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天,一场战“疫”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复旦党员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做出行动,发挥他们的先锋带头作用。
太长不看版:
1.考虑购买难度和使用安全性,推荐使用75%乙醇或者含氯漂白剂进行家庭消毒,使用时注意浓度,不宜过高或过低;
2.75%乙醇、含氯漂白剂单独使用即可达到消毒目的,混合使用反而降低消毒效果;
3.以上两类消毒剂对猫狗安全,但消毒房间建议通风后再放宠物进入;
4.乙醚、氯仿虽然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消毒效果,但也是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个人不能购买,且直接接触皮肤危害更大;
5.乙醇消毒时,需要避免明火、电源;
6.储存时密封、避光、避热,避免儿童误用误食。
加长正式版: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事件在全国的大范围爆发,普通市民除去出门戴口罩和勤洗手外,外出归家后必要时需要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而消毒剂种类繁多,平时生活中对于某些种类的化学品少有接触,使用中若存在一些误区可能导致更危险的情况发生。
关于可以使用的消毒剂,某官博发博称,可通过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做好居家隔离消毒。截至我截图时,这条微博已经有了1563万的阅读量。然而,在实验室中使用乙醚和氯仿时,操作者尚且需要戴上手套并在通风橱中操作,而这条微博却直接建议在家庭中使用,让我非常疑惑。
▲某高阅读量微博的居家消毒建议
为此,我进一步查阅研究团队是否有更明确的使用建议。
▲WHO关于芝麻油是否具有防病毒作用的回复
在WHO关于“芝麻油是否可以消毒”的回复中,我确实看到了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作用阐述。这段话本身没有问题,但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偏差:一方面,英文原文明确提示部分消毒剂直接作用于皮肤存在一定危险,也没有说以上所有消毒剂均可用于家用消毒;另一方面,原文明确说的是漂白剂类含氯消毒剂(即活性成分为次氯酸盐)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有消毒作用,并非所有含氯消毒剂均有效,因此诸如84消毒液等以次氯酸盐为主要活性成分的消毒剂才有效,而滴露活性成分为对氯间二甲苯酚,对于此次病毒并没有明确作用。
上述消毒剂中,乙醚和氯仿虽然有效,但均属于国家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根据我国《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第十六条:个人不得购买第一类、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第十七条:购买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在购买前将所需购买的品种、数量,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好在这两种消毒剂一般人都买不到啊,氯仿(即三氯甲烷)具有一定毒性和致癌可能性,要避免接触和吸入,用来居家消毒绝对不可取。
▲百度百科关于三氯甲烷(氯仿)的介绍
除去不建议使用的乙醚和氯仿,75%乙醇、含氯漂白剂则确实是常用家用消毒剂。
然而,千万不要为了提高消毒效果混合使用。《名侦探柯南》中就有试图混合两种浴室清洁剂产生氯气而完成杀人的剧情,其中一种浴室清洁剂的活性成分就是和84消毒液类似的次氯酸盐,另一种清洁剂的活性成分则为盐酸。
在水溶液中,次氯酸盐大量以次氯酸形式存在,高中化学告诉我们,次氯酸不稳定,遇光遇热遇酸遇还原性物质均易分解,因此储存时要密封,避光避热,远离孩童。
次氯酸因其强氧化性而具有消毒作用,但也因此不能用于皮肤消毒,使用时也必须按规定进行稀释,同时与还原性物质反应会产生有毒的氯气。
因此,此类消毒剂不仅不能和活性成分为盐酸的洁厕灵共同使用,与具有一定还原性的乙醇也不能共同使用(由于84消毒液的碱性环境,产生氯气的可能性不大,但混合使用效果低于单独使用)。
▲《名侦探柯南》TV版第129话浴室密室事件(下)截图
乙醇(即酒精)则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通过使蛋白质变性达到消毒的目的。本身虽然毒性不大,但因其易燃的特性,使用不当也会带来危险。
首先,要避免大量储存乙醇,并且要避开火源和热源,保持密封,远离孩童。乙醇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3.3%-19%,因此使用时尽量采取擦拭而非喷洒,并且务必远离明火和电器。消毒时不必追求高浓度,过高浓度反而会导致表面蛋白质凝固过快而无法渗入内部,70%-75%的酒精消毒效果最佳。
▲14岁女孩模仿网红视频使用易拉罐和高浓度酒精制爆米花发生爆炸
对于有宠物的家庭而言,75%乙醇和含氯漂白剂均不含有猫狗无法代谢的毒素,可以使用,但由于猫狗对气味敏感,消毒时需避开宠物,通风后散味后再放宠物进入。
综合而言,应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居家消毒方法主要为使用75%酒精或84消毒液、漂白粉等活性成分为次氯酸盐的消毒剂。单独使用即可达到消毒效果,消毒剂储存时密封、避光,避免儿童误用误食。科学应对,我们一定可以顺利度过这次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