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儿班托小班如何让家长放心?

今年,0—3岁孩子的托育服务纳入北京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北京市托育服务机构已达千余家。在北京市的托育服务机构中,不少设有托育价格较低的普惠“乳儿班”“托小班”,服务6个月至2岁前的“小小孩”。

然而在实际中,“乳儿班”普遍存在招不满的情况,原因主要是家长对幼儿在园的安全照护,以及教师责任心等方面的担忧。

那么,由6个月、1岁和1岁半的小宝宝组成的“乳儿班”“托小班”,能从多大程度上缓解育儿压力?如何做到让家长“放心”,守住托育服务安全底线?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探访普惠托育机构中的“乳儿班”,实地了解这些“小小孩”的一日生活现状。

现场探访

硬件配置

母婴室设婴儿床所有墙面软包装

“宝贝,咱们一起来打开游戏桌上的机关吧……”日前,普惠托育机构、通州区瑞童儿童成长中心一层的活动区里,6名可爱的小宝宝在老师们的陪伴下开心地玩耍。刚刚1岁4个月的“妹妹”在老师怀里摆弄着益智游戏桌上的“机关”,不时跟老师撒娇,还抓着老师的手让老师帮助她按动开关。而她旁边1岁半的小付予则跑着要去玩淘气堡中的滑梯,负责照顾付予的老师则抢先坐在滑梯下,等待他从滑梯滑下。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6名幼儿中,有3名幼儿是从7个月就来到该中心接受托育服务的。冯敏介绍,今年3月份中心开设了“乳儿班”,“当时,第一批‘乳儿班’的幼儿仅有两名,均刚满7个月,是一对龙凤胎。中心在照护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如今,这对龙凤胎已经是1岁4个月的宝宝了。”冯敏坦言,“乳儿班”幼儿的成长变化非常迅速,需按月龄养育,为了符合“乳儿班”幼儿的成长规律和保证幼儿的安全,该中心对不同阶段的“小小孩”养育都有“专属定制”。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专属定制”在该中心的幼儿养护中随处可见。硬件方面,托育中心的“母婴室”里,专门添置了两张设有高围栏的婴儿床,是六七个月小宝宝的“专属定制”。大教室中,40平方米左右的软垫专供孩子们爬坐行走,促进大运动发展。教室周围均包上了90厘米高的软包。除了教室的软包,整个中心的墙面也都包上了软包,所有的尖角位置包成了圆角。桌子、椅子、午休床等比普通幼儿园的要低一些。

饮食生活

饮食上,“乳儿班”的同一份食谱也会被做成多种“版本”。红薯小米粥、芹菜香干、银耳莲子水、西红柿挂面汤、咖喱牛肉……“乳儿班”的教室墙上贴着“一周食谱”,从食谱看,每天“三餐两点”的餐食几乎不重样。“表面上看幼儿的食谱与成人的无明显差别,但在制作上却有‘玄机’。即使同一道菜,‘乳儿班’不同年龄的幼儿,所食用的熟烂程度也都不一样。”冯敏介绍,1岁到1岁半孩子的饮食,制作时会比2岁以上托班孩子的饮食更加软烂,同一道菜会更加少盐少糖。同时,饭菜的制作也会根据每名幼儿的出牙情况、吞咽咀嚼能力差别,进行饭菜制作上的调整。“以前刚接收7个月幼儿时,在辅食制作上,我们会给他们专门用辅食机制作软烂的泥状食物,比如水果泥、蔬菜泥等。”

师资收费

师生比接近1比1每月收费1900元

在师资配置上,冯敏介绍,“乳儿班”中目前有7名幼儿,年龄在1岁到1岁半之间,共有6位老师专职负责。“这些幼儿中有的从7个月就送来了,中心基本上对1岁半之前的孩子采取‘一对一’照护,甚至对于更小的幼儿采取‘二对一’的方式,一名幼儿由两位老师照顾。到了幼儿1岁半左右,就可以一位老师照顾两个孩子。”

对于教师的资质,冯敏表示,该中心的所有教师都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同时具备教师资格证以及保育师证书等,“我们一般会优先请年龄稍长、有耐心且有带娃经验的老师承担‘乳儿班’幼儿的照护。”

“我们家有一对双胞胎,老人带不过来,请保姆费用比较贵,我们是双职工,日常兼顾孩子照料难度很大。”从7个月就将“龙凤胎”送来托育机构的王先生直言,起初把这么小的孩子送到托育机构也不放心,孩子们的奶奶在机构陪了一个月,感受到这里的老师照顾很周到,才让两个孩子长托,“机构每天也会给家长拍一些孩子一日在园的视频和图片,我们看了也比较放心。”说起孩子的变化,王先生表示,目前1岁4个月的双胞胎在“乳儿班”经过培养,情绪和身体认知发育都比较好,两个孩子情绪都比较稳定,能够与大人很好地交流。

