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爸”“忙妈”,请放慢脚步陪孩子
1用心良苦老师布置特殊“家庭作业”推荐家长收看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
10月11日晚,无意中收看了湖南台的《爸爸去哪儿》首期节目后,南宁市滨湖小学一(8)班班主任谭伟,于12日在班级群和飞信给家长们留言,推荐收看该节目。
家长陆女士表示,除了孩子的班主任推荐该节目,她所在的高中同学群和单位工作群,都对该节目进行了热烈讨论。在她看来,港台明星林志颖非常会当爸爸,节目中虽然他们抽到的房间是最糟糕的,但他却很开心地告诉孩子,枕头上的死蜘蛛是节目组给他的“玩具”。结果,他儿子Kimi玩得很开心。现实生活中,也常会出现各种小状况,有很多不顺心的情况,家长如何教孩子积极应对,值得所有的家长深思。
家长黄女士,在看到家长都在讨论该节目后,也从网上补看该节目。令黄女士感触最大的,是跳水明星田亮的女儿在爸爸身边一直哭,可一旦离开爸爸,独自去完成任务时,则瞬间变成了“女汉子”,很好地担任起小姐姐的角色。黄女士说,为什么有些孩子,父母在身边时很黏人,可一旦离开父母,则变得很能干,这说明家长的教育方式肯定有不科学的地方。
家长龚女士和丈夫也一起收看该节目。她表示,面对女儿哭,田亮只会说“好啦好啦,别哭了”,语言苍白、没有说服力,而林志颖显然更有童心,习惯从正面思考问题,比如将拖拉机称为敞篷赛车。当儿子Kimi问:“为什么飞机跟着我们”时,他回答“谁酷就跟着谁啊”。龚女士表示,她的丈夫和田亮一样,遇到孩子哭闹就手足无措,收看该节目,给了他们启发和借鉴。
2父爱如山爸爸缺位让孩子“精神缺钙”孩子心理和人格上的缺陷,多由爸爸缺位造成
李先生的家人清楚地记得,一次重要的公务接待,多名重量级人物都很希望见见这位业界成功的专家,而当天晚上女儿要学画画,李先生很干脆地推掉了这次接待。当时有人给他出主意:孩子学画画要几个小时,他可以用中间的空档来和大家打个招呼,但李先生却说:“女儿画画间隙会出来上卫生间,我答应了全程陪伴,如果见不到爸爸,会觉得爸爸不守信用。”后来,李先生的女儿顺利考上了大学,父女间渐渐亲密起来。
南宁市一所市示范性幼儿园老师告诉记者,在该幼儿园,爸爸角色缺位的现象非常突出,每天接送孩子的家长,以老人居多,其次是妈妈,由爸爸接送孩子的比例大约在10%左右。有一次“六一”儿童节,她所带的班举行一个亲子活动,结果只有一位爸爸表演了一个舞蹈,其余节目都是妈妈参加。
“少了爸爸的爱,孩子容易‘精神缺钙’。”广西师范学院心理学副教授杨玲说,孩子的抚养包括生活抚养和心理抚养两部分,家庭生活中爸爸角色缺位,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和人格成长上的缺陷,进而影响孩子未来顺利地融入社会,甚至婚姻生活产生障碍。
3母爱如水一些家庭妈妈也“不见了”从小缺乏母爱的孩子,长大后遇事畏缩胆小,同时又暴躁好斗
《爸爸去哪儿》节目的热播,引起一些Q群的沸腾。一名Q友提出,她和其他家庭接触时发现一个新情况:现在很多职业女性越来越忙,在单位里担任越来越重要的工作,在一些家庭里,“妈妈也不见了”。龚女士说,在她们小区,至少有3位跟她小孩同龄的孩子,从来没有见过母亲带小孩下楼玩,而是交给了保姆,即使是周末,小孩也是由保姆带。如果哪天保姆休息了,小孩就会一整天不出门。据这些保姆介绍,这些家长上班很忙,即使在家里,也想自己放松一下,很少陪小孩玩,通常都是大人看电视或上网,小孩玩自己的,双方交流几乎为零。
在南宁市民主路一区直单位上班的汪先生,经常自嘲是“公鸡带崽”。每天晚上带3岁的儿子出去散步、周末带去公园玩的都是他。汪先生的妻子在一家大型企业担任销售主管,日常应酬特别多。“每天和儿子唯一的交集,就是早晚各一个吻。大家同在一个屋檐下,可以好几天都不见面。”汪先生说,小区里的孩子,晚上多是妈妈或老人带出来玩。接触多了,他发现,自己的儿子和那些孩子有些差别——孩子的脾气特别暴,碰到事情容易大发脾气,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和小伙伴打交道。汪先生也发现,对比那些妈妈带得多的小男生,他发现自己的儿子比较“爷们”,处事也很冷静。比如,如果在小区玩时,孩子一下子找不到爸爸妈妈,有的孩子会吓得大哭,但他的儿子不会,而是“很淡定”地把周围找一遍。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主任、学前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张文军表示,美国曾经做过非常经典的“猴子母爱剥夺实验”,即让幼猴一出生就与妈妈隔离开来,只让它接触一个用钢丝制成的母猴形象,并在“假母猴”上挂奶瓶,对幼猴进行哺乳。实验发现,这样长大的猴子孤僻好斗,而且不合群,“人也是一样,从小缺乏母爱的孩子,长大之后缺乏与人相处的勇气,遇事畏缩胆小,同时又暴躁好斗”。
4专家之言请与孩子“高质相处”不要以为一边玩手机,一边待在孩子身边,就叫做“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