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民政厅门户网

孤弃儿童家庭寄养政策是我国探索发展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一个关键举措。2014年9月颁布的《家庭寄养管理办法》相比于2003年出台的《家庭寄养暂行管理》来说,更加突出强调了儿童为本的理念、调整了管理和实施机构及其责任、扩大了寄养儿童范围、提高了家庭准入条件、规范了寄养关系的建立程序以及明确了寄养融合期最低期限。

通过在对山西省太原市儿童福利院的实地调查和查找文献中了解到,在该院中有近50%的孤弃儿童是处于家庭寄养的模式中,这种模式为福利院节省了开支的同时更好的为孤弃儿童提供了福利供给。本文主要对山西省太原市家庭寄养模式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研究孤弃儿童家庭寄养模式的福利供给现状、与集中供养模式相比有哪些方面的优劣势以及如何提高其福利供给水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阐述。

实践上,对孤弃儿童家庭寄养模式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孤弃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以及更好的融入社会。另外,本文主要对太原市涉及家庭寄养的福利院进行调查,研究结论也可以用于这些福利机构,对于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发展方向的规划都具有积极意义。最后,家庭寄养模式下的孤弃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可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也为社会减少了不稳定因素,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是孤弃儿童。本文所研究的对象孤弃儿童,并非指同时具有残疾和孤儿两种特征的儿童,而是指监护权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的失去父母的孤儿,被父母遗弃的婴幼儿和具有不同程度残疾的缺陷儿童。

二是家庭寄养。结合《家庭寄养管理办法》中家庭寄养的概念,在本文中,家庭寄养模式是一种由社会儿童福利机构以一定的手续使未满十八周岁且监护权在福利院的孤弃儿童获得成人正式照顾、进入那些愿意为他们提供家庭责任的家庭生活的模式。它的特点是被寄养儿童的户籍在福利机构,但日常生活都在寄养家庭中。政府会每月给予寄养家庭一定的生活费用,用作孤弃儿童生活、医疗和教育方面的补贴。家庭寄养模式与我国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相比于福利院集中供养模式,更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长远发展。同时,家庭成为孤弃儿童照顾的主体,有利于减轻政府的压力,充分调动社会和民间力量。

(二)理论基础

一是个人的社会化理论。我国社会学学者郑杭生教授认为社会化是“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人是由动物发展而来的,仅凭借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是不可能在社会中生存的,因此,个人必须通过一系列过程来适应周围环境,学习社会规范,接受社会文化等并最终由一个生物人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人的社会化过程是学习和参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个性和社会属性都会得到发展。个人在学习社会生存中所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准则的同时,也有效地参与了社会活动,并在社会活动中积攒到经验,同时对其进行再生产和再创造产生自己的想法。总之,个人社会化都是通过适应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角色,来发展个人的社会属性的过程。只有具备了社会属性,人才能够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是社会福利社会化理论。在西方福利国家纷纷出台缩减福利开支,减轻财政压力的福利改革过程中,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也不得不思考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改革问题。近年来,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可以说社会福利社会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社会福利社会化作为我国社会福利体制的重大改革,在1985年漳州会议提出来后己经走过了三十年的风雨历程。

社会福利社会化,一般是从三个层面上来讲的。第一,从理论的角度,指的是广义的社会福利社会化,包括医疗和教育等;第二,从实践层面上,指的是民政社会福利社会化;第三,从工作重点来看,是指孤弃儿童和老年人这些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社会化。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福利社会化,它都涉及由国家福利、单位福利转变为社会福利,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支持福利事业的发展。福利社会化主要包含了服务人员的社会化、筹资渠道的社会化和管理方式的社会化这三个方面。以社会化方式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上闲置的,分散的社会资源,同时也可减轻国家的财政压力。

三是心理依恋理论。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比的心理依赖理论指出,儿童和他的照顾者之间会形成依附关系。对于儿童,这种依附是独立于物质需求的,是儿童对照顾者产生的一种满意情感,而这种情感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孤弃儿童经过离开原始照顾者这一过程,会产生害怕、冷漠甚至是抑郁的情绪,进而产生去依附关系。依附关心可以帮助儿童在与外界接触时内也拥有安全感。鲍尔比认为,在儿童两岁之前,父母作为照顾者角色的责任在于提供给儿童一个基本的安全感,包括建立起坚固的情感关系,让儿童认同自己的角色并认识到自己与父母或其他照顾者之间的关系,使得儿童在离开照顾者的时候也可以拥有一定的安全感。

