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学分为转入公办学校和转入民办学校;中途转学不保障对口入学。若想转入学区对口学校,重要前提要看学校是否有空余学位。
升学通整理了苏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申请办理转学手续:中途能不能转学?转学需要什么要求?具体内容下方查看↓↓↓
转学
学生全家户籍及家庭住址跨省、市、区县迁移或在本区县内跨乡(镇)迁移,可准予在公办学校之间转学。
(1)监护人持户籍迁移证明(和监护人调动工作证明)到迁入地教育主管部门和转入学校办理同意接收证明(跨省转学除外);
(2)向转出学校提出书面转学申请,同时需附转入地同意接收证明、户籍迁移证明及复印件。学校审核、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出具转学证明,由学生本人带到转入学校。转学申请和附件与转学证明存根一并存档;学生持转学证明到转入学校办理转入手续。办理转出转入手续均需出示户籍迁移证明(和监护人调动工作证明)原件。
(3)转学不得变更就读年级。休学期间转学的学生,休学期满后,转入学校方可准予于复学。
(4)民办学校的学生,不得转学至非户籍所在地公办学校。中途转入户籍所在地公办学校的,由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后统筹安排,并由学校提供同意转入证明。
再接着说借读。简单来说,借读就是学籍保留在原对口公办初中,孩子初中可以在借读的学校学习。
早在2014年江苏就颁布了《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全面取消中小学借读,学籍号实行一人一籍,终身不变","籍随人走”。
取消借读
普通高中阶段进一步明确同一招生区域学校之间不得转学,民办学校不得向公办学校转学,低星级学校不得向高星级学校转学,未达到转入校当年录取分数线的本招生区域初中毕业生不得通过其他途径转入该校,外省初中毕业、外省非重点高中录取后不得向本省三星级及以上普通高中转学,休学期间不得转学。同时,高三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原则上不办理转学。
很多家长认为还是可以通过某些特殊手段将孩子"借读”到好的初中校,其实借读生有利必有弊,进入好的公民办初中学习,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质量和学习环境,孩子的学习能力也将会获得了更大的提升空间。
但同时换来的是,高于普通学校的高强度学习以及校内竞争压力,那对于孩子自身的抗压能力和学习能力考验也会更大。尽管大部分学校对学生是一视同仁的,但如果差距太大跟不上,孩子很有可能会受到打击,产生自卑、厌学的心理,甚至被学校劝退。
苏州每年都有部分学校为了中考升学率劝退部分学生,让学生去读国际班或者提前自招中职,如今各公立校不再以升学率作为比拼的筹码,对学生而言也是百利无一害。
以上是关于转学和”借读“的政策介绍,具体的不同学段的转学要求、转学条件、转学办理流程可以咨询各区的招生办,或“扫码”添加升学通咨询↓↓↓
初中校普通孩子就没有就读好高中的希望了吗?学区房哪能说换就换?大费周折找“借读”,在权衡利弊做决定之前,先了解一下指标生。
前几天中考查询结果的公布,不少家长发现录取类型为指标生,很多家长意识到了指标生的重要性。
指标生,是指部分普通高中拿出部分招生计划分配到一定范围的学校招生,其目的是促进教育平等化,使各初级中学的学生都有机会上好的高中。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让每个初中学校的学生都能够有机会争取优秀的、理想的高中学校。
指标生没有明确的分数线,但会根据当年中考计划招生总数,划定一个最低录取分数控制线,一般来说苏高中对指标生的录取分数不低于统招线20分。四星级高中的指标生比例为各校招生计划的70%,占比非常之高,并且近年来都呈上升趋势(2019年为60%,2018年为50%)。
非常重要!家长需要清楚以下这点:
那么,中途转学还能享有对口公办初中的“名额分配到校”吗?根据苏州指标生分配方案来看,其中已明确规定享有名额分配原则的学生必须在毕业初中学校连续三年在籍在读。也就是说,如果7年级第二学期才开始借读,就等于放弃了在读学校和原学籍学校的名额分配,所以这点一定要考虑清楚了。
是在普通初中拼指标生还是换学区去好初中?
还在纠结要不要转学?看看过来人家长是怎么想的:
新高一家长一枚,上周刚出成绩的几天都是夜不能寐,孩子没有发挥好,万幸还是被星海高中部的指标生录了。我们的初中校一般,当时上初中时为了孩子去民办还是公办纠结,孩子想去民办,一开始我也赞同孩子,想我们主要看中的民办的优质资源和学习氛围。其实无论公办民办目的都是为了上高中,当时我们全家人坐在一起开了家庭会议,讨论出来利弊很清楚,去公办当鸡头优势多多。第二天周日上午我给儿子分析了一下,儿子听后自己选择去公办,我这一块石头也就落地了!
最重要的是孩子的看法,孩子真的愿意去这所学校就读,或者对孩子真的会有好的影响,可以去尝试。学习的主体永远是学生本身,学校不过是平台、是环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