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保护人员当街拉住叫卖“染色狗”的不法分子。
海口网7月28日消息(记者彭桐文/图)在海口东门市场附近,有一个存在了近20年的贩狗一条街。随着城区流浪狗日益增多,人们预防疾病的意识不断加强,其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记者历时一周暗访,其间的种种内幕令人叹为观止。
贩狗集市
紧临东门市场大门北侧,10多米骑楼,是全省有名的贩狗一条街。
7月8日上午,记者到该处蹲守,每家店门旁和骑楼柱旁都摆放有装狗的铁笼,一有人走近,摊主们竞相招呼。五六名妇女,分别守着三个摊档。无人来看狗买狗时,她们或给狗喂水喂食,或为狗梳理毛发,或清理笼舍,或聚在一起聊天,彼此表现得很熟识,且不时进出各店。附近店家说法不一,有的说卖狗与开店的是一家的,有的说是亲友,也有的说只是租赁关系。
当日黄昏,守狗摊的人都换成了男性。一辆小面包车送来一笼狗后疾驶而去,换了班的妇女载着空铁笼骑电动车离开。晚上8点,一家店铺关门,10时许,另两家店熄灯。最北侧一处摊点,上午3小时卖了8只狗,晚上两小时卖出9只狗,搬进店的仅剩三四只小狗。
7月10日、11日是双休日,该处更是一片繁荣景象,狗摊竟有一二十家,不仅骑楼内摆满,连路边也有一条长龙。人声、狗吠声,嘈杂一片。旁边卖冷饮的摊主说,凡是节假日,狗市都这样热闹。
30元小狗售价逾千
7月12日,记者扮成赏狗者问价。在一家店铺前,5个笼子装有17只大小品种各异的狗,摊主边整理包里的钱边介绍说,分两个档次,一般的本地家养看门狗30元至100元,品种稍好一点的300元至1200元不等。相邻的摊主接着说:“看是什么狗什么价,我们也有卖几千元的好狗。”
一只一两个月的白色小狗,毛发浓密,摊主说是名贵京巴犬,要价1300元,讨价还价后“最低价是1000元”。同行的一家宠物医院的谢小姐私下告诉记者,该狗价值仅二三十元。就在记者逛摊档时,一对青年男女买了同样一只小狗,摊主称是名贵犬可卡,卖价680元,未开具任何票据,只是嘱咐说:“这狗很好养,不要喂太多食物。”
一家水产店旁自称姓郭的女摊主说,她干这一行多年,特讲信誉,都是老顾客多,新顾客也多是老顾客带来的。她卖的全是纯种狗,没有杂交的,都是从本地养狗者家里要来的,绝对一分钱一分货。
谢小姐查看后,私下告诉记者,其所售的狗没有一只是纯种的,所谓的腊肠、雪腊瑞、国美和蝴蝶犬等名贵宠物狗,无一例外都是杂交的。其他摊档上外型显得高贵,被摊主称作名犬纯种的,也基本是杂交,有的是过度杂交,若论价钱非常便宜。
摊档的狗无一明码标价,摊主们一般是见什么人报什么价。对于年轻男女,摊主们极力叫高价,一般都是千儿八百,还会说:“你看这只比那只好,它富贵,还懂人,只是价钱高一点点。”
游贩当街兜售的“虎皮犬”,实为“染色狗”。
活蹦乱跳只是表象
如果有人看狗,摊主便会将一两只小狗从笼中放出,任其在脚边乱窜。如果顾客有意,摊主会拉一下狗的腿,或戳一下脖子,狗就活蹦乱跳。其实,这只是表象。
以前涉足该行业的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摊主售狗前,会给狗吃一种兴奋剂,狗显得很精神。除了吃药,有些摊主还会给狗冲凉水,让狗精神焕发,对于幼犬来说,很容易受凉感冒引发疾病。此外,便是通过梳妆打扮等掩盖狗的病状、病情。“我1989年来海南,就看到这里在非法卖病狗,现在我根本不敢再去看,那一批批的狗太可怜了,因为伪装得越好,证明它的病越重,死期也就不远了。”
这些狗被买走后,不久就会发病,顾客一般都会认为是自己不会饲养而致病。对此,记者试探性地询问摊主郭女士,她回答说:“不好养的狗一般都是从广州运过来的,因为水土不服才易生病、死亡。一般本地养的狗都容易成活,至少活15年不成问题。”
记者发现,在该处买狗既不用签协议,售方也不督促买方打疫苗,也不要求办证。而在正规场所,即使是领养宠物狗,双方也要签订协议,其中一条是买方要承诺按照我市《养犬管理条例》为狗办证。
文明东工商所执法员杜青介绍说,常有消费者在东门市场一带买狗后,很快发现狗病重或病死,上门来投诉,但由于这中间存在诸多因素,病因又无法判断,纠纷较难处理。
“名犬”洗澡变色
7月13日上午,居住在海甸三东路的李小姐抱着一只狗,来到东门市场大门旁讨说法,但看见数个摊位,不由得傻了眼,她不知该找哪家。
12日黄昏,她和邻居在解放西路友谊天桥处,看到一名妇女带着铁笼卖狗,笼中两只小狗很特别,身上的毛黄黑相间。妇女称这是老虎和狗交配而生的“虎皮犬”,并说她们的固定点在东门市场大门旁,买后有啥问题随时可上门换狗。
当晚,李小姐给买来的一只“虎皮犬”洗澡,发现水变色,狗身上的“虎纹”也变形变淡,原来这是一只“染色狗”。花了数百元以为买回一条名贵犬,可李小姐一连问了几家摊主,都回答说“没出去卖过狗”,“你自己看,我们这里哪有跟你这一样的?”