所以,对于缺少在家庭氛围中培养的安全依赖心理的儿童而言,为他们提供一种替代性的家庭式的照顾,使他们重新树立内心的安全感是非常必要的。

二、我国孤弃儿童家庭寄养模式下福利供给的现状

一是福利供给的主要组织结构。我国家庭寄养模式下的福利供给组织机构主要包括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寄养家庭三个部分,其中寄养家庭作为家庭寄养模式中的主要参与者,承担着福利供给的主要内容。

二是主要福利供给的内容分析。孤弃儿童最基本的需求就是要能够拥有良好的生存状况,所以无论是福利机构还是寄养家庭,最主要的责任便是照顾儿童日常的生活起居,让孤弃儿童有食物吃,有衣服穿,有良好的居住条件。同时在生活中锻炼孩子们讲文明、懂礼貌以及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自理能力。针对目前基本养育费一般只能满足孤弃儿童的生活需求,而可用于医疗康复的很少的情况,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报告中将孤弃儿童纳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覆盖范围,同时参保费用可结合当地的医疗救助制度来解决。这项措施有效的减轻了寄养家庭为儿童看病的压力,进一步提高了孤弃儿童的医疗救助水平。

THE END
1.萌宠乐园加盟萌宠乐园加盟需要多少钱?萌宠乐园于2012年创建,总部位于上海,业务涵盖线上宠物用品销售、线下中重量级宠容护理服务以及酒店式宠物寄养服务,计划筹建线下宠物缓解连锁和宠物社交,成为集电商、宠容连锁、宠物酒店连锁、宠物缓解连锁、宠物社交为一体的综合性宠物品牌。 凭着的团队与创立模式,使萌宠乐园在13年创立之初便拿到了天使加盟,去年10月加盟...https://mip.jiamengfei.com/xm/114572
2.2023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学校的社会职能决定了学校在教育网络中的主渠道作用,除对家庭和同辈群体加强指导外,还应从自身入手,利用本地区的优势,开发活动课程,愉悦留守儿童的身心,填补他们生活中的空白。 (四)以“手拉手”活动为平台,构建留守儿童“手拉手”体验教育互动模式 “手拉手”模式是少先队组织的经典项目,已有众多少年儿童从中受惠。https://m.zuowendang.com/fanwen/1675131934.html
3.中宠股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股票频道自2020年以来,猫咪的饲养量呈爆发式增长,这不仅体现在个体家庭中的猫咪数量增加,更在于猫咪在宠物总体结构中所占比例的显著提升。这种养宠结构的深刻变革,无疑为“猫经济”注入了强大的驱动力,从猫咪食品、用品、医疗服务,到猫咪主题咖啡馆、寄养服务、线上社交平台等相关产业,都在迅速崛起并繁荣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https://stock.stockstar.com/IG2024042200021486.shtml
1.家庭寄养整合模式的实践探讨【摘要】:现代家庭寄养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和美国,我国家庭寄养也在不断探索中开展并迅速发展,形成了多种家庭寄养模式。同时,家庭寄养也产生了有别于院舍寄养的特点与优势。社会工作专业在介入家庭寄养的过程中也有其不同的理念与视角,更加丰富家庭寄养的服务模式与内容。本文从生态系统视角出发,分析家庭寄养开展的...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LKW201801033.htm
2.家庭学习生活现状5篇(全文)自上世界90年代初期开始, 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安徽、山西、四川等地实行家庭寄养, 至今已20余年, 根据我国实践分析, 较传统福利院寄养模式, 家庭寄养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家庭寄养模式为失依儿童提供家庭温暖 在人的早期社会化的过程中, 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人一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童年是人一生...https://www.99xueshu.com/w/ikey6dbpouzy.html
3.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查报告(通用7篇)(三)发挥农村优势,充实孩子的课余生活 学校的社会职能决定了学校在教育网络中的主渠道作用,除对家庭和同辈群体加强指导外,还应从自身入手,利用本地区的优势,开发活动课程,愉悦留守儿童的身心,填补他们生活中的空白。 (四)以“手拉手”活动为平台,构建留守儿童“手拉手”体验教育互动模式 ...https://m.wenshubang.com/diaochabaogao/29091.html
4.荥阳王村镇有座“家庭寄养楼”80名孤残孩子被认养新闻频道据了解,全国约有60万孤残儿童,这些孩子不仅有身体和智力上的残疾,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难以融入社会的心理疾病,而“家庭寄养”模式的优势,就在于能够让他们和健康正常的孩子生活吃住在一起,提供给他们一个趋于主流社会的成长环境,从而保证其健康心理和个性的养成。https://www.hnr.cn/news/snxw/201303/t20130329_388749.html
5.河南师范大学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孤残儿童养育模式家庭寄养与机构集中养育相较,各有优势。如果说家庭寄养具有亲情化,能促进儿童的人格发育和身心发展,那后者在医疗、康复、特教方面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尤其对于身心残疾孤儿的健康成长极其关键。立足我国国情,根据儿童福利服务对象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养育模式,从而将家庭寄养与机构集中养育结合起来,才是我们的不二选择。https://www.htu.edu.cn/ggsw/2012/1130/c3161a57626/page.htm