“我们家老人身体不好,帮我们带宝宝到1岁4个月已经是极限了。”付予的妈妈王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孩子是在1岁4个月时送到“乳儿班”的,目前已经上了两个多月了。孩子来了之后适应了两周,目前已从原来的不愿意入托到现在的放学不愿意走。

收费同样是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对于普惠托育机构的收费,全市有明确标准。该机构的收费执行通州区普惠托育机构的统一定价标准,每生每月1900元。餐食费另付,每生每日30元。

现状调查

“乳儿班”多数招不满家长顾虑照料不及时

虽然一些已送托的家长对“乳儿班”的反馈大多正向,但冯敏直言,目前“乳儿班”的招生存在咨询多、实际送托量少、机构招不满的情况。“送托量不及咨询量的十分之一。”她透露,该中心接收的乳儿数量是通州区普惠托育机构“乳儿班”幼儿数量最多的,一些正规的普惠托育机构中的“乳儿班”可能仅有一两名幼儿。冯敏还透露,家长对于“乳儿班”的需求比较迫切,经常会有家长前来咨询。但也有的家长前一天已经“决定”送托,第二天就反悔。

“乳儿班”虽在解决年轻家庭育儿难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不放心”是阻碍家长送托的主要原因。冯敏分析,家长的“不放心”主要体现在幼儿在园的安全照护、教师责任心以及观念认同等三个方面。冯敏告诉北青报记者,为了打消家长的顾虑,该机构每天都会高频次为家长发送幼儿一日在园的饮食、活动以及睡眠情况。同时还会邀请家长定时来园体验孩子们的一日在园生活。

北青报记者随机采访了5位2岁以下幼儿的家长,其中4位斩钉截铁地表示,自己再难也不会在2岁前将孩子送托。“‘乳儿班’孩子太小了,不会表达。我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不能得到及时的照料,在集体环境中也容易生病。”今年孩子刚2岁的孙女士,特意从内蒙古老家将孩子的外公外婆接到北京照顾孩子。

专家建议

四方面考察托育质量

针对家长所担心的,比如把孩子早早送入托育机构会造成其心理不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差,以及亲子关系冷漠等问题,有着近30年学前教育经验的原北京市政协委员、二十一世纪幼儿园总园长朱敏表示,“乳儿班”在我国和国外很早就存在。认为早送托会造成孩子心理问题的认识其实是认知误区。

“像‘乳儿班’这样的托班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环境,幼儿通过与育婴师和其他小伙伴的交流,可以帮助其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同时,托班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感官刺激,帮助婴幼儿发展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知能力。婴幼儿也可以在托班中与其他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学习,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朱敏表示,有调查显示,上过托班的孩子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会普遍优于没有上过托班的孩子。就孩子本身成长而言,家长只要找到合适的托育机构,可以完全打消顾虑。

“家长对‘乳儿班’不放心的心理完全可以理解。”朱敏称,“乳儿班”的孩子年龄太小,无法自我表达、生活也不能自理,比较脆弱。家长对孩子有保护心理很正常,应该被理解。当双职工家庭处在育儿压力大与送托“不放心”的矛盾中时,掌握科学且全方位考察托班的方法,对家长非常有帮助。家长可从园所的硬软件、教师情况、保教活动设置以及管理评价体系等四方面着手。

首先,正规托育机构均经过政府严格审核。硬件上,家长需要观察园所内的环境、家具是否进行了软包,整个园所的大部分场所不能出现尖角,这样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家长还要观察,园所、机构中托儿使用的桌椅、板凳、玩具柜是否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玩具配备是否适合孩子的生长特点等。比如,“乳儿班”的玩具设置多注重幼儿大运动、精细运动的发展。

其次,家长在考察托育机构时,还可请园长、教师提供相应的教师资质。根据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资格证、保育员证件、育婴师证等。家长还可在与机构园长、老师交流时观察他们的语言表达、待人接物的态度,从细节中了解机构老师是否有爱心、耐心。

再次,评估托育机构质量是否优质,还体现在保教活动设置上是否成体系、有特色。“小班”“托班”和“乳儿班”的教育环境及游戏内容都是不一样的,就需要家长到园所机构进行充分了解。比如,托班的孩子以“养育”为主,在保教活动中可以开设食育课程。从幼儿熟悉的领域着手设计活动能够更容易令孩子产生兴趣。在2至3岁的托班,可以使用软陶泥来捏出不同的食物形状,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在“乳儿班”孩子的活动中,则可以使用五颜六色的面团让孩子揉捏,发展孩子大小肌肉的运动能力。