省小动物保护协会宠物医生陈泽武介绍说,一般小土狗被染色成所谓的名贵“虎皮犬”以高价兜售,早在2008年初就在我市街头出现,这是不法分子从广东、广西一带传过来的骗人法。
不法商贩使用劣质染色剂,将价值10元左右未满月的普通土狗,染扮成“虎纹”,以200元至千元不等高价兜售。因狗被染色后容易慢性中毒,这类狗难以成活,病发后多活不到一周,因此又被称作“星期狗”。
买售一条龙
这些售狗者行迹诡秘,记者几次跟踪都跟丢,但了解到他们的进货渠道多是由广东、广西进来,去码头要货,其次便是在全岛收购。
据了解,郭女士所谓的“处理”就是转卖。位于东门市场旁的贩狗集散地,也是买卖狗的批发点。海甸岛和秀英等地的小狗零售点,也大多在该地进货。
7月16日上午,记者拨打郭女士手机,说想买狗,她显得很警觉,试探着问:“你打错了吧?”记者忙解释说,听朋友介绍得知她那儿有狗,并称是一家医院办公室负责人,想买狗做试验,所以先要问问价钱。
她一下子显得很热情:“我们这里有很多,贵的几千元,你要便宜的话,有一两个月的土狗,每只30元,你要长期批发,我就给你25元。”记者称一次要50只,她说可以马上送货上门。记者称狗要健康。郭女士说:“货品是有保证的,咱们又不是第一天做这生意,还有比你一次买得更多的呢。至于你杀不杀,狗是卖给你了,你怎么处理都行,反正也没人知道,对不对?”
骑楼旁的狗市,生意红火。
销赃之所
日前,琼中的符先生一只苏格兰牧羊犬丢失半年后现身,他上门去讨要,对方称是捡来的。符先生想拿钱买回,但对方嫌钱太少,说:“我拿到海口东门去卖,随便也能卖出你给的这点钱。”
从警方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盗狗事件频率上升,在城市盗狗,很少为了杀吃,多是为了贩卖,除了个人之间交易,有不法分子交待最大的买方市场就是东门那个街市。
7月初,海甸岛白沙门别墅区内,一户人家价值3万元的藏獒被毒倒,主人及时发现,没追到犯罪嫌疑人,急忙将狗送往宠物医院,结果抢救无效死亡,此案公安部门尚在追查中。
业内人士介绍,有一种药,狗吃后立马倒地,半小时后泼其冷水,可令其“活”过来,身体无伤害。用这种方法对付烈性犬、大型犬,待其一苏醒即可卖掉。
省小动物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吴菁说:“我们每天办证,督促主人为狗打疫苗,东门那地方天天在卖无证狗。”更严重的是,不少店家将猫狗肉充当其他野生动物肉,有大群的人在吃未检疫的猫狗肉,“这是个很可怕的隐患。”
宠物交易亟需规范
文明东工商所有关负责人称,对此很是无奈,这些售狗者不像那些偷卖野生动物的,见执法者就跑,猫狗被没收后,也从不接受处罚。第二天,他们又会卷土重来,凭其一家执法根本无法管到位。
据辖区工商部门估计,该市场存在已近20年。由于早期市民的需求量不大,城区养狗不多,问题没有显现。近几年来,随着城区流浪狗日益增多,人们预防疾病的意识不断加强,这里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有关专家提议,政府应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建一个综合性的花鸟宠物市场,定期检疫,有序管理,自然会取代不法市场。
海口办证点仅剩一处万余犬只难别黑户
海口全市应办犬证的犬只数量目前在2万只左右,但仅有2800多只狗办了犬证,还有1.7万余只狗尚无“身份证”。海南省小动物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吴菁向记者介绍,今年1到6月,全市仅有87只狗办理了犬证,其中6月份仅有1只狗上了“户口”。
近日,位于海口市金贸西路的海南省小动物保护协会门前贴出了一张醒目的告示:“由于经费紧张,从即日起暂停犬证办理。”
海口市公安局网站上的信息显示,2008年《条例》实施之初,全市共有4个犬证办理点,分别位于海甸三东路、海府一横路、金贸西路和西沙路。
据悉,前2个办证点早已停止经营,随着金贸西路办证点门前这一纸告示的贴出,目前全市仅存西沙路1处办证点。