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大家听得多了,但说到“猫抓病”,很多人都一脸懵。最近我院结核病科主任张设接诊一名女性患者,因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辗转几家医院找不到病因,找到张设主任,张主任仔细询问病史、观察症状、鉴别诊断,采用穿刺提取脓液,经过脓液基因测序检查及时找到疾病的“真凶”——汉赛巴尔通体感染,帮王女士解除痛苦。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养宠成了一种时尚,越来越多人加入"铲屎官"大军,沉迷在“吸猫”的世界里无法自拔。撸猫一时爽,可万万没想到会感染“猫抓病”。张主任,我只听说过“狂犬病”,这“猫抓病”究竟是什么东东?
明白了,那得了猫抓病会有哪些症状和体征呢?
一般在被感染(被猫咬伤或抓伤)数日至数周后,伤口附近的皮肤会发红、肿胀,看起来像一个圆形的肿块或者丘疹,相应区域的淋巴结会肿大;还有可能出现发热、头痛、乏力和食欲下降等不典型的临床表现;极少数情况下会出现意识障碍、视力异常、罹患肝脏疾病。
如果出现猫抓病的症状该怎么办?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需要引起注意及警惕,建议去有检测资质的正规医院进行检测,明确是否患病。若确诊患病,部分症状会在几周内自行消失,医生通常会开具抗生素来进行治疗。同时不要忘记同时给猫进行体检及除虫。
呜呜呜~妈妈又多了一个不让我养猫的理由……那对于广大“铲屎官”而言,生活中应该如何避免感染猫抓病呢?
哈哈哈,不需太担心,平时做好这些事,安安心心做“猫奴”:
1.定期驱虫
跳蚤、虱子等体外寄生虫是巴尔通体的主要传播媒介,为猫驱虫能有效预防猫抓病。
2.猫不用“遛”
减少外出机会,就可降低它跟跳蚤接触的几率,同时也可避免接触其他可能感染的“喵星人”。
3.手部卫生
“撸猫”后要用肥皂水洗手,不要让猫舔你的伤口,尽量少逗流浪猫或野猫。
4.易感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和心脏瓣膜病患者应避免接触猫(尤其是小猫)。
明白了,谢谢张主任!家里有“喵星人”或喜欢“撸猫”的朋友们,你们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