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无线电视新剧《心路GPS》中,男主角夏日长和他的两个妈妈有一段恩怨与爱恨,他在寄养家庭长大,对照顾自己的“寄养妈妈”情深意重,而对自己的生母却冷若冰霜。
香港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辖下的中央寄养服务课成立于1982年,负责统筹寄养服务在香港的发展,并且协调各寄养服务机构提供的寄养服务。目前,香港共有11间非政府机构提供寄养服务,负责监察寄养家庭的服务表现和跟进儿童的寄养生活情况。
本网记者专访了香港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中央寄养服务科主任潘伦经,获悉香港寄养家庭服务的种种细节。
《心路GPS》中,男主角夏日长(图左)对“寄养妈妈”(图右)情深意重。资料图片。
怎样申请寄养?
潘伦经说,为了让儿童能在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下成长,要成为寄养家庭必须符合具爱心和义务工作精神这两大基本条件。理想的寄养家庭,一般要求家庭生活愉快,家长年龄在25岁以上,身体健康、情绪稳定,喜爱小孩并且拥有照顾小朋友的经验和能力,不过最重要的是他们要有妥善照顾儿童的计画,并且愿意接受社工调查及辅导。
而当小朋友入住寄养家庭后,社工会进行定期的家访,了解小朋友是否适应新的居住环境,一旦发现任何问题,如不适应、紧张等情绪问题,社工、心理学家等会为寄养家庭和入住的儿童提供适切的协助和辅导,如帮助进行亲子活动、让寄养儿童和亲生父母或过去的照顾者有情感的联络等等。
当申请家庭所有的家庭成员达成共识,愿意与寄养儿童一起生活的时候,社工会通过家访,对申请家庭的照顾儿童能力、经济能力、居住情况等条件进行全面评估,一般来说,整个评估需时大约三个月,申请家庭获通过审批后就会安排儿童寄住。同时,社工也会评核申请寄养的儿童是否需要接受寄养服务。
潘伦经介绍说,因为寄养服务机构是提供服务者,这套协调机制后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有专责的同事和专责的流程安排受助家庭、登记申请寄养服务。
寄养服务有哪些?
潘伦经说,以往患有学习困难症、自闭症、过度活跃症的儿童,因为需要特别的照顾,往往不被安排入住寄养家庭,但自2012年4月1日开始,这类小朋友也在社工等人的跟进协助下接受寄养服务。
寄养传递关爱精神
潘伦经在中央寄养服务课工作多年,日常接触的寄养个案让他体会最深刻的是,有寄养家庭把寄养变成了一种家庭传统,把爱心一代传一代,为更多有需要的小朋友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这让他感到市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宽广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