个残障儿童开始,13年里,宋同英已先后抚养了7个孩子。如今,五人各有归宿。“三个被美国家庭领养,一个长大后进了社会福利院,命最大的杰杰手术后恢复得很好,如今已长到我肩膀这么高了,听说也正在办理领养手续。”宋同英说,她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专心抚养健健和亮亮。5岁的健健患有唐氏综合征,而4岁的亮亮则是一个脑瘫儿。
2012年,健健刚到宋同英家时,性格有点偏执。“他看到桌上的茶杯,就会拿起来往地上摔,摔坏了就咯咯地笑。”宋同英知道,教育这样的孩子需要耐心,于是,她每每告诉健健这样是不对的,只要健健有进步,她就给他一个微笑。如今的健健,看到有客人来,会主动摆好座位;玩完玩具,会规整整齐;分别的时候,会说再见;宋同英给亮亮换尿片的时候,他还会主动帮着找痱子粉和尿不湿。
亮亮也已在宋同英这里寄养了1年半,因为患有脑瘫,啥事都需要宋同英上手。2014年,青岛儿童福利院对亮亮放心不下,专门派工作人员上门,看到亮亮被宋同英照顾得白胖白胖,当场对她表达了敬意。
和自己的孩子同吃一碗饭同睡一个被窝
说起宋同英,很多人不理解,自己已有两个孩子,为何还要义务抚养这么多残障儿童不过,她说这就是缘分。
宋同英的家,和蓝天之家寄养儿童工疗康复中心仅隔一条马路。“我每天一出门就能看到对面的孩子,我是一个母亲,只是想让这些不一样的孩子过上正常的生活。”宋同英说。宋同英家条件并不宽裕,丈夫在外打工,两个女儿开支也不小。但是13年来,只要家里寄养的孩子被领养,她就再去儿童福利院申请寄养。
宋同英的小女儿刘梦瑶如今正在临沂大学读书。她的童年,就是和寄养儿童一起度过的。“我们小时候就是一个杯子喝水、一个碗里吃饭,有时候还在一个被窝里睡觉。”“荷荷如今在美国最好的州生活;杰杰命真大,做了脾脏手术活下来,现在已经治愈了;小双刚来的时候表达能力很差,4年半反复训练,已经能比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在刘梦瑶眼里,这些孩子都是比她小一点的弟弟妹妹,和自己的家人没有区别。
“忠忠被收养的时候,我妈一个星期吃不下饭,我也很受打击。”刘梦瑶说,2013年忠忠被领养时,她正念高中,回家得知这个消息后,和妈妈吵了一架。
没空照看外孙,女儿没少埋怨
这些年,宋同英在这些残障儿童身上付出了太多太多,反而对自己的孩子深感愧疚。这两年,因为要照顾生活尚不能自理的健健和亮亮,她连自己的外孙也照顾不上,大女儿、女婿没少提意见。
“我女儿虽然嘴上埋怨我,其实我知道她是支持我的。”宋同英说,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更觉得非常愧疚。“丈夫在外面辛苦赚钱,我知道他很支持我。”宋同英说,她也想过不再申请寄养,但是每当早上出门看见对面康复中心里那些没有爹娘的孩子,她的心中总是不忍,所以只要有条件,她会一直把这件正确的事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