最后,幼儿园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家长要了解托育机构是否有完整、科学的管理制度。机构要通过制度去管理老师,同时机构也要定期评估托儿的发展水平。“孩子的成长非常迅速,越小的孩子变化越大,对孩子生长进行定期评估非常有必要,这也要成为家长评价机构的一个指标。”朱敏说。

THE END
1....接收程序离院寄养儿童服务家庭寄养管理规范.pdf儿童福利机构寄养儿童服务规范.pdf.pdf 儿童福利机构家庭寄养管理规范.pdf.pdf ICS 03.080.99 A 16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002—2020 儿童福利机构 儿童入院评估规范 XXXX-XX-XX发 XXXX-XX-XX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DB63/ XXXXX—XXXX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的规定...https://m.book118.com/html/2020/1214/8060117051003026.shtm
2.民政部出台家庭寄养评估标准:家庭和睦邻里融洽赵泳介绍,民政部门在不断推进收养工作的同时,也在积极的推进家庭寄养工作,这几年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国家庭寄养的儿童有6991人。但是,在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家庭寄养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统一标准、细化流程、压实责任。因此,民政部根据《家庭寄养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定了《家庭寄养评估》标准。目的是能够更好...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xjUGIfzvnEBMftp8bmzX190527
1.springboot毕设儿童福利院寄养系统程序+论文+部署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儿童福利院寄养系统,以实现儿童福利院寄养相关事务的信息化管理。通过该系统,要达到整合各类资源的目的,包括用户资源、政策法规资源等。确保寄养申请流程的规范化和透明化,方便福利院、寄养家庭以及相关部门的管理与监督。同时,为义工提供便捷的申请渠道,完善义工信息管理,提高义工参与度。优化物资需求统...https://blog.csdn.net/qh602/article/details/143787154
2.家庭学习生活现状5篇(全文)经过几十年的探究, 国外日渐成熟的家庭寄养模式进入了研究者的视角:家庭寄养, 即foster care, 是一种由社会儿童福利院机构, 以一定的法定手续使孤残儿童, 进入那些愿意对他们提供家庭照顾责任的家庭实施养育的模式。 我国民政部颁布了《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 (民发〔2003〕144号) , 为中国家庭寄养模式的运行提供...https://www.99xueshu.com/w/ikey6dbpouzy.html
3.康复科年终工作总结20xx年,我院脑瘫康复基地在省民政厅及“明天计划”办公室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孤残儿童服务的宗旨,我院充分发挥脑瘫康复训练示范基地的作用,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原则,规范流程,强化管理,利用有效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尽力挖掘和激发每个孤残孩子的最大潜能,为孤残儿童回归家庭创造条件。现...https://www.jy135.com/nianzhongzongjie/1016855.html
4.儿童康复科个人年度工作总结(精选15篇)20xx年,我院脑瘫康复基地在省民政厅及“明天计划”办公室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孤残儿童服务的宗旨,我院充分发挥脑瘫康复训练示范基地的作用,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原则,规范流程,强化管理,利用有效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尽力挖掘和激发每个孤残孩子的最大潜能,为孤残儿童回归家庭创造条件。现...https://www.ruiwen.com/nianduzongjie/6661408.html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家庭寄养管理办法第54号 《家庭寄养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9月14日民政部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部长 李立国 2014年9月24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家庭寄养工作,促进寄养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77820cdede4fe1a938eab0e.html?q=C/N
6.康复科年度总结(精选22篇)20xx年,我院脑瘫康复基地在省民政厅及“明天计划”办公室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孤残儿童服务的宗旨,我院充分发挥脑瘫康复训练示范基地的作用,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原则,规范流程,强化管理,利用有效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尽力挖掘和激发每个孤残孩子的最大潜能,为孤残儿童回归家庭创造条件。现...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nianzhongzongjie/20230301105754_6558854.html
7.沈阳市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独具特色社会福利2008年12期沈阳市儿童福利院注重家庭寄养,一方面,运用严格的管理体系、评估体系、考核体系保证家庭寄养工作科学、规范;另一方面,有效整合农村资源,充分利用农村特有条件 [关键词]: 家庭寄养;儿童福利院;沈阳市 [文献类型]: 期刊 [文献出处]: 《社会福利2008年12期》 文章...https://wap.cnki.net/qikan-MIZN200812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