6.调研报告格式范文(精选26篇)在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中,给孩子充分的表现自己,体现自我实现的机会。这就要求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这一优势,因材施教,限度地开发孩子的潜能。 (3)父母亲应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素质。父母亲学习不仅包括教育知识的学习,还应包括做人的学习。父母亲在孩子面前要注意一言一行,给孩子...https://m.diyifanwen.com/fanwen/diaoyanbaogao/12618436.html
7.产品研究68款宠物APP产品分析:宠物行业的巨浪淘沙图3?39 宠音APP商业模式画布 作为定位在一个宠物家庭寄养类型的APP,在用户上有寄养的提供者(寄养家庭)以及寄养的接受者(寄养宠物主),该平台将两者联系在一起,成为两者的信息对接平台,寄养提供者可在平台发布信息,寄养接受者可在平台接收信息并进行交易,宠音入驻的寄养家庭已经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368921073&efid=jmMz1_nUCqB92B3wjI5FXg
8.范世明郑功成:中国式现代化与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可行的路径应当是充分利用中国制度优势,创新公私合作的实践形态,真正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公建民营养老服务业发展新路。经过近10多年来的实践探索,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模式在我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理念尚未厘清,模式仍需完善,现实局限正在影响着其功能发挥。当前亟待多管齐下地推动公建民营养老服务发展,并使之成为中国特色养老...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20/10/200041_1131821928.shtml
9.社会工作帮扶特殊人群作用及优势广州建立了集精神病患者康复、职业培训和就业安置为一体的春晖庇护工场。2003年郑州市救助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与联合国儿基会合作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流浪少年儿童类家庭照顾模式和家庭寄养模式。 4. 创立了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理念和机制 上海市按照“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多方参与”总体思路,成立了阳光青少年社区...https://www.yjbys.com/edu/shehuigongzuo/245297.html
10.医养结合调研报告(精选11篇)(二)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构筑居家养老服务基础。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优势,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的“点对点”健康服务体系。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主动深入社区和家庭,通过实施“积分制”、“健康储蓄银行”、“粉丝签约”和老年人健康俱乐部等形式,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分级分类健康管理。截至今年5月底,全区组建57个家庭医生...https://www.ruiwen.com/diaoyanbaogao/7262337.html
11.利益联结机制怎么写(通用6篇)依靠行政、法律、经济的手段, 将科研院所、企业 (养殖企业、工业企业、金融保险企业、肉类加工企业、经营销售企业) 、合作社、基地和农户有机结合起来, 发挥各自优势, 解决农户生产中的技术、资金、市场、疫控、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 增强抵御市场和疫病风险的能力。同时, 大力发展订单畜牧业、农户寄养模式、...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ac6pesa.html
12.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产业扶贫模式创新———以四川省苍溪县为例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产业扶贫模式创新 产业扶贫立足于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以发展和支持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为手段,充分利用贫困地区自身的比较优势带动脱贫致富。[1]面对脱贫攻坚的巨大压力,全国各个区域围绕发展特色产业、增加贫困户收入进行了多元化的探索实践,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是,在产业扶贫...http://www.sass.cn/109005/47449.aspx
13.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策划通用15篇7.30~7.31部分同学留校支教,部分同学进行家访,了解残疾儿童的家庭状况,并给以适当帮助。 8.1组织小型的文艺汇演,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组织一些合适的小游戏。 8.2返程 2、长期方案 由于支教的最终目的是总结出一个适合大学生短期特殊支教的“行前培训-支教流程-返程总结”的特殊支教模式,这需要长期的经验累积与新方式的探...https://www.jy135.com/shehuishijian/1